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蕭紅與魯迅


作者:袁權(quán)     整理日期:2014-11-09 14:40:11

民國作家蕭紅,被魯迅稱之為“當(dāng)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暫而漂泊的一生留下近百萬字經(jīng)典作品,終成大器未曾有負(fù)魯迅的期許。他們之間有師生之誼也有傳承之道;魯迅的欣賞、獎掖與扶持,蕭紅的早慧、勤勉與感恩,構(gòu)筑成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話。本書作者潛心研讀大量翔實資料,并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詳細(xì)梳理和考訂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父”與“女”兩代人之間的交往始末及后續(xù)影響,還原客觀事實的本來面目;既是對蕭紅創(chuàng)作成熟期精神源頭的探尋,又從別一視角觀照晚年魯迅的情感世界。對坊間一些紛紜的說法,也有厘清或思考。
  作者簡介:
  袁權(quán),自由撰稿人。長年研讀現(xiàn)代文史資料,2011年出版《蕭紅全傳》(中國青年出版社);相關(guān)論文在《新文學(xué)史料》、《魯迅研究月刊》、《現(xiàn)代中文學(xué)刊》和《文匯報》等刊物發(fā)表!督庾x新近發(fā)現(xiàn)的蕭紅佚文》是蕭紅研究領(lǐng)域70余年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孫郁評價她“諳熟掌故……文章如泉水般流瀉”“一切靠材料說話”。
  目錄:
  序肖鳳/1
  引言/1
  第一章從荒島書店到內(nèi)山書店/1
  第一節(jié)青島:兩個流浪文青投書魯迅/1
  第二節(jié)上海:魯迅“即復(fù)”/4
  第三節(jié)到上海去!到上海去!/8
  第二章初到上海的土撥鼠/12
  第一節(jié)窘迫與不適/12
  第二節(jié)對“先生”和“太太”稱呼的“抗議”/14
  第三節(jié)向魯迅求援/18
  第三章初會/21
  第一節(jié)終于收到魯迅的約見信/21
  第二節(jié)初見:從內(nèi)山書店到吃茶店/25
  第三節(jié)這些小事,萬不可放在心上/29
  第四章第一次出席魯迅邀請的宴會/34序   肖鳳 /1引 言 /1第一章 從荒島書店到內(nèi)山書店 /1第一節(jié) 青島:兩個流浪文青投書魯迅 /1第二節(jié) 上海:魯迅“即復(fù)” /4第三節(jié) 到上海去!到上海去! /8     第二章 初到上海的土撥鼠 /12     第一節(jié) 窘迫與不適 /12     第二節(jié) 對“先生”和“太太”稱呼的“抗議” /14     第三節(jié) 向魯迅求援 /18第三章 初 會 /21     第一節(jié) 終于收到魯迅的約見信 /21     第二節(jié) 初見:從內(nèi)山書店到吃茶店 /25     第三節(jié) 這些小事,萬不可放在心上 /29第四章 第一次出席魯迅邀請的宴會 /34     第一節(jié) 一封“豫廣同具”的邀請信 /34     第二節(jié) 一件山寨版新 “禮服” /37第三節(jié) 一桌新師友 /40     第四節(jié) 一張永久的紀(jì)念照 /43第五章 作品初步得到魯迅認(rèn)可 /46     第一節(jié) 《生死場》送給官僚檢查去了 /46     第二節(jié) 廣也說問問您們倆的好 /49     第三節(jié) 魯迅安撫蕭紅的焦慮 /52     第四節(jié) 兩蕭的文字帶來一股清新的風(fēng) /55     第五節(jié) 三個年輕人寫信讓魯迅請客 /57第六章 上海文壇初試啼聲 /61     第一節(jié) 《小六》發(fā)表于《太白》 /61     第二節(jié) 我大約是“姑息”的一方面 /64     第三節(jié) 單獨復(fù)信“悄吟太太” /66     第四節(jié) 吟太太怎么樣,仍要困早覺么? /71     第五節(jié) 魯迅手稿的境遇…… /74第七章 魯迅繼續(xù)助推 /78     第一節(jié) 為印制《八月的鄉(xiāng)村》努力籌款 /78     第二節(jié) 魯迅全家突然光臨 /80     第三節(jié) 那稿是我寄去的 /83     第四節(jié) 文學(xué)社寄來了兩篇稿費的單子 /86     第五節(jié) 她很坦率真誠,還未脫女學(xué)生氣 /89     第六節(jié) 賀賀你們的同居三年紀(jì)念 /93第八章 與《生死場》有關(guān) /97     第一節(jié) 悄吟太太的稿子退回來了 /97     第二節(jié) 久未得悄吟太太消息 /99     第三節(jié) 《生死場》的名目很好 /102第九章 《生死場》出版前后 /106第一節(jié) 您們倆先去逛公園之后…… /106     第二節(jié) 夜里寫了一點序文 /110     第三節(jié) 索要魯迅親筆簽名 /113     第四節(jié) 魯迅和胡風(fēng)高度評價《生死場》 /116     第五節(jié) 《生死場》帶來不少的新奇與驚動 /119     第六節(jié) 蕭紅:新的名字,新的里程 /121第十章 一九三六年年初 /126     第一節(jié) 我們想在舊歷年內(nèi),邀些人吃一回飯 /126     第二節(jié) 小說寫得不壞 /129     第三節(jié) 折翅的“海燕” /131第十一章 搬至魯宅附近 /134     第一節(jié) 只為方便往來和不勞魯迅過多寫信 /134     第二節(jié) 和魯迅一家如親人般相處 /137     第三節(jié) 在魯迅家結(jié)識史沫特萊 /140     第四節(jié) 制蔥油餅為夜餐 /145     第五節(jié) 對蕭紅進(jìn)行服飾搭配常識的啟蒙 /148第十二章 沐浴師恩 /152     第一節(jié) 被喻為當(dāng)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152     第二節(jié) 簽約文化生活出版社 /155     第三節(jié) 聯(lián)署《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 /158第十三章 情 殤 /161     第一節(jié) 感情之路亮起“黃燈” /161     第二節(jié) 在痛苦中尋求出路 /165     第三節(jié) 病中魯迅設(shè)家宴為蕭紅餞行 /170     第四節(jié) 遠(yuǎn)托異國 /173第十四章 這是異國了! /178     第一節(jié) 最初的東京 /178     第二節(jié) 彼此牽掛 心有靈犀 /182     第三節(jié) 噩耗確認(rèn)——我想一步踏了回來 /185第十五章 歸國之后 /191     第一節(jié) 拜 墓 /191     第二節(jié) 撤離上海 惜別許廣平 /197第十六章 逃亡路上憶和念 /201     第一節(jié) 晴川歷歷 芳草萋萋 /201     第二節(jié) 《萬年青》和《逝者已矣!》 /204     第三節(jié) 和聶紺弩討論小說學(xué) /208     第四節(jié) 師從魯迅的文學(xué)觀 /211第十七章 山城重慶 /215     第一節(jié) 要籌辦名為《魯迅》的刊物 /215     第二節(jié) 系列回憶美文的誕生 /219     第三節(jié) 枇杷山與塔斯社記者談魯迅 /225第十八章 香港的藍(lán)天碧水 /228     第一節(jié) 魯迅六十誕辰的紀(jì)念活動 /228     第二節(jié) 臨終之托 /235第十九章 裊裊余音 /238     第一節(jié) 許廣平的蕭紅之憶 /238     第二節(jié) 周家子孫話蕭紅 /242第二十章 篇外綴語:他們是人世間美好的相逢 /247附 錄 /261后 記 /268近年來,由于“蕭紅熱”的不斷升溫,引發(fā)了更多人對這位英年早逝的民國女作家的關(guān)注。人們的關(guān)注點不僅是她的生平、她的作品,更有眾多讀者津津樂道于她的感情生活,在熱炒她和幾位異性之間的恩恩怨怨之余,亦有人把她和魯迅之間的交往也劃拉進(jìn)來,并且不厭其煩地“探索”和“研究”一番。曾幾何時,“蕭紅與魯迅的關(guān)系”或已演變成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話題。而參與討論者,大多基于男女之間的層面,或臆測或想象,進(jìn)而極力要推斷并得出這兩位作家之間有戀情的結(jié)論,以吸引人們獵奇的目光。文人特別是民國文人的生活是不乏花邊和八卦的,這也是一個很容易產(chǎn)生緋聞逸事的研究領(lǐng)域,熱鬧中,各種醒目的標(biāo)題屢見不鮮,直掛眼簾——其間不時有人追問“魯迅和蕭紅是啥關(guān)系”?