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塵之上的三毛 夜來多夢,又正值暝雨季節(jié)。天氣不準,時光已悄然游開去了。等我回過神來,方才知曉天外有片彩霞早沒了蹤跡。我故想起一友,邀我暢談三毛之說,雖有心動卻沒有絲毫之力助我神來一筆。 后簡作下文《俗塵之上》,對三毛的形象逐一進行了回顧。 作家司馬中原曾評價三毛說:“讀她的作品,有如發(fā)現(xiàn)一個由生命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像開在荒漠里的繁花一樣,她把生命高高地舉在塵俗之上,這是需要靈明的智慧和極大的勇氣的! 而三毛的確是個勇敢的人。從她的經(jīng)歷以及坎坷的一生來看,她的作品不時會將自己的影子帶進故事中去。別人可能在書寫的時候運用多種技巧來掩蓋生活中的自己,而她,特別是在早期作品集中,不但把自己的生活暴露給人看,還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批判。這種寫法,也許能幫助自己更好地把握自己,但它一定不是最好的選擇,其作品的結(jié)果就會產(chǎn)生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拯救了自己,第二種則是解救了讀者。 她的作品對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影口向最深,這其中就有一件事情最為突出。曾經(jīng)有一個女孩去聽她的講座,在這以前那個女孩就已經(jīng)給三毛寫過幾封信,并在信中對她說,自己因為升學(xué)壓力大而想自殺。那時候她主持一個情感欄目,很多人會向她提出一些尖銳的問題,而今天她再想起這件事的時候,是在一個講座上。 這個要自殺的女孩在信的后半截說,后來因為讀了三毛的書,這種輕生的念頭就完全打消了。那時候《撒哈拉的故事》在大陸一經(jīng)上市,就掀起一股狂熱的情感風(fēng)暴。因為三毛找了一個英俊的外國老公,因為那個叫荷西的人,使這個女孩對生的渴望有了一種新的認知。不但如此,她后來發(fā)現(xiàn)人能活下去是幸運的。她感謝三毛的感情生活,給她帶去了無限的信心和無限的盼望。只是好景不長,當她得知三毛的丈夫荷西離開人世的消息時,她忽然沉默地說:“人活得很空!比缓笤俅翁崞鸸P寫信給三毛,她覺得因為得知荷西的死,便察覺世間萬物都是空洞虛無,這樣便又想到以死來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 因為自己的作品影響了讀者的情緒,三毛感到不安。假如是好的影響,那便算了;而這份影響卻使一個處在花季的女孩對生命產(chǎn)生了悲觀的情緒。因此三毛對大家說,假如在場的朋友之中有這個女孩的朋友,就請一定轉(zhuǎn)告她不要灰心,因為別人的遭遇畢竟不是發(fā)生在她身上。同時也希望這個女孩能把我忘掉,因為這是一個不好的影響。 實際上,凡人或凡事,能給人造成影響的,必定能使人從中獲取一些幫助。然而三毛不這么認為,她并沒有為任何人去寫作,更沒有想過自己的書稿能對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造成影響。她對林青霞說過,希望也能和她一樣擁有美滿而幸福的愛情生活,然而她遇見不了。在她的生活中,矛盾常常是頻繁出現(xiàn)。直到有一天她獲得真正的幸福生活時,不幸又突然光顧了她。 我計算過,人的一生平均擁有350 000個時辰。它看上去似乎很長,有童年,有青年,甚至要經(jīng)過漫長的中年,實則這只秒表開始運轉(zhuǎn)的時候,你會察覺倏忽之間光陰便過去了,而且必經(jīng)的道路,是需要勇氣去面對衰老。 有一位心理大師曾經(jīng)說過,女人是需要被愛得更多的人,她們希望得到更多的愛,卻不是單純的施予。而人生這張華麗的網(wǎng),無論如何都經(jīng)不起歲月的蹉跎,它像一部《紅樓夢》,演繹的一切世態(tài)或美景都為《好了歌》作了腳注。