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陳云與當代中國


作者:朱佳木     整理日期:2014-06-29 08:23:34

陳云同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穩(wěn)定、改革開放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更好地深入研究陳云同志生平和思想。本書從當代中國研究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于2010年至2013年舉辦的第四屆至第七屆“陳云與當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入選論文中精選95篇,內容包括對陳云在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領域中的重要實踐活動與思想的研究。
  作者簡介:
  主編朱佳木,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常務副會長。曾任陳云同志秘書,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秘書長、陳云組組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等職。主編《陳云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等。
  副主編武力,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曾經參加和主持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和院重點項目。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主編)、《意氣風發(fā)-1956年的中國》(獨著)等。
  副主編陳東林,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文化大革命”史、建國后毛澤東研究。著有《毛澤東詩史》(1997)、《三線建設:備戰(zhàn)時期的西部開發(fā)》(2004)等,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目錄:
  領導講話
  第四屆“陳云與當代中國”研討會/陳元/張全景/朱佳木/張星星
  第五屆“陳云與當代中國”研討會/陳元/張全景/朱佳木/張星星
  第六屆“陳云與當代中國”研討會/張全景/李捷/朱佳木/張星星
  第七屆“陳云與當代中國”研討會/陳元/李捷/朱佳木/張星星
  特邀論文
  改革開放初期的陳云與鄧小平/朱佳木
  陳云與黨的組織建設/王庭大
  憶陳云同志二三事/南昌明
  陳云對外開放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初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國家開發(fā)銀行政策研究室
  入選論文
  經濟建設與改革開放
  既要“全國一盤棋”又要調動地方積極性——陳云的大局經濟觀念與中國現代化/董志凱
  陳云關于始終保持頭腦清醒的思想觀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馬繼奮房中
  陳云: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先驅者/汪玉奇吳曉榮領導講話
  第四屆“陳云與當代中國”研討會/陳元/張全景/朱佳木/張星星
  第五屆“陳云與當代中國”研討會/陳元/張全景/朱佳木/張星星
  第六屆“陳云與當代中國”研討會/張全景/李捷/朱佳木/張星星
  第七屆“陳云與當代中國”研討會/陳元/李捷/朱佳木/張星星
  特邀論文
  改革開放初期的陳云與鄧小平/朱佳木
  陳云與黨的組織建設/王庭大
  憶陳云同志二三事/南昌明
  陳云對外開放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初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國家開發(fā)銀行政策研究室
  入選論文
  經濟建設與改革開放
  既要“全國一盤棋”又要調動地方積極性——陳云的大局經濟觀念與中國現代化/董志凱
  陳云關于始終保持頭腦清醒的思想觀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馬繼奮房中
  陳云: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先驅者/汪玉奇吳曉榮
  陳云關于社會主義時期必須有兩種經濟的論斷及其意義——圍繞《計劃與市場問題》重大理論突破的歷史考察/鄭有貴
  從陳云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念看其對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獨特貢獻/萬建強
  陳云視野中的社會主義漸進式發(fā)展道路/郭繼蘭
  陳云對中國工業(yè)化道路的探索與貢獻/高伯文
  新中國成立之初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方針的決策——以陳云為視角的考察/程珂
  中國環(huán)境保護的先覺者和提倡者——陳云與中國的環(huán)境保護/王瑞芳
  陳云關于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探微/葉明勇
  陳云對新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思考與探索/段娟
  論建設性財政時期陳云對投資饑渴的遏制/武力
  財政赤字、通貨膨脹與債務危機——陳云對赤字財政的有關思想及其現實啟示/李文
  略論陳云經濟思想中財政與金融的關系/趙學軍
  新中國成立初期陳云財政經濟思想的主體內涵與實踐體現/鐘瑛
  陳云與經濟特區(qū)——兼談20世紀80年代黨對經濟特區(qū)政策的探索/遲愛萍
  陳云對外經貿思想的歷史演進及其貢獻/趙士剛
  陳云對外經濟交往思想及啟示/王巧榮
  改革開放以來陳云對蘇外交思想淺談/董振瑞
  陳云與寶鋼/劉國勝
  略論陳云對發(fā)展中國鋼鐵工業(yè)的貢獻及啟示/榮文麗
  陳云與我國高新技術和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發(fā)展——以電子工業(yè)為例/冷兆松
  陳云關于改善企業(yè)經營和管理的思想初探/李蓉
  論陳云的“公私合營”思想及其實踐/張徐樂
  呵護金字招牌——陳云解決老字號產品質量下滑問題的努力/王蕾
  陳云處理1958年杭州半山鋼鐵廠車間倒塌事故始末及啟示/李立軍
  文化與社會建設
  陳云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歷史性貢獻/韓洪洪
  陳云與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出版事業(yè)/孫丹
  淺析陳云的道德觀/曹光章
  陳云的文化觀及其當代啟示/張新華
  試論陳云的民生觀/陳國裕
  試論陳云的青年觀/劉春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陳云關于青年工作的思想、實踐及其啟示/劉啟芳
  陳云與建國初期的社會建設/姚力
  陳云對舊人員的改造和使用/李強
