作品介紹

不腦殘科學


作者:PanSci泛科學網專欄作者群     整理日期:2014-06-15 11:10:57

《不腦殘科學》從科學的角度,對身體、兩性、親子、心理、飲食、大腦等不同層面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有理、有趣,有用、有效。科學思維還將有助于提升思考力和判斷力,引領你發(fā)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作者簡介:
  PanSci泛科學網
  PanSci泛科學網由臺灣數位文化協會(ADCT)成立,邀請臺灣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以及所有受科學影響的人們,共同暢談科學,將高深龐雜的科學發(fā)展重新放置回臺灣公共論壇中,并且用理性思考社會議題中的科學層面。
  關于作者
  Christine
  本名蔡佳樺,輔仁大學營養(yǎng)科學系學士畢業(yè)。具有高級營養(yǎng)師、糖尿病教師資格,曾任小學駐校團膳營養(yǎng)師。目前任職于藥品及保健食品進口公司,擔任產品經理,“營養(yǎng)共筆”成員。
  dr.iPanSci泛科學網
  PanSci泛科學網由臺灣數位文化協會(ADCT)成立,邀請臺灣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以及所有受科學影響的人們,共同暢談科學,將高深龐雜的科學發(fā)展重新放置回臺灣公共論壇中,并且用理性思考社會議題中的科學層面。
  關于作者
  Christine
  本名蔡佳樺,輔仁大學營養(yǎng)科學系學士畢業(yè)。具有高級營養(yǎng)師、糖尿病教師資格,曾任小學駐校團膳營養(yǎng)師。目前任職于藥品及保健食品進口公司,擔任產品經理,“營養(yǎng)共筆”成員。
  dr.i
  本名劉辰岫,畢業(yè)于英國倫敦帝國大學物理系,曾任:臺灣經濟主管部門標準技術委員、工業(yè)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德國馬克斯?浦朗克研究院(Max-PlanckInstitute)博士后研究員、法國國家科學院(CNRS)客座研究員,F任:臺灣師范大學物理系兼任助理教授、人嶼科技藝術實驗室LegacyLabInternational負責人。
  Sammi
  本名汪育珊,中國醫(yī)藥大學畢業(yè),高級營養(yǎng)師,現為學校營養(yǎng)師,“營養(yǎng)共筆”成員。
  Sidney
  本名江奕賢,中國醫(yī)藥大學畢業(yè),高級營養(yǎng)師,現為保健食品原料產品經理,“營養(yǎng)共筆”創(chuàng)立者。
  白映俞
  畢業(yè)于成功大學,2010年成為外科專科醫(yī)師。喜愛閱讀、寫作及運動,長期經營“外科失樂園”網站,撰寫醫(yī)療、歷史、心理相關的科普文章,文章發(fā)表于“泛科學”及《商業(yè)周刊》。著作:《醫(yī)療崩壞!沒有醫(yī)師救命的時代》,貓頭鷹出版(合著),2012年!蹲o理崩壞!醫(yī)療難民潮來襲》,貓頭鷹出版(合著),2013年。《小女子的專長是開膛——我的外科女醫(yī)之路》,貓頭鷹出版,2013年。
  陸子鈞
  “泛科學”編輯兼專欄作者。生物學領域畢業(yè),是個興趣廣泛的科技宅,喜歡在早上喝咖啡配科學新聞,克制不了跟別人分享生物故事的沖動。
  蔡宇哲
  高雄醫(y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科普網站“我睡故我在”專欄作者。喜愛心理學,也喜歡分享心理學。希望可以把象牙塔里的東西搬出來曬一曬讓大家瞧瞧。
  鄒育志
  筆名小志志,外科醫(yī)師,也是網絡宅男。于《皇冠雜志》與《蘋果日報》撰寫專欄,文章發(fā)表在“泛科學”及《商業(yè)周刊》。著作:《外科失樂園》,平裝本出版,2007年!兜断氯碎g》時報文化出版,2012年!夺t(yī)療崩壞!沒有醫(yī)師救命的時代》貓頭鷹出版(合著),2012年!夺t(yī)療崩壞!烏托邦的實現與幻滅》華成出版,2012年!豆鞑,沒藥醫(yī)!》華成出版,2013年!蹲o理崩壞!醫(yī)療難民潮來襲》貓頭鷹出版(合著),2013年!杜_灣的病人最幸!放_灣商務出版,2013年。《刀
  
