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由徽商研究逐步發(fā)展到徽學研究,但在徽學研究中,徽商研究一直是熱點和重點(“文革”期間除外)。明清時代和徽州社會孕育了徽商,徽商產(chǎn)生后,又使明清以后和徽州社會的方方面面打上了商人文化的印記。要研究明清以降的歷史,就必須研究徽商等商幫對該時代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要研究徽商,就必須研究明清以降的歷史和徽州社會,二者不可或缺、割裂。從邏輯上說,徽商雖是徽學的一部分,但卻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核心部分,如果沒有徽商,今天就不大可能形成一門嶄新的學科——徽學。當然還可以反過來說,如果不對徽學的各個方面進行透徹的研究,也就無法真正研究透徽商;丈蹋鐝埡yi生前所指出的那樣,是徽州社會。之“子”,是徽州社會的“酵母”。④正因為如此,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nèi)許多學者將注視點放到徽州這塊被人長期視為神秘莫測的山區(qū)土地上。特別是自那以后,研究成果不斷迭現(xiàn),出現(xiàn)了嫁接果相覆蓋,連理枝相交通的繁榮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