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了余英時、汪榮祖等十余位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對陳寅恪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進行了全面回顧與深刻反思,深入解讀了陳寅恪與傅斯年等人的關系內情、與西方學術界之關聯(lián)、1949年的去留問題、著作出版情況、遺稿下落等歷史謎題,描繪了一幅陳寅恪研究的“學術地圖”。 余英時,安徽潛山人,師從錢穆先生。1956—1961年就讀于哈佛大學,師從楊聯(lián)升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F(xiàn)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所獲學術榮譽計有:中央研究院院士(1974)、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1977)、美國明德學院榮譽文學博士(1984)等。2006年獲頒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作品有《現(xiàn)代儒學論》《中國文化史通釋》《中國文化的重建》,《朱熹的歷史世界》《中國文化與現(xiàn)代變遷》《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等。 汪榮祖,著名的中國近代史學家。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安徽旌德人,1940年生于上海。歷任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澳洲國立大學訪問研究員,復旦大學以及臺灣師大、政大、臺大等?妥淌,2003年2月起就任臺灣嘉義中正大學講座教授。有《康章合論》、《史家陳寅恪傳》、《史傳通說》、《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章太炎研究》、《史學九章》、《從傳統(tǒng)中求變:晚清思想史研究》等專著十余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