所以,人活著其實不能太清楚,因為太清楚就容易事局敗露,感受得多了,生活的跡象也便大膽向你暴露出來。 人生原本是通過一張張破碎的地圖拼湊起來的曇花一現(xiàn),因此,美滿不能夠長久共存,這是可想而知的事。 看下面這一組數(shù)據(jù): 1967年,三毛的初戀失敗了,后來她轉(zhuǎn)赴西班牙馬德里文哲學(xué)院留學(xué)。圣誕初結(jié)識荷西。 1972年,三毛因為荷西比自己小8歲而決意離開了他,回到臺北后與一名德裔男子相戀。就在結(jié)婚前夕,未婚夫突發(fā)心臟病而猝死。那年冬天,心情陰郁的她離開了臺北再赴西班牙。因為荷西托人帶到的一封信,他們再度重逢。 1974.年7月,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一個名叫阿尤恩的小鎮(zhèn)結(jié)婚。 1 979年,三毛隨荷西來到拉芭瑪島定居生活。此年9月30日,荷西在海底捕魚時意外喪生。 1985年,失去愛人的三毛一度喪失記憶,神經(jīng)錯亂。后在朋友與家人的幫助下,在強大的精神世界中,她安然生活了5年。也就在這短短的5年中,誕生了一個新三毛的形象。然而她所不能承受的“輕”,是捉弄還是命運? 1991年,三毛繼母親的病,同樣因為疑似宮頸癌而住院治療。期間,她深感病痛折磨帶來的傷害,1 991年1月4日凌晨以絲襪繞頸,死于醫(yī)院……P2-5 這是三毛的一本獨特的評傳。作者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與閱讀經(jīng)驗,破譯三毛的心靈密碼。從本書中,你能感受到一個少女與三毛的對話。 ————薛家柱 細膩的筆觸加上敘述的韻味,似乎稍不留神三毛的魂就會碎在地上。作者以一種獨特的解謎方式敘述分享了三毛的秘密。 ————譚延桐 這是一部解析三毛,聚攏三毛,用三毛式的智慧應(yīng)對三毛的書。作者沒有從生寫到死,卻處處有她的生,有她的死。文字姣好,如麗人出行,身佩瓊琚,儀態(tài)萬方而叮當有聲。 ————韓石山 成人生活————我必須寫一篇和三毛完全無關(guān)的文章來結(jié) 束這段考察生活。 事物的開頭永遠是難以預(yù)料的,比如我還沒有想過,我卻是隨著人潮涌來的第一個人。我睜開眼睛的時候,我會看見模糊的天花板,還有像停尸房里一樣昏暗著的日光燈。我的身旁躺著許多的生命,他們舒展自己的身體,差不多對于看見的一切都抱以懷疑和期待。 聲音,成了這個世界上第一個走進我生命的物質(zhì)。它是一種摸不著,用肉眼也看不見的東西,但我能準確地把它分辨出來。而且我知道,當我還在胎盤里的時候,從那些隔著薄膜的壁畫上鑲嵌著流金似的瀑布時,我就聽見有歌聲在輕緩地流淌。我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我將以我的身份喊出:媽媽。 我做的第一個夢是我被一個年長的白發(fā)老太太帶走了。她不知道從哪里冒了出來,我只知道剛才我還躺在一張兩人寬的床上和陽光做著親密無間的游戲。這會兒又忽然被一個更陌生和更遙遠的人帶到外面!“!我得感謝她!∈撬屛铱匆娏宋易砸詾槭堑拿烂畹乃喾孔、沙堆和漫天黃沙籠罩著的空氣。這就是我對世界的第一個印象?杀氖,那個白發(fā)的老太太竟然把我背到了3層樓高的車間里。沒有人注意到我就在她的手上。也許曾經(jīng)在意過我的那些個陌生的男女,也不知道此時應(yīng)該躺在床上的我竟然被人舉著正準備從這個外置的樓梯上往下摔出去。我更不清楚我是如何獲救的,但也許是自救呢?我唯一的印象是我的頭磕了很大一個口子,而且我哭得厲害。這一切就像做了一個夢,如果我早點知道有個叫魯濱遜的英雄一個人渡海的故事的話,說不定我也能成為一個再世的英雄。 我做的第二個夢是我站在那里,目光越過了庭院,這是多年以后的一個下午,我尋找著對過去事物的恐懼感。我與他站得很遠,在夢里面,眼望著眼,神秘地對視著。 那些荒唐而詭異的幽靈,正從睡夢中頻頻出現(xiàn)。 