  建國初期陳云對中國共產黨災害管理理論的貢獻/徐軼杰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陳云的城鄉(xiāng)關系思想探析/儲著武
  陳云與三年困難時期的救災工作/尚長風
  試論陳云與社會建設有關的思想及其現實啟示/李成武
  黨的建設
  陳云的黨風廉政建設思想與反腐倡廉建設/張星星
  試論陳云黨建思想的主要內容和當代價值/丁俊萍高喜平
  學習陳云關于黨風建設思想的體會/丁明
  陳云晚年的黨建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李正華
  陳云黨風廉政建設思想的研究述評/張勉勵
  執(zhí)政黨黨風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陳云黨風廉政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劉維芳
  學習陳云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思想/田改偉
  警惕抬轎子吹喇叭的人——陳云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思想/王明波
  論陳云的群眾觀與建設和諧的黨群關系/石善濤
  陳云:一以貫之的理念——“共產黨必須天天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陳巧鳳
  陳云群眾觀念的內涵及其現實意義/徐建飛
  陳云與人民來信/吳超
  陳云重視黨內學習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陳燕楠
  陳云關于重視學習的思想和風范與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熊亮華
  陳云黨建思想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啟示/唐斫
  論陳云的學習之道與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金邦秋
  重溫陳云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必須加強理論學習的思想/楊培林
  陳云對待犯錯誤同志的一貫態(tài)度及示范意義/張金才
  淺析陳云關于“黨員的質量重于數量”的論斷的時代價值/于英麗
  陳云與黨的科技干部隊伍建設/張蒙
  陳云與黨的航空人才的培養(yǎng)/楊文利
  陳云的干部隊伍建設思想對國史研究隊伍建設的啟示/鄭珺
  陳云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思想及其現實啟示/任晶晶
  歷史新時期陳云對紀檢機關重建和黨風廉政建設的貢獻/方芳
  陳云與新時期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劉倉
  陳云與轉折時期的中紀委領導集體/馮軍旗
  思想方法與經驗總結
  論陳云關于科學決策的思想/劉耀京
  我是算賬派——陳云經濟管理的重要方法/姜長青
  “唯實”精神與平衡思維——試論陳云在中國經濟發(fā)展道路三次偉大轉變中的貢獻/王丹莉
  陳云認識和對待國史的立場和方法/邱霞
  論陳云歷史主體觀的三個維度/王福民
  陳云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總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全面開創(chuàng)/董志銘
  陳云對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的總結與借鑒/黃慶
  試論陳云調查研究的特點及歷史經驗/占善欽
  生平與貢獻
  為民、務實、清廉的楷模/王庭大
  陳云對第二個《歷史決議》的重要貢獻與第二個《歷史決議》對陳云的評價/陳東林
  陳云:共產黨“勤政為民”的光輝典范/徐建平
  陳云與周恩來工作作風和行政特色比較研究/徐行
  陳云對維護黨的團結的貢獻及其經驗研究/魏立帥李婷
  陳云:黨性修養(yǎng)的光輝典范/房中
  陳云在黨的歷史發(fā)展重要時期/劉國新
  陳云與遵義會議/陳松費侃如
  陳云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張洪軍
  陳云在新疆開展黨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歷史條件與思想基礎/宋月紅
  陳云與中共八大選舉/王欽雙
  西樓會議前后的陳云與劉少奇/歐陽雪梅
  堅決恢復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和組織路線——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鄧小平、陳云與黨的建設/宋毅軍
  鄧小平、陳云與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江泰然
  對陳云指導香港工作的歷史考察/孫翠萍
  陳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張伊麗
  樸素自然造意深平淡之中顯睿智——試論陳云的語言藝術/夏杏珍
  附錄關于第四屆至第七屆“陳云與當代中國”學術研討會的報道
  黨的十八大決定,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次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自上而下地進行“照鏡子、正衣冠、洗洗臉、治治病”,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重點對象是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照鏡子”就要對照先進典型,我覺得老一輩革命家就給我們作出了榜樣,他們就是我們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學習的楷模。其中陳云同志就是突出的一位。
  一、學習陳云同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反對形式主義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正是由于我們創(chuàng)立并堅持了這樣一條思想路線,我們黨才帶領人民取得了今天這樣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求真務實又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作風,是共產黨人應具備的政治品格。正因為我們黨重實際、說實話、重實效,我們黨才得到人民群眾的擁戴,人民群眾才愿意跟著共產黨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當然,毋庸諱言,我們也確有一些領導干部熱衷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只圖轟轟烈烈,不求實際效果;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知而不行;只圖虛名,不干實事,不了解實情,照抄照轉;滿足于形式,浮于表面或嘩眾取寵,急功近利;寫文章做報告八股習氣甚濃,大話、套話、空話連篇。形式主義腐蝕干部隊伍,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人民群眾十分反感,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要認真加以解決。
