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唯將心語寄弦索:朱慧珍傳


作者:周巍     整理日期:2014-07-22 12:18:04

   朱慧珍(1921~1969),蘇州彈詞女演員,江蘇蘇州人。出身于蘇灘藝人家庭。16歲隨其姊學唱蘇灘。
  18歲起,從電臺廣播中學唱彈詞,私淑蔣如庭、朱介生,以唱“俞調(diào)”為主。后又從周云瑞習琵琶,不久即在蘇州電臺播唱開篇。1946年起與夫吳劍秋拼檔說唱長篇彈詞《白蛇傳》、《玉蜻蜓》。1947年進入上海,并在各家電臺播唱開篇,因嗓音瀏亮清麗,有“金嗓子”之譽。周巍的《唯將心語寄弦索(朱慧珍傳)》從人生經(jīng)歷和藝術成就兩方面展示這位“金嗓子”的不凡歷程。
  作者簡介:
     周巍博士,副教授。山東泰安人,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專業(yè),師從著名徽學研究名家唐力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江南社會文化史、社會性別史。目前,已出版專著《技藝與性別——晚清以來江南女彈詞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等;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中國節(jié)日志·春節(jié)志(江蘇省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點基地重大項目《評彈與晚清以來上海都市文化圈》,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評彈與晚清以來上海都市文化圈的變遷》等。
  目錄:
  總序吳宗錫引子第一章名字相矛盾,阿多與慧珍第二章私淑蔣朱檔,兄妹首合作第三章結緣吳家郎,終定鴛鴦盟第四章復出做馮婦,電臺金嗓子第五章夫唱又婦隨,立足上海灘第六章?lián)渌访噪x意,多舛夫妻情第七章日月?lián)Q新天,評彈革新路第八章評彈婦女組,撐起半邊天第九章組評彈公會,慶上海解放第十章競說新評彈,獲獎《井兒記》第十一章獻策婦代會,參加講習班第十二章大愛本無疆,公益活動忙第十三章窘境傳統(tǒng)書,自覺斬尾巴第十四章評彈體制化,加入上海團第十五章治淮文藝隊,思想再改造第十六章鑼鼓響連天,淮河定修好第十七章赴朝慰問團,槍林彈火里第十八章雙目望青天,演活劉胡蘭第十九章長亭送郎別,燕子集畫梁第二十章強強蔣朱檔,接尾傳統(tǒng)書第二十一章翡翠玉蜻蜓,難割骨肉情第二十二章政治覺悟高,加入共產(chǎn)黨第二十三章郊區(qū)演出隊,參演二類書第二十四章評彈界整風,大演現(xiàn)代書第二十五章曲藝會演中,姑蘇好風光第二十六章建國十年慶,慰問演出季第二十七章世事波中舟,延回安得住第二十八章身葬花叉嶺,魂歸鄉(xiāng)梓間附錄朱慧珍年譜后記   1969年7月5日,一位著名的評彈藝人在離家一街之隔的淮海路與雁蕩路交接處,上海婦女用品商店對面的永業(yè)大樓,于中午十一時左右從五層高樓墜下,結束了自己49歲的生命。她就是朱慧珍。一位著名的評彈藝人采取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實在讓人唏噓不已。非正常的死亡方式,總是讓人浮想聯(lián)翩,是為文化而殉道如王國維?是因人言可畏而自殺如阮玲玉?還是……?似乎都不是!朱慧珍的死亡,有多年疾病的折磨,有時代和人為的逼迫,種種心理壓力累積成山,是控訴也好,是無奈也罷,抑或是逃避,縱身一躍似乎成了最好的解脫方式。無論如何,死亡都輕而易舉地令人畏懼,發(fā)人深省,當我們回頭掂量造成死亡的各種因素,一切的一切又都連接在一起,變得更加清晰可辨。
     因為處于那個人鬼不分的時代,去世之后,進駐單位的工宣隊非但不許舉行任何追悼儀式,還要對她進行嚴厲批判,話語無非“叛黨行為”、“自絕于黨”。直到1973年5月,朱之骨灰匣方埋葬于吳縣洞庭東山鎮(zhèn)陸巷山坳花叉嶺上,墓碑上題寫“先室朱慧珍之墓”。
    “文革”結束后,上海評彈團方能召開追悼會,總結其短暫而輝煌的評彈藝術成就。
     2004年,朱慧珍雕像及其紀念館在其故鄉(xiāng)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唯亭鎮(zhèn)落成,而今成為當?shù)厣鐓^(qū)書場所在地。紀念館公園里的朱慧珍雕像,一頭短卷發(fā),身著旗袍,懷抱琵琶,似乎依舊把“往事今朝重提起”,望廣大聽眾“明日早些來”。作為政府的文化工程,猶記得朱慧珍紀念館初建時,陣勢搞得轟轟烈烈,媒體爭相報道。這些行為無非想借助“朱慧珍”的名頭凸顯唯亭一地的文化底蘊;而今,領導的一時去留,或文化選擇,又成為朱慧珍紀念館未來命運的決定因素。紀念館到底“紀念”什么?是發(fā)自民眾的文化自覺,還是出于政府的文化主導?終其一生,朱慧珍由解放前的評彈票友而躋身為解放后的名家響檔,被譽為“金嗓子”,日后其參與的評彈作品還獲得“金唱片獎”。這種成就的取得,既有朱慧珍的自身努力,更有新中國建立前后評彈體系發(fā)生巨大改變所帶來的時代語境的影響,或者說她是“時勢造就英雄”的典范。她沒有開創(chuàng)彈詞流派唱腔,雖始終是她的一塊心病,卻被許多書迷高度評價為“俞調(diào)正宗”;另有一些書迷無論出于真心歡喜還是其他原因,冠之以“朱慧珍調(diào)”;還有些新老聽眾或搜求其音像資料,或征索她的遺像玉影以資紀念、緬懷。搭檔蔣月泉先生褒揚她的藝術特點為“正、純、真”;而上海評彈團原團長吳宗錫稱贊她的藝術風格為“圓美工致”,雖無鮮明的個性風格,但能常唱不衰,“恪循正道,遵奉嚴謹?shù)姆ǘ,取法乎上”是其成功的關鍵:朱慧珍的藝術風格特征不很突出,但她藝術的圓美工致卻為很多人難以企及。鮮明的個性風格能給人以乍然的新異感,但如果沒有深厚堅實的功力作底蘊,就難有恒久地吸凝受眾的魅力。正是由于朱慧珍具備著以堅實功底為基礎的藝術的圓美工致和純真,雖不以張揚的個性風格為特征,但卻贏得了聽眾久久不衰的稱賞和鐘愛!信奉著唱曲唱情,從內(nèi)容出發(fā),從人物出發(fā),從思想感情出發(fā)的準則,以規(guī)范的藝術技法為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真情實感服務!瓫]有低俗趣味的雜質,沒有個人名利的雜念,這就保證了她藝術的純凈和純真!裉煳覀冊賾浖爸旎壅浔硌莸膭⒑m、王秀英、黃淑英乃至女尼志貞、白娘娘等人物,由于她在這些人物身上灌注了從生活中得來的切身體驗和感受,寄托了自己的愛慕、理想和豪情,尤其她所塑造的革命英雄人物身上,閃耀著她自身修養(yǎng)的純真正的人格力量,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和深切的印象。規(guī)范的傳承,正宗的維護,并不就是亦步亦趨的仿效。不張揚個性并不就是抹殺自己的個性特點。
     P2-4
  





上一本:胡適三書:四十自述 下一本:張學良身影集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唯將心語寄弦索:朱慧珍傳的作者是周巍,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