  目錄:
  飲食篇吃巧克力可以贏得諾貝爾獎?
  01菜單上標示卡路里,有利減肥嗎?
  02餓的時候別去采購食物?
  03含糖飲料讓人憂郁?
  04吃巧克力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05吃黑巧克力比白巧克力健康?
  06補充葡萄糖胺對骨質疏松有效嗎?
  07肥胖的兒童容易受食品標簽誘惑?
  08習慣會讓人不知不覺吃多了難吃的食物?
  09高熱量食物,越餓時看起來越好吃?
  10巨無霸漢堡會引發(fā)過敏?
  兩性篇失戀的疼痛有多痛?
  11好爸爸的睪固酮濃度比較低?
  12為什么會有晨勃?飲食篇吃巧克力可以贏得諾貝爾獎?
  01菜單上標示卡路里,有利減肥嗎?
  02餓的時候別去采購食物?
  03含糖飲料讓人憂郁?
  04吃巧克力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05吃黑巧克力比白巧克力健康?
  06補充葡萄糖胺對骨質疏松有效嗎?
  07肥胖的兒童容易受食品標簽誘惑?
  08習慣會讓人不知不覺吃多了難吃的食物?
  09高熱量食物,越餓時看起來越好吃?
  10巨無霸漢堡會引發(fā)過敏?
  兩性篇失戀的疼痛有多痛?
  11好爸爸的睪固酮濃度比較低?
  12為什么會有晨勃?
  13為什么會有夫妻臉?
  14有胸毛的男人更具異性吸引力?
  15男性嗓音低沉讓女性印象深刻?
  16失戀的疼痛有多痛?
  17愛情是一種靈藥?
  18性欲可以減緩惡心的感覺?
  19色情圖片讓男人容易沖動?
  20你眼中的美女只是個花瓶?
  親子篇母子連心是真的嗎?
  21父母壓力大,孩子容易肥胖?
  22家中養(yǎng)寵物,寶寶更健康?
  23孩子多往戶外跑,能減少近視風險?
  24懷孕時,一人吃兩人補?
  25母子連心是真的嗎?
  身體篇為什么手指遇水會皺起來?
  26如何擊退腹部脂肪?
  27大自然行走,讓你靈光乍現?
  28為什么常常感到疲倦?
  29血型會影響心臟病的罹患風險?
  30不運動與抽煙一樣致命?
  31乳房攝影可以檢測出乳腺癌?
  32看頭發(fā)就知道輪班工作壓力大?
  33按摩有助于舒緩酸痛?
  34染發(fā)會不會致癌?
  35除了血型,人類有“菌型”?
  36“無線人工視網膜”拯救你的惡視力?
  37運動讓注意力更集中?
  38為什么手指遇水會皺起來?
  39手淫有害健康嗎?
  40專注于音樂中可緩解疼痛?
  大腦篇人為什么看八卦新聞?
  41腦科學家告訴你,為何你的數學學不好?
  42工作努不努力,和大腦結構有關?
  43學習外語,可以提升腦力?
  44如何評估一個人的可信度?
  45創(chuàng)業(yè)家、冒險者的腦部活動與眾不同?
  46人為什么常常會健忘?
  47大腦有預測香味的能力?
  48長期背痛和腦有關?
  49人為什么愛看八卦新聞?
  50經常運動會讓你反應變快?
  新奇篇酒喝太多,都是杯子的錯?
  51用曾雅妮的球桿,你也能成為運動高手?
  52靈異照片中的臉是真的嗎?
  53“愛愛”可以舒緩頭痛?
  54酒喝太多,都是杯子的錯?
  55什么樣的臺詞令人印象深刻?
  56付出時間,給你更多時間?
  57水鉆不是鉆石也不是水晶?
  5820秒看出對方有沒有好人基因?
  59如何看出魔術師的破綻?
  60人們習于“以毛取貓”?
  61為什么人有兩個鼻孔?
  62動物懂得欣賞音樂嗎?
  63看重播節(jié)目可以幫助恢復精力?
  64小狗會受到主人打哈欠傳染?
  心理篇為什么我們排斥和陌生人同坐?
  65表情可以判讀一個人的內心狀態(tài)嗎?
  66走神之后會有好點子?
  67冥想有助于工作?
  68網絡上的話不可信?
  69面試前,先想好擺什么POSE?
  70握手可以增加信任感?
  71皮質醇能阻斷恐懼?
