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探天利器


作者:戴銘玨     整理日期:2015-11-05 11:59:53

2015年7月14日,十多年的立項準備,九年多的長途飛行,50億公里的漫漫旅程,新視野探測器拜訪了冥王星,迄今為止,這是人類*偉大的征途;赝厍,地球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藍點,我們就生活在這個藍點上。在這里,所有的老人和孩子,所有的凡夫和偉人,所有的戰(zhàn)爭與和平,所有的民主和獨裁都在這個藍點上。這如同一粒塵埃的藍點上發(fā)生的一切,我們稱之為蒼穹之下。而那浩瀚的星空中,還有無數(shù)個這樣的世界,它們連同更多熾熱的恒星一起被我們稱為蒼穹之上。
  仰望星空,關注蒼穹之上才能引領人類的文明,《蒼穹之上》系列圖書并非科學時代對人文精神的感嘆,它是全波天文時代人類對宇宙的新認識。這充滿趣味的科普,它的主旨就是要引領著科學時代的少年飛入未來的星空。
  
本書簡介:
  從人類能夠使用雙腳站立起來那一天起,人們就開始觀察星空的變化,于是就產生了*古老的科學,天文學。只有當望遠鏡出現(xiàn)之后,天文學才真正稱得上是科學。
  探測太陽系空間,帶回太空物質是一種手段,撞擊彗星也是一種手段。發(fā)射探測器作為一種手段,僅僅能在太陽系這樣的近距離有效,對于浩瀚的星空,更好的探測方法是望遠鏡。
  來自遙遠宇宙的信息并不僅僅是電磁波中的可見光,還有電磁波的其他波段,還有中微子和引力波,因此不僅有光學望遠鏡,還出現(xiàn)了伽馬射線望遠鏡、X射線望遠鏡、紫外線望遠鏡、紅外望遠鏡、射電望遠鏡、中微子望遠鏡等等。在它們之中,大規(guī)模應用的是射電望遠鏡,它可以組成陣列,得到更好的觀測效果。
  各種各樣的探測器,基于不同的原理工作,成為了觀測大氣層的望遠鏡,這些所謂的望遠鏡是人們觀測宇宙的另類眼睛。
  作者簡介:
  戴銘玨,筆名北辰;
  專業(yè)的天文科普從業(yè)者,國家國防科工委特約撰稿人,主創(chuàng)航天天文科普和相關的科幻小說。對天文科普有著十五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重視科普寫作視角和題材的選定以及文字中所需要的藝術表現(xiàn),擅長使用多種手法把晦澀難懂的物理知識變成有趣的內容,從而有利于讀者的理解。深刻地了解中國的科普現(xiàn)狀,科普藝術性的開拓者和求索者。
  目錄:
  01智慧一號—比汽車還慢的月球探測器//001
  02新視野,開拓太陽系的邊疆//008
  03“起源號”的起源和歸宿//020
  04有去有回的星塵探測器//026
  05隼鳥探測器——搖搖晃晃的不死鳥//036
  06人間大炮打彗星//046
  07黎明號的黑暗和黎明//052
  08非凡的卡西尼土星探測器//058
  09望遠鏡的故事//066
  10世界上口徑**的天文望遠鏡//074
  11中國**的天文望遠鏡睜開眼睛//084
  12索菲亞空中天文臺開始登場//092
  13哈勃望遠鏡,一臺永生的發(fā)現(xiàn)機器//102
  14哈勃望遠鏡為新視野導航//108
  15斯皮策望遠鏡要改行//11401智慧一號—比汽車還慢的月球探測器//001
  02新視野,開拓太陽系的邊疆//008
  03“起源號”的起源和歸宿//020
  04有去有回的星塵探測器//026
  05隼鳥探測器——搖搖晃晃的不死鳥//036
  06人間大炮打彗星//046
  07黎明號的黑暗和黎明//052
  08非凡的卡西尼土星探測器//058
  09望遠鏡的故事//066
  10世界上口徑**的天文望遠鏡//074
  11中國**的天文望遠鏡睜開眼睛//084
  12索菲亞空中天文臺開始登場//092
  13哈勃望遠鏡,一臺永生的發(fā)現(xiàn)機器//102
  14哈勃望遠鏡為新視野導航//108
  15斯皮策望遠鏡要改行//114