那聲音是這樣唱的:她渴望用你的悲傷來打聽我…… 孤單、陰冷的四壁,隔開戈壁的談話聲,蠟燭是這個世上必備的照明工具。他在送走了親人的最后一幕,便不再流淚。他回到過去,一個人守住一潭清水,把自己的身體送回童年。為了這樣做,他把整個頭捂在水下整整幾分鐘。他把身體放得很輕很輕,他在水里嘗試靜坐的滋味。結(jié)果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他的周圍充滿了子宮的聲音。他明白人活著的時候,和出生以前都是在宇宙里度過的,因此他也相信來生。他相信事物在這個世上是不可能憑空消失的,但他又希望這一切消失得無影無蹤。必定,他不渴望讓先行的人們回頭看到他的悲楚。 這并不是一個簡單就能完成的計劃,它需要長期經(jīng)營,而明知存在即虛無。他抬頭看著一盆水,把無數(shù)個小小的生命,支配為穿著黑鎧甲的騎士。它們的頭和身子的比例差不多,這絕對能完成這個實驗。它們是優(yōu)秀的水軍,不需要任何裝備便能在水中呆上好幾十分鐘。為尋找過去,只要在一定的時間里把它們抬到岸上,讓沙石吸收它們的水分,目光一出來,這些黑色的騎兵便舉起巨大的觸角探索著來時的路線開始前進。因為強壯,它們受到更高的挑戰(zhàn)。在背負所有痛苦,所有滿足的狀態(tài)下,它們一個個跳入水中。我的眼睛充滿著淚水,他看見黑色的騎士在水里漂浮,有的卻和陀螺一樣,以每秒鐘5圈的速度高速旋轉(zhuǎn),好像嘗試著以某種速度,讓時間停留或穿越黑洞。 該結(jié)束了————沼澤和夢都在呼喚我們。我看見一地的尸體中有幾個骨瘦嶙峋,它們念著各自的過去。 NO.1初生之夢 我的出生與這個世界有關(guān)。我的母親是鎮(zhèn)上有名的樂手,她常常用吉他彈奏給田里的農(nóng)民聽;我的父親是鎮(zhèn)上一所學(xué)校校長的兒子,是一個車間的年輕干部;他們因為什么走到一起我不知道,但能肯定的是這與我有關(guān)。 我的出生不僅給這個家庭帶來新的喜悅,同時成了家里永恒不變的軸心。我的母親開始放下她的音樂,拿起纏人的毛線和我父親一起,為我所需要的溫度針織五彩的毛衣。這種手藝在六七十年代是廣為流傳的,因為這些附帶創(chuàng)意和小碎花的針織,我母親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獲得過許多的獎項。為此,我也有了一本光榮的《獨生子女證》。 最早接觸這個世界的是我的哭聲,它像夜雨撕咬霹靂的天空那樣使人震耳欲聾。到現(xiàn)在我都不知道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為什么要哭泣,不會是想以此宣布我到來的信號吧?那時候,我所認知的世界完全與綠色有關(guān)。和平、簡單、樸素是80年代相同的特征。我穿的褲子簡約而合身,不像現(xiàn)在這么漂亮而且顯身材。我的個頭跟一只公雞一般高,每當吃飯的時候,我總要思索如何避開這些無情的掠奪。它們常常會把我的手啄破,然后啄我碗里的米飯,通常我會忍不住驚叫起來并且?guī)е耷辉诟改傅囊蕾死镟ㄆ。在我洗澡的時候它們總會悄悄走進我的腳盆,當然這些舉動我父母是不知道的。在我眼里;它們比我龐大而且兇狠,我時常為逃避它們而不敢洗澡也不想吃飯。我的幼年就是這樣與這個陌生的世界開始息息相關(guān)的。 但我的出生又與這個世界無關(guān)。我的名字和這個世界無關(guān),我的習(xí)性以及我住的地方,我將不會與它們有任何關(guān)系……直到有一天,我將意識到我不僅僅是因為存在而存在,此后的一切就與這個世界有了關(guān)聯(lián)。在多次實驗之中我還是誕生了,在一個村莊,一群姐妹中最小的一個。 初生之夢也便隨之而來。一個孩子的童年,被問及最多的也就屬理想了。然而我幼年的“想法”完全與后來的理想無關(guān),我相信在那個時代,一個有學(xué)識的人比一切來得更重要。優(yōu)異的成績不僅能吸引大量的獎勵,同時被人重視————在物質(zhì)上的補償以及精神上的寵愛,遠比起那些成績差的孩子要好過得多。