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精神》是房龍傳記體文學(xué)代表作品。房龍在這兩部著作中分別講述了對北美洲、南美洲近代史進程頗有影響的兩個人物的故事。他的著作有其獨到的特點,不同于一般的史書,在講述歷史事件及作人物介紹時有著很濃厚的文學(xué)色彩。對于要了解南、北美洲幾個世紀來的社會變化和其間有影響的人物的讀者來說,《托馬斯·杰斐遜》和《西蒙·玻利瓦爾》這兩部作品是很值得一讀的。閱讀了這兩部作品之后,讀者也許會發(fā)現(xiàn)房龍對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托馬斯·杰斐遜十分崇敬。在他的筆下,杰斐遜是一個完美的、偉大的人。 作者簡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1882-1946),美國作家,出生在荷蘭。他1913年起開始寫書,直到1921年寫出《人類的故事》,一舉成名,飲譽世界。他一生留下了30多部作品,包括《寬容》《人類的故事》《文明的開端》《奇跡與人》《圣經(jīng)的故事》《發(fā)明的故事》《人類的家園》《倫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涉及歷史、文化、科學(xué)等方方面面。房龍的著作文筆優(yōu)美,知識廣博,在世界各地廣受讀者喜愛。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偉大的文化普及者,他的目標是向人類的無知和偏執(zhí)挑戰(zhàn)。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識與真理,使它們成為盡人皆知的常識。 目錄: 托馬斯·杰斐遜 1.偏遠村落中平淡的出生 2.背負家庭重擔的少年 3.政壇上的初生牛犢 4.贏得生前身后名 5.杰斐遜的后半生 后記 西蒙·玻利瓦爾 序93 1.主人公粉墨登場 2.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愛提問的青年 3.即將開始的自由之戰(zhàn) 4.光輝歲月 5.和平后面的危機 6.英雄遲暮托馬斯·杰斐遜 1.偏遠村落中平淡的出生 2.背負家庭重擔的少年 3.政壇上的初生牛犢 4.贏得生前身后名 5.杰斐遜的后半生 后記 西蒙·玻利瓦爾 序93 1.主人公粉墨登場 2.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愛提問的青年 3.即將開始的自由之戰(zhàn) 4.光輝歲月 5.和平后面的危機 6.英雄遲暮 跋1.偏遠村落中平淡的出生 這是一位偉大的美國紳士親身演繹的故事。他,誕生在北美洲那片荒蠻的土地上,卻親自參與締造了一個嶄新的國度。在這個新建立的國家中,人民自有史以來第一次被賦予并確保了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 杰斐遜的祖上是英國一個頗有名望的家族,不過我并不想以此來證明他日后的成就是因為他出身的高貴。在他聲名日隆之后,曾經(jīng)有很多附會之徒試圖把他的姓氏與英國王室聯(lián)系起來,然而杰斐遜本人卻對此不屑一顧。在他的概念中,這對于一個共和體制下的公民來說沒有一丁點兒的價值。因此,雖然杰斐遜一生著述甚豐,但他從未將分毫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所謂的家譜上,他有自己的事業(yè),根本沒有時間來研究祖上的事情。 因此,我在這里述及杰斐遜的家族背景,目的僅在于提示讀者早在他的祖輩決定移民美洲大陸之前的幾個世紀中,他們就已經(jīng)隸屬于一個視個人自由為珍寶的社會階層——中世紀英格蘭的自耕農(nóng)階層。在很多層面上,杰斐遜都可被看做是美國版的英國自耕農(nóng)。所以,如果我們不了解什么是英國自耕農(nóng),那么肯定不能了解杰斐遜,相應(yīng)地也不會了解他在締造這個共和的國度中所扮演的舉足輕重的角色。 “自耕農(nóng)”的界定有很多種。有人認為,自耕農(nóng)就是那些再普通不過的年輕人,也即那些自由農(nóng)民的小兒子。根據(jù)長子繼承制,他們不能夠繼承父親的產(chǎn)業(yè),所以就去投在某個貴族地主的門下,為他們工作,就像現(xiàn)在的年輕人受雇于一家大公司,寄希望于日后的某天能躋身副總裁或擔任某個重要的職位一樣。 