  16保衛(wèi)地球的哨兵望遠鏡//120
  17尋找宇宙隱身人,殺雞要用宰牛刀//126
  18全波天文觀測儀器——望遠鏡家族的另類成員//134
  19觀測地球大氣層的望遠鏡//148
  20天文學家呼喚引力波//154
  21歐洲強子對撞機——霍金與西格斯的一場豪賭//166前言從人類能夠使用雙腳站立起來那一天起,人們就開始觀察星空,于是就產生了*古老的科學——天文學。天文學誕生之后,在上萬年的時間內,幾乎沒有變化,人們的所謂研究范疇無非就是把星象與人間的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在望遠鏡出現(xiàn)之后,天文學才真正稱得上是科學。尤其是進入20世紀,一系列天文學的發(fā)現(xiàn),讓人們的視線進入到浩瀚的宇宙空間,技術的進步讓一大批星際探測器進入太空,近距離觀測研究太陽系天體。
  20世紀60年代,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龐大的火箭才促成登月之舉,離子推進引擎出現(xiàn)之后,也給再次探測月球帶來了可能,在這一系列新的探月潮流中,智慧一號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方式,智慧一號把太陽能電池板的光能轉化為電能后,用這些電能把惰性氣體原子電離,然后高速向后噴出,由此產生向前的動力。
  比智慧一號更進一步的是新視野探測器,這個探測器原來設想使用太陽帆到達*遙遠的冥王星,*終沒能使用太陽帆,它所使用的能量是放射性同位素發(fā)電機,燃料是二氧化從人類能夠使用雙腳站立起來那一天起,人們就開始觀察星空,于是就產生了*古老的科學——天文學。天文學誕生之后,在上萬年的時間內,幾乎沒有變化,人們的所謂研究范疇無非就是把星象與人間的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在望遠鏡出現(xiàn)之后,天文學才真正稱得上是科學。尤其是進入20世紀,一系列天文學的發(fā)現(xiàn),讓人們的視線進入到浩瀚的宇宙空間,技術的進步讓一大批星際探測器進入太空,近距離觀測研究太陽系天體。
  20世紀60年代,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龐大的火箭才促成登月之舉,離子推進引擎出現(xiàn)之后,也給再次探測月球帶來了可能,在這一系列新的探月潮流中,智慧一號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方式,智慧一號把太陽能電池板的光能轉化為電能后,用這些電能把惰性氣體原子電離,然后高速向后噴出,由此產生向前的動力。
  比智慧一號更進一步的是新視野探測器,這個探測器原來設想使用太陽帆到達*遙遠的冥王星,*終沒能使用太陽帆,它所使用的能量是放射性同位素發(fā)電機,燃料是二氧化钚,它在2006年踏上十年的漫漫征途,它探測的不僅僅是冥王星,還有太陽系遙遠邊疆的柯伊伯帶天體。
  新視野沒能使用太陽帆遠航,那是因為我們對太陽帆的驅動原理還缺乏認識,能驅動太陽帆前進的是太陽粒子,太陽粒子是太陽風的主要成分,為了能夠得到*純凈的太陽粒子,起源號探測器在太陽和地球的引力平衡點,也就是拉格朗日點蹲守三年,收集太陽粒子,并把收集到的粒子帶回地球。把外太空的物質帶回地球似乎成為一種潮流,星辰號也是一個這樣的探測器,它帶回地球的是懷爾德2號彗星上的物質。日本的隼鳥探測器帶回的是小行星上的物質。相比能夠安全返回地球的起源號與星辰號,隼鳥探測器就歷經(jīng)了太多的磨難。
  探測太陽系空間,帶回太空物質是一種手段,撞擊彗星也是一種手段,于是我們又看到了人間大炮打彗星這種場面,其實那是一場演習,目的是練好本領準備擊碎撞擊地球的外來天體。太陽近距離的行星都迎來了探測器,小行星也迎來了探測器,黎明號已經(jīng)開始探測兩顆較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和灶神星,大行星土星也迎來了個頭**的卡西尼探測器,它成為土星的衛(wèi)星,探測土星這個龐大的家族。
