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黎元洪畫傳


作者:徐忱     整理日期:2014-02-21 08:16:01

對黎元洪的的一生做了大致的勾勒,肯定了其在武昌起義中不可或缺的歷史性貢獻和功績,對其評價更加公正。有的事件,如張振武案,作者根據(jù)史料還了黎元洪一個清白。作為畫傳,有的圖片非常稀見,比如黎元洪1924年5月歸國時的照片、黎元洪夫婦和孫子的照片、黎元洪在日本神戶的照片?梢哉f,《黎元洪畫傳》圖文并茂,圖有新發(fā)現(xiàn),文有新觀點,而且是中國第一本有關(guān)黎元洪的畫傳。
  作者簡介:
  徐忱,1969年生。遼寧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獲歷史學碩士學位。遼寧省老教授協(xié)會人文社科委員會副秘書長,遼寧省傳記文學會會員。曾赴美國留學,并到哥倫比亞大學毅荻書齋查閱張學良資料。撰寫的著作有:《張學良》(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黎元洪畫傳》(中華書局版)等。發(fā)表論文多篇。
  目錄:
  前言
一尚武少年
二軍旅生涯
三首義都督
四停戰(zhàn)議和
五計殺振武
六北上進京
七捍衛(wèi)共和
八繼任總統(tǒng)
九府院之爭
十開門揖盜
十一張勛復辟
十二黯然下野
十三再任總統(tǒng)
十四最后歲月前言
  一 尚武少年
  二 軍旅生涯
  三 首義都督
  四 停戰(zhàn)議和
  五 計殺振武
  六 北上進京
  七 捍衛(wèi)共和
  八 繼任總統(tǒng)
  九 府院之爭
  十 開門揖盜
  十一 張勛復辟
  十二 黯然下野
  十三 再任總統(tǒng)
  十四 最后歲月
  參考書目1864年10月19日,即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日辰時(7點一9點),伴隨著一聲清脆的哭聲,一個肥頭大耳的男嬰降生在退伍軍官黎朝相的家里。接生婆小心翼翼地把孩子交到母親陳氏懷里,說了聲:“菩薩保佑!闭f來也巧,冥冥之中仿佛預示著什么,陰歷九月十九日恰是觀世音菩薩涅粲之日。這個男嬰正是后來被稱為“黎菩薩”的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黎元洪。
  有人認為黎元洪的生日和觀音菩薩的生日是一天,其實不然。就目前資料所見,最早持此說法的是黎元洪長子黎紹基。他在1925年出版的(《黎元洪的一生》里這樣描述:“我父親排行第二,他出生于1864年10月19日,也就是農(nóng)歷的九月十九日。這一天正是觀音菩薩的生日!逼浜蠛芏嗳艘杂瀭饔,不斷重復此錯誤說法。
  那么,農(nóng)歷九月十九日究竟是什么日子呢?我們來看宗教學家任繼愈的回答。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任繼愈主編的《宗教詞典》是這樣解釋“觀世音”節(jié)日的:“據(jù)稱其生日是夏歷二月十九日,成道日是夏歷六月十九日,涅槃日是夏歷九月十九日!毕臍v,出自中國最早的天文歷法文獻《夏小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農(nóng)歷。夏歷是陰陽歷的一種,上面所說的都是陰歷日期。涅槃是梵文,中譯為圓寂,指僧尼去世。所以黎元洪的陰歷生日正好是觀世音菩薩涅槃紀念日,而不是菩薩的生日。不過,有意思的是,幾十年后人稱“黎菩薩”的黎元洪信仰的卻是基督教。
  黎元洪原名秉經(jīng),字宋卿,祖籍江西豫章。黎元洪的出生地位于湖北省黃陂縣“木蘭鄉(xiāng)東廠畈沙地崗”,所以,人稱“黎黃陂”。1912年,黎元洪當選副總統(tǒng)后,曾衣錦還鄉(xiāng),并在黃陂捐資修建宗祠和祖塋。
  黃陂縣今為湖北大悟縣。1933年國民政府劃河南羅山、湖北黃陂、黃安(今紅安)、孝感四縣邊陲地帶,建置禮山縣,其中把原本屬黃陂的黎家老宅所在地劃歸新設(shè)置的禮山縣管轄。1952年禮山縣改稱大悟縣。所以,黎元洪雖然是黃陂人,但今天也可以稱他為大悟人。
