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后漢書


作者:[南朝宋]范曄     整理日期:2012-02-18 23:41:09

   《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xù)作),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后漢書》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xué)家范曄編撰,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逗鬂h書》是繼《史記》、《漢書》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寫的重要史籍。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后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后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此書綜合當(dāng)時流傳的七部后漢史料,并參考袁宏所著的《后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漢史。北宋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續(xù)漢書》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后漢書》。
     《后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xiàn)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jù)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變動。首先,他在帝紀之后添置了皇后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xù)有六個太后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其次,《后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shù)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范曄是第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xué)家。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貞女節(jié)婦,還包括并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
     《后漢書》結(jié)構(gòu)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后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fēng)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lǐng)!逗鬂h書》的進步性還體現(xiàn)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長統(tǒng)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后漢書》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quán)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全書包括十紀,八十列傳及八志,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實。其中,本紀和列傳的作者是南朝劉宋時的范曄,志的作者是晉朝的司馬彪。
     范曄(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官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xù)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
     司馬彪,字紹統(tǒng),晉高陽王司馬睦的長子。從小好學(xué),然而好色薄行,不得為嗣。司馬彪因此閉門讀書,博覽群籍。初官拜騎都尉,泰始中任秘書郎,轉(zhuǎn)丞。司馬彪鑒于漢氏中興,忠臣義士昭著,而時無良史,記述煩雜,遂“討論眾書,綴其所聞,起于世祖,終于孝獻,編年二百,錄世十二,通綜上下,旁貫庶事,為紀、志、傳凡八十篇,號曰《續(xù)漢書》。”范曄的《后漢書》出,司馬彪的《續(xù)漢書》漸被淘汰,惟有八志因為補入范書而保留下來。司馬彪的八志中,《百官志》和《輿服志》是新創(chuàng),但沒有《食貨志》卻是一大缺欠。
     范曄在撰寫《后漢書》以前,已經(jīng)有許多后漢書流傳。其中,主要的有東漢劉珍等奉命官修的《東觀漢記》、三國時吳國人謝承的《后漢書》、晉司馬彪的《續(xù)漢書》、華嶠的《后漢書》、謝沈的《后漢書》、袁山松的《后漢書》,還有薛瑩的《后漢記》,張瑩的《后漢南記》、張璠的《后漢記》、袁宏的《后漢記》等。范曄的《后漢書》,就是在這些后漢書的基礎(chǔ)上撰寫出來的。
     《后漢書》自有其特點。從體例上看,與《史記》和《漢書》相比,有一些改進。在本紀方面,它不同于《漢書》的一帝一紀,而是援引《史記•秦始皇本紀》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嬰的先例,在《和帝紀》后附殤帝,《順帝紀》后附?jīng)_、質(zhì)二帝。這既節(jié)省了篇幅,又不遺漏史實,一舉而兩得。在皇后方面,改變了《史記》與《漢書》將皇后列入《外戚傳》(呂后除外)的寫法,為皇后寫了本紀。這樣改動,符合東漢六個皇后臨朝稱制的史實。
     在列傳方面,《后漢書》除了因襲《史記》、《漢書》的列傳外,還新增了黨錮、宦者、文苑、獨行、方術(shù)、逸民和列女七種列傳。這些列傳既是新創(chuàng),又反映了東漢的實際情況。如東漢一代黨錮大興,許多比較正直的大臣都以結(jié)黨的罪名被殺;另外,東漢的宦官多參與朝政,殺戮大臣,是黨錮之獄的主要制造者。這些現(xiàn)象充分反映了東漢王朝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和斗爭。范曄根據(jù)這些史實,創(chuàng)立了黨錮和宦者兩個列傳。為列女立傳,最早始于西漢的劉向,范曄在劉向的啟發(fā)下增寫了《列女傳》,這在正史中是第一次出現(xiàn)。他寫《列女傳》的宗旨是:“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專在一操而已。”他的《列女傳》中,有擇夫重品行而輕富貴的桓少君、博學(xué)的班昭、斷機勸夫求學(xué)的樂羊子妻、著名才女蔡琰等,不拘于三綱五常的界域!逗鬂h書》的列傳,還往往打破時間的順序,將行事近似的人寫成合傳。
     如王充、王符和仲長統(tǒng)三人,并不是同時代的人,因為他們都輕利祿而善屬文,行為近似,所以合傳。