  發(fā)射探測器,僅僅能在太陽系這樣的近距離有效,對于遙遠的浩瀚星空,更好的探測方法是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和開普勒望遠鏡,都沒有取得大發(fā)展,得到大發(fā)展的是牛頓式望遠鏡,這是種反射式望遠鏡。當代的大型望遠鏡基本都是反射式,而且使用多個鏡片組合成一個大鏡片,在這方面,凱克望遠鏡是大口徑望遠鏡的先驅者,它的建造涉及到光學自適應技術、光學干涉技術等,其他大型望遠鏡也普遍使用了這些技術,中國的郭守敬望遠鏡也是這種新思路的產品。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天文臺都建造在高處,這是因為高處可以克服大氣抖動,獲得更好的成像效果,于是,搭載在飛機上的空中天文臺出現(xiàn)了。要想獲得更好的效果,*好是飛出地球大氣層,把望遠鏡放置到太空,哈勃望遠鏡和斯皮策望遠鏡就是這樣的杰出代表。至于哨兵望遠鏡要放置在太空,僅僅是為了在特別的角度觀測小行星。
  來自遙遠宇宙的信息并不僅僅是電磁波中的可見光,還有電磁波的其他波段,這是一個全波天文學的時代,所以不僅有光學望遠鏡,還出現(xiàn)了伽馬射線望遠鏡、X射線望遠鏡、紫外線望遠鏡、紅外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等,在它們之中,大規(guī)模應用的是射電望遠鏡,它可以組成陣列,得到更好的觀測效果。
  除了電磁波之外,來自宇宙的信息還有中微子和引力波,它們是大規(guī)模天體活動的產物。在南極,就建有探測中微子的望遠鏡,下一代的引力波探測器也將飛上太空,雖然它們并不需要鏡片,甚至不成像,但也被稱為望遠鏡。其實它們是各種各樣的探測器,基于不同的原理工作,比如,觀測大氣層,就能得到伽馬射線的消息,于是就出現(xiàn)了觀測大氣層的望遠鏡,這些所謂的望遠鏡是人們觀測宇宙的另類眼睛。
  探測器讓我們獲得的是對宇宙天體的個體認識,各種望遠鏡讓我們得到的是對宇宙的普遍認識,人們已經(jīng)知道,龐大的宇宙與微觀世界緊密相連,于是又建立了強子對撞機,強子對撞機能夠讓人們獲得對宇宙的終極認識。文字創(chuàng)造出來的科普藝術
  科普就是把復雜的知識通過簡單的講解讓公眾知道,文字科普是*簡單、*原始的科普方式,它易于被公眾接受和理解?破彰媾R著軟與硬的問題,包含知識點較多的科普,科學概念較多,技術含量很高,這是硬科普,也叫做專業(yè)科普,因為太專業(yè)的內容很難被解說得簡單易懂。而那些知識含量較少的科普,可以叫做軟科普,由于貼近我們的日常認識,就容易被公眾接受,或者說能被完全理解。
  在評價科普作品是否成功的時候,我們一般只評價它是否易于被公眾理解,而忽視了科普的軟與硬的問題。毫無疑問,在這種評價中,那些生物和地理科普就很容易占到便宜,而那些物理相關的科普就很難獲得認可。在物理相關的科普中,包含太多的概念,不了解這些概念,就讀不懂科普。尤其是青少年,他們還沒接觸過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自然很難讀得懂,這種情況在天文學科普中尤其突出。
  古老的天文學是觀測星象的學科,并把觀測到的星象與人間事務聯(lián)系在一起。當代的天文學,完全依靠觀測技術的進步,大量的耗資龐大的觀測設備出現(xiàn)了,它們形形色色、原文字創(chuàng)造出來的科普藝術
  科普就是把復雜的知識通過簡單的講解讓公眾知道,文字科普是*簡單、*原始的科普方式,它易于被公眾接受和理解?破彰媾R著軟與硬的問題,包含知識點較多的科普,科學概念較多,技術含量很高,這是硬科普,也叫做專業(yè)科普,因為太專業(yè)的內容很難被解說得簡單易懂。而那些知識含量較少的科普,可以叫做軟科普,由于貼近我們的日常認識,就容易被公眾接受,或者說能被完全理解。
