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楊絳《洗澡》


作者:楊絳     整理日期:2012-02-27 13:21:33

   楊絳,錢鐘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楊絳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shù)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洗澡》作者:楊絳
     簡介:
     本書是楊絳一部描寫解放后知識份子第一次經(jīng)受思想改造的書。主要描寫的是解放后知識分子第一次經(jīng)受的思想改造,即三反運動。楊絳先生將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內(nèi)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在今天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能找到他們的身影。寫知識分子改造,就得寫出他們改造以前的面貌,否則從何改起呢?憑什么要改呢?改了沒有呢?只有讓我們到書中尋找答案吧。全書情節(jié)生動,文筆簡練,富有生活氣息,反映了那個年代以及那個年代的人們真實的思想壯志。本書語言簡潔、內(nèi)容豐富、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解放后知識份子的思想感情讀物。
     這部小說寫解放后知識分子第一次經(jīng)受的思想改造——當時泛稱“三反”,又稱“脫褲子,割尾巴”。這些知識分子耳朵嬌嫩,聽不慣“脫褲子”的說法,因此改稱“洗澡”。
   《洗澡》不是由一個主角貫連全部的小說,而是借一個政治運動作背景,寫那個時期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所以是個橫斷面;既沒有史詩性的結(jié)構(gòu),也沒有主角。本書第一部寫新中國不拘一格收羅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場。第二部寫這些人確實需要“洗澡”。第三部寫運動中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現(xiàn)。“洗澡”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誰都沒有自覺自愿。假如說,人是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那么,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煉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與禽獸無異。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呢?這部小說里,只有一兩人自覺自愿地試圖超拔自己。讀者出于喜愛,往往把他們看作主角。

     楊絳是楊蔭杭之女,祖籍江蘇無錫,生于北京。
     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并認識錢鐘書,二人結(jié)成夫婦。
     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鐘書一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后轉(zhuǎn)往法國巴黎大學進修。育有一女錢瑗(1937年-1997年)。
     1938年,楊絳隨錢鐘書帶著一歲的女兒回國!
     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居小斗Q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guān)于小說》;散文集《將飲茶》《干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楊絳本身通曉英、法兩國語言,為使《堂吉訶德》翻譯得更準確,她又學習了西班牙語,并最終在文革中將書稿保護下來。楊絳《堂吉訶德》譯本被公認為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 ,迄今已累計發(fā)行70萬冊,是該書中譯本當中發(fā)行量最多的譯本。1978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八十年代以后的楊絳,沒有再將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爾的寫寫散文,雜文,回憶短文一類的。雖然都比較短小,但從平淡文字中透露出來的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從大白話中顯現(xiàn)出的智慧,至今還被喜愛她的讀者津津樂道。90年代后因為先生錢鐘書和錢媛相繼生病去世,楊絳基本停止了各種工作。在父女兩人相繼去世后,她更是隱入深居。一直到她92歲高齡之時,才重新提筆,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其中不僅僅用夢幻文學的方式講述了錢鐘書和錢媛生前最后一段時光,而且回憶了很多當年夫婦游學歐洲,以及建國后的種種往事。
     寫于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高)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于其中,經(jīng)過漂洗的苦心經(jīng)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xiàn)力。






若本書不能下載,請微信掃描右下角二維碼
關(guān)注公眾號“別院書香”,書友將給您分享本書。

上一本:蔡智恒《夜玫瑰》 下一本:蘇童《馴子記》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楊絳《洗澡》的作者是楊絳,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