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貝日記》是當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國友人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的真實記錄。在標志中國開始全面抗戰(zhàn)的盧溝橋事變60周年的時候,這部被長期塵封而又具有重要價值的歷史資料首次出版面世,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國所犯慘絕人寰的罪行之一,是中國近代史上極其慘痛的一頁。雖然日本當時當權者和以后當權者中的許多人竭力否認有這樣的慘案,企圖隱瞞事實真相,但事實就是事實,不斷有身經這個慘案的人(包括當時的日本軍人)提供了揭露慘案真相的材料。
這本書的作者約翰•拉貝(John H. D. Rabe)于1882年出生于德國漢堡。1908年到中國,不久作為德國西門子公司的雇員,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經商。拉貝和他的家人在中國生活了近30年,他的子女和外孫女均出生在中國。他們與中國人民結下了親密的友誼。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對本世紀二三十年代處在內憂外患中的中國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幾位外國傳教士、教授、醫(yī)生、商人等共同發(fā)起建立南京安全區(qū),并擔任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主席。他和一些國際友人在當時極其危險艱難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四處奔走呼號,奮不顧身地抗議和盡其所能地阻止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瘋狂施暴。他們設立的南京安全區(qū)為大約25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避難的場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園里(在今天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內),也擠進了600多名中國難民,受到保護。他還在他的日記和其他文字中記述了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一樁樁令人發(fā)指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國以后,連續(xù)舉行報告會,向德國當局呈送書面報告,繼續(xù)對日軍在南京的罪惡進行揭露。在受到德國警察蓋世太保的訊問和警告之后,他仍然暗暗地細心整理自己的日記和有關資料,將這些歷史記錄留給后人。
《拉貝日記》是近年發(fā)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中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這部日記所記述的,都是拉貝的親歷親見親聞,非常具體、細致和真實,無人能否認其可信度。在寫作日記的同時,拉貝還精心保存了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并對這些照片作了翔實的說明。這些文字對中日交戰(zhàn)雙方的實際情況和政治是非作了客觀公正的評價。拉貝的祖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是日本的盟國,他本人是德國納粹黨南京小組的負責人(代理)。這就使他的記述具有別人難以代替的特殊作用。當然,由于拉貝當時活動的范圍主要在南京安全區(qū)內,又只是他個人和他周圍人的所見所聞,這部日記不可能對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全過程作出完整的系統(tǒng)的論斷和估計。這是不可以苛求的。盡管如此,《拉貝日記》仍然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它是對侵華日軍制造這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的血淚控訴,是對日本軍國主義者犯下的嚴重罪行的有力證詞。
法西斯主義是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制度內在矛盾惡性發(fā)展的產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德意日這些法西斯國家挑起來的。戰(zhàn)爭中種種罕見的野蠻殘暴行為,都是這些國家的法西斯勢力所制造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和南京大屠殺是其中顯著的事例。這種滅絕人性的法西斯主義,遭到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和人民包括許多具有資產階級民主傳統(tǒng)的國家由政府和人民的反對。即使是德意日這些國家,也有數量眾多的人是對法西斯不滿和反對的。這樣就形成最廣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憑借這個強大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力量最終取得打敗德意日法西斯的勝利。拉貝作為一個德國商人,甚至是一名納粹黨員,也還是以他的正義感和人道主義精神在中國參與了反對日本法西斯暴行的斗爭,對中國人民給予了極其可貴的援助。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可親可敬的國際友人。拉貝這部日記的出版和他的這些斗爭事跡的傳播,再一次向世人昭示了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文明必將戰(zhàn)勝野蠻的歷史真理。讀者將從這部歷史資料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發(fā)。
約翰•拉貝,英文名John•Rabe,二戰(zhàn)時他有個中文名字叫“艾拉培”,南京人民寫給他的感謝信中,對其使用的是后一種稱呼(原文:“艾拉培先生:濟難扶危,佛心俠骨,共祝天庥,俾爾戩谷。一九三八年一月本院難民共獻。”)。
歷史題材的一直都是票房毒藥,只要想到與歷史、戰(zhàn)爭有關的電影,難免就會認為乏味就好像是條件反射,但是《南京!南京!》和《拉貝日記》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兩部電影都涉及到一個德國人——約翰•拉貝,這個德國人在南京大屠殺時拯救25萬中國人的事跡再次震撼了國人。在商業(yè)大片泛濫的時代,戰(zhàn)爭、歷史題材電影的出現振奮人心,張藝謀也將拍攝《金陵十三釵》,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抹不去的傷痛,在生靈涂炭的年代拯救國人的國際友人成為中國電影新熱點。
在《南京南京》中的拉貝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但實際上,他在56歲時回國,怎么會是老態(tài)龍鐘的形象?歷史上的拉貝,并沒有像《南京南京》里的那樣中途拋棄難民離去,而是在號稱“血腥六周”的南京大屠殺結束了一個多月后,直至1938年2月底,在各國大使回到南京的情況下,他才離開了中國(此前德國政府已經多次要他回去,他都給予拒絕,甚至把召回書給撕掉)。在各國大使的監(jiān)督下,日軍不可能再明目張膽地搞大屠殺行為。法西斯的諸多暴行,都是在隱秘的情況下進行的,而不會給外國媒體曝光的機會,這是為了避免讓其他國家有理由去給自己施加政治壓力(猶太集中營的丑聞大多是在二戰(zhàn)結束后才被揭開,而二戰(zhàn)時拍攝的一些紀錄片對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的統(tǒng)計,只有不到2萬人,因為當時嚴重缺乏數據證明),這也是為什么拉貝被驅逐出南京后,日軍要將拉貝的功勞占為己有的一個重要原因。
拉貝并不仇視猶太人,他有猶太朋友,甚至還協助過一家猶太人逃往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