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志》電子書下載俞萬春(1794年-1849年),字仲華,清代小說家,號“忽來道人”,浙江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
俞萬春早年曾隨父從軍,平定民變。后受父親囑托,用22年時間,寫成長篇小說《蕩寇志》(又名《結(jié)水滸傳》)。此書于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刊行于世。俞萬春還著有《騎射論》、《釋醫(yī)學(xué)辯證》、《凈土事相》等。
俞萬春于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出身于浙江山陰一個地方官吏的家庭,母親早年死亡,體弱多病。家中藏書繁多,俞萬春自幼聰穎,博覽群書,亦好兵法、騎射,喜醫(yī)道。二十歲時,曾隨父至廣東從軍,平定道光十一年(1831年)與十二年間粵東瑤民的民變。民變平定后以功敘官,俞萬春堅辭不就,后來回到浙江,寄居于杭州西湖,行醫(yī)濟世[3]。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軍進犯順德,俞萬春又獻策軍門,備陳戰(zhàn)守器械,受到當(dāng)時的浙江巡撫劉玉坡的贊賞。俞萬春性情倜儻,淡泊功名,常常以酒一壺,鐵笛一枝,分系牛角,游行于西湖之上,自號為“黃牛道人”。
晚年皈依佛教,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元旦無疾而死,死前誦《金剛經(jīng)》百遍。
俞萬春開始寫作《蕩寇志》是在道光六年(1826年)。據(jù)其弟俞灥的回憶,俞萬春有感于施耐庵的《水滸傳》中“邪說淫辭,壞人心術(shù),貽害無窮”,在稟告其父后,受父親之托寫作一部《水滸傳》之續(xù)書,“提明真事,破他偽言,使天下后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俞萬春在《蕩寇志緣起》中自稱是十三歲時受“雷霆上將陳麗卿”托夢而作此書。但據(jù)其弟俞灥之言,是因為俞萬春幼時多疾,曾受名叫陳麗卿的女道士的醫(yī)治,因而有此一說。
《蕩寇志》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完成初稿,之后曾經(jīng)歷作者的大幅刪改,直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才完成,但并未付梓。據(jù)其子記載,俞萬春死亡時,《蕩寇志》尚未完成修改,最后由其子于道光三十一年(1851年)校訂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