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北京同仁堂創(chuàng)始人樂家軼事》以樂家傳人樂崇熙的親歷和回憶為線索,以總分的敘述結構,客觀生動地記敘了同仁堂三百余年的發(fā)展史。全書以樂家軼事為經、以同仁堂發(fā)展史為緯,為我們打開了一段塵封的往事,讓我們跟隨作者所描述的一個個側面,深入到大宅門的生活中,看到創(chuàng)建同仁堂這個民族品牌的樂氏家族的興衰起伏,了解到樂家老宅生活的人和事及逸聞趣事。作者以豐富的史料、深層的思考、生動的事例、鮮活的人物展現了同仁堂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風采。 作者簡介: 樂崇熙,1932年出生,男,漢族,北京市人,同仁堂創(chuàng)立者樂氏家族第十三世后人。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研究員。北京醫(yī)學院藥學系畢業(yè),1987年聘為碩士生導師,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現兼任北京同仁堂顧問。曾四次出席國際會議并用中英文作報告,出訪美、英、法、日、尼泊爾、緬甸、及加蓬等國。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楔子:樂家老鋪的譜系與軼事 一、同仁堂中興人物——樂平泉和許葉芬 二、樂平泉二去太原 三、進一步興旺的起點——記曾祖母許葉芬 四、詳談一張珍貴的老照片 五、印川公到底長成什么樣? 六、一副對聯 七、一本藥目 八、四個小故事 九、樂姓四代管理同仁堂 十、家族內部商戰(zhàn) 十一、祁州藥市與地道藥材序一 序二 序三 楔子:樂家老鋪的譜系與軼事 一、同仁堂中興人物——樂平泉和許葉芬 二、樂平泉二去太原 三、進一步興旺的起點——記曾祖母許葉芬 四、詳談一張珍貴的老照片 五、印川公到底長成什么樣? 六、一副對聯 七、一本藥目 八、四個小故事 九、樂姓四代管理同仁堂 十、家族內部商戰(zhàn) 十一、祁州藥市與地道藥材 十二、同仁堂的繼承與發(fā)揚者——樂達義和樂松生父子 十三、四大房和樂家老鋪 十四、大排行和小排行 十五、樂家風格 十六、大房軼事 十七、二房軼事 十八、三房軼事 十九、四房軼事 二十、幾號樂家老鋪及其員工們 二十一、兒時記趣 二十二、老宅憶舊 二十三、老宅生活掠影 附錄 后記大宅門的真實故事 老北京的風俗民情 同仁堂的夢想與輝煌同仁堂藥鋪創(chuàng)建于康熙八年,雍正初期即開始供奉清宮御藥房,直至宣統(tǒng)遜位,聲譽始終頗為卓著,遐邇聞名。與此同時,市面上經常出現假冒同仁堂招牌、以偽充真的情況。因此樂氏祖先采取了“同仁堂只此一家(今前門外大柵欄路南)別無分號”的對策,相傳下來也就成為一條祖訓族規(guī)。 樂姓十世傳人樂平泉(號印川)先生中興了同仁堂,他用畢生精力排除了當時已占90%以上的外股,成功地逆轉了岌岌可危的局面,使同仁堂又成為樂姓獨家經營的殷實企業(yè)。他有四子:孟繁、仲繁、叔繁、季繁,即后來習稱“老四房”的祖輩,他們四人確實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恪守祖訓不設分號,自掌自東。 樂家老鋪譜系的形成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新思潮的影響,樂家人不再墨守成規(guī)。宣統(tǒng)年間,樂氏十二世傳人四老爺樂達聰(號敬宇)第一個在濟南開設了個人獨資的宏濟堂藥店并設膠廠,這是同仁堂以外樂家的人唯一開設的樂家老鋪。