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人民記者穆青傳記


作者:張惠芳,王昉     整理日期:2014-04-07 11:56:52

   《人民記者穆青傳記》簡介:穆青是中國當(dāng)代的名記者。他以黃鐘大呂式的新聞名篇,記錄了中國人民半個多世紀(jì)以來的前進步伐,有力地推動了時代進步。他的作品震撼著幾代人的心靈。穆青憑什么寫就一部部牽動人心的文章?一個記者怎樣創(chuàng)造事業(yè)的輝煌?他的成功“秘訣”是什么?穆青的人生解答了一個個既深奧又簡單的問題。他有很高的知名度,又有許多鮮為人知、催人淚下的故事…… 
  
  作者簡介:
     張惠芳,1941年10月出生。河南日報社高級編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過報告文學(xué)、散文集《船夫曲與玫瑰花》、《崇高的愛》、《生命圈危機》等多部著作。多次獲得全省和國家級優(yōu)秀作品獎。散文《太行青松》曾被收入中學(xué)語文課本。描寫淮海大戰(zhàn)小英雄的兒童長篇小說《殲?zāi)v險記》被改編成電影文學(xué)劇本。2002年與王日方合著的《人民記者穆青》獲得第14屆中國圖書獎。
  
  目錄:
  寫在前面新聞工作者的楷模
第一章汪洋里一只小船
“杞人”憂天
小船,載滿了愛
風(fēng)雨飄搖
獲得大地
“挽國魂于童蒙”
大同中學(xué)聚“群鷗”
文學(xué)和新聞的搖籃
紅燈籠的故事
1937年沒有花香
第二章大河向東流
浪急風(fēng)陵渡
烽火連三年
家書抵萬金寫在前面新聞工作者的楷模
  第一章 汪洋里一只小船
   “杞人”憂天
   小船,載滿了愛
   風(fēng)雨飄搖
   獲得大地
   “挽國魂于童蒙”
   大同中學(xué)聚“群鷗”
   文學(xué)和新聞的搖籃
   紅燈籠的故事
   1937年沒有花香
  第二章 大河向東流
   浪急風(fēng)陵渡
   烽火連三年
   家書抵萬金
   魚水相依,生死與共
  第三章 黃河轉(zhuǎn)了兩個彎兒
   黃河轉(zhuǎn)了一個彎兒
   作家夢
   黃河又轉(zhuǎn)了一個彎兒
   第一個沖擊波
   《雁翎隊》起航
   第一次風(fēng)浪
  第四章 白山黑水之間
   風(fēng)雪萬里圖
   與狼棍共舞
   雁門關(guān)的燒餅真香
   享受現(xiàn)代化
   分白糖
   火車就是推的
   雪原的燈火
   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英雄立傳
   歷史的遺憾
   兵臨城下
   “重慶”號歷險
   紅蓋頭
   “拔劍長歌一世雄”
  第五章 南征
   良師益友
   回河南故鄉(xiāng)
   “從天上掉下一個兒子”
   啊,父老鄉(xiāng)親!
   淮河船夫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鮮血的滋育
   同長沙一起狂歡
   懷念陶鑄
   莊嚴(yán)的承諾
   息息相關(guān)的情誼
  第六章 黃浦江畔的歲月
   “不要外行領(lǐng)導(dǎo)內(nèi)行”
   鼓勵記者成名成家
   “我們這里沒有右派”
  第七章 沉痛的反思
   “荒謬可笑的插曲”
   “衛(wèi)星”不能再放了!
   痛定思痛
  第八章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是怎樣寫成的.
   眾里尋他千百度
   “河南三兄弟”同回故鄉(xiāng)
   焦裕祿出場的序幕
   終于找到了“這一個”
   踏著焦裕祿的腳印
   敢于突破“禁區(qū)”
   淚灑稿紙
   七易其稿,精益求精
   《焦裕祿》為什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真實就是力量,就是生命”
   整個中國被感動了
   穆青想象著,以焦裕祿為榜樣干下去
  第九章 “歷史會作出公正的鑒定”
   寒冷的夏季
   “一代人的悲劇”
   有人說“《焦裕祿》是棵大毒草”
   受難時,家鄉(xiāng)父老親人給了他溫暖和支持
   在周總理親切關(guān)懷下
  第十章 震動全國新聞界的“朱穆李事件"
   秘密聯(lián)絡(luò),異乎尋常的舉動
   朱穆之、穆青、李琴聯(lián)名上書狀告江青
   悼念周總理,悲憤中穆青與“四人幫”軟頂硬抗
   “四人幫”對穆青“新賬老賬一齊算”
   天亮了!
  第十一章 早春吹來希望的風(fēng)
   《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新華社239字的消息
   震撼了全國
   日程表之外,鄧小平來到新華社
   “法庭外的起訴書”
   《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一部人民英雄的頌歌
   文不感人誓不休!
   從沙窩里“刨”出一個典型
   “今后可不能再折騰了!”
  第十二章 站在時代的潮頭
   沖破極左寒氣的包圍,提倡記者“講真話”
   為田野的新曙光報曉
