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將軍和詩人艾青 孟曉云 叢林中 1957年,反右派運動后期,王震心里總在想著一件事:定為右派的人,也要給個出路。這些人都是知識分子,他們的知識還是有用的。可以到農(nóng)墾部門來嘛,我們有能力、有力量收容他們。于是,許多人到王震的兵團里去了。艾青就是其中的一個。 ……北去的列車,在暗夜里隆隆地行駛。車廂里很悶。艾青一眼掃過去,全車都是軍人,只有極少數(shù)幾個人身著便衣。這是王震的部隊,正在向黑龍江進發(fā)。艾青好像是糊里糊涂就上了這趟列車的。不,當(dāng)然不是。生活有時候像落差很大的河流、瀑布,急轉(zhuǎn)直下,容不得人們細想,F(xiàn)在,伴著列車單調(diào)的節(jié)奏,艾青陷入沉思。 一天,他正郁悶無聊,在公園里看人下棋。忽然有位同志來找他,說王震要見艾青。一見面,王震就說:“老艾呀,我又愛你又恨你!你是不反對社會主義的,你是擁護真理的嘛!離開文藝界,你到我們那里去吧.”王震指著地圖說:“這里是密山。怎么樣?”第二天,王震又到艾青家里來動員艾青的妻子,指著滿屋子的書說:“把這些營養(yǎng)品都帶去,書架也帶上,北大荒需要文化.” 艾青就這樣登上了北上的列車。是王震對他特別垂愛嗎?艾青搜尋往昔的記憶,這么多年也就見過兩次。南泥灣,花籃的花兒香,勞軍大會。艾青朗誦了一首詩。什么詩?唉,全忘了。王震講的幾句話還記得,他說:“毛主席說,延安來了一些名流學(xué)者,需要維他命。沒有維他命,眼睛就近視了.”是這個意思吧。再一次就是1954年,艾青從南美洲回來,王震請他去。見面之后,王震說:“我在大興安嶺看到的景色真美呀,我想到你了,我想若是艾青來,該寫出多少好詩呵!你到鐵道兵來吧,全國只要鐵路能通的地方你都可以去。我給你一部車子,一個秘書,你去不去?”談話間,艾青看到一本《艾青詩選》,里面劃滿密密的圈點。扉頁上是王震寫給兒子的“指令”,也記不清了,大約是說:凡是我打了一個圈的,你們要熟讀,會朗誦。打了兩個圈的,你們要會背。沒有什么比這更能打動詩人的心了。艾青心里發(fā)熱,王震將軍愛我的詩,也愛我。 就見過這么兩回,F(xiàn)在……列車到達哈爾濱了。月臺上有車來接。艾青很詫異,問道:“是誰讓你來接的?”回答是:“王司令員.”戴著右派帽子的艾青,眼睛濕潤了。 列車繼續(xù)向前。快到牡丹江了,突然廣播里喊道:“艾青同志,請你在牡丹江下車,站臺上有人等你! 艾青驚呆了。他知道是王震在等他,可他不敢立刻站起來。整個列車的人都驚愕了,原來大“右派”艾青就在本次列車上!他怕暴露自己。他是用“搞農(nóng)業(yè)的”身份打掩護的。過了一會,艾青裝作上廁所的樣子朝前走去。一個車廂又一個車廂,那車真是長呵!到哪里去找王震呢?終于找到了播音員,她著急地說:“你就是艾青呀,還不趕快下車!闭f著,“咣當(dāng)當(dāng)”、“咣當(dāng)當(dāng)”,車開了。艾青終于沒能見到在月臺上等他的人。 一個與地富反壞連在一起的人,一路之上受到一位將軍這樣的照料和保護,鐵石心腸的人也要感動,何況是一個詩人。他們沒有任何私交,一個是詩人,現(xiàn)在倒霉了;一個是讀者,依舊赫赫有名。但是在王震眼中,這位倒霉的詩人,仍舊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在密山,在向荒原進軍的動員大會上,王震站在一輛卡車上說:“有個大詩人,艾青,你們知道不知道?他也來了,他是我的朋友。他要歌頌?zāi)銈,歡迎不歡迎。俊 數(shù)月來,艾青一顆仿佛懸吊著的心,在一片“歡迎”的轟鳴聲中,落到了完達山的土地上,安穩(wěn)了,開始了生命的新旅程。 “老艾,走,跟我一起去轉(zhuǎn)轉(zhuǎn)。”在三江平原,在新疆,王震一有空就拉著艾青到處跑。滿天風(fēng)雪,王震問了:“老艾,走不走?”當(dāng)然走,頭頂著風(fēng)雪也走。到了一個水庫,房子沒有窗戶,一條長長的炕。王震又問了:“老艾,我們睡在一起怎么樣?”誰也說不清艾青跟王震跑過多少地方,在那些不能發(fā)表作品的日子里,生活照樣撞擊詩人的心。兩部長詩草就了--《踏破荒原千里雪》、《哈馬通河上的朝霞》。多么美的名字,可惜這些作品全部遺失了。 只有無產(chǎn)階級才有這樣寬闊的胸懷。他用他的愛溫暖著不止艾青一個人。作家丁玲,歌唱家張權(quán),至今懷著感激的心情想著王震將軍,因為在她們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將軍曾經(jīng)伸出了有力的大手,攙扶過她們,使她們剛強地面對人生,在困境中仍然保持著堅定的信念。 縱觀歷史,對待知識和知識分子的態(tài)度,是一個社會先進與落后。文明與野蠻的標志,一個不懂得尊重自己知識分子的民族是愚昧的,一個愚昧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王震在自己的長期實踐中認識到這個真理。共產(chǎn)主義是以消滅三大差別為目標的。無論士農(nóng)工商,無一例外,都要進化為知識分子,這是幾千年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整個人類的光明歸宿。王震將軍雖然工人出身,少時沒念多少書,卻從革命的發(fā)展過程中領(lǐng)悟到這一點。 (摘自孟曉云、叢林中文《還是那雙眼睛》,原載《人民日報》1982年9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