     《后漢書》的特點,除體例上的創(chuàng)新外,最顯著的是觀點鮮明,褒貶一語見的。如,他不為那些無所作為的大官僚立傳,而為許多“操行俱絕”的“一介之夫”寫了《獨行列傳》,充分地表明了他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黨錮傳》則正面歌頌了張儉、范滂和李膺等人剛強正直的風(fēng)尚;在《楊震傳》中,多處歌頌了楊震及其子孫廉潔奉公的家風(fēng);《宦者傳》贊揚了蔡倫等“一心王室”的忠介之士,對于侯覽等人則直書其“兇家害國”。特別是《后漢書》的“論”“贊”,以犀利的筆鋒評判是非,表彰剛正,貶斥奸惡而嘲笑昏庸,更是一大優(yōu)點。
     《后漢書》雖然只有本紀、列傳和志,而沒有表,但范曄文筆較好,善于剪裁,敘事連貫而不重復(fù),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無表的缺陷。另外,因為記載東漢史實的其他史書多數(shù)已不存在,所以,《后漢書》的史料價值就更為珍貴。
     《后漢書》的最大局限就是丟掉了《史記》重視農(nóng)民起義的傳統(tǒng),對黃巾起義持否定態(tài)度。黃巾起義為東漢末的大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張角弟兄,竟不為立傳。他們的事跡,只附在了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的官僚皇甫嵩的傳中。
   《后漢書》原來通行的注本,紀傳部分是唐高宗的兒子章懷太子李賢注的,重點是解釋文字,但也參考其他東漢史書;對史實有所補正,為各志作注的是南朝梁劉昭,他的注側(cè)重說明或補訂史實。此外,清惠棟的《后漢書補注》、王先謙的《后漢書集解》這兩家注,也頗受人們重視。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官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xù)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
     范曄出生在一個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為西晉雍州刺史,加左將軍。曾祖范汪入仕東晉,官至?xí)x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進爵武興縣侯。祖父范寧先后出任臨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范泰仕晉為中書侍郎,桓玄執(zhí)政時被廢黜,徙居丹徒。劉裕于京口起兵滅桓玄,控制東晉政府實權(quán)后。范泰重新被啟用,出任國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職。他為東陽太守時,因開倉供糧和發(fā)兵千人,助劉裕打敗盧循有功,被加官為振武將軍。從此,范泰受到劉裕的信任,屢被升遷,先后擔(dān)任侍中、尚書常侍兼司空等職。宋代晉后,拜為金紫光錄大夫散騎常侍,少帝時加位特進。
     范曄的家庭有著正宗的家學(xué)傳統(tǒng)。范汪“博學(xué)多通,善談名理”,撰有《尚書大事》二十卷,《范氏家傳》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屬于醫(yī)學(xué)棋藝的著作《范東陽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錄》一卷等。范寧嘗作《古文尚書舜典》一卷,《尚書注》十卷,《禮雜問》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其義精審,為世所重”。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種著述。受到家庭的影響,范曄從小好學(xué),再加上天資聰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經(jīng)史,善寫文章而負盛名。
     關(guān)于范曄少時的生活,史載不詳盡,只知其 “母如廁產(chǎn)之,額為磚所傷,故以‘磚’為小字。出繼從伯弘之,襲封武興縣五等侯。少好學(xué),博涉經(jīng)史……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宋書•范曄傳》。以下引文若不特別注明者,皆出此。)。南朝劉宋時代,范曄始出仕,歷任宋武帝相國掾、彭城王劉義康府冠軍參軍轉(zhuǎn)右軍參軍,出為荊州別駕從事史,尋召為秘書丞。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年),父范泰去世,去官守制。后出為征南大將軍檀道濟司馬,領(lǐng)新蔡太守,遷為司徒從事中郎,不久,又升遷為吏部尚書郎?芍^官運亨通。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劉義康母親去世。葬前的晚上,百官吊唁,范曄與司徒左西屬王深夜宿義康府廣淵處(時曄弟廣淵為義康府祭酒),縱酒夜半,無所顧忌,醉意朦朧中又聽挽歌為樂,因此觸怒義康,把范曄貶官出京為宣城(今安徽宣州市)太守。貶官期間,范曄深感郁悶不得志,短期內(nèi)上調(diào)無望,便刪節(jié)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期間修撰完成大部。約六七年后,遷官為長沙王劉義欣的鎮(zhèn)軍長史,加寧朔將軍。元嘉十六年(439年),生母去世,服闋,為始興王濬后軍長史,領(lǐng)南下邳太守。死前累遷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
     范曄一生狂狷不羈,意志頗不滿于朝廷,晚年終于發(fā)作到了頂點,加入了彭城王謀反陣營。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同黨徐湛之上表首告,供出了所有謀反同黨及往來檄書信札,謀反失敗。不久,范曄等被處死,連坐從誅的還有其弟廣淵、其子范藹等。
     獄中,范曄寫了一篇《與諸甥侄書》,總結(jié)了他對文學(xué)、史學(xué)、音樂、書法的研究心得。在即將告別人世之際,他希望將來能有個知音,理解《后漢書》的價值。他對花費畢生心血寫成的史學(xué)著作十分自負,認為它們“精意深旨”,是從古至今沒有過的“體大而思精”的作品,其中諸序與論贊,更是“天下之奇作”,和班固的《漢書》相比,毫無愧感。他說,世人多貴古賤今,所以他才“稱情狂言”,以期引起人們對《后漢書》的重視。范曄的自夸雖然有些過分,但他的著作也確實有超人之處。劉昭說:“范曄后漢,誠跨眾氏”(《后漢書注補志序》),劉知幾也說:“范曄博采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參見《史通》的《書事篇》和《補注篇》)。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記載,在范曄著書之前記述東漢一代歷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書一出,諸家《后漢書》則日漸消沉,逐漸散佚。后來除晉人袁宏的《后漢紀》保存下來以外,其余都已不存。這說明范書殺青雖晚,卻后來居上。 







上一本:三國志 下一本:連環(huán)畫《金瓶梅》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后漢書的作者是[南朝宋]范曄,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