  黎元洪的父親黎朝相,約生于1833年。他兩入清軍,兩任游擊,頗有些軍事頭腦。黎父第一次參軍在漢陽,全家也從黃陂遷居到漢陽。太平天國軍被清政府鎮(zhèn)壓后,黎父退伍。他用遣散費建了一處房產(chǎn),打算一半自住,一半出租貼補家用。孰料租客因反叛被捕,黎父也因窩藏被拘留。后來黎父雖然被釋放,但房產(chǎn)卻充公,一家人的生活跌入谷底。據(jù)黎紹基回憶:“我祖父一家當時竟無家可歸,而且也無力再蓋新房子了a經(jīng)過一番考慮,只好回歸老家黃陂……在老家住了不久又遷回漢陽。全家住在我曾祖母的一個兄弟的房子里,一共住了八年,直到我祖父回來接他們!
  為了生活,黎父決定重操舊業(yè),這一次的目的地是天津北塘。北塘隸屬于直隸東路廳寧河縣,東臨渤海,西接寶坻,南連天津,北面遵化、玉田。黎父參加的是練軍(同治初年,各省督撫從綠營中挑選一部分人訓練制兵,照勇營辦法訓練,不用刀矛弓箭,換作洋槍洋炮,是為練軍)。由于頭腦聰明并具有豐富的從軍經(jīng)驗,黎朝相很快升至把總(武職正七品)。生活穩(wěn)定下來的黎父心中掛念遠在漢陽的家人,將大部分的餉銀用來貼補家用,希望老婆孩子可以有穩(wěn)定的生活。1877年,家里來信說元洪染疾病重,黎父連夜告假還鄉(xiāng)。黎父回到漢陽,元洪的病也奇跡般地痊愈了。黎父和妻子陳氏商量,與其兩地分居,不如舉家遷往北塘。
  這年黎元洪13歲,按照當?shù)亓曀祝训交榕渲。通過媒人說合,吳家女兒敬君進入了元洪父母的視線。吳敬君原名吳漢杰,生于1870年7月25日,小黎元洪6歲。小敬君眉清目秀,黎家父母非常喜歡。黎父認為此去北塘路途遙遠,也許難再回到漢陽,懇請吳家允許小敬君與他們同去。吳家對黎家的家風素有耳聞,對這門婚事也頗為滿意,很快就含淚應(yīng)允了。黎元洪和父母帶著這個小妹妹一樣的媳婦上路了,一路上元洪頗為懂事,時刻關(guān)照小敬君,倆人的感情日益深厚。
  從漢陽到北塘,這段旅程近2500里,據(jù)黎紹基說:“那時,交通工具很不方便,從湖北到北塘要走40天,除了渡黃河時是乘坐用神妙的雙槳劃行的民間平底船外,交通工具只有手推車、老式的轎車或是騎馬,每天很早起來趕路,直到夕陽下山才是休息的時刻。到處都有小客店,旅客就在那里過夜。高山、小丘、樹林、溪水、田地、珍禽和奇花異草,構(gòu)成了一幅自然的景象。這對我父親來說,不僅是一種享受,而且也是一種教育,在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仍對這次旅程經(jīng)歷感興趣。”步行、乘車、坐轎、坐船、騎馬,黎元洪一家四口用遍了幾乎當時所有的交通方式,歷時40天,終于來到了天津北塘。
  黎元洪在北塘的生活以讀書為主。此時,黎朝相收入穩(wěn)定,元洪始入私塾讀書,師從李雨霖。李雨霖非常喜歡元洪渾厚樸實,元洪也非?炭唷(jù)黎紹基介紹:“他最大的嫌惡是偷懶,換言之,他喜歡鉆研,而且學習異常刻苦。從這時起,他就養(yǎng)成了一種抓緊時間學習的好習慣。當時,煤油已輸人中國,有錢人家用它來照明,而一般的老百姓則用蠟燭或菜籽油,這對在晚間學習的人的眼睛是沒有好處的。我父親經(jīng)常學習到深夜,直到雙眼疼痛,也不肯放棄讀書!
  私塾五年,元洪讀完了“四書”、“五經(jīng)”、《御批通鑒輯覽》等典籍,并開筆學習作文。元洪的國文在父親和私塾老師的共同教育下,已經(jīng)初見功底。
  和多數(shù)的男孩子一樣,青年時期的黎元洪對軍旅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憧憬。元洪常常跑去父親的軍營看騎馬和操練,學武的愿望在元洪的心中越來越強烈。要學習軍事,就須進入專業(yè)學校。1883年,天津水師學堂第一屆管輪班對外招生,黎元洪決定報考。
  ……





上一本:江南有數(shù)人家:金庸和他的家人們 下一本:托克維爾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黎元洪畫傳的作者是徐忱,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