也見到更聳人聽聞的說法“魯迅與蕭紅、許廣平的愛恨情仇”……其中不乏普通讀者好奇的探問,更有影視作品和網(wǎng)絡(luò)紙媒的推波助瀾。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十幾年前,余杰在他的自傳體愛情小說《香草山》中就曾明確表示,他一直認(rèn)為,魯迅和蕭紅之間,除了師生之情,還有別的精神和感情上的撞擊。而他是憑自己的直覺,在魯迅和蕭紅的文字的縫隙里感覺到的。他的依據(jù)是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它是所有回憶魯迅的文字中最感人的,遠(yuǎn)遠(yuǎn)超出許廣平的回憶。說蕭紅的才華比許廣平高,倒是其次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蕭紅比許廣平更能理解魯迅、更能走近魯迅的內(nèi)心。還說在當(dāng)時魯迅家中,只要蕭紅到來,魯迅就會開朗、快樂許多,談興也很濃;這也引起許廣平隱約的不滿。而余杰最后的結(jié)論是,這種“隱秘而憂傷的感情”,這樣“淡淡的、憂郁的情緣,并無損于先生的偉大”。而在余杰之前,就已有了近似暗戀之說的揣摩: 隨著青年流亡者蕭紅的到來,他的孤寂已久的心地,仿佛有了第一次融雪。 但多年之后,同一個作者對此問題亦有些新的說法,在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林賢治再次強調(diào): 蕭紅像魯迅一樣,過早地蒙受了婚姻的創(chuàng)傷,而且患有肺病,身心嚴(yán)重受損。對于無法返回的故園,兩人都懷有熱烈而沉郁的鄉(xiāng)土情感;他們的小說,詩一般地散發(fā)著大地的苦難氣息。此外,同樣地喜愛美術(shù),對美特別敏感。這樣,他們之間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對話范圍很廣:社會、文學(xué),直到裙子、靴子,穿戴的漂亮,總之非常相得。讀魯迅的書信可以看到,魯迅寫給二蕭的用語是最活潑的,有些書信毋寧說是調(diào)皮的,事實上就因為其中有一個收信人是蕭紅。 之后,他明確表示: 反對把蕭紅和魯迅的情感關(guān)系庸俗化,但是,應(yīng)當(dāng)承認(rèn)魯迅是蕭紅內(nèi)心里最信賴、最依賴、感覺最親近的男人。情感、情緒不同于道德理性,有它特別精微、幽眇,甚至晦暗難明的地方。 這樣的說法,受到了陳漱渝先生的批評,他認(rèn)為在蕭紅心目中,魯迅是敬愛的導(dǎo)師,慈祥的長輩,并沒有留下讓人猜量的感情空間,并言在談及作家婚戀生活時: 如果捕風(fēng)捉影,移花接木,或背離事實,憑空杜撰,那必將使論述對象蒙受更大的冤屈,這種做法更是不足取的。 存放在呼蘭蕭紅故居的幾枚紅豆,似乎更能誘發(fā)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據(jù)說它們是魯迅送給蕭紅的,被蕭紅一直帶在身邊。紅豆自古就是表達(dá)相思的載體,由它來想象魯迅和蕭紅之間的曖昧貌似順理成章;但有一個不爭的基本事實是,存留下來的紅豆共有四枚,其中兩枚是許廣平所贈,四枚或是許廣平與魯迅一同贈送的。 不知這是否還能夠引發(fā)曖昧之想;再后來,這幾枚紅豆又被蕭紅轉(zhuǎn)贈給了端木蕻良,據(jù)端木蕻良的子侄輩記述,端木在香港時還專門以此為寄,給住院的蕭紅寫過牽掛的詩:“紅豆生南國,春來才兩枝。兩枝皆思淚,留與見君時”;再有就是,與紅豆一起隨身攜帶并保存下來的,還有一包故鄉(xiāng)土地上生長的黑豆,大約在三十粒左右。 身為上海魯迅文化發(fā)展中心主任,周令飛對周家和蕭紅之間的交往自有與眾不同的感觸和定位,關(guān)涉到當(dāng)年蕭紅出入大陸新村、受到魯迅全家特別是海嬰的歡迎時,他認(rèn)為“因為蕭紅漂亮,活潑有朝氣,在大人群里她年輕好看,在周家小樓里她別開畫面?傊懓职值南矚g,更討爸爸的爸爸喜歡。一個討大家喜歡的蕭紅,才能在魯迅生命的最后兩年中頻繁的出現(xiàn)在他的家中,有她對魯迅幫助的感恩繼而產(chǎn)生的私人友情,還有左翼文學(xué)青年對文學(xué)的憧憬、追求,和對文豪魯迅的崇敬與追隨!标P(guān)于蕭紅和他的祖父魯迅,周令飛說:“是文學(xué)的魔力把兩個諸多元素截然相悖的人放在一起,成就了一段近代文學(xué)史上的美談! 





上一本:此情堪憶:蕭乾心靈地圖 下一本:我是佛前的一朵清蓮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蕭紅與魯迅的作者是袁權(quán),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