  陳云同志是全黨公認的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榜樣。他認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思想路線,是區(qū)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標志之一。他從長期實踐和切身體驗中總結出來的“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復”,是一個充滿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原則,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貢獻。他的講話、文章簡短真實、一針見血、富有新意。關于經濟建設。他說,“第一是吃飯,第二是建設”,“吃光用光,國家沒有希望”;“對支出用‘削蘿卜’的辦法,對收入用‘擠牛奶’的辦法”;“急于求成反而慢,這是多年的經驗教訓”;“糧食足,天下定”,“無農不穩(wěn),無糧則亂”。關于政治建設。他說,“要講真理,不要講面子”,“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選干部,首先要看德,有才缺德不能用”;“對于領導干部不要‘抬轎子’”,“如果鴉雀無聲,事情就不妙”。關于思想方法。他說,“實事求是處理問題,這是靠得住的”,“難點在弄清情況,不在決定政策”;“要留出一定時間‘踱方步’,考慮戰(zhàn)略性問題”;“摸著石頭過河,步子要小,緩緩而行”。這些話多么真實簡潔,多么清晰明了,沒有穿靴戴帽、沒有故弄辭藻,人人聽得懂,吃得住,絲毫沒有“八股”的味道。解決“四風”問題,就要向陳云同志學習,求真務實,實事求是。
  二、學習陳云同志深入實際、服務群眾,反對官僚主義
  群眾觀點是我們黨的基本政治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的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就必須深入實際,貼近群眾,把人民群眾當親人,了解他們的情況,體察他們的疾苦,集中他們的智慧,從中獲得力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是檢驗黨的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我們黨正是始終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同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才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然毋庸諱言,我們也確有一些領導干部官僚主義嚴重。有的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安于現狀,不求進步。有的官氣十足,動輒訓人,壓制民主,甚至打擊報復。有的唯我獨尊,濫用權力,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對群眾漠不關心,麻木不仁。有的不讀書不看報,不了解情況,或坐而論道、不干實事,或靠拍腦門進行決策,等等。官僚主義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影響黨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干擾和制約著改革開放的進程。
  陳云同志對官僚主義十分反感。他說,“只為做官就不要到共產黨隊伍中來”,“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他說,“所有正確的政策,都是根據對實際情況的科學分析而來的”,“我們應該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來決定政策”。他從不發(fā)表寬泛的議論,每講一個問題,必定經過深入調查和周密思考。他總是強調“解決群眾切身問題的辦法,必須在群眾中去討論,到群眾中去找尋”!俺浞职l(fā)動群眾是開展一切工作的關鍵!彼麖娬{,工作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踏踏實實,不能存僥幸心理,不能希望一蹴而就;工作要一件一件來,每件工作做到底,就是最有成效、最快速度,等等。解決“四風”問題,就要向陳云同志學習,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反對官僚主義。
  三、學習陳云同志清正廉潔、艱苦奮斗,反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作風。古往今來,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落后走向先進的歷史,都是一段艱苦奮斗的歷史。我們黨也正是依靠艱苦奮斗的精神,才克服了重重困難,戰(zhàn)勝了艱難險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和偉大的成就。即使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即使建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仍要崇尚節(jié)儉,反對浪費,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必須看到,當前在一些黨員干部中滋生了享樂主義,出現奢靡之風。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無所作為,得過且過,庸庸碌碌;講排場,比闊氣,揮霍浪費,一擲千金;玩風盛行,情趣低俗,沉淪花天酒地、燈紅酒綠,驕奢淫逸,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這些極大地影響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陳云同志在我們黨內清正廉潔、艱苦樸素是出了名的。他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始終粗茶淡飯、布衣素食。出國時做的兩套中山裝一穿就是多少年,一件棉坎肩穿了38個春秋,20世紀30年代的刮胡刀一直用到去世,就連使用的鉛筆也等到拿不住了,才肯放棄。一葷兩素的伙食他一直堅持,北長街71號的老房子一住就是30年。他堅決退回配給的“吉斯”轎車,一直乘坐國產紅旗車。他從來不請人吃飯,也不接受別人的宴請,從來不收受禮品。他主動把國家給他的一級工資改成二級,為減輕國家負擔主動精簡了身邊的工作人員,等等。解決“四風”問題,就要學習陳云嚴于律己、清正廉潔、艱苦奮斗,反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向陳云同志學習,對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學習陳云的精神和品格,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
  





上一本:劉少白傳 下一本:傳奇陳嘉庚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陳云與當代中國的作者是朱佳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