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流離的童年 轉眼翟光明到了上學的年齡,在三舅家長大的翟光明第一次有上學的念頭,在哪上學和籌集學費成了大問題。母親長期在娘家生活也有點過意不去。另外,翟光明祖母、三姑母、大伯母在天津生活,家中沒有男孩,希望翟光明一家到天津來。于是,母親就帶著翟光明和哥哥翟光昌離開宜昌,帶著希望和夢想,踏上投親求學之路。姐姐翟慶云則繼續(xù)留在宜昌上學,高中畢業(yè)后曾到天津、南京小住,后來去了上海定居②。 1932年,隨母親去天津是翟光明第一次出遠門,心中充滿興奮和好奇。一家三口乘船先到武漢,在大舅、二舅家小住幾日,母親和兩個親兄弟敘敘家常,時間很短暫。緊接著,翟光明一家人又從武漢乘船到南京,南京的落腳地是翟光明的二姑母家,在這里翟光明領略了大都市的風光,南京是六朝古都,繁華的鬧市、濃厚的文化氣息給他留下很好的印象,這是他第一次來南京,也是一家人乘火車北上天津的起點。 從宜昌輾轉武漢、南京,奔赴天津。坐火車對于一個從沒有出過遠門的普通人家孩子,很是新奇,翟光明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會在鐵軌上跑的大家伙,猶如鐵牛的火車力大無比,火車頭喘著粗氣,行進中不時拉響長笛,呼嘯著穿越叢林、村莊、田野、橋梁。一路上火車站站停停,車一停翟光明就會跑上站臺看乘客上上下下,乘客們一個個背包羅傘,長袍馬褂,各色人等都奔忙著什么,為生計、為生意、為求學、為夢想,南來北往,送站的、接站的、賣雜貨的比比皆是,站臺上熱鬧非凡;疖囆羞M過程中,翟光明在晃動的車廂里跑來跑去,興奮地看東看西,不時地趴著窗戶看外面的景色,對什么都感覺很新鮮。車廂里坐滿了人,中間的過道上也有人倚著行李席地而坐。一個車廂中有了幾個孩子,就充滿了笑聲和歡樂,嘰嘰喳喳,鬧鬧哄哄。母親看著兩個毛頭小子,臉上流露出一絲笑容,心想就要看到親人了,心情也不再那樣沉重,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向往和希望。 天津,是當時全國第二大工商業(yè)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也是中國最開放的城市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都設有租界。天津開啟了我國軍事近代化的大門,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也開全國之先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天津,到處是一片繁榮景象,世界各地的商賈云集,街旁商鋪林立,一座座小洋樓矗立于馬路兩側。馬路上人流如織,小汽車、自行車、洋車穿梭在馬路上,一到晚上,街邊的電燈泛著黃光,店鋪也都燈火通明,一派歌舞升平,很是熱鬧,這是在宜昌小城看不到的景象。看到這些,翟光明心生萌動,世界真大呀,這么多新奇的東西。疑問重重,帶著困惑和希望,翟光明一家來到祖母家里。 天津的祖母家是一個大家庭,翟光明和哥哥兩個男孩的加入,增添了祖母一家的快樂,因為祖母這個大家庭中男人們全在外地謀生,留在家里的全是女眷,有祖母、姑母、伯母和堂姐。翟光明一家到天津的第二年,姐姐翟慶云也來到天津。 翟光明姑母是一名護士,一家人就靠姑母一個人的收入過著緊巴巴的日子。姑母早年喪夫,終身未再嫁人,對祖母也非常好。姑母照顧祖母直到老人家去世,后來去了南京。 翟光明一家四口加入這個大家庭后,母親沒有工作,就在家里承擔起了全部家務,洗衣做飯,織衣補裳,照顧祖母。就這樣艱難地生活,時間一長難免發(fā)生些不愉快的事情。翟光明回憶說:“這段記憶并不很清晰,但給我一個很深的印象,寄養(yǎng)在別人家里總是有些不便和隔閡! 翟光明的母親識文斷字,性格溫和,非常賢惠,任勞任怨,一個人撐起沉重的家庭負擔,這對翟光明姐弟三人產生了重要影響。敢于面對困境,肯吃苦,對困難的生活沒有抱怨,默默地堅持和承受,敢于和命運抗衡,對生活始終充滿信心和希望,正是母親這種堅韌的性格和剛毅的品性影響了翟光明的一生。P7-8 承蒙翟光明院士的厚愛和重托以及采集小組成員的信任,我有幸承擔撰寫學術傳記這一工作。作為一名油氣田開發(fā)工程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由我執(zhí)筆撰寫老科學家學術傳記還是平生第一次,一開始擔心難當此任。之前,我曾經讀過四十多本人物傳記,根據傳主的身份和特點,傳記的寫法各異,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而學術傳記很少見,采集工程對學術傳記撰寫有非常特殊的要求,剛開始的時候,我一點思路也沒有,簡直無從下手,曾經想過退縮,放棄這項工作。 2013年6月,我參加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北京舉辦的采集人員培訓班,對老科學家學術成長采集工程有了一點了解,對學術傳記的撰寫有了一點認識。之后陸續(xù)開展了訪談和資料查閱工作,隨著采集工作的逐步深入,一次次面對面的訪談,資料信息越來越豐富。