假如我們弄不清楚自耕農(nóng)的來源的話,我們就很難了解他們作為一個階層的形成過程。這是一個漸進的自然形成過程,直到自耕農(nóng)出現(xiàn)很長時間以后,人們才逐漸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即便是在這一階層形成以后,歷史學(xué)家仍然很難對其進行追溯和考證,因為自耕農(nóng)不像貴族、農(nóng)奴、手藝人或技術(shù)工人那樣完全獨立于其他的社會群體。做自耕農(nóng),可以辦到很多其他社會階層的人所辦不到的事情,比如他們擁有更大限度的自由來決定自己想做什么。 舉例來說,自耕農(nóng)可以是一個小地主,致力于經(jīng)營自己的小農(nóng)場;也可以是自由民的身份,受雇于大地主做巡林員,就像喬叟在《坎特伯雷的故事》的序言中所描述的那樣。對自耕農(nóng)而言,采用何種方式謀生無關(guān)緊要,緊要的是如何能保持自己的自由身份,并且在這個世界上擁有屬于自己的東西,這就足夠了。 一個自耕農(nóng)身份的年輕人在一個雇工期滿后,就可以辭別舊東家,想去哪里去哪里。如果運氣好,他能夠繼承父親的農(nóng)場的話,那么任天王老子也不能不經(jīng)法律程序肆意干涉他、對他頤指氣使,或者從他的谷倉中拿走哪怕一粒糧食。 無論他的房子多么粗樸寒愴,多么破敗甚至搖搖欲墜,那都是他的財產(chǎn)。任誰即便國王本人,如果沒有他委任的以他的名義行事的執(zhí)法官員簽名的正式公文,都別想邁進這個家庭半步。 總體而言,自耕農(nóng)都算不得富有,通常只擁有少量的不動產(chǎn),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卻非常高,是中世紀后期其他國家里同等社會階層的人們所不可企及的。對自耕農(nóng)和自耕農(nóng)階層,18世紀著名的英國政治家威廉·皮特曾有過一段精辟的描述:“任他們中的誰,哪怕是最貧困潦倒的一個,都可以在自己的茅屋中挑戰(zhàn)國王的軍隊。茅屋可能已經(jīng)破敗不堪;屋頂即將傾翻;風從墻壁的縫隙灌了進來。沒錯,狂風可以,暴雨可以,但是國王不可以踏入這茅屋半步,就算自由民房屋的門檻即將不復(fù)存在,國王的部隊也不敢擅自跨過! 此番言論一點也不夸張。自耕農(nóng)可能非常貧困,可他們深知自己享有某些權(quán)利,就像后來爭取美國獨立的斗士口中稱之為“天賦人權(quán)”的東西。他們極端珍視這些不可剝奪的天賦人權(quán),為了維護和捍衛(wèi)這些權(quán)利,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包括生命。 一旦你了解了自耕農(nóng)的歷史背景,你就會知道托馬斯·杰斐遜的為人根本。他出生于后來的美國的偏遠的西部,人到中年才初次踏上歐洲的土地。他的家族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移民弗吉尼亞,所以他與祖輩世代生活過的那個地方?jīng)]有任何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杰斐遜身上的自耕農(nóng)特質(zhì),要歸功于他的家族中的一位前輩,正是他當年作出決斷要離開家鄉(xiāng)威爾士,漂洋過海,到一片未開發(fā)的新大陸上去開拓嶄新的生活。他在移居弗吉尼亞的同時,帶來的不僅有藏在箱子里的錢幣和小心翼翼包裹好的生活用具,還有遠遠比這些有形的物質(zhì)更為重要和有價值的東西。 那就是獨立和自由——一直被英國自耕農(nóng)視若生命的傳統(tǒng)。若隱若現(xiàn)的,我們可以透過杰斐遜的一生看見這種傳統(tǒng)的影響——一個人的家庭應(yīng)該是他的堡壘;在所有的美德中,自強和自尊是至高無上的。 可以說,杰斐遜一生的品行都來自于那種主宰自我命運的強烈渴求,那種漫步于自己土地上的由衷喜悅和那種不被干涉、按照自己的方式優(yōu)裕地生活的夢想。這同時也解釋了他為什么如此討厭大城市,因為生活在那里的人住得如此擁擠,以至于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周圍鄰居的品評;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會很快喪失自己的個性,淪為通常所說的“罐頭盒里的沙丁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