  在評價科普作品是否成功的時候,我們一般只評價它是否易于被公眾理解,而忽視了科普的軟與硬的問題。毫無疑問,在這種評價中,那些生物和地理科普就很容易占到便宜,而那些物理相關的科普就很難獲得認可。在物理相關的科普中,包含太多的概念,不了解這些概念,就讀不懂科普。尤其是青少年,他們還沒接觸過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自然很難讀得懂,這種情況在天文學科普中尤其突出。
  古老的天文學是觀測星象的學科,并把觀測到的星象與人間事務聯(lián)系在一起。當代的天文學,完全依靠觀測技術的進步,大量的耗資龐大的觀測設備出現(xiàn)了,它們形形色色、原理各異。它們的觀測成就豐富了天文理論,導致天文物理知識大爆炸似的增長。這些物理知識很難被公眾理解,這對天文科普提出了挑戰(zhàn)。
  《蒼穹之上》天文科普叢書解決了這個問題,本叢書對新知識、新發(fā)現(xiàn)進行了趣味的選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的重新構造之后,打磨出一套圖文并茂科普作品。不僅選題具有趣味性,在寫作方法上也別出心裁,采用比喻、擬人、自述等多種寫作手法,文風各異,把所述的內容變得淺顯、有趣、易懂,讓文字的科普作品充滿了藝術性。這既不是科幻的藝術性,也不是童話式的藝術性,而是面對著大量艱深物理概念的藝術描述。
  本叢書不是對天文科學知識進行簡單的系統(tǒng)描述,它跟當前科普市場上的所有科普都不一樣,這是藝術的科普,真正體現(xiàn)了科普的藝術性,這是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產物。
  本套叢書重點反映的是*近十幾年,尤其是*近幾年的天文新發(fā)現(xiàn)。為了配合書中的文字講解,搭配了大量的圖片,這些圖片或者來源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或者來源于歐洲航天局,特向這兩個機構表示致敬,還有一些系統(tǒng)原理圖片是作者自己繪制的。02
  新視野,
  開拓太陽系的邊疆新視野踏上征程
  2006年1月,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又一個探測器飛往了太空,這是美國的“新視野”,承載“新視野”啟程的是“阿特拉斯”三級運載火箭,它的速度可達13千米每秒,這樣的速度讓它在幾個小時之后就越過了月球軌道,而當年的阿波羅登月飛船卻花費了3天的時間。
  “新視野”的樣子像是一臺洗衣機,大小也如同一臺洗衣機,質量是416千克。踏上征途之后,它的電子系統(tǒng)將會處于休眠狀態(tài),這樣可以節(jié)省能量,它所使用的能量是放射性同位素發(fā)電機,燃料是二氧化钚,這并不是新的能量系統(tǒng),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jīng)使用了。讓人們關注的不是這些,讓人們關注的是“新視野”的意義。
  這是首個飛往冥王星的探測器,它的目的地是遠離太陽40多億天文單位的冥王星,還有比冥王星更遠處的柯伊伯帶天體,那里被稱為地獄,那里也是太陽系的邊疆。為了這次遠征,“新視野”計劃醞釀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的時間內,它多次面臨夭折。
  從冥王星-柯伊伯快車到新視野
  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一個名為“冥王星-柯伊伯快車”的計劃,來探測冥王星及其衛(wèi)星卡戎和柯伊伯帶天體。這個探測器計劃于2004年12月18日發(fā)射,2012年12月24日與冥王星相遇。此計劃無疑有極大的科學價值,如果能夠實施,將會大大增加我們對太陽系邊緣的了解。
  但是,隨著深入調研,此計劃的預算增長了兩倍,達到8億美元。NASA同時還希望進行探測木衛(wèi)歐羅巴的計劃,另外,兩次火星登陸的失敗也令NASA雪上加霜。2000年9月13日,NASA宣布停止冥王星-柯伊伯計劃。這遭到了很多天文學家的激烈反對,它們堅持要讓探測冥王星計劃再次上馬,美國的行星學會發(fā)動了“拯救冥王星計劃”運動。
