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梅韻玖傳梅葆玖


作者:吳迎     整理日期:2014-09-11 11:59:01

這本傳記把梅葆玖先生的從藝生涯記錄下來,講述了梅先生的藝術(shù)心得、為人處世和人生追求,立足京劇藝術(shù)當(dāng)前的現(xiàn)狀和今后的發(fā)展,希望能為決策者和實踐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簡介:
  作者:吳迎著名梅派研究者,高級工程師,中國梅蘭芳文化藝術(shù)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學(xué)院梅蘭芳藝術(shù)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曾出版《梅蘭芳唱腔全集》《德藝雙馨》《從梅蘭芳到梅葆玖》等著作。
  目錄:
  前言第一章肝膽相照/1第二章動蕩的童年/16第三章學(xué)戲和讀書兩下鍋/33第四章準(zhǔn)備做演員了/76第五章和父親同臺的日子/104第六章一代完人與天長逝/168第七章浴火重生梅開二度/198第八章弟子四十薪火相傳/229第九章梅蘭芳和梅葆玖的演唱藝術(shù)/248第五章和父親同臺的日子“1951年4月21日起,我正式參加梅蘭芳劇團,參加商業(yè)演出了。那年寒假以后就離開學(xué)校,不再去上學(xué)了!泵废壬貞浾f!1951年4月21日,有念想,那天的戲,大軸是我父親的《貴妃醉酒》,前面是我和王琴生的《武家坡》,魏蓮芳(梅蘭芳早期第五位弟子)和碧秋云的《樊江關(guān)》,劉連榮的《清風(fēng)寨》,開鑼是當(dāng)?shù)匮輪T的《伐子都》,我一輩子都不會忘!4月3日中國戲曲研究院正式成立,梅蘭芳被任命為院長。以前家里人對梅蘭芳的稱呼幾乎一致按北京人的風(fēng)俗稱“大爺”,較陌生的稱“梅大爺”,像馮六爺(耿光)那樣很特殊的自己人,稱梅蘭芳“傻大爺”。那天起不少人都跟著干部們,尊稱梅蘭芳“梅院長”,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印象之中,對梅蘭芳的稱呼就“院長”二字了,像如今簡稱“梅院”,倒是聞所未聞。研究院成立那天,梅蘭芳、譚富英、蕭長華等演出了《龍鳳呈祥》!案赣H開始更加忙了,去武漢前幾天,還在趕一幅畫。全國文聯(lián)、婦聯(lián)、美協(xié)等四個單位發(fā)起,北京市書畫界組成抗美援朝書畫義賣會,確定了十位藝術(shù)家的作品:分別是徐悲鴻、葉恭綽、梅蘭芳、老舍、陳半丁、葉淺予、溥雪齋、胡佩衡、汪慎生、王雪濤!案赣H和梅劇團的成員,4月16日從北京出發(fā),18日中午到漢口,立即參加下午武漢市的歡迎大會,了解中南戲劇工作者的工作狀況,全都是父親并不善于的行政性質(zhì)的!拔液臀夷赣H,以及王幼卿老師19日離開上海,21日中午到漢口,晚上就演出了。“4月23日開始在武漢人民劇院公演,一直唱到6月16日,沒有休息過一天。因為一票難求,三天打炮戲,改成同樣的戲碼《女起解》《龍鳳呈祥》《販馬記》每出唱兩天,還是不行。只能是頭等票外,其余座票一律不預(yù)售,全部在門口當(dāng)天發(fā)售,又形成隔夜排隊的盛況!泵诽m芳一生從1919年開始第一次到武漢,那一期是一個月。上半個月有王鳳卿、朱素云、姜妙香、李素云、姚玉芙。下半個月余叔巖頂王鳳卿,同來的有陳老夫子(德霖)、王長林、李順亭。梅蘭芳演的戲,包括傳統(tǒng)老戲(和余叔巖,王鳳卿的)、昆曲、古裝歌舞戲和時裝戲四種。比較特別的,演了一次《雁門關(guān)》,這是梅蘭芳祖父梅巧玲的代表作。