那些人總以為“老有所依”,只有好的經(jīng)濟條件和日后有出息的孩子才可能依靠。實際上我不是特意去擊醒那些老人的夢想,然而從一些新聞紀實的欄目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令人震驚的場面。比如一個本性“善良”的孩子殺了家人;一個成績優(yōu)秀迫于生活壓力的人跳樓自殺;一個備受眾望的孩子費盡腦汁地剝奪家業(yè)……當然我所說的這些大多出現(xiàn)在農(nóng)村,但那個時代的孩子有幾個不是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呢?然而,我們這代人因為是獨生子女而備受呵護,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再談及謀生的手段了。 我想他們在小的時候也一定有自己的理想。比如航空人員,科學(xué)家或者藝術(shù)家之類的頭銜。有些哲學(xué)家對于人類的理想是這樣解釋的,他們認為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走路的本領(lǐng)時,就一定會授予他一根理想的拐杖。也因為那些意識形態(tài)的誕生,他們的目標才會越來越接近星空。我的目標很渺小,不像有些人的偉大,我小的時候只希望長大可以成為一名博士生。那時候博士是少之又少的,并且在他們看來,這幾乎是家族的光榮。 當然后來我就不這么想了,它充其量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如今,所有姑娘們都長大了,大部分都嫁了人生了孩子,然而理想在這個時候幾乎不存在了。很多人成年以后便把當初的理想忘掉或丟掉了。特別是那些有了家庭的女人,她們的不懈努力與追求,幾近成為新時代勞動與光榮的代名詞了。她們之中最多的人將“理想”理解為賺錢,然而生活只成為衣食住行里一切圍繞孩子出發(fā)的動力。 總之,一個人最初的夢想不一定是最后所實現(xiàn)的,也不一定是必須堅持到底的。初生之夢只能代表你將來更高的一個起點,只是我們在這樣的一個基礎(chǔ)上不斷地進步。人生最可怕的就是活著沒有夢,死了連個夢也沒有做完————諸如虛設(shè)的人生,遠比木頭還要生硬。果然一只手掌握住我的手,在寒風(fēng)中顫抖,而這種顫抖使我全身上下傳來一股暖流的歇息。 NO.2信之友誼 早些年還寫信的時候,我們保留著原始的通訊方式,并且樂此不疲地等待著回音。不但這樣,我們還特意去營造寫信的樂趣。每當把自己想說的統(tǒng)統(tǒng)寫成思念,不但人覺得輕松還特別渴望友人的回信,這也許是一個處在少年時期的孩子應(yīng)有的憂愁與好奇吧。那種日子是現(xiàn)代的E——mail里無法體驗得到的。 當然,最初促使我們寫信的目的也包括生活。我們相信寫信會讓自己增長課本以外的知識,可以向人討教得更多,就像和自己對話一樣毫無隱瞞、毫無顧忌,同時也盡可能的淋漓盡致。我想,這也許就是有些作家為什么將自己的書信印成集子的緣故了。 我的一個好友在來信中曾經(jīng)對我說,她希望在年輕的時候接受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然后在自己最美麗的時刻死去————讓那個人永遠記住自己。這是一種建立在形而上美好的愛情理想,不知道這是否接受了張愛玲或者村上春樹的某種思想(因為她當時正在讀《挪威的森林》)。 我因為擁有這樣的朋友而感到幸福。時間過得很快,仿佛一切靜止在眼前,但必須讓我相信的是我們都已經(jīng)長大。那時候我常常會去學(xué)校找我的好友,陪她們值班,陪她們聊天。仿佛時間這種東西本來不是上天賜予我的,更不會覺得短暫了。但唯一覺得短暫的,是我心中那難忘而可貴的友情。 至今為止她的信一封未少,但后來我才知道最后面的內(nèi)容之所以感人,那是因為人一生的朋友都不可能久久固定。時間還很近,不過是2002年的事情。