  行星學會鼓動科學家們,還有那些熱衷于太空探索的人們,通過傳媒、網(wǎng)絡,散發(fā)萬張明信片、書信等各種形式讓大眾及國會議員們了解探索冥王星和柯伊伯帶的重要意義,敦促美國國會提出議案要求航天局重新做出考慮。
  人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后美國航空航天局于2000年12月20日發(fā)表了聲明,他們將不采用原計劃,而是向世界范圍內征集新的計劃,并在大學、實驗室等研究機構以及航空公司之間競標,看誰的計劃能夠用*少的支出完成冥王星-柯伊伯之旅;而且還提出了比較苛刻的要求,提出的方案必須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要在2015年前飛抵冥王星,另一個是花費金額不能超過5億美元,公開征集截止日期是2001年3月19日。
  公開地由航天局之外的研究小組參與太空計劃的競標,這在美國航空航天局歷史上還是首次。
  還是行星學會,開始了為這個任務的奮斗,他們自己掏出400萬美元,用于研制太陽帆,試圖用太陽帆為動力來實現(xiàn)冥王星的探測。這種利用太陽能的方式是利用太陽光子來驅動一個巨大的帆板,就像風吹輪船的風帆那樣。這個風帆是用非常薄的材料制作的,當來自太陽的光子擊打在這層薄膜上的時候,它就可以推動飛船前進了,這種方式中的動力系統(tǒng)就是太陽帆。利用太陽帆,可以很容易地使探測器的速度達到90千米每小時,使之能在數(shù)年時間里,飛到太陽系以外的空間。但是,有關太陽帆的研究卻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的研制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難題,直到現(xiàn)在,太陽帆還是沒有通過正式試驗。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機構提出了其他方案。*后讓NASA認可的是“新視野”計劃,“新視野”計劃的全名是“新視野-拓荒邊疆”,又被譯成“新地平線”。“新視野”飛船還肩負著其他科學使命,它要探測的目標還有柯伊伯帶天體。
  “新視野”的整個費用預計是4億8千8百萬美元,包括超過8千萬的預算性儲備,預計在2016年到達冥王星,這滿足了航天局苛刻的要求。而且“新視野”還將攜帶更多的儀器,發(fā)回比原來的快車計劃多十倍的觀測數(shù)據(jù)。
  這個計劃是由一個臨時組成的機構來完成設計的,它的主持者是西南研究所,其他成員來自二十多個大學和研究機構。*終這個項目就由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負責建造。
  從“冥王星-柯伊伯快車”到“新視野”,讓這次探測使命經(jīng)歷了一次生死的考驗,幸運的是,美國的行星學會挽救了它,使這個計劃得以繼續(xù)下去。
  歷盡磨難的“新視野”
  就跟當初的冥王星-柯伊伯快車的命運一樣,浴火重生的“新視野”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的命運也是歷盡坎坷。2002年2月份,布什政府的2003財年預算中取消了撥給“新視野”計劃的1億2千2百萬美元撥款,這讓“新視野”再次遭受到嚴重打擊,但是,探測冥王星的機會二百年才能有一次,過了這個時間,冥王星上將會到處是寒冰,不利于科學探測。
  又是美國行星協(xié)會再一次拯救了這個計劃。他們在寫給美國國會的聲明中指出,1433年,當鄭和的航隊即將啟程探險那未知的大西洋時,明英宗朱祁鎮(zhèn)卻將他們召回了——從而中國也就失去了在哥倫布數(shù)十年前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的機會;而今天,在21世紀,我們是否又要由于目光短淺而失去另一次探索新疆界的良機?
