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劉更另


作者:劉淑軍,黃晶,秦道珠主編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7:21


  三輟學 不畏難 磨礪終成才
  舊中國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處在積貧積弱、內(nèi)憂外患的苦難深淵,中國人民處在饑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悲慘境地。在湖南桃源,劉更另的家鄉(xiāng)就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1929年2月,劉更另出生在桃源縣茶庵鋪鄉(xiāng)竹老鋪村的一個小山?jīng)_里。這個村隱藏在古老幽深的湘西大山深處,遠處的高山蜿蜒起伏,連綿不斷,一峰欲斷而一峰又起,叢山圍繞,郁郁蔥蔥,古木參天,這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小山寨。遙望遠處,僅有一條彎曲的小路往外延伸,就連到最近的茶庵鋪趕集也要走十來里(1里=0.5千米。下同)山路。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家庭,靠著祖上幾代人辛勤耕耘,到劉更另出生時,家里已經(jīng)有了六七畝(一畝≈667平方米。下同)耕地,加上林地,算上來也有20來畝,還有3間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瓦房,加上豬牛欄和雜屋共10多間,構(gòu)成一個單戶人家的小院。在那個年代也算得上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家。
  劉更另從小就喜愛讀書。3歲就跟隨母親讀《三字經(jīng)》。他天資聰穎,又為獨苗,成為祖父母和父母的掌上明珠。他說自己的名字是一個老先生取的,叫劉賡麟,依據(jù)“麒麟起有神人出”之傳說,意思就是“麒麟多富貴”。
  劉更另的祖父劉榮五、祖母全玉梅都是文盲,母親龍鳳芝僅讀過3年私塾,父親劉愛謙相當于中專文化。因此,父母親在當?shù)厮闶怯形幕娜肆恕5搅藙⒏磉@一代,送子讀書,望子成龍成為一家人的唯一希望。1936年年初,劉愛謙將自己7歲的獨生子劉賡麟(即劉更另)送到茶庵鋪讀私塾。這個私塾,只供劉家宗族子弟讀書,總共不到10人,塾師何有志,上午教《三字經(jīng)》識字,下午教寫字。何先生教書很認真,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整天陪同學生一起識字、寫字,一絲不茍。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抗戰(zhàn)開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日寇全面侵華。位于桃源縣西南部、常德市的邊貿(mào)重鎮(zhèn)之一的茶庵鋪,也受到局勢動蕩的影響。由于時局非;靵y,社會動蕩不安,且茶庵鋪私塾離劉家竹老鋪莊有10多里山路,來回很不安全。加之學生人數(shù)越來越少,而何先生年滿70,體弱多病,為了躲避戰(zhàn)亂,唯一的一所私塾也停辦了。
  1937年12月,8歲的劉賡麟第一次輟學回家,只好在母親管教下,補習國文。母親還教他選讀四書五經(jīng),這些均為儒家經(jīng)典。因此,劉賡麟開始接觸儒家文化思想,記住了許多格言警句。還好,除了跟母親讀四書五經(jīng)外,他還跟本族70高齡的老先生陳凡英學國語和古文,練習書法。
  1938年春,為了讓劉氏子弟繼續(xù)讀書識字,劉氏族人長老商議,將老祠堂改為天祿學堂。劉賡麟已經(jīng)9歲,在家休學一年多后,再次獲得重新入讀天祿學堂的機會。學堂開辦初期,學生人數(shù)不多,只設(shè)小學部。后因?qū)W生猛增,劉家老祠堂容納不下,為了滿足劉家子弟渴望讀書的要求,天祿小學從劉家老祠堂遷到劉家新祠堂,并擴設(shè)高小班。讀書不滿一年,劉更麟就以優(yōu)異成績在天祿初級小學畢業(yè),又以各科優(yōu)秀成績考入天祿高小部就讀。
  在天祿學堂高級小學部讀書期間,劉賡麟學習進步很快,各科成績優(yōu)秀,獲得全校學習優(yōu)秀獎,受到校長的器重。他愛動腦子想問題,善于思考,課堂大膽回答問題,語言清晰,邏輯推理性強,給老師和同學留下深刻印象。學校每年舉行演講比賽,他都積極報名參加,并且總是取得名次。1940年下半年,由學校挑選,派他出席在桃源縣城的全縣學生演講比賽。由于他語言幽默,口齒伶俐,聲音洪亮,演講比賽獲得優(yōu)勝獎,為學校爭了光,老師、同學都對他刮目相看。(P2-5)





上一本:情系化學返璞歸真 下一本:艾克拜爾·米吉提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劉更另的作者是劉淑軍,黃晶,秦道珠主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