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座雄立東方的詩碑 作者:馬立斌 杜甫:一座雄立于東方的偉大詩碑 杜甫的詩歌一向以雄渾頓闊的風(fēng)格著稱,中國千年詩壇上還沒有一個人能以如此的大氣磅礴、深沉博愛和他平起平坐。李白雖然飄逸脫俗、高高在上,但沒有杜甫的博愛。蘇軾雖然才華橫溢,激情豪放,但沒有杜甫的深沉。我每每讀起杜甫的詩,不僅被他那爐火純青的詩歌才華所服膺,更被他那顆崇高、善良的靈魂深深地打動了,有時竟為他的懷才不遇感到憤憤不平,有時為他那多蹇的命運感到深深的同情,更為他那種雖九死而不悔的執(zhí)著振臂高呼,激情澎湃。有時我不禁地問:杜甫既然得不到狗皇帝的信任,那就算了,干脆學(xué)李白那樣,不做官了,過著“散發(fā)弄扁舟”的隱士生活,倒也落著個清凈閑適。況且他還可以憑借著年輕時的盛名為自己撈點好處頤養(yǎng)天年是不成問題的。他早年的結(jié)交多是一些政治、文壇上的大腕人物,再加上他那顯赫的家族史,足以使他有條件過著處尊忘憂的貴族生活。然而他卻“笨”得很,偏偏不走這條路,他好象天生就像耶酥、釋珈磨尼那樣為拯救蒼生甘愿承擔(dān)痛苦,他很自覺地走上了那條承擔(dān)痛苦的不歸之路。在漫長的旅途中,他經(jīng)歷了凄慘的戰(zhàn)亂,刻骨銘心的骨肉分離,極度恐慌的大逃難,親朋好友的分離聚散,疾病的折磨,他親眼看到了戰(zhàn)亂給天下蒼生帶來的深重的苦難,看到了他所誓死效忠的唐王朝一天天地走向自我毀滅,看到了自己這一生注定難酬壯志的悲慘人生?傊,人世間所有最悲慘的事情他都經(jīng)歷過,嘗試過,品嘗過,吞咽過。這么多的苦難豈非常人所能包容呢?然而杜甫的偉大獨特之處就在于他的博愛容忍了這些凄風(fēng)苦雨、裝下了那么多的人間悲苦,然后用他最深沉的聲音唱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歌。人們至今還被這個崇高的靈魂所吸引著、感動著!霸娛ァ边@個響當(dāng)當(dāng)?shù)臉s譽稱號,他絕對是當(dāng)之無愧的,舍他還有誰能夠負(fù)得起這個沉重的稱號呢? 杜甫的詩歌多采用境界開闊的意象,他總是從大處落筆,或如燕趙之士慷慨悲歌,易水送寒,或如北方游牧少年策馬奔騰,談笑風(fēng)生,或如才氣縱橫、壯志滿懷的志士目極八荒,壯志凌云,或如不可一世的魏武曹操包舉宇宙,囊括乾坤,或如英雄暮年雖年事以老,仍強打萬丈豪情,其勇絕不輸少年時代的血氣方剛。十四五歲的杜甫氣概就與眾不同,有詩為證: 性豪業(yè)嗜酒,嫉惡懷剛腸。脫略小時輩,結(jié)交皆老蒼;飲酣視八極,俗物皆茫茫。 試問除了杜二,誰又能年紀(jì)輕輕就寫出這樣睥睨八極,霸氣十足的詩來呢?即使有也是強裝出來的,讓人一看就知道底氣不足。而杜二確實是有資本的,他的狂是天然的。少年杜二,從七八歲起一直到弱冠,都是在枯燥的書齋里度過的。他少了與外界的接觸,同時也少了很多世俗味,書齋雖小,但它的世界卻很豐富。可以說,書齋是個沒有時春夏秋冬,寒暑交替的永恒世界,杜二在這里看到了永恒,沿著上下五千年的繩索,他看到了屈原、賈宜、諸葛亮,還有庾開府、何遜、謝靈運等,更使他感到驕傲的是他在史書上看到了他那文治武功都赫赫有名的十三世祖杜預(yù),還有他的祖父杜審言——初唐大名鼎鼎的宰相,“文章當(dāng)?shù)们巫鲅霉,吾筆當(dāng)?shù)猛豸酥泵妗!保绱孙@赫的家族史,怎能不讓他產(chǎn)生一種高高在上的精英意識呢?所以當(dāng)前輩詩壇領(lǐng)袖催尚、魏啟心稱贊他的文章可壓倒楊雄、班固時,他也默認(rèn)了,他當(dāng)之無愧的。這種高高在上的精英意識很自然地溶入到他的詩歌里,他在詩的國度里,他就像一位天神,鳥瞰著人間的一切,他不僅熟悉這個世界的過去,更清楚如何構(gòu)建世界的未來。他是他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天才。 二十歲的子美帶著匡扶社稷的志向,遠離家鄉(xiāng),游歷四方,尋求功名。二十四歲的子美登臨巍峨挺拔、突兀而起的泰山,就雄心四起,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看來,他這次的出游,是鐵了心要干番轟轟烈烈、名垂青史的大事,而且是那么的有信心。這段時期,杜二的詩歌明顯有一種建安風(fēng)骨,積極進取,信心十足。這一時期的詩歌多數(shù)是寫快馬、蒼鷹之類讓他意氣奮發(fā)的動物,如“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房兵曹胡馬〉),“何當(dāng)擊凡鳥,毛血灑平蕪!保ā串孃棥担。 然而,自古英雄磨難多,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理想受到了他根本沒有預(yù)料到的冷落和打擊。二十四歲的子美在洛陽考功名落第了。雖然,他并沒有因此自卑,因為他知道那些考上去的士子他們的小腳文章哪能和自己比呢,但是他確實失去了一次難能可貴的為官的好機會,畢竟他也是個沒落的貴族士子,沒有皇親國戚的提拔,也沒有得到達官顯貴的重視,子美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最好的辦法還是通過科舉走上仕途。這是沒有辦法的,誰叫他生活在科舉盛行的唐朝呢?然而他對科舉實在很不屑,同時,狹小的科舉場也容不下子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一般士子看了就汗顏的天才。杜甫毫不猶豫的放棄洛陽的功名,直奔他日夜盼望的長安城,希望在那里能夠像歷史上的諸葛亮一樣,得到唐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墒怯⑿鄣拿\注定是悲慘的。