此后,樂家后人多有留學海外,接受了不少新思想的熏陶,例如十二世老大房的的六先生樂達莊(號均士)到日本,老四房的七老爺樂達仁到德國,十老爺樂達義到英國游學;貒笏麄兗娂婇_設個人或本房的藥鋪,其他人逐步效仿。十二世男性成年凡11人,除卒年34歲的老二房的十一老爺樂達康(號懿芝)早逝外,其他10人均開設了本人或本房的藥鋪,連同此后十三世樂氏后人開設的藥鋪,“樂家老鋪”共有44個,除云、貴、藏、瓊等省及兩廣地帶外,遍及大半個中國的大城市。各房開設藥鋪時,店正門外都高懸“樂家老鋪”字樣,兩旁分別懸掛“靈蘭秘授”“瓊藻新栽”。兩側門柱上懸掛各號××堂樂家老藥鋪,以彰顯為樂家人開設的老藥鋪。 各自開設藥店的另一原因是樂氏人口日繁,單靠同仁堂老藥鋪的收入已不能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了。 在“樂家老鋪”名下,按照解放前的商譽與影響,順序應是達仁堂、永仁堂、宏濟堂、樂仁堂、懷仁堂、宏仁堂、樂舜記、宏達堂、繼仁堂及沛仁堂。近年來恢復了一些知名老字號的招牌,前面六家樂家老鋪均在此列,這也是對各家商譽的一個客觀評價。 達仁創(chuàng)業(yè)泣血滬江 老四房的七老爺樂達仁創(chuàng)業(yè)并非一帆風順,首先在上海開設的達仁堂營業(yè)欠佳,青島開一分號業(yè)務仍不景氣,在這種開一號黑一號的狀況下根本無法償還借款。為此,他曾和總管陳子明先生攜手徘徊在黃浦江邊。后來,他再次鼓足勇氣又到漢口開設另一分號,一舉成功。創(chuàng)業(yè)期間,樂達仁和店里的員工同甘共苦,晚上和他們一起搭鋪睡覺,有時甚至還身先士卒。在天津達仁堂總號開張時,彩牌樓意外起火,他用菜刀切斷電源才免去一場火災。他在德國參觀過很多大藥廠,學到不少先進的管理方法,他講究價高質優(yōu),達仁堂的飲片極為講究。北京四大名醫(yī)之一的孔伯華先生一直要求病家要到達仁堂抓藥,否則不負醫(yī)責。達仁還鼓勵店員多售貨,月有月狀元,年有年狀元,分別贈予高額獎金。 由于受到歐西文化的影響,當時達仁認為中藥業(yè)只能再經營20年,后將被西醫(yī)藥所取代,事實證明,他的推斷是不全面、不準確的。 樂達仁之弟樂達義熱心公益,樂于助人,從另一角度輔助了同仁堂及達仁堂。他對下層社會人士常能慷慨解囊。即使時局艱難時到天津躲債,遇人危難他依然不吝施舍。他曾糾正了同仁堂管理上的亂局并主持同仁堂日常事務多年,與員工關系很融洽,這與解放后大家擁護其子樂松生做同仁堂經理多少有些聯系,可謂:躲債猶賑濟,余蔭蔽后人。 頤齡堂與其派生出的三堂 在20世紀20年代初,老二房的十五老爺樂詠西牽頭在北京前門外廊房頭條開設了頤齡堂,其子元可、孝先曾在此學徒,從而成為后來相當內行的鋪東。該店由于時逾十載仍未分紅引起內部矛盾而停業(yè)。與韓、趙、魏三家分晉相似,一個頤齡堂又派生出永仁堂、懷仁堂和沛仁堂。 永仁堂與一貼膏 永仁堂一度曾更名百草藥店,位于北京王府井繁華鬧市,首取地利,以創(chuàng)制的一貼膏銷量最大。該膏以萬應膏為基礎在藥劑上稍有加減,售價低廉,為勞動人民所樂用。每年僅農歷四月二十八藥王圣誕敞開供應,購者之眾常不得不由公安人員維持秩序。 鋪東樂詠西長于攝影,并于照片上加蓋“永記照相”印章,當時他為京劇留影多幀,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琴鼓圖》:梅蘭芳先生操琴,余叔巖先生擊鼓。 詠西長子樂元可從師京劇名家王瑤卿先生學唱青衣三年,經常粉墨登場,1949年春曾為慶祝北京解放演唱京劇《武家坡》。 20世紀40年代元可之家為地下黨的活動地點,他夫妻倆為地下黨保存經費,在物價一日三漲之期,他們常易款為藥材或黃金以免黨的經費過分貶值。