我的朋友的字寫得也非常漂亮,仿佛每個字都是可以單獨存在的個體,在白紙上歡快地跳舞、祝賀;厥桩斈甑男偶瑫l(fā)現(xiàn)一個孩子是多么的可愛。難怪如今這種匆匆忙忙的生活中,好友說懷念當時寫信的日子。 寫信這件事不但是快樂的,而且還可以了解老朋友的習(xí)慣與飲食。但我相信,時代的轉(zhuǎn)變使人們對日常生活的質(zhì)量要求也一定有了不斷的提升。那時,我或許想顯示一下自己的手工藝技術(shù),而將寄信用的信封找些紙來自己做。當然那個時候,只要你在信角上貼了郵票,一般都是可以寄送出去的。而我好心又善良的好友卻看我“可憐”,于是將自己的信紙和信封貢獻給我一部分,繼續(xù)著我們短距離的寄信游戲。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信的大概方向總與你、我有關(guān)。我們會從自己的實際立場出發(fā),對我們要好的朋友說聲保重,同時也是一個回答者對提問者解決問題的過程。比如,“我最喜歡的季節(jié)是秋天,那么你呢?”友人還會為我翻譯一小段詩歌,因為我們對于文學(xué)都有著同樣的敬畏之情。她還告訴我什么是完美的世界(perfect World)。 而且我所有的昵稱幾乎為她叫了個遍。那時候我在舅舅的話語中才知曉一個人原來可以有這么多個與自己并不相干的稱呼,這些稱呼用來做什么呢?到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它不過是針對一些不同的對象而存在的符號罷了。 NO.3似水光陰 小時候一直揣想著一個夢,那就是等我長大了,有朝一日定要飛上青天去看看。那時候航空還不那么普遍,留學(xué)生活也給人存著無限的暢想。所以,凡是坐過飛機的人、用過手機的人、會講英語的或者留過洋的人都特別容易被人津津樂道。 長大以后,覺得時間是愈發(fā)的快了。再不像兒時那樣悠閑自在,不能長時間地守在清水邊玩耍,也不能長時間地守住一棵樹,更不會拿清閑的時光去找那些玩到一塊的朋友再度光陰。然而,有朋友反復(fù)向我強調(diào):因為我還年輕,所以對生活以及未來一無所知。 網(wǎng)絡(luò)的興起,使得我們的交際擴大了,聯(lián)系也變得方便了。然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購物、出版、通訊等經(jīng)商渠道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一定的沖擊與影響。那些曾讓我們忘情的寫信年代,也隨著真實的歷史越來越遠。當我再坐到這里想起赫拉克利特說的,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想來光陰就是這最好的佐證。 如今,我終于坐上了飛機。我對那神秘的宇宙和大氣產(chǎn)生的美感抱以無限的敬畏。我整整在天上呆了6個多小時,終于從好奇的視角轉(zhuǎn)向生命的思考。我的朋友和我聊詩歌,坐在同一排,還喝著咖啡。然而,我的心時常出軌,我想知道那些山川地貌的形成究竟意味著什么。我忽然想往窗下窺視,希望通過這樣的舉動探知云層中神秘的組合,然而我失敗了。從我坐上飛機的那一刻起,我?guī)缀鯖]有閉上眼睛。但是那天的氣候不好,多雨,又伴著強烈的氣流。我們坐在飛機羽翼的后兩排,自然能在顛簸中感受到失衡的感覺。我的朋友告訴我飛機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出事,但我不怕,我心里祈求著暴風(fēng)雨可以來得更猛烈些。但我不是真的不怕,而是我明知那些驚恐都是多慮。 我望著窗外,我閉目養(yǎng)神。我聞到太空的味道……是的,我是多想飛越大氣,停在一個永恒不變的時空當中。然而我又想跳躍這仙境,去吻潔白而無瑕的泡沫。 回首光陰,已不再是20年前的小女孩了;回首光陰,我看到的也不再是一個孩子躺在草坪上指著天上云說“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味道”;我們不再把筆鋒婉轉(zhuǎn)成對云朵的塑形,它不再是一匹奔馳的駿馬,不再是燕子,不再是迷人的神話或者棉花糖。