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修養(yǎng)九講


作者:約翰.托德     整理日期:2014-05-31 16:19:59

全球銷售超過1000萬冊的超級心靈勵志巨著
  《修養(yǎng)九講》
  這本書從多個角度介紹了生活常識的各個方面,如習慣、閱讀、體育鍛煉等,對于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重要意義。全書對于這些話題進行了通俗但獨到、深刻的分析,旨在告訴讀者這些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是如何影響甚至決定每個人的生活和對于個人人生的意義。
  作者簡介:
  美國著名牧師、作家,一生寫過多部有影響力的書。作品大多數以嚴肅的加爾文神學理論為題材,廣泛地論述宗教與人的關系。代表作有《一個基督徒的啟示與思考》和《婦女的權利》等。
  目錄:
  第01講?做最完美的自己001
  第02講?論習慣023
  第03講?論學習061
  第04講?論閱讀083
  第05講?論時間105
  第06講?論談話117
  第07講?論體育鍛煉149
  第08講?論信仰163
  第09講?論生活的目標197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首要以及最終的目的就是思維方式的規(guī)律化。思維本身自然得像一匹小馬,充滿野性,不易馴服。讓任意一個人坐下來拿出這個題目試著去思考,由于他還沒有被封閉的思想束縛住思維方式,結果將會是他無法操縱自己的思想,使之與目標一致。他會偏離軌道,撲朔迷離。當再把他的注意力轉回來,決定現在就集中到那兒。就在他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他立刻發(fā)現自己已經再次偏離軌道了。此項過程又被重復了一遍,直到他氣餒地放棄或是勞累睡去。
  在朝氣蓬勃的學習時期,羅列大量的信息并不重要,而是要培養(yǎng)一種實用有效的思維方式,以此來把握未來新鮮事物的發(fā)展。備戰(zhàn)的火藥庫將會被填滿,但我們在準備的時候不要過分焦急,以至于我們在此過程中無法裝滿它。用一種堅持不懈的努力來改善和提高思維方式,是我們畢生的最終目的。你一定會計劃用畢生的時間去提高自己,因此現在就試著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學會怎樣去占有優(yōu)勢。牛頓在84歲時仍然在不斷地改善他自己的時間安排;瓦特在82歲時被公認還有不滅的詩歌般的動力。
  要把注意力定格在學習上,是我們的首要目的。即便是能做到,也要克服許多困難;若做不到,就會在學習的某些方面徒勞無功!耙胧箤W習的目的奏效,注意力就必須集中!奔偃鐚⑷魏我粋無關的幻想主題,與一個在注意力集中之前思維方式就被分解開的情況進行對比,兩者都失去各自的意義,以至于無法產生效果!拔艺J為,學習方面的抽象觀念比把注意力于完全集中于主題之上還要無用。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思維方式什么也沒注意到。”
  在這里,我不禁要問:“如果你永遠不能控制你的注意力,那你是否習慣于屈服你的欲望和激情呢?”“不!币粋認為他的欲望就是他的主宰者的人回答,而且他認為欲望能夠嚴謹而有規(guī)律地履行它的自然職責。比永久影響更有優(yōu)越性的東西,一定會先變得比他的激情更有優(yōu)越性。為什么一個男孩把他的一大筆錢放到了寫字的石板上,皺起眉頭,然后來回揉搓,在一次次重復這個動作的時候他變得灰心了。因為他還沒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當新思想貫通他的大腦,新事物牽引他目光的時候,他就會失掉一連串的思考結果。為什么拉丁文或希臘文會混淆你的記憶,讓你不得不每隔十分鐘就要去查詞典呢?為什么你現在會把他當做陌生人,他的名字你本來知道,但你卻想不起來。這是由于你還沒有完全獲取集中精力的能力。你是否有過自己在很久以前曾經記過的單詞,當你再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就像陰影閃過一樣?是否如果不集中精力,同樣沒有辦法想出它的意思?
  解決限制注意力的難題很有可能就是雅典政治家、雄辯家德摩斯梯尼成功的秘密,他默默無聞地在著名的黑暗山洞里學習。這將被視為事實——假如一個人不可預料地被剝奪了視力,他在觀念及展示以前未知思維方式方面將無法持久的占有優(yōu)勢。
  我曾不止一次地發(fā)現孩子們在暑假拿起他們的書,從房間逃離到花園或是山洞,然后再回來的時候,卻充滿了憂慮。換一個地方,注意力的分散就給他們一些新的干擾。如此難以形容的焦躁不安,與早期努力克制思維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所有的努力都將變成徒勞,你無法擺脫你自己的困擾。最好的方法是在你原來的房間里正襟危坐,這樣你就能指揮你的注意力,把它集中在艱難而枯燥的學習上,并且掌握它。因此,當你帶回一個流浪者,并讓他立刻就服從你之后,下一次他就會更樂意服從你。
  學習的另一個目的,是提高識別力或是判斷力,以便有審視思維方式的能力,平衡各種觀點和理論。沒有此項能力,你可能永遠不能決定什么時刻讀書,什么時刻將所讀之物拋到一邊;信任什么樣的作家,接受什么樣的觀點。大多數勞動人民和勤勞的讀者都會在未完成理想事物的情況下,用畢生的經歷去追求平均判斷力下的目標。他們所聽到的最后的理論可能是真實的,盡管事實所證明其有缺點;他們讀的最后一本書是精彩的,盡管它沒什么價值;最后獲取的是最有價值的,因為對其了解的最少。因此,大多的目標都會被堅持下來,盡管在實踐生活里毫無用處;那微不足道的勞作并不適合有價值的思維方式。在占據的一個貧瘠而荒蕪的寬廣土地上,“我曾看到一個牧羊人,習慣了在幽居里自娛自樂地雜耍雞蛋,總是能不打碎雞蛋就抓住它”。意大利作家說,在這方面,他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他幾分鐘之內可以一次性一起拋四個,并在空中玩耍,又依次落入手中。我想我從未看到過比這男人更偉大的形象,因為他出色的堅持不懈與合理的操作,把精準和嚴肅集于一身。雖然我不可能做到這些,但這可以反射自我。同樣一絲不茍地集中注意力,同樣以正確的方法專注于所研究的事物,這很可能會產生比阿基米德還偉大的數學家。在道德原則方面相似的例子不少——我認識一個男孩子,他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學習閱讀上,讀得極為流暢,甚至能把書倒背如流,他還熟悉所有拉丁文的語法。這不只是浪費時間,而且有一種培養(yǎng)做無用之事得無用之物的感覺。這只是學習和教育的一小部分,知道你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渴望知道什么。





上一本:培養(yǎng)有氣質的女孩 下一本:每天10分鐘學點實用口才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修養(yǎng)九講的作者是約翰.托德,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