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改革時代人物志


作者:新華社記者     整理日期:2014-02-08 13:19:12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這是一段以“改革”命名的光輝歲月;赝35年改革歷程,宛如仰望群星璀璨的蒼穹。在這個風起云涌的大時代,無數(shù)搏擊改革浪潮的中國人,共同書寫了一部震撼世界的英雄史詩。
那些緊咬的牙關(guān),那些奔放的淚水,那些低谷中的彷徨,那些巔峰上的歡呼,還有那些令后人扼腕的嘆息……一樁樁、一件件,可歌可泣,可觸可感,浮凸于時間之上,銘刻于史冊之中。
本書走近改革35年風云人物,尋訪他們有血有肉的人生故事,揭示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作者簡介:
  新華社記者遍布世界各地,充當著黨的喉舌作用,是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近距離反饋情況的人。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是敢于直面危險的人。

  目錄:
  柳傳志…………………………2
張宇…………………………14
俞洪敏………………………24
董明珠………………………36
李書福………………………46
步鑫生………………………58
馬云…………………………68
吳棟材………………………80
胡小燕………………………90
王友德………………………100
魯冠球………………………110
大包干帶頭人………………120
魯貴卿………………………132
張希永………………………142
宗慶后………………………152柳傳志…………………………2
張宇…………………………14
俞洪敏………………………24
董明珠………………………36
李書!46
步鑫生………………………58
馬云…………………………68
吳棟材………………………80
胡小燕………………………90
王友德………………………100
魯冠球………………………110
大包干帶頭人………………120
魯貴卿………………………132
張希永………………………142
宗慶后………………………152
顧欣…………………………162
王志東………………………172
邰麗華………………………182
劉永好………………………192
鄔江興………………………202
劉慶峰………………………212
徐克…………………………222
馬勝利………………………230
萬隆…………………………240
張偉基、張玉彪……………250
李桂蓮………………………260
張瑞敏………………………272
張國華………………………282
朱清時………………………292
楊芳…………………………302
王文京………………………312
孫丕恕………………………322
張寶金………………………332
南存輝………………………342
侯為貴………………………352
人民推動改革?改革創(chuàng)造奇跡

