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通過訪談自中國社會學恢復與重建以來成長起來的40位華人社會學家——例如蘇國勛、周曉虹、邊燕杰、趙鼎新、周雪光、林南、謝宇、葉啟正等人,探索中國社會學40年來的重建之路、本土化方向、對中國社會變遷及改革開放的認識等。在中國社會學恢復與重建40周年之際,本選題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學及整個社會科學快速發(fā)展、整體提高的最好證實,將對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年輕一代的社會學的想象力和學術水平的提升、大眾對社會學的理解產生重要的影響。 周曉虹,男,1957年生于杭州。自1977年起先后考入南京醫(yī)學院醫(yī)學系、南開大學社會學系和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并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F(xiàn)為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曾長期擔任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并兼任國務院社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2014—2016)、教育部社會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2008—2018)、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guī)劃評審組專家。先后承擔國家社會科學重大招標課題“國外社會建設理論比較”(200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社會心理學》概論(“馬工程”教材)(2909)及其他各類國家社會科學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十余項,F(xiàn)承擔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卓越研究計劃之“社會學理論與中國研究”重大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