由陳老夫子演太后、余叔巖的四郎、朱素云的八郎、姜妙香的楊宗保、姚玉芙的碧蓮公主、梅蘭芳的青蓮公主,非常受歡迎。在《舞臺生活四十年》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梅蘭芳說:“跟我同時的演員,叔巖應(yīng)該算是一個名老生。我們兩已經(jīng)合作了一個時期。不過我常唱的生旦對兒戲,差不離都跟鳳二爺唱慣的,所以叔巖的戲碼,老在倒第二,甚至于倒第三,這實在有點委屈他。我想出一個辦法,跟他研究兩出我不常唱的生旦合作戲,這一來把他的戲碼不就往后挪了嗎?我們對于藝術(shù)上的切磋琢磨,后來彼此都感到了興趣。這次從漢口回去,另有別的歡笑館邀他過去參加。在叔巖一方面說,有這樣的藝術(shù)本不應(yīng)久居人下,應(yīng)該獨樹一幟。要不然我們兩再繼續(xù)多研究幾出戲,在藝術(shù)上或者會有更多的貢獻的!蓖瑫r,梅蘭芳也回憶到,“李五先生(順亭)已經(jīng)七十幾歲了,經(jīng)不起長途的勞頓,在北京到漢口的火車上得了急癥,下車不到幾個鐘頭就死在漢口了”。李五先生是余叔巖的老搭檔,一代藝術(shù)家,當(dāng)年也夠辛苦的。梅蘭芳第二次到武漢是1934年,第三次是1936年,第四次是1937年,1951年應(yīng)該是第五次下武漢了。新中國成立以后,老百姓對梅蘭芳的熱情確確實實使梅蘭芳十分感動,京劇藝人地位的提高是觸及藝術(shù)家靈魂的。社會地位不一樣了,改天換日,被尊稱文藝工作者。梅先生回憶說:“這兩個月,我父親確實太忙了。他除了演出外,還要和地方上的楚劇、漢劇同行交流,開座談會;參加政府安排的其他活動;到中南戲劇學(xué)校去上課,兼任名譽校長等,這兩個月中就病了兩次。從交際處到人民劇院短短的距離,一路上布成了一條人巷,父親不斷地向兩旁歡迎的人群微笑致謝。因為外圍的人群爭先恐后,情緒十分熱烈,就沖散了我們走的行列,把我們包圍在人叢里面,我父親一再對他們舉手致謝,足足走了20分鐘!泵废壬H有興致地回憶:“直到現(xiàn)在,武漢隔幾年就會邀我去參加各種活動,中南戲校新校喬遷也會請我去,1951年參加我們演出的人雖已寥寥無幾,但回憶起來還是頂有意思的!边@也是梅蘭芳文化延續(xù)的一種形式!案赣H身體欠佳,我應(yīng)約連演三天。這在沒有參加梅劇團以前,作為主演連唱三天,沒有過!把莩銮,父親要我去他房間里,他對我說:‘你的戲碼已經(jīng)確定了。你有些日子不上臺,應(yīng)該多溫習(xí)幾遍才對,我把我的經(jīng)驗告訴你吧。不論戲的生熟,出臺以前,都要認真溫習(xí)。演員在臺上的錯,往往都在一個“熟”字上的。熟了就容易大意,大意就容易出錯。凡是有舞臺經(jīng)驗的老演員,都知道這個原理,還要處處謹慎呢,何況你的經(jīng)驗不足,更要小心!f著就露出了他的大腿,指著腿跟我說:‘你瞧,這是你爸爸這幾天為了唱《抗金兵》的成績。我這樣的溫習(xí),到了臺上也不過希望“但求無過,不求有功”。譚老板有幾十年的舞臺生活,經(jīng)驗總該算是豐富了吧!他在晚年每貼一出不常唱的戲,起床就在茅房里先哼幾遍,這是我們都曉得的。這種對藝術(shù)不肯馬虎的精神,你們都應(yīng)該好好地學(xué)學(xué)!铱粗壬蟽蓧K跟洋錢大小的青斑,正是他背《抗金兵》時鼓楗子打敲出來的。這天我許久未能入睡。這是我初入行唱戲時真實的經(jīng)歷!





上一本:魯迅的圈子 下一本:凌叔華:中國的曼殊斐兒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梅韻玖傳梅葆玖的作者是吳迎,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