一臺老掉牙的手搖補鞋機,三腳支架,銹跡斑斑?瓷先ゲ粫俗⒁,除非你知道它的特殊身世:幾十年前,南存輝曾挑著它走街串巷。那時,這位正泰集團董事長還是個小鞋匠。
一些老物件出現(xiàn)在近日開館的浙商博物館中: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騎過的三輪車、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的粗瓷大缸、不識字的阿祥集團董事長潘阿祥自創(chuàng)的“象形文字”電話本……
游走其間,恍若時光倒流,重回35年前改革開放的起點。
1978年,東北。擁擠的火車上,周曉光緊緊靠著她的小木箱,臉上一片茫然。那年她16歲,距成為“中國飾品女王”還有30年。
那是她第一次出遠門。為了吃飽肚子,離開浙江諸暨的山村,她跑遍半個中國,去叫賣木箱里塞滿的繡花針、繡花樣。擺攤時受人欺負,攤子被踢,回到小旅館里蒙著被子嚎啕大哭。背著大包擠火車,只能睡在座位底下……
但在顛沛流離中,她堅定了一個信念:中國人解決溫飽以后,對美的渴望是無法阻擋的。
如今的“浙商女杰”、新光控股集團董事長周曉光優(yōu)雅端莊,短發(fā)精心挑染,描著細細的眉峰:“改革開放成就了我,我的飾品也給這個時代增添了色彩!
1978年,改革開放大幕開啟,無數(shù)的周曉光奮起于草莽之中,縱橫于大江南北,在廣闊的時代舞臺上叱咤風云。
黃土干裂,烏云滾滾,一道閃電光耀天地間。枯焦的土地上,象征著希望的嫩芽倔強地破土而出。
——這幅油畫,陳列于安徽肥西縣小井莊,一個自稱“聯(lián)產(chǎn)承包第一村”的地方,而不是人們所熟知的鳳陽縣小崗村。
追尋改革源頭時,記者遭遇了困惑,很多地方都自稱“第一”,并拿出珍藏的文件為依據(jù)。但有一點是不存爭議的:改革的原動力來自于億萬基層群眾。
“6口人只剩我一口,爺爺餓死了,兩個出去討飯的兄弟連尸首都沒找到!68歲的小崗村民嚴立華憶起曾經(jīng)的貧窮。35年前,那張以18個紅手印載入改革史冊的契約就誕生在他家。
窮則思變。在那個交通阻隔、通訊落后的年代,在中國農(nóng)村廣袤的土地上,無數(shù)饑腸轆轆的農(nóng)民不約而同。一盞盞忽明忽暗的煤油燈下,一次次艱難掙扎之后,一顆顆激蕩的心作出了驚人相似而又同樣悲壯的選擇:包產(chǎn)到戶。
這些平凡如泥土的人,用粗糙的大手拉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
改革之風,起于青萍之末,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最初悄然而起,最終浩浩蕩蕩,勢不可擋,吹遍中國每一個角落。
大鵬展翅迎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號稱“鵬城”的深圳,成立特區(qū)之前有一個令人心酸的鋪墊——“逃港潮”。上世紀后半葉的數(shù)十年間,有上百萬內(nèi)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只因“那邊有面包吃”。
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勛后來意味深長地說:“千言萬語說得再多,都是沒用的,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辦法。不然,人民只會用腳投票。”
人民用腳“票選”出的深圳特區(qū),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城市、世界上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城市。與當年“逃港”形成對比,如今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選擇定居深圳。歷史,以這種令人感慨萬千的方式,奔涌向前。
代替“逃港潮”的,是奔騰澎湃的“改革潮”。
當沉重的歷史大門被推開,當蟄伏多年的渴望找到了突破口,曾創(chuàng)造了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中國人民,迸發(fā)出了更加輝煌的創(chuàng)造力。
1984年,40歲的柳傳志決定“下海”。此前,柳家7口人一度蝸居在一間12平方米、類似自行車棚的房子里。逢年過節(jié),柳傳志都起大早去菜市場外排隊,一開門就往里沖,為的是在憑票定量供給的食品之外多買一只雞。
如今作為中國商界巨子的柳傳志坦承,當時“實在憋不住了”,就像被解除了束縛,歡快地奔跑在時代大潮里。今年,當柳傳志創(chuàng)立的聯(lián)想集團成為全球最大個人電腦生產(chǎn)商時,人們無法不感嘆:時勢造英雄。
然而,英雄也造就時勢。
臀部大、平衡差,左耳聽力近乎為零,有教練斷言“難成大器”——僅看這幾點先天條件,恐怕很難有人將其與“姚明”二字聯(lián)系起來。
在退役新聞發(fā)布會上,姚明動情地說:“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使我有機會去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和夢想!
從另一面看,作為NBA籃球巨星、全球公益使者的“小巨人”,已成為當代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形象代言人之一。從他身上,世界看到了中國年輕人健康、熱情、有愛的嶄新形象。
“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誕生于1848年的《共產(chǎn)黨宣言》,曾熱烈地憧憬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美好前景。
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中國人民締造了一個偉大的改革時代。
1978年12月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35年來,這個日子無數(shù)次被人提起。據(jù)北京市氣象局記載,那是個寒冷的冬日,首都最低氣溫零下10.8攝氏度。
然而,中國改革的春天,正是從這凝聚著億萬人民心愿的一天開始。

