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元素的盛宴:化學奇談與日常生活
作者:基恩,楊蓓,陽曦 整理日期:2014-02-07 17:46:35
這是一本關于化學與人類生活的既嚴謹又妙趣橫生的科普著作,作者搜集了大量科學史和人類史上鮮為人知的史料,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化學與人類充滿“愛恨情仇”的歷史傳奇。你知道氮肥是德國人研究烈性炸彈時順便發(fā)現(xiàn)的嗎?你知道水銀在很長時間里是作為瀉藥使用、鐳最初是被用來制作保健飲料的嗎?而是否吃碘鹽曾是甘地帶領人民爭取獨立的重要議題之一,門捷列夫是在打撲克時想出了元素周期表,格拉澤看到啤酒氣泡悟到了探測粒子的新方法……這些聞所未聞的事件,都是山姆探險化學史的重要發(fā)現(xiàn)——它是化學與人類生活交互作用的一部趣味史,也是無數科學家探幽尋微的一部“野史”,又是一部真實版的“生活大爆炸”。 本書一改人們對化學枯燥乏味的印象。它將幽默之筆與詳實考證完美融合,將史料搜集與科學精神精準組配,使本書成為了解化學、認識生活的最佳讀物。跟隨基恩,一次重新發(fā)現(xiàn)化學元素的奇妙之旅即將啟程。 作者簡介: 山姆·基恩,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美國華盛頓特區(qū)專業(yè)作家,曾任米德柏利 環(huán)境報道研究員。2009年,獲美國科學作家協(xié)會埃弗特?克拉克/塞思?佩恩最佳 青年科學作者獎。2010年,獲D.C.科學作家協(xié)會年度新聞簡訊獎。 目前,基恩為美國《科學》雜志撰稿人。其作品多發(fā)表于《紐約時報》等著名刊物。 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定位:行行又列列 1.位置決定命運 2.親密雙胞胎與黑羊:元素家譜 3.元素周期表上的科隆群島 第二部分制造原子,破壞原子 4.原子從哪里來:“我們是群星之子” 5.戰(zhàn)爭年代的元素 6.完善周期表??砰的一聲 7.在冷戰(zhàn)中擴展周期表 第三部分周期之惑:疑難初現(xiàn) 8.從物理學到生物學 9.毒藥協(xié)會:“哎喲喂” 10.帶兩個元素,早上打電話叫醒我 11.元素也會騙人引言 第一部分定位:行行又列列 1.位置決定命運 2.親密雙胞胎與黑羊:元素家譜 3.元素周期表上的科隆群島 第二部分制造原子,破壞原子 4.原子從哪里來:“我們是群星之子” 5.戰(zhàn)爭年代的元素 6.完善周期表??砰的一聲 7.在冷戰(zhàn)中擴展周期表 第三部分周期之惑:疑難初現(xiàn) 8.從物理學到生物學 9.毒藥協(xié)會:“哎喲喂” 10.帶兩個元素,早上打電話叫醒我 11.元素也會騙人 第四部分元素與人性 12.元素與政治 13.元素與貨幣 14.元素與藝術 15.元素與瘋癲 第五部分元素科學的今天與明天 16.零度以下的化學 17.光輝的球體:泡泡與科學 18.精確到荒唐的工具 19.超越元素周期表 作者注及勘誤 參考文獻及擴展閱讀 山姆·基恩對談錄 參考討論題目 山姆·基恩最喜歡的5種元素 致謝 離奇、全面、引人深思……如果你最近一次看到元素周期表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兒了,別怕,這本書的寫作方式更像是言情小說或是驚險小說,而不是化學課本。 ——雷切爾·埃倫伯格,《科學新聞》 基恩的作品內容充實、妙趣橫生,讓你情不自禁想找個朋友分享如此奇妙的閱讀之旅。這本書的魔力就在于:基恩讓你以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方式去看、去感覺這個世界,他時時為你帶來驚嘆與發(fā)現(xiàn)的快樂。 ——卡羅琳·萊維特,《波士頓環(huán)球報》 《元素的盛宴》讓元素周期表走進了生活。它充滿了各元素妙趣橫生的逸聞、諾貝爾獎得主的科學宅八卦和政治陰謀,足以吸引哪怕是對元素最不感興趣的人。 ——邁克爾·保羅·梅森,Galleycat出版網對于鍺來說,情況也不大妙。1954年,晶體管業(yè)蓬勃發(fā)展,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升了好幾個數量級,還出現(xiàn)了新的產業(yè),例如便攜式收音機。不過繁榮之中,工程師從沒忘記向硅暗送秋波。他們之所以這樣做,部分是因為鍺的性質不太穩(wěn)定。鍺的導電性很好,所以會產生不必要的熱量,導致晶體管過熱停機。更重要的是,硅是沙子的主要成分,它的價格當真是賤比泥土?茖W家們仍保持著對鍺的忠誠,可他們有太多時間魂不守舍,惦記著硅。 