  72經濟蕭條時,存得多還是花得多?
  73“可愛”帶給你專心的力量?
  74未來很近,過去很遠?
  75分享的快樂,兒時就知道?
  76食物記憶有助于減肥?
  77為什么我們排斥與陌生人同坐?
  78人從嬰兒時期就有種族偏見?
  79好音樂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80人為何會以貌取人?
  81要專心還是多做白日夢?
  82好奇心提升學業(yè)成績?
  83回憶往事讓人們感到心頭暖?
  84道歉并不如心理預期的有效?
  睡眠篇想要贏球就要睡飽?
  85在睡夢中能保有自我意識?
  86充足睡眠可以降低肥胖的基因影響力?
  87孤獨感與睡眠品質不佳有關?
  88睡眠有助于整合腦中的信息?
  89睡眠不足使你魅力大減?
  90飲酒可以幫助睡眠嗎?
  91開燈睡覺,越睡越憂郁?
  92睡眠充足可減緩疼痛?
  93午睡有助于幼兒情緒穩(wěn)定?
  94睡眠不足使得食欲增加?
  95想要贏球就要睡飽?
  96一邊睡覺一邊復習有用嗎?
  97睡眠時數過短與認知功能受損有關?
  98社會性時差讓你變胖?
  99無肉令人瘦,但少睡令人胖?
  在這本書上,我看到了一種趨勢:在中國,有更多懂科學的人愿意站出來傳播科學,也更擅長傳播科學。通過有趣的話題和生動的語言,你在這本書中不僅能發(fā)現知識,還能找到方法:如何去做一個懂科學的人。
  ——《環(huán)球科學》執(zhí)行主編褚波
  在臺灣,“泛科學”是一種開放科學的力量:一群青年人,將各行各業(yè)的科學知識以通俗的語言傳遞給大眾,輕松耐讀,很得讀者心,于是團隊越滾越大。用簡體中文出版他們的文章,是這種力量跨岸的傳遞。
  ——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chuàng)始人姬十三
  我們不需要名牌,更不需要名嘴,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健康的科學心,有了它便能找到生活中大小問題的解答。我想“泛科學”和這本書做了很好的示范,讓我們一起為他在這本書上,我看到了一種趨勢:在中國,有更多懂科學的人愿意站出來傳播科學,也更擅長傳播科學。通過有趣的話題和生動的語言,你在這本書中不僅能發(fā)現知識,還能找到方法:如何去做一個懂科學的人。
  ——《環(huán)球科學》執(zhí)行主編褚波
  在臺灣,“泛科學”是一種開放科學的力量:一群青年人,將各行各業(yè)的科學知識以通俗的語言傳遞給大眾,輕松耐讀,很得讀者心,于是團隊越滾越大。用簡體中文出版他們的文章,是這種力量跨岸的傳遞。
  ——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chuàng)始人姬十三
  我們不需要名牌,更不需要名嘴,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健康的科學心,有了它便能找到生活中大小問題的解答。我想“泛科學”和這本書做了很好的示范,讓我們一起為他們喝彩。
  ——臺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吳俊輝
  有一個社群,認同科學的精神,追求事實的真相,樂于討論科學跟時事,不畏懼碰觸敏感議題?茖W,其實是指找出答案的方式,跟探索未知的精神,而不是單指答案本身。
  ——PanSci泛科學新聞網總編輯鄭國威
  





上一本:一本書掌握世界地理 下一本:生物奧秘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不腦殘科學的作者是PanSci泛科學網專欄作者群,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