  不僅是行星協(xié)會,還是其他的科學組織,都又重新把目光投到這個問題上,*后,美國國會終于通過了決議,支持探測冥王星以及柯伊伯帶的“新視野”計劃,要求政府繼續(xù)提供資金資助,至此,坎坷的冥王星探測計劃似乎該一路順風地走下去了。但在2004年,它的命運再一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這一年,美國重新制定了未來幾十年的太空探測計劃,把太空探索的目光集中到了月球上,在未來幾十年內,美國要加緊準備登陸月球,為此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一大批空間探測項目因此被再次否決。但是,“新視野”計劃*終還是獲得了資金資助,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負責繼續(xù)實施“新視野”計劃。
  2005年,因為航天飛機不能正常使用,再加上資金困難,NASA再一次砍掉了一些太空計劃,就連備受矚目的木星冰月亮計劃也被再一次推遲,但是,“新視野”計劃并沒有被推遲,它依然在按照原計劃進行。
  從冥王星-柯伊伯快車,到現(xiàn)在還在試驗的太陽帆飛船,到正在實施的“新視野”,探測冥王星遙遠邊疆的計劃經(jīng)歷了太多磨難。
  新視野的老任務
  “新視野”飛船計劃在2006年1月發(fā)射,一年后,在飛越木星期間,“新視野”還可以對木星和它的衛(wèi)星系統(tǒng)和它的極光、大氣、磁層進行探測。然后借助木星引力,加速到每小時7萬千米,直飛冥王星。在此后的漫漫征途中,“新視野”將進入暫時休眠狀態(tài),關閉不必要的儀器來降低儀器損壞的可能性且大大減少開銷,它也不時向地球發(fā)回一些信號,并在一年中被喚醒50天,以供地面控制人員檢查飛船狀況,為其飛臨冥王星做*后的準備。
  在接近冥王星一年之前,它將被喚醒,并開始對冥王星和卡戎進行測量。當飛船距兩星還有16萬千米時,照相機就可以開始繪制**批地圖。以后的三個月里,它將不斷地拍攝照片,進行光譜測量。如果那時候冥王星的大氣是凍結的,“新視野”還能夠觀測到季節(jié)的變化。
  在和冥王星相遇的半天時間里,飛船將探測冥王星大氣層發(fā)出的紫外線輻射,并分別在綠、藍、紅和對甲烷霜敏感的特殊波段繪制清晰的地圖。它還將繪制近紅外光譜圖,來為我們揭示冥王星和卡戎的地表組成,以及各個組成的分布和溫度。在距離*近的半小時之內,飛船將拍攝*為清晰的冥王星和卡戎“特寫”,*清晰時能分辨冥王星上達60米的地貌!