故賢伉儷被地下黨譽為“金庫主任”。解放后有專文記述并拍成影片。 懷仁堂鮮藥圃 老二房的十七老爺樂東屏是解放時同仁堂18位經理中的一位,是筆者的父親。解放前后他對鋪務始終兢兢業(yè)業(yè),事必躬親,長于細貴藥材鑒別,尤其對牛黃有獨到的研究。同仁堂進貨牛黃時常以他的意見一錘定音。藥界知情人士常稱贊他有十分力氣而做出十二分的努力。他于1934年元旦在北京西四開設懷仁堂,同年10月在濟南開設分號居仁堂。懷仁堂除了避暑良藥防疫丸非常著名外,很多兒科丸散,如安宮牛黃散,也為各大名醫(yī)所推崇。懷仁堂有一特點,即大量種植鮮藥,藥店后院占地六分七厘,或開畦種植,或溫室盆栽,其中藿香、佩蘭、菖蒲、薄荷、香椽、佛手、枇杷葉、石斛等栽種最多,隨用隨采,有效成分毫無損失,有利于藥效之提高,頗受藥界同仁及患者之好評。冬日,盆栽諸藥根據不同種類或移至暖房,或覆以葦席。管理藥圃的王玉山師傅乃豐臺花神廟人,他所種植的香椽、佛手常在冬日結果累累,清香沁人。 樂東屏先生熱愛祖國,20世紀50年代他將珍藏多年的明清古玩及木器無償地捐贈給故宮博物院;將大桂花樹等名貴花木送給頤和園;他送給動物園的短嘴名鴿是該園所養(yǎng)的第一批鴿子,其中一部分還與國外動物園進行了交換。 “琴師”開藥店 樂家老二房的十一夫人請一管事人協(xié)助其子樂樸蓀在打磨廠老宅附近的興隆街上創(chuàng)建了沛仁堂。一條小街交通不便,條件已不理想,兼之主人乃琴票內行、管家外行,因此營業(yè)情況始終一般。主人也曾希望以自制的自由膏打開局面,每年藥王圣誕都進行宣傳。一年他使二男仆扮作孫悟空和豬八戒,沿街贈藥;另年使一人藏于小車內,每至鬧市即行拋散自由膏以贈行人,此種乳白色油膏只治一般皮膚病,銷路自也平平。 樂樸蓀于漢口及北京小市口開有沛仁堂分號,小市口分號開張時樂樸蓀經常借票戲之便,廣邀在京名票清唱京劇,一時鑼鼓喧天,電聲喇叭轟鳴,確實熱鬧了一陣。 樸蓀早年為梅蘭芳先生二胡琴師王少卿先生摯友,中年后又拜梅先生琴師徐蘭沅為師,頗得梅派琴藝真?zhèn)鳌Kc天津京劇團丁至云女士一起票戲,中年后又一起進入文藝界。簡言之,樸蓀之興趣在制琴和操琴,而不在中藥業(yè),其當年制作的琴成了今日琴友們收藏之所愛。正是:梅派琴技造詣非淺,樂家傳統(tǒng)繼承未深。 樂仁堂與宏仁堂 20世紀初,老大房在北京西單開設了樂壽堂,后來在天津等地開的分號均名樂仁堂,解放初期樂壽堂重張,亦更名為樂仁堂。大老爺樂達亨早逝,留下四子,長子樂佑申為樂仁堂的主要經營者,在樂達義之前,他曾掌管同仁堂長達20年;而大老爺其余三子則為宏仁堂的主要經營者。 老大房大老爺之弟樂達莊(號均士)生性恬淡,不重利祿,中過秀才,后又游學日本,接受西洋文化頗深。他不僅長于古文,而且精通英文,盡管他管理同仁堂、樂仁堂時間不長,但每當國內外藥界專家詢及藥材原植物及炮制原理等較深問題時,往往請他作答。六七十年前他已經知道引用當歸、大黃、人參、甘草等植物的拉丁學名來澄清一些問題。他的四子三女均留學法國,長子樂夔為早年留法藥學博士,與北醫(yī)前藥學系主任薛愚是同班同學。樂夔回國后在天津開設中街藥房,他的法國妻子在樓上看病,樓下即可買藥。他曾用天然藥物配制樂仁油,一度很是暢銷。日本侵華時他曾有愛國行動,后為人脅迫而殉國。 樂壽堂及樂仁堂長期為長兄佑申掌管,小兄弟三人不甘寂寞而另起爐灶,遂開設了宏仁堂。大老爺的三子樂篤周能干且有事業(yè)心,敢想敢干,敢與先開的樂家老鋪相抗衡。他主持的幾家宏仁堂幾乎都是對臺形式,北京有兩家宏仁堂,其中之一就開設在同仁堂的東側。當時達仁堂就開設在同仁堂西側,一條大柵欄街就有三家樂家老鋪。