同時,我開始閱讀石油方面的史料和書籍,漸漸被石油工業(yè)發(fā)展的重大事件所吸引,被石油界的一代宗師所折服,慢慢地鉆了進去,開始細探其究竟,循著石油工業(yè)歷史的發(fā)展脈絡,翟光明的形象一點一點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一個個重要節(jié)點連成一體,立體的、歷史的、真實的翟光明感動了我,也激發(fā)了我寫作的熱情和動力,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也不再懼怕。對我來說,這真是一場歷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撰寫學術傳記,給了我一個創(chuàng)作和學習的機會,讓我重訪中國石油工業(yè)勘探找油找氣之路,系統(tǒng)地回顧我國石油工業(yè)的起步、油氣田的重大發(fā)現和輝煌的發(fā)展歷程。恢弘大氣的找油找氣會戰(zhàn)、扣人心弦的噴油畫卷、氣龍騰空而起的場面讓我激動,更讓我感動。翟光明在一場場石油大會戰(zhàn)中穿行,在一個個會戰(zhàn)前夜中煎熬,在一口口科學探索井井場精查細訪,在一幅幅勘探地質圖前深思熟慮。從玉門到北京、從松遼盆地到渤海灣、從四川到新疆、從陸地到海洋,白山黑水,臺前幕后,無不留印著他的身影和足跡。 目睹翟光明工作時的激情,領略他獨到的見解,傾聽他思路清晰的敘述,一般人很難相信他已是一位九十歲的老人。他思維敏捷,身體硬朗,他對找油找氣充滿激情,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在他的信念里,唯有找油最重要。他從沒有把今天的生活按退休來對待,他仍在不斷地豐富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找油人的生活,這就是石油人的追求。 像翟光明一樣的一大批老院士,都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科研經驗,其科學精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把這種科學精神傳承下去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院士奉獻社會、造福人類的一種表現方式。學術傳記是最好的傳承方式之一,通過撰寫傳記把科學家寶貴的經驗總結并記錄下來,把歷史資料很好地梳理和保存起來,其科學價值無法估量。訪談過程中,我注重細節(jié)的挖掘,在資料的搜尋過程中注重全面,在文獻的甄別中注重相互印證。撰寫學術傳記,必須對傳主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認知。我研讀了科學技術史研究方法方面的書籍和大量的石油史書以及油氣勘探專業(yè)書籍,也包括石油富集地區(qū)的人文歷史書籍,努力探尋學術傳記的寫作方法和歷史真相,力求對歷史原生態(tài)的記錄和保護,真實反映歷史事件,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這既是對傳主本人的尊重,也是對歷史負責任的一種科學態(tài)度。 在這本書完稿的時候,我終于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我慶幸自己堅持下來了,我更慶幸沒有被困難嚇倒。從翟光明院士身上我學到很多可貴的精神,也增強了對中國地質事業(yè)、石油工業(yè)發(fā)展歷史的認識。對待這項任務,我是認真的,也是負責的。為完成這本書,我放棄了大部分休息日,幾乎將全部的業(yè)余時間用在寫作和史料核實上,我盡全力了。 在這本書付印的時候,我真誠地向所有關心、支持、幫助、參與翟光明院士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工作的專家、學者、領導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謝! 特別感謝樊洪業(yè)教授在學術傳記撰寫過程中給予的指導!感謝北京科協的支持!感謝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長慶油田、大港油田、冀東油田、吐哈油田、玉門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氣田、吉林油田、江蘇油田、江漢油田、青海油田、華水油田、河南油田、中原油田、延長油田、中海油研究中心、中國石油報社、石油工業(yè)出版社、中國石油咨詢中心、中國工程院、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等單位的支持和幫助,感謝各單位老專家、青年學者對學術傳記的審讀,他們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也對一些史實進行了佐證。 感謝采集小組楊憲一、王世宏、李芬、禹航的鼎力支持。感謝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萬焰、張琪、劉海龍、王進財、張新順、白英睿等多位研究生的辛苦勞動。感謝翟光明院士及家人的全力配合。感謝每一位受訪者和每一位資料提供者的幫助。感謝每一份參考文獻的作者。因為有了你們,這個春天好溫暖。 興奮之余,我也心存擔憂和驚恐。由于才識不逮,或許給本書留下些許遺憾,甚至出現一些與歷史不符的記述錯誤,真誠地期待讀者批評指正。 閆建文 謹識于北京石油大院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