無論成敗都為后人留下路標

每天清晨,當宗慶后穿著黑布鞋走進弄堂小店,叫上一份兩塊錢的大餅油條時,很多人都會好奇:這個看起來一身土氣的老頭,憑什么當上“中國首富”?
關(guān)于“成功秘訣”,宗慶后作答:“我就是多走市場。只有吻合需求才能賣得好!
說來簡單,背后的用心投入?yún)s不能不令人驚嘆。
宗慶后自稱“可能是全世界喝過飲料最多的人”,辦公室、倉庫擺滿了各種空飲料瓶。68歲,他還要每年花200多天泡在市場里。每到國外,必嘗當?shù)仫嬃。嘗盡天下滋味,讓“飲料大王”保持了靈敏的商業(yè)嗅覺。
凡成功者,必有非凡之處。
每一位改革英雄都是一部厚重的大書。他們個性、經(jīng)歷、背景各不相同,卻有一些共同特質(zhì)耐人尋味。
——“敢”字當頭。改革者無一不是大膽突破舊有陳規(guī),一馬當先,于遍地荊棘中“殺出一條血路”。
1984年,馬勝利把大紅紙寫就的承包申請貼到石家莊造紙廠門口,成為個人承包國有企業(yè)全國第一人。
這個廠已連續(xù)3年虧損,原領(lǐng)導(dǎo)班子并非不知道,只要打破“大鍋飯”、釋放生產(chǎn)力,扭虧為盈完全有可能?墒,在那個時代,改變體制無異于把天捅個窟窿。不敢。
唯有“馬承包”,不僅敢做,而且敢當,聲稱:“完不成目標,甘愿接受法律制裁!”
突破,必然觸動原有利益格局,難免招來非議和阻撓。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象,當年浙江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開除一名懶惰職工,會被人告到中央,需要省委開會討論支持;后來以希望集團名列全國民營企業(yè)500強之首的劉永好兄弟,因政策擔心徹夜難眠,甚至主動提出把企業(yè)捐給政府;而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顧欣,為了推行院團轉(zhuǎn)企改制,收到了威脅信……
35年過去了,當年改革者冒著“掉腦袋”危險去奮力突破的許多問題,如今早已不是問題。而他們“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魄力和膽識,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后來者解放思想,迎難而上。
——“銳”字當先。成功的改革者總是順應(yīng)時代潮流,而又從紛繁蕪雜中知微見著,抓住先機,“比時代快半步”。
用一本雜志上的賬號,通過一根電話線上網(wǎng),升級了筆記本電腦的操作系統(tǒng)——這件小事,讓20世紀90年代首次訪問美國硅谷的王志東終生難忘。
這個此前不知互聯(lián)網(wǎng)為何物的年輕人,敏銳窺見了未來世界將由此發(fā)生的改變。數(shù)年后,他領(lǐng)導(dǎo)全球最大中文門戶網(wǎng)站新浪網(wǎng)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代傳奇。
——“誠”字當家。在資金、技術(shù)、管理之外,恪守誠信是改革者成為“常青樹”的必備品格。
“每天2400萬筆淘寶的交易,意味著在中國有2400萬個信任在流轉(zhuǎn)。”2013年5月,馬云在淘寶十年慶典晚會上說。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選擇在48歲時退休。他在告別演說中談道:“我能走到今天,是大家的信任。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一段18年前的視頻在網(wǎng)上流傳:當年杭州一家電視臺做了一個測試,安排五六個大漢到馬路上撬井蓋,看是否有人制止。
那天,唯一站出來的是一個騎自行車的瘦弱青年,他朝“偷井蓋者”大吼:“給我抬回去!”
這個青年就是馬云。那義憤填膺而略顯青澀的形象,讓人們回味,為什么馬云能夠成功……
35年改革開放,像一場艱巨的長跑,有人堅持下來,有人倒下了,有人變得悄無聲息。
成功者固然值得欽佩,失敗者同樣給人啟迪。
史玉柱,巨人網(wǎng)絡(luò)公司董事會主席,自稱“中國最著名失敗者”。他早年成功之耀眼和后來失敗之慘烈,同樣廣為人知。
他27歲以開發(fā)軟件系統(tǒng)起家,兩年身家過億,5年當選“十大改革風云人物”?上,頭頂?shù)闹刂毓猸h(huán)沒有激發(fā)他更多的理性,卻烤熱了他的頭腦。
他向電腦、保健品、藥品三個領(lǐng)域暴風驟雨式進軍,號稱“三大戰(zhàn)役”。同時,原本設(shè)計38層的巨人大廈被拔高到70層,雄心勃勃地要建“中國第一高樓”。
盲目擴張、管理混亂、資金鏈斷裂,巨人集團的產(chǎn)業(yè)大廈轟然崩塌。其間的起起落落,為后來者提供了真切的鏡鑒。
成與敗,從來都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仨35年改革風云,很難簡單以成敗論英雄。而最值得尊敬的,是那些從挫敗中重新站起來的人。
本世紀初,為得到汽車生產(chǎn)“準生證”而屢屢碰壁時,吉利集團一度陷入生存危機。走投無路的李書福半夜徘徊街頭,仰望如鉤殘月,一聲長嘆。
這個商海浮沉20多年的民營企業(yè)家表現(xiàn)出了草根般的堅韌,頂著種種嘲笑、蔑視、疑問,在夾縫中頑強生長。
幾年后,國際金融危機重創(chuàng)世界經(jīng)濟,李書福卻從危機中看到了機遇。他遠渡重洋,面見瑞典領(lǐng)導(dǎo)人,重申一個震動世界的計劃:收購這個國家著名汽車廠商沃爾沃。
真正的強者,即使摔得頭破血流,也不認輸、不放棄,擦干血跡,從頭再來。他們堅信,機遇就藏身在危機背后。
今年9月,萬向集團的90名新員工來到錢塘江畔,觀看舉世聞名的錢江大潮。每一年,這都是新員工的必修課,組織者便是“中國企業(yè)常青樹”——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
這位老人和年輕人一起憑欄而立,臨風嘯傲。30多年來,就憑著這種勇立潮頭、百折不撓、敢為人先的精神,他把一家鐵匠鋪打造成為汽車零部件世界級企業(yè)。
天寬地廣,潮起潮落。英雄之路,一往無前。






上一本:字游:大家訪談錄 下一本:蕭紅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改革時代人物志的作者是新華社記者,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