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本書動筆之前很久,我就開始思考一個表面上看來是技術性的問題:對于我們那位讓人無法平靜面對的主人公,如何稱呼他?稱他"凡·高"?還是"文森特"?
讀者將看到,我選擇了后者。這可不是一個輕松的選擇。"凡·高"是姓,"文森特"是名。對后者的選擇,意味著對學術性和科學性的某種放棄,而對于我,學術性和科學性不輕于任何一種情感分量,因為我信奉這樣一句話:"真理勝過一切憐憫。"
然而,我還是選擇了后者。沒有必要多作解釋了,既然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了學術性和科學性,最好就不要再作解釋。我只想請讀者原諒,或者作一個最簡明的自我批評:我無原則地順從了文森特獨特的心理需要。
目 錄
⊙序
⊙第一部 "在上帝之城"
◆第一章 北布拉班特的耶路撒冷
第一節(jié) 津德爾特
第二節(jié) 學習與成長
第三節(jié) 教堂、墓地與麥田
◆第二章 高比爾公司(海牙時期)
第一節(jié) 荷蘭藝術的薰陶
第二節(jié) 米 勒
第三節(jié) 畫與書·思想·提奧及其他
◆第三章 高比爾公司(倫敦時期)
第一節(jié) 藝術之愛與人生之愛
第二節(jié) 能量的匯聚:"文森特之愛"
第三節(jié) 初戀和轉折
⊙第二部 朝圣者之路
◆第四章 巴黎的基督徒(1875.5-1876.4)
第一節(jié) 印象主義
第二節(jié) 在上帝與藝術之間·倫勃朗
第三節(jié) 仿效基督
◆第五章 傳教英倫(1876.5-1876.12)
第一節(jié) 第一次傳教
第二節(jié) 一封奇怪的信
◆第六章 圣徒行跡:走向博里納日(1877.1-1878.12)
第一節(jié) 多德雷赫特的《圣經(jīng)》翻譯家
第二節(jié) 阿姆斯特丹的神學預習生
第三節(jié) 布魯塞爾傳教學校
◆第七章 博里納日的受難與救贖(1878.12-1880.10)
第一節(jié) 在命運的深處
第二節(jié) 博里納日的受難:1879
第三節(jié) 博里納日的救贖:宗教還是藝術?
第四節(jié) 走向藝術:告別博里納日
⊙第三部 在人性與藝術的麥田
◆第八章 藝術與人性的播種(海牙:1880.10-1883.12)
第一節(jié) 克 依
第二節(jié) 西 恩
第三節(jié) 德倫特
◆第九章 北布拉班特原野上最后的日子(紐恩南)
第一節(jié) 印象派和織工系列
第二節(jié) 瑪高特
第三節(jié) 父親之死
第四節(jié) 德拉克洛瓦和《吃土豆的人》
◆第十章 巴黎的碰撞和融合(1885.11-1888.2)
第一節(jié) 安特衛(wèi)普的序曲:日本的發(fā)現(xiàn)和"肉體季節(jié)的收獲"
第二節(jié) 巴黎的麥粒
第三節(jié) 蒙蒂塞利
第四節(jié) 從印象主義到"后印象主義"
第五節(jié) 高 更
第六節(jié) 告別巴黎
◆第十一章 阿爾勒大地的收獲和悲壯的隕落
第一節(jié) 盛開的果園
第二節(jié) 不朽的文森特藝術
第三節(jié) 黃房子:"南方畫室"之夢
第四節(jié) 不屈的文森特
第五節(jié) 圣雷米
◆第十二章 文森特之死:歐韋的最后時光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