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建在山邊一處很高的臺地上,周圍三十多棵古老的松樹一同歷經(jīng)并見證了風雨滄桑。由于年代久遠和香客稀少,這座雄偉的大殿受著時間和人心的雙重冷落及遺忘,直到這一天,四位風塵仆仆的年輕人,悄然來到它的面前,推開那高大、塵封已久的門,嘎吱的一響,在渺遠的時間和空間中十分清晰。 這座在時間無涯的荒野里破敗、頹圮的寺廟,它那巨大、堅固和簡潔的斗拱,舉勢和緩卻深遠超長的出檐,無不在靜默中隱隱透著久遠的氣度和被湮沒的輝煌;可是它的真實面目,還在歷史的塵封里撲朔迷離、模糊不清————就像照耀著它的夕陽的佘輝,半是光芒、半是昏暗。 門打開了,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四人輕踏進去。瞻仰大殿,驚喜異常:大殿分為七間,光透進來,若明若暗間顯得更加輝煌無比。在一個很大的平臺上,有一尊菩薩的坐像,他的侍者環(huán)他而立,有如一座仙林,菩薩與眾仙或神情端凝,或含笑超塵;奇怪而不一致的是,在平臺的左端,坐著一個真人大小的女人,在眾仙人中,顯得非常渺小,且不似仙人的肅然威嚴,卻是美麗端莊。詢問寺里的老僧,答曰,她就是篡位的武后。梁、林對整個塑像群進行仔細觀察后,斷定它們是晚唐時期的作品,而如果泥塑像是未經(jīng)毀壞的原物,那么庇蔭它的房屋必定也是原來的唐構(gòu)!因為重修房子必定會損壞里面的一切。 晚霞一下回光返照般地照亮了大殿。不久夜晚降臨了,短暫的休息后,第二天,他們開始了對寺廟的仔細全面的調(diào)查————為了找到確鑿的證據(jù)————希望在眼前晃動。 驚喜隨著勘查的推進,一個接一個地降臨: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礎,一一細看,無論是單個還是總體,全都明白無誤地顯示了晚唐特征;最大的驚喜則是,當梁思成、莫宗江爬進藻井上面的黑暗空間,梁思成眼前一亮,一種在唐代繪畫里才偶有所見的屋頂架構(gòu)竟明白無誤、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眼前!這種雙“主椽”的構(gòu)建————古制稱“叉手”的做法,不同于較常見的“王柱”,不但在之前五年的考察中從未發(fā)現(xiàn),而且和后世中國建筑的做法全然不同。 可是這樣的收獲實在不是靈光乍現(xiàn)的產(chǎn)物和得來全不費功夫的,他們工作的艱辛,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的————若沒有生命熱情的支撐,絕不可能進行下去。 所謂的“黑暗空間”,是遮擋梁架以上內(nèi)里結(jié)構(gòu)的頂板與斜坡殿頂構(gòu)成的一個黑暗的空閣,人如果想進入其中,只能攀上頂柱從屋檐下的狹小空隙爬進去。為了探究明白,梁思成和他的助手不顧空閣內(nèi)沉積千年的灰塵,以及難以預知的不測和危險,手持電筒,毫不猶豫地爬了進去。厚及盈寸的塵土,踩上去像棉花一樣,梁思成小心翼翼地爬著,順著一束并不明亮的光線,他發(fā)現(xiàn)原來“閣樓”里住著好幾千只蝙蝠,它們聚集在脊檁上邊,就像厚厚的一層魚子醬一樣,令人毛骨悚然。按照常規(guī),古建筑的脊檁上一般用墨筆寫有建造日期或相關(guān)的記載,可是這“厚厚的一層魚子醬”卻使梁思成無法找到在上面可能寫著的日期。木材上爬滿了千千萬萬?课瞅鹧獮樯某粝x,厚厚的灰塵和臭蟲中不時還有蝙蝠的尸/體橫陳其間,或是被同伙擠壓而死,或是被無孔不入的臭蟲活活咬死。其紛亂齷齪之狀,令人唏噓。 梁思成和助手戴著厚厚的口罩掩蓋口鼻,在完全的黑暗和難耐的穢氣中一連好幾個小時地測量、畫圖和用閃光燈照相。每當閃光燈亮起,無數(shù)只蝙蝠就驚恐地四散翻飛,撲棱棱亂作一團,爭相向外逃竄,整個大殿濁塵飛揚,混亂不堪;當他們終于從屋檐下鉆出來呼吸新鮮空氣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背包和衣服里爬滿了千百只臭蟲,身上也到處被咬得很厲害。如此令人不堪忍受的景況,梁思成卻聲稱,這些日子是“多年來尋找古建筑中最快樂的時光”。 為了“不辜負古人的匠心”,梁思成、林徽因和助手們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頂內(nèi),與蝙蝠臭蟲為伍,或爬到殿中構(gòu)架上,俯仰細量,探索唯恐不周。我們也許還記得,梁思成因為年輕時的車禍患了脊椎軟組織硬化癥,身上穿著沉重的鋼馬甲;同時我們不禁忐忑不安起來,這幾百年的積塵灰霧,不但侵蝕了林徽因美麗的容顏,還有她已發(fā)生病變的虛弱的肺…… 工作到了第三天,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林徽因在一根梁的下面注意到其根部有很淡很淡的墨跡,仿佛是一道閃電劃過陰霾重重的天空,瞬間照亮了歷史的迷霧————沒有比實際寫在廟宇的梁上或刻在石頭上的日期更能清晰地證明它確切的年代的了。梁思成和林徽因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驚喜,幾天來艱苦的探索發(fā)現(xiàn),越來越證明一座富麗堂皇的唐代建筑已在面前,可是怎么才能知道它的準確建造日期呢————最后確鑿的證據(jù)和答案……現(xiàn)在,就在目前了。梁檁離地面有兩丈多高,又斑駁且積滿灰塵,殿內(nèi)光線極其昏暗,那遙遠的文字實在難以辨認。四人聚在一起仰頭辨識了很久,憑各自的目力所及,揣測再三,只能認出一兩個零星的官名,于是梁思成和兩位助手忙著想辦法找人在佛像群中搭起腳手架以便清洗梁柱和就近審視……林徽因仍然沒有離開,她素來遠視,于是仰著頭,從不同角度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在最右邊的一根梁上,幾個字依稀可辨,她把頭盡量往后仰,再往后仰,終于看清了,那一行漫漶支離的字是“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神秘的歷史密碼正一步一步破譯開來。 林徽因心里一動,卻又生怕會由于生動的幻覺而看花了眼,因為她記得在外面臺階前經(jīng)幢石柱上似乎看到過這個名字。她馬上離開大殿,來到石柱前核實,她大喜過望地發(fā)現(xiàn),除了一大串官名以外,石柱上赫然寫著同樣的句子:“女弟子寧公遇”!石柱上刻的年代是“唐大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857年(唐,公元618——906)。 P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