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批作家的回憶錄。他們是誰?他們只是一群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心血獻給理想,獻給文學事業(yè)的人。胡風是他們中間的先行者,對于他們走過的道路,那一步步都可聽到他們至誠的心的跳動。這本回憶錄只是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一篇篇凝重的文字,一幕幕酸痛的往事,字字句句都是那樣熱烈地呼喚光明,呼喚人性的坦誠。 片斷: 胡風和我/綠原 也不要以為我與胡風的初交果真那么平淡。其中有一件并非“不言而喻”的私信,十年以后產(chǎn)生了意想不到的政治“效益”,竟被用來幫助虛構(gòu)了一個“反革命集團”。 1944年我在重慶復旦大學外文系讀書,曾經(jīng)和其他學生一起,由校方統(tǒng)一征召,為來華參戰(zhàn)美軍充任譯員,受訓期間被當局認為“有思想問題”,分配時便被通知由“航委會”改調(diào)“中美合作所”。當時我不勝惶恐,又舉目無親,只能向胡風求助,便給他寫了封信,這就是1955年加以刪節(jié)后公布出來企圖“不言而喻”地證明我是“美蔣特務(wù)”的那封信(“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三日綠原給胡風信[自重慶]”)。來不及等胡風回信,當天下午我就到賴家橋鄉(xiāng)下去找他。胡風當時并不了解“中美合作所”是個什么機關(guān),但認為因“思想問題”而改調(diào),無疑是危險的,于是立即為我決定那兒去不得,并幫助我四下尋找就業(yè)的機會。記得他介紹我去找過重慶美國新聞處的劉尊棋先生,劉先生又介紹我去找過時事新報社國際版主編陳翰伯先生。不料這時,冀?jīng)P從復旦大學章靳以教授處獲悉,國民黨當局因我未去“中美合作所”報到,正在對我(以及另幾個同樣未去報到的學員)進行暗令通緝,通緝令業(yè)已下達校方云云?磥砦以谥貞c呆不住了,胡風于是又為我寫信找何劍熏,由何介紹我化名到川北岳池縣教書去。 并非“不言而喻”的事實還不止這一樁。在那段為逃避通緝而顛沛流離的日子里,我曾多次到賴家橋鄉(xiāng)下去找胡風。有一次,從阿垅在山洞的住處動身,他托我捎過一包袱材料給胡風。到胡風家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堆刊載國民黨部隊編制,番號及部署地點之類的小冊子,是阿垅平日有心搜集,托胡風轉(zhuǎn)交延安的。解放以后,我問過胡風,記不記得這件事。他記得很清楚,說當時把材料交給了廖夢醒先生,廖先生解放后還向他打聽過“那位不知姓名的朋友”,即從1955年到1980年一直被稱為“反動軍官”、“反革命集團骨干”而實際上不止一次為共產(chǎn)黨送過情報的詩人阿垅,又名陳亦門或陳守梅。 1955年我在公安部的審訊下,沒幾天就把那封私信所包含的政治風波講清楚了,公安部不到幾個月也把事實核查清楚了:我不但沒有去過“中美合作所”,連一天譯員也沒當過!昂L呢,胡風當時是怎樣對你說的?”這也是當時反復問過的一問題——我的答案只能是事實:當時他不但沒有叫我去那兒,而且積極幫助我及時脫離了虎口。 然而,實在想不到,明明是國民黨特務(wù)勢力的迫害對象,竟在一則按語的“不言而喻”的邏輯支配下,一下子變成了“美蔣特務(wù)”;更想不到的是,明明由公安部查明了真相,但為了維護按語的權(quán)威性,仍不得不把這項誣枉繼續(xù)堅持下去,直到二十五年之后,黨的實事求是的傳統(tǒng)得以恢復,兩個“凡是”論被推翻,這些謠諑才悄然偃息下來。 發(fā)亮當時客觀上巴不得無中生有地利用它,這段風波和這封私信在我與胡風的全部交往中,畢竟只是一個偶然的不在話下的小插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