在那年的一場半導體貿易展會上,有人發(fā)表了硅晶體管不可行的悲觀演說。突然間,一位來自得克薩斯的工程師站了起來,他厚顏無恥地宣布自己包里就有一個硅晶體管。大家想看看嗎?這位P.T.巴納姆——他的真名叫戈登?蒂爾——將一臺使用鍺晶體管的電唱機連到外置揚聲器上,然后頗富中古色彩地把電唱機的內部構件扔進了一桶沸騰的油里。不出所料,電唱機噎住沒聲音了。蒂爾把構件撈出來,拆下鍺晶體管,換上了自己帶來的硅晶體管,然后又撲通一聲把它扔回油桶里。音樂仍在繼續(xù)。會議廳里的銷售員們蜂擁向大廳后面的付費電話,從這一刻起,鍺被大眾拋棄了。 不過巴丁還算幸運,他的故事雖然有點波折,卻有個美好的結局。實踐證明,鍺晶體管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要。1956年,巴丁和布拉頓,唉,還有肖克利,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天清晨,巴丁煎早餐的時候從收音機(當時很可能已經是硅晶體管的了)里聽到了這個消息,他嚇了一跳,失手把一家人的煎蛋攤到了地板上。后面還有更糗的。去瑞典參加頒獎禮的前幾天,他拿出自己的白領結和禮服背心來洗,結果和其他深色衣服混在一起,染成了綠色,簡直像是畢不了業(yè)的學生才能干出的事兒。頒獎當天,因為要覲見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巴丁和布拉頓非常緊張,不得不服用奎寧來防止胃部痙攣。不過在覲見的時候,古斯塔夫責怪巴丁為什么讓兒子乖乖待在哈佛上課(巴丁擔心兒子可能會錯過考試)而不帶他們來參加頒獎禮,這時候奎寧大概也幫不上什么忙了。面對國王的責難,巴丁只得打個哈哈,保證下次得獎一定帶兒子來。 拋開糗事不說,這次頒獎給半導體可謂意味深長,簡短卻有力。諾貝爾化學獎和物理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評選,當時他們更傾向于頒獎給純粹的科學研究而非工程研究,所以晶體管項目榮獲諾貝爾獎非同尋常,代表著他們對應用科學的認可。然而,到了1958年,晶體管業(yè)又迎來了一次危機。雖然巴丁已經退隱江湖,不過留給新英雄的大門一直敞開著。 杰克·基爾比跨過了這扇大門,雖然他可能得彎著腰才走得進去(他差不多有2米高)。基爾比是堪薩斯人,說話很慢,面孔像皮革一樣堅韌,他在高科技的“荒漠”(密爾沃基)里漂泊了10年,終于在1958年進入了德州儀器公司(TI)。雖然基爾比接受的是電子工程方面的訓練,但他的工作卻是解決一個名為“數字暴政”的計算機硬件問題。大體來說,雖然廉價的硅晶體管運作得還不錯,但昂貴的計算機電路里要用很多晶體管,這意味著德州儀器這樣的公司不得不雇用一車皮低薪的技術工人。這些工人大部分是女性,她們整天要干的就是穿著防護服汗流浹背地蹲在顯微鏡前,一邊咒罵一邊把極小的硅元件焊到一塊兒。這個工序昂貴且低效。電路中的電線很脆弱,難免會有一根壞掉或是松掉,整個電路就報廢了。但是工程師對此毫無辦法,他們就是需要這么多晶體管——數字帶來的暴政。 一個炎熱的6月,基爾比來到了德州儀器。作為一個新員工,他沒有假期,所以7月里成千上萬的工人出去享受強制性休假的時候,他一個人留在工作臺前。周圍的寂靜讓基爾比放松下來,于是他意識到雇好幾千人來焊接晶體管實在太蠢了,假期里上司也不在,所以他有時間來實踐一個新想法——集成電路。電路中需要手工焊接的部分不光是硅晶體管,碳電阻和磁電容也得用銅線焊接起來;鶢柋葤仐壛诉@種組裝獨立元件的方式,轉而將所有東西——所有的電阻、電容和晶體管——刻在一整塊半導體上。這是個天才的主意——從結構和藝術兩方面來說,原來的方式就像是先分別雕出雕像肢體的各個部分,再用電線組裝成整體,而現(xiàn)在則是用一整塊大理石直接雕刻;鶢柋日J為硅的純度不足以制造電阻和電容,所以他選擇用鍺來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 最終,集成電路將工程師從手工焊接的暴政里解放了出來,所有元件都在同一片電路上,再也不需要人工焊接了。事實上,不久以后,也沒法用人工焊接了,因為集成電路的雕刻工作也實現(xiàn)了自動化,工程師做出了非常小的晶體管——第一片真正的計算機芯片;鶢柋葲]能獲得足夠的回報(一位肖克利的門徒將資料透露給了競爭對手,具體一點說,對方幾個月后提出了專利申請,經過一番角逐,他們把專利權從德州儀器手里搶走了),但今天的“極客”一族仍視他為工程界的第一偶像。這個行業(yè)里的產品以月為單位換代更新,可是50年后的芯片仍以他的設計為基礎。2000年,他終于拿到了遲來的諾貝爾獎,表彰他對集成電路做出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