又如天津東馬路西側開設了樂仁堂,馬路東側就開設了宏仁堂,這是親兄弟之間的商業(yè)競爭。最值得一提的是樂達仁在上海南京路開設達仁堂后,樂篤周就在不遠處開設了宏仁堂,四房又在宏仁堂對面再開一號,而且為了與宏仁堂競爭,專門取名“樹仁堂”。競爭初期雙方競相減價,逐漸發(fā)展到細料免費,白送方中之犀角、羚羊,優(yōu)惠之厚令人生疑。日久宏仁堂漸感不支,不得不有所提價,恰中上海人價高質優(yōu)的心理,他們寧愿多花錢買好藥。自此宏仁堂生意日隆,樹仁堂就此收場。 無錢也能開藥店 老大房、老二房、老四房都曾有過本房的藥店,只有老三房所開藥店都是個人的。老三房的四老爺樂達聰所開宏濟堂長期由其長子樂鐵庵經營。次子樂紹虞為人豪放,結交甚廣,在資金極為不足的情況下硬要開店,主要措施就是高價賒購。坐落于西單商場的宏達堂開張時早已是債臺高筑,但紹虞并不介意而且及時行樂,有一年春節(jié)前,債主盈門,按常人早就愁眉不展,但紹虞卻笑請諸君寬坐,徑自叫來出租汽車打道大商店,前往購買水獺帽。 樂舜記與繼仁堂 老三房的四老爺開設宏濟堂之后,其弟九老爺樂達璋(號舜慕)在西四西邊開設了樂舜記藥店,未久舜慕逝世,其妻掌管鋪務。其獨子樂鑒秋善寫雙鉤字,繼承父業(yè)后他又開設了繼仁堂藥店,樂舜記創(chuàng)建之始營業(yè)還不錯。由于此支人丁不旺,鑒秋多年臥病,夫人孱弱又無子嗣,一應鋪事均委他人,以致幾個店鋪都起色不大。 南京同仁堂 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后,政治中心南移,樂篤周作為老大房代表主張隨著政府的轉移,應在南京開設同仁堂分號。由于時代變遷及客觀上的需要,樂姓族人開設樂家老鋪已屬從權,而開設同仁堂分號則是直接違反祖規(guī)的。經他再三說服,老二房和老三房算是勉強同意,而老四房始終反對,此后就在三房同意的情況下在南京開設了同仁堂分號,但只設門市不設藥廠,全部丸散均由設在北京的同仁堂藥廠制作供應,這是為了保全同仁堂的聲譽而采取的措施,后來南京的同仁堂一直由樂篤周經營。 樂篤周曾經有過一個設想,把全部樂家老鋪一律作為同仁堂分號,根據各藥店具體情況按股分紅,中藥界戲稱為“大同仁主義”。這一想法既違祖訓,紅利的分配又不能使大家滿意,最終作罷。 國民黨統(tǒng)治后期,樂篤周之妻前往臺灣,旋即在臺灣開設了同仁堂。若干年后其妻去世,子女赴美,由于無家屬直接經營,據稱此店后來采取聯營形式,不久停業(yè)。 以上是樂家老鋪譜系的主要情況。在40多家樂家老鋪中除同仁堂外,最早在清末開設的是宏濟堂,絕大部分樂家老鋪都是在民國時期開設的,只有樂元可的恒仁堂是解放后在北京和沈陽分別開設的。 這里還應介紹一下北京崇文門的萬全堂,該店為何也懸掛樂家老鋪的匾額呢?乃因該店雖非樂家老鋪譜系但與樂家深有淵源。創(chuàng)建大柵欄同仁堂的是樂家五世樂梧岡,字鳳鳴,其弟樂鳳儀應是創(chuàng)建萬全堂之人,而且萬全堂比同仁堂藥鋪開設年代還早些,但該店后來典讓給他人。在同仁堂文獻中存有乾隆時鳳儀之孫樂毓秀等六位樂姓人將萬全堂出賣倒租他姓的契約,嘉慶時又有樂鳳儀之重孫將家產賣絕的字據。上述歷史就是萬全堂也叫樂家老鋪的原因。 1900年義和團運動及八國聯軍侵華時,同仁堂受到戰(zhàn)火波及,次年重修時,同仁堂主持特請一位王公愛新覺羅?壽豈草書十二字作為樂家老鋪的標志,上聯為“靈蘭秘授”,下聯“瓊藻新栽”,橫批是“樂家老鋪”。此后,凡樂氏族人開設各自店鋪時都遵循這樣兩條:一是使用同仁堂祖?zhèn)魍枭⒏嗟づ浔,二是店鋪須懸掛上述十二草書字;而萬全堂“樂家老鋪”四字皆為楷書,故可區(qū)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