  即使當飛船飛離冥王星和卡戎后,還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匾曏ね跣呛涂ㄈ*為陰暗的部分,是觀察冥王星大氣中的霧,以及辨認冥王星和卡戎表面是否平坦的*好方法。同時它也將回視太陽和地球的無線電波發(fā)射器,測量當太陽和地球落入兩星的大氣層中時所接受到的日光和電波的變化情況。
  這些使命并不復雜,它僅僅是“新視野”使命的一部分,是到達冥王星之后必須要做的事情,它還有更加復雜的任務,它要解開那遙遠邊疆的許多秘密,首先,它要探測柯伊伯帶天體的秘密。
  1951年,美國天文學家柯伊伯提出,太陽系起源于一片星云中,首先形成的是太陽,殘余物質形成了圍繞太陽的星云盤。星云盤物質由于引力不穩(wěn)定而迅速集聚成大行星,其余物質則形成了一些小天體,它們位于太陽系的邊緣,這就是柯伊伯帶,它位于冥王星軌道之外。1992年,他的預言被證實了。這一年,一顆柯伊伯天體出現(xiàn)在天文學家的望遠鏡里,它在遙遠的冥王星以外,距太陽44天文單位處。
  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柯伊伯天體超過一千多顆,人們據(jù)此認為,冥王星和它的衛(wèi)星也都是柯伊伯天體,只不過冥王星的反光率太高了,才使當初的發(fā)現(xiàn)者輕易找到了它。柯伊伯帶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如果我們對那里的了解不夠的話,就很難說了解了太陽系,所以,“新視野”的另一個任務是要探測柯伊伯天體。毫無疑問,“新視野”的行程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有關這個家族的發(fā)現(xiàn)。
  新視野的新任務
  這也僅僅是“新視野”計劃前幾年所需要承擔的任務,就在這兩年,有關太陽系遙遠的邊疆不斷地出現(xiàn)新的發(fā)現(xiàn),這又將成為“新視野”的新任務。
  原來,人們一直以為冥王星只有一顆衛(wèi)星,那就是卡戎,但是,2005年11月,科學家發(fā)現(xiàn),冥王星還有另外兩顆衛(wèi)星,它們倆質量較小,距離冥王星的軌道也太遠,而且是逆行軌道。這兩顆新衛(wèi)星的發(fā)現(xiàn)無疑加大了新視野的任務,它需要關心的不是兩顆天體,而是四顆。所以,等它到達那里的時候,科學家會給它增加新的任務。
  新視野的新任務還不僅如此,有關柯伊伯帶不斷地傳出來新的信息。2003年,塞德娜又橫空出世,它是在柯伊伯帶發(fā)現(xiàn)的**天體,但是,這個紀錄很快又被打破,2005年7月29日,美國科學家又發(fā)現(xiàn)了太陽系一顆大天體,大小相當于冥王星的1.5倍。它也處于柯伊伯帶,距太陽的距離是冥王星的3倍,暫時被命名為2003UB313。更多的人要讓它坐上第十大行星的寶座,它是否有這樣的資格,引得人們對太陽系邊疆的極大興趣。
  事情僅僅過去了五個月,12月,在那遙遠的地帶,科學家再次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異的天體,它比冥王星略小,位于距離太陽58個天文單位的地方,從來不會近到50天文單位,因為它的軌道基本是正圓形。這讓科學家大惑不解,這么遠的距離,它的軌道應該是橢圓的。令人疑惑的還不僅如此,它的軌道傾角也很大,跟太陽系的盤面有47度的交角,這兩個特征向我們固有的太陽系形成理論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這些特別的太陽系天體都位于柯伊伯帶,毫無疑問,“新視野”在完成冥王星的探測計劃之后,就會把它們列入研究對象,“新視野”在那遙遠的地方,比我們在地球上研究那里具有更好的條件,當“新視野”探測完成冥王星和卡戎之后,它將會被重新定位,繼續(xù)前行,飛向幾個具有代表意義或者是容易接近的柯伊伯帶天體,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決定目標,而探測過程也類似冥王星!靶乱曇啊弊⒍ㄒ蟠箝_拓人們對太陽系認識的視野,這就是“新視野”計劃的內涵。 





上一本:常見蝸牛野外識別手冊 下一本:植物探索之旅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探天利器的作者是戴銘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