他在長安的十年,不僅沒有撈到半點功名,而且還寄人籬下,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生活。最后他的自尊受不了,不得不離開他曾經(jīng)神往的長安城,開始漂泊四海,浪跡江湖。 他的這次出游,是唐王朝開始由盛轉(zhuǎn)衰的最后十年,在這十年里,那些達官顯貴,尤其是那群皇親國戚都過著糜爛腐朽的生活;栌篃o能的玄宗寵信楊貴妃,荒淫糜爛,耽于政事;那奸相楊國忠、李林甫搬弄是非,淆亂朝綱,殺害忠良,幾乎葬送了李唐天下;北邊的野心家安祿山正在磨刀霍霍,準(zhǔn)備改朝換代。還有西邊的吐蕃、回紇也在虎視眈眈。這一切,亡國的征兆,杜甫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有愛才有恨,有熱愛才有憎恨。對于唐玄宗的荒淫誤國,杜甫是毫不留情面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醒世警言寫的如此的露骨、如此的激憤,如果他對天下蒼生沒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憐憫之心,如果他對李唐天下缺乏強烈的責(zé)任感,他能如此激憤、憂慮、大膽嗎?“詩圣”這頂帽子,只有他一個人才能戴的起!除了他,誰都沒資格,誰都戴不起! 公元756 年,唐王朝終于在它長期埋下禍根、國家積貧積弱的形勢下爆發(fā)了一場導(dǎo)致它從此走向衰落的內(nèi)亂。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薄ⅰ皝y世識忠良!倍鸥υ揪陀泄軜分鸥,蘇武之忠節(jié),像他這樣的奇能異士不在亂世建立奇功偉業(yè),那真是歷史的悲哀。事實證明唐王朝確實病入膏肓,無藥可救。唐肅宗雖有力挽狂瀾、王朝中興的決心,然而終究能力有限,再加上是非不分,聽信讒言,任用小人,排擠忠良,杜甫也在這些不必要的權(quán)力斗爭中喪失了報效國家、中興唐朝的機會,而且徹徹底底地喪失了,從此歷史上就少了一位中興名臣,添了一位悲情詩人;蛟S歷史就是因為有了像屈原和杜甫這類為了追求光明理想,雖九死而不悔的仁人志士才顯現(xiàn)出他它的偉大,它的光輝,它的魅力。杜甫那發(fā)自肺腑的詩歌,總是刺激著人類那根善良博愛的神經(jīng),讀來不禁潸然淚下。那首〈登高〉至今還在后人的耳邊蕩氣回腸。 風(fēng)急天高鳥飛回,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我特地要提一下歷史上的一位偉人,是他,只有他可以牽動杜甫那根獨特的神經(jīng),人們可以通過看他的一生就能想象杜甫如果被皇帝重用將會是什么樣子,他就是“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諸葛亮。杜甫對諸葛亮的崇拜簡直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有詩為證:諸葛大名垂宇宙,忠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jù)紆籌策 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一種崇敬之情流于詩表,杜甫還有很多詩歌都是頌揚諸葛亮其人其事,杜甫一生都在效仿諸葛亮,對自己的報國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江漢〉寫于他逝世前兩年,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公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尤壯,秋風(fēng)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何必取長途。 這首詩是杜甫一生的漂泊史、血淚史,讀罷掩卷,不忍再想象下去了。 在杜甫后半輩子流浪的生涯中,那些棄婦、少年得志但晚年落魄的故友總是拉動著杜甫那根敏感酸苦的心弦,他對這些人實在太敏感了,他每遇到這樣的人,他總是要吟詩挽唱!醇讶恕祵懙钠嗲邪,如果沒有傾注了他自己感時不遇的悲憤之情,是絕對寫不出來的。“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睔q暮將終,壯志仍未伸展的杜甫在落花時節(jié)遇到了當(dāng)年紅頂一時,如今卻窮困潦倒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再忍不住了,他不發(fā)牢騷怎么行呢?。還有一代名畫師曹霸、一代大文豪鄭虔、還有他的莫逆李白、高適,這些好友相繼落魄不得志,一個個先他而逝,給他的精神帶來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使得他的晚年遭受了人世間最大的悲哀,“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這是杜甫在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飄零、嘗透了人間種種苦難的一生后發(fā)出的最慘痛的嘶喊,這聲音猶如杜鵑啼血,嘶啞而深沉。這歌聲震動了那個黑暗時代的每個角落,這歌聲浸入到每個炎黃之孫的心靈里面。這歌聲穿洋過海,傳到了世界七大洲,;陶移著大洋彼岸的人們的情操。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那段歷史的不幸給造就了杜甫的不幸,然而杜甫的不幸卻光輝燦爛了那一段歷史,使后世看到,那個時代除了血淚、卑污之外,還有崇高和光明,這就是我讀杜甫詩最大的心靈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