但它可以是神話的大殿,氣流的笛音,宇宙的碎片;也可以是豐盈的泡沫,神奇的冰島,童話的向往與天涯海角的誓言。 假如有人問我,這世上最美的是什么。我想它是云層之上那束精彩的曙光,是空氣、水和光陰組合的完滿人生。縱然時光如流水奔瀉不停,這曲折的黑夜,倔強的白天鵝,也要帶我飛上藍天。我想在黑暗里注入天空,我想向你借一雙玫瑰色的眼睛,去尋覓黑夜的光明。來吧,光陰。 NO.4繼續(xù)連載 我覺得,我一直是最合適談與詩歌感情的人。我并沒有在童年的時候,像往常那些人一樣幸福地讀過很多很多的書,更沒有有效的家庭氛圍去襯托我的故事。但這讓我想起了一個評論家和我聊天的內(nèi)容。他講述他的童年,這才知道我們都不曾擁有一個文學(xué)氛圍很好的家庭。而他那作為農(nóng)民的父親,卻給了他最早期的詩歌啟蒙。 我想我與詩歌的感情,應(yīng)當感謝童年。我并非同普通的家庭一樣,從小就眷戀在父母的懷抱。而那個年代家庭生活往往比一個孩子來得重要得多,對于這個忙碌的家庭,我一跟就跟了20多年。 我感謝他們把我托付給了我的祖母,她一直以來都是最疼愛我的人,我們共同生活的日子不過5年。因此,我嫉妒起比我年長的哥哥和姐姐。因為所有值得保存的相片里,我是不存在的。 我曾寫下過很多與祖母有關(guān)的文字,但那些文章常常不能令我滿意。在她的庇護下,我沒有受到一點點欺凌,也因為她我在那個年代能吃到的東西比其他人都多。郊區(qū)是一個有意義的地方。那里晚上很黑,手電筒幾乎沒作用。走在那種窄窄的泥路上,心里會發(fā)虛,可能在你并沒有留心的時候你已經(jīng)踩進了水溝。 這地方是一個十足的游樂園,我常常拿田里的一切作為我的游樂項目。我開始逃竄于大棚和小棚之間,有時候在地上抓一把草莓,和伙伴們繼續(xù)在小道上奔跑。 田野,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們奔跑,我們向往一個沒有目的地的城市,但始終走不出泥土、房子和鐵路。那地方之所以好,差不多是因為遠離塵囂。我還可以像堂吉訶德一樣,假裝自己是一名騎士。我倒不是為了仗義救人卻喜歡投身于一場未知的冒險中。 我的每趟旅行都會事先做出選擇,然后執(zhí)意在選定的方向中找尋一點有趣的經(jīng)歷。比如有一次我靠近一頭山羊,我們交談,我們擁抱。結(jié)果那山羊準備跟我走了,而跟在遠處的妹妹因為摸了一下狗屁股而被群追一番,她就差把眼淚哭出來,也因為我這個做姐姐的帶去玩這種游戲,而被我的小姨狠狠地罵了一通。 在現(xiàn)代的小孩子苦苦學(xué)習(xí)的時候,我大大荒廢掉自己的幼年時光,在這鄉(xiāng)間美景中恣意地生活著。而這看似并不起眼的幼年就是我這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我發(fā)覺,人總是喜歡從過去或者失去的東西中挑些金子,卻不知道曾經(jīng)不被看好的事,有朝一日卻會被如此重視。而我也活到人生那I/4的壽命上了,我覺得時光飛速再加25年也在彈指之間。但話說回來,過去總是美的。 我們雖然不能接受已逝的東西,卻很樂意尋找悲傷的負面。不是因為寄居在鄉(xiāng)村問的幾年時光,我不可能嘗到生活的滋味。我在人類效仿能力最強的幾年問,認知了那些金銀飛舞的小豆子,它們叫做螢火蟲。它們很美卻單純,像我用新買的燈籠把它們收集起來一樣,我渴望看見它們友好的群居生活,渴望它們能明白原來集體的力量往往比單個飛遠來得強大,結(jié)果在我的燈籠中只留下生命的殘骸。我悲痛,我詢問,那些大人告訴我說:“發(fā)光的生命本是短暫的。” 我在那陰森又恐怖的弄堂里等待過天明。雨在我面前漫步,透過光線緩緩抬頭,能看見它留下一條透明的去路。我常常找我的祖母一起睡,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刻,因為我將施展自己的小手在那被蚊帳收買的空間里,抓住幾個沒用的逃兵。