   《百鳥朝鳳》——以河南故鄉(xiāng)為采訪和調(diào)查研究基地
   農(nóng)家院里的歡笑聲
   一曲《搶財神》歡暢、明快、風(fēng)趣,響遍全國
   黃牛曲
   短小精悍的中原嗩吶鳴奏
   珠江三角洲是“白區(qū)”嗎
   為中州新潮擂鼓助陣
   春江浪頭看“三波”,預(yù)見中國農(nóng)村改革勢頭
   歌頌家鄉(xiāng)人民“跨世紀(jì)的創(chuàng)業(yè)”
  第十三章 百姓情結(jié)——“穆青現(xiàn)象”
   涑水河畔情意長
   植樹模范“老堅決”更是“老家的親人”
   兩棵櫻桃樹
   友誼樹的年輪
   老人彌留之際呼喚著“穆青穆青
   穆青給“老堅決”寫碑文,也為新聞界樹起一座豐碑
   “金頂謝花酥”盛果時節(jié)
   穆青撫摩著紅旗渠勞模任羊成腰間的一圈傷疤,
   眼里涌出淚水
   “文革”的狂濤沖來,寫紅旗渠的計劃被迫中斷
   25年后相見,穆青對任羊成說:“我欠你一筆債。”
   漫天飛雪,穆青與紅旗渠勞模手拉著手流淚
   《兩張閃光的照片》
   “欠多少父老相思債!”
  第十四章 為人民呼喚焦裕祿
   反腐倡廉,全國再次掀起學(xué)習(xí)焦裕祿的熱潮
   三個老搭檔和群眾一起開“說真話會”
   《人民呼喚焦裕祿》又一次在全國產(chǎn)生強烈反響
   穆青說:“我們心里有桿秤,秤砣就是老百姓!
   他題寫最多的是“勿忘人民”
   不信東風(fēng)喚不回
  第十五章 尋找活著的“焦裕祿"
   這山里漢子使他想起了焦裕祿
   穆青的《難忘那雙手》,是刻在青山上的碑文
   穆青參加了輝縣“老頭隊”
   一條北干渠,又重重壓在穆青心頭
   “穆青是第十一個共產(chǎn)黨員”
   有人把《老書記與北干渠的故事》當(dāng)“大毒草”批判
   桃源結(jié)誼
  第十六章 翱翔于彩色的世界
   人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他擁有一個彩色的世界
   《彩色的世界》——“兩翼齊飛”的樣本
   藝術(shù)家的情韻和哲學(xué)家的思考
   他更熱愛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文明創(chuàng)造
   智慧、專心、真摯地追求美
   他與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心靈相通
   他看到“詩情畫意”的背后
  第十七章 “平民社長"的人格魅力
   穆青帶兵——“愛才、重才、育才、用才”
   讓大家甩開膀子干
   在風(fēng)雨中保護干部
   “想升官發(fā)財?shù)娜瞬灰叫氯A社來!”
   為記者、編輯、評論員成名成家搭建廣闊的“舞臺”
   “成才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如何做人”
   堂堂正正,別無所求
   《穆青書法》:正氣、骨氣、豪氣、才氣
   “八路軍的腿,老百姓的嘴”
   一面新聞改革的大旗——“兩翼齊飛”
   新聞改革的又一面大旗:用散文手法寫新聞
  第十八章 再剪晚霞作征袍
   著我炎黃氣概
   神州錦繡畫不盡
   “當(dāng)記者不能論年齡,只要跑得動就跑”
   “記者應(yīng)當(dāng)是美的傳播者”
   為中州風(fēng)采添光
   穆青常常提到兩個人物
   一個完美的句號——《穆青攝影》
  第十九章 長歌當(dāng)哭師友情
   悲歌祭恩師
   永遠不滅的“紅燈籠”
   “青銅騎士”前,穆青思念華山潸然淚下
   懷念姚雪垠:一個大寫的人生
   “永別了,知我愛我的永清哥
  第二十章 情懷無限精神長青
   激情與勤奮
   “人民的信賴是對記者的最高獎賞”
   發(fā)自肺腑的心里話
  第二十一章 品味穆青日記
   打開一個寶庫
   時代的報告和歷史的真實記錄
   自我的人格素描
   未發(fā)表的散文作品集
  第二十二章 穆青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永難忘懷的一天
   感謝新華社的同仁們
   “沒有穆青,焦裕祿也不會這樣出名!”
   尋找穆青心中的“紅燈籠”
   太行山水情
   紅旗渠畔,情似水長
   《人民心,筆墨情——穆青同志在河南》為我們寫好書
   增添了信心
   友誼樹和38棵銀杏樹
   老人節(jié)在穆青家吃飯
   珍藏在箱底的紅蓋頭
   原汁原味的故事
   “激情社長”一瞥
   飛雪驚雷
   跟蹤追跡
   郁金香盛開了
   最后一次看望穆老
   在“旗艦”后面,萬艦競發(fā)
  附 錄 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在全國新聞宣傳戰(zhàn)線
   開展向穆青學(xué)習(xí)活動
  后 記
  





上一本:我們不能停止不愛:杜拉斯傳 下一本:錢邊綴瑣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人民記者穆青傳記的作者是張惠芳,王昉,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