行刑之后,我總要躺在祖母的懷里,聽完美麗的故事才能入睡。 我的生活很豐富,而且不必任何人來束縛我。也許是自己先陶醉,而忘乎龐大的周圍有渺小的一切。我爬上吊頂用的叉車,爬進用水泥凝固起來的大型管道中,好像世界就那么一丁點大,卻能暢想無盡的未知。 那天正下著雪,我從房子里拿出一個臉盆,堆滿雪就把自己送進下水管去。當然,管子沒有“下水”之前是在陸地上的,而且堆得很高,橫排是參差不齊的,一個小孩子很容易上去。我從左邊的第一個管道里進去,一個接一個地路過,找到差不多高度的地方,蹲下來。雪一直下,我在管道的口子上堆一堆積雪,這表示我已占領(lǐng)了這個地方。我用它來觀察外來人員的行蹤,以便時刻保持警惕,不被人發(fā)覺。就在這個時候父親到來了,他命令叉車把這批管子裝走。我明顯感到自己的身體在搖晃,我的呼救聲讓他們擔(dān)憂起來。甚至,我差一丁點就被吊在了空中。那時候燒飯就用酒精燈,毽子就是幾根雞毛加兩片銅板。我還開過摩托車,感覺到將會發(fā)生的事故。結(jié)果成了負傷回來的戰(zhàn)士,我的舅舅為了保護我撞掉了兩顆牙齒。他的墨鏡在田野中,閃爍刺眼的幽光。那是我大姨對我講的話,我每天晚上都會接受一個家庭醫(yī)生對我頭部的治療。我好像隱約還會感到一絲疼痛,而兩條練就了鐵頭功的草狗不知道下場如何。離開后滿地的鮮血寫著我的童年。 我的身邊充滿了俠士與奇幻的色彩,而且我樂意久久地陶醉其中。這使我有了一個充實而絢麗的宮殿式生活。這也是詩歌材料中最初的雛形。 我的祖母離開以后,我就搬回到城里去住。通常我會被寄托在一個四合院里,不用說最小的人將會睡在閣樓。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梯子,一架結(jié)構(gòu)不完整的木梯子空空蕩蕩地架得很高。我懷疑那晃動的呻吟會阻止我上樓,結(jié)果在我半推半就的擔(dān)心中,有人克服了我害怕的心理。實際上閣樓上面有一扇碩大而明亮的天窗,這絕對是一個私有的天地。從那時候起,我每個晚上都和我的姐姐一起數(shù)著星星。而后來的十幾年時間里,這地方被征用了。我曾路過此地,暗自猜想我的姐姐是否也會同我一樣,感受著不舍。 實則,我沒有辦法留住古老的東西。就像這成人生活,還在繼續(xù)。為這條曲線的延伸,我們都付出過努力。有些人害怕平淡的日子,有些人離人很遠。在這個安靜的晚上,我回憶數(shù)著星星的樣子。那些值得與不值得的離去,未必會找到更好的開始。每個人都有這樣一些故事,成長的經(jīng)歷也將永恒而不衰竭。 NO.5寫給媽媽的詩 空虛的雙軌 再也沒有什么可以隱瞞 煙囪上走著灰色的云 巨石壓住我 如果我知道 一場暴風(fēng)雨嚴厲的批判 靈魂就藏在那里 一個生命 將與日出一起到達 而后的時辰 馬燈搖晃著黑夜 把驢的身影拉成光明的使者 而我,意識到彎曲在大街上 渴望像蟒蛇一樣勒緊 那些封殺的過去 早已從指縫中泄露 這黑夜,真理像一團迷霧 沒有人告訴我 上車的地方在哪里 我看見 這巨大的子宮里 黑暗是它的底色 延續(xù)著一個形體之外的另一個形體 沒有人再給塵埃粉飾 只有路 直到登上那又破又爛的 塔樓 房間里留著回音 沒有一種語言 沒有人 呼嘯不滅的抱怨 指縫中的光 流失的謊言 生鐵與黑夜 那些過往 一個個破碎的字母 四 河流因我而停下 如果時間像一朵花 我要求青春 溫和而殘酷 那只會唱歌的舌頭 沒有人拿來聽 一個黑色的早晨給了我機會 誰能告訴我 上車的地方在哪里 五 身體是琥珀色的 關(guān)燈后就是黑夜 沒有人按下殘缺的頭顱 在夾縫中回避 收留的苦惱 它們像抽空的針管 寫著虛構(gòu) 為這,我是第一個到來的人 進不了門 這夢和象征 沒有人擁護沼澤 六 我早就看見風(fēng)景 他們不敢相信 他們不敢相信 有人出沒于新鮮的地方 那是另一個世界 城門洞開 生物在排隊 我知道 在不久的將來 我將以我的身份喊出: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