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教授在出版他的兩冊《楊振寧論文選集(1945-1980)》和《楊振寧論文選集Ⅱ》中為選出的每篇文章都寫了一篇后記。這些后記是極為重要的史料,本書這些文章的結集。這些文章對20世紀物理學歷史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而且對于了解和研究楊振寧教授對物理學的貢獻、他的科學思想、品位、風格,以及個人某些情感經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各篇后記主要是追尋我個人作為一個物理學家的發(fā)展過程,同時清理一下我從當研究生以來的興趣和想法。本書并不是我對自己研究工作的評價?茖W家不希望對自己所有的論文作面面俱到的評價,但最懂得自己每一篇文章故事的,莫過于作者本人!獥钫駥 一方面,您對近代物理發(fā)展的歷史,作了明晰有條理的簡介;同時,您把最近的過去,心頭不如意事也坦白地布開,使人讀了非常感動。——吳健雄 他巧妙地將八十頁后記結集一起放在書的開始部分,而不是附在各篇文章的后面。這樣,后記可以連續(xù)地讀,成了他的科學自傳,一部極好的自傳。它以清楚而簡練的詞句描述了他的一生,樸實地描述了他工作背后的強烈感情和始終不渝的忠誠。換言之,它描述了楊振寧之所以成為楊振寧!ダ锫ご魃 作者簡介 楊振寧(英文名:Chen-NingFranklinYang,1922年10月1日—),安徽省合肥縣(今肥西縣)人,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家,是最早的兩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籍人士和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之一(另外一名是李政道)。與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統計物理學、凝聚態(tài)物理學、量子場論、數學物理學等領域做出多項卓越的重大貢獻。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和杜致禮在普林斯頓結婚,2003年10月杜致禮因病過世。2004年底,82歲高齡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結婚。
目錄: 編者按 上編 【45a】“超晶格統計理論中準化學方法的推廣”后記 【48a】“論核反應中的角分布和符合測量”后記 【49a】“介子與核子和輕粒子的相互作用”后記 【49b】“介子是基本粒子嗎?”后記 【50a】“一個粒子湮滅為兩個光子的選擇定則”后記 【50c】“自旋1/2場的反演性質和一個普適費米型相互作用”后記 【50d】“海森伯表象中的s矩陣”后記 【52a】“二維伊辛模型中的自發(fā)磁化”后記 【52b】“狀態(tài)方程和相變的統計理論(I)凝聚理論”后記 【52c】“狀態(tài)方程和相變的統計理論(Ⅱ)格氣和伊辛模型”后記 【52d】“1952年5月5日給費米的信”后記 【54a】“在與核彈性散射中的核子極化”后記 【54b】“同位旋守恒和一種廣義規(guī)范不變性”后記 【54c】“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規(guī)范不變性”后記 【55b】“重粒子守恒和廣義規(guī)范變換”后記 【56d】“電荷共軛、一個新量子數G,以及核子-反核子系統的選擇定則”后記 【56e】“1956年羅徹斯特會議新粒子理論詮釋專題會介紹性發(fā)言”后記 【56h】“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的問題”后記 【57d】“新粒子的最新認識”后記 【57e】“在時間反演和電荷共軛變換下可能的非不變性的短評”后記 【57f】“宇稱不守恒和中微子二分量理論”后記 【57h】“量子力學和量子統計力學的多體問題”后記 【57i】“硬球玻色系統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數及其低溫性質”后記 【570】“自旋1/2超子衰變的一般分波分析”后記 【57q】“量子力學多體問題和硬球玻色系統的低溫性質”后記 【57s】“宇稱守恒定律和物理學其他對稱性定律”后記 【57t】“1957年12月10日在諾貝爾宴會上的講話”后記 【58a】“由A0衰變具有大的角不對稱性確定A0自旋的可能性”后記 【58d】“稀薄硬球玻色系統的低溫行為(I)平衡的性質”后記 【59b】“量子統計力學中的多體問題(I)一般表述”后記 【59c】“現代物理學里的對稱性原理”后記 【60d】“可能實現的高能中微子實驗的理論探討”后記 【60e】“弱相互作用里中間玻色子基元的推論:中間玻色子四重態(tài)的存在及其對偶同位旋變換的性質”后記 【60g】“非理想的玻色系統”后記 【61a】“《介子是基本粒子嗎?》一文引言”后記 【61b】“整體對稱性的一些思考”后記 【61c】“超導圓柱體中磁通量量子化的一些理論思考”后記 【6lf】“物理學的未來”后記 【62b】“單∏介子交換模型的檢驗”后記 【62g】“悼念馬世俊博士”后記 【62i】“與電磁場有相互作用的帶電矢量介子理論”后記 【62j】“非對角長程序的概念以及液氦和超導的量子相位”后記 【63e】“SU3的質量公式”后記 【64e】“液氣相變中的臨界點”后記 【64f】“K0和K0衰變中CP不變性破壞的唯象分析”后記 【65a】“有關高能大動量傳輸過程的一些思考”后記 【66b】“∏p電荷交換散射和高能交換過程的‘相干液滴’模型”后記 【66c】“1966年3月14日在愛因斯坦紀念郵票發(fā)行儀式上的講話”后記 【66e】“各向異性自旋一自旋相互作用的一維鏈(I)有限系統基態(tài)貝特假說的證明”后記 【66h】“光子自能函數中重疊發(fā)散的處理方法”后記 【67b】“關于高能散射的幾點短評”后記 【67d】“經典同位旋規(guī)范場方程的一些解”后記 【67e】“有排斥8函數相互作用的一維多體問題的一些精確結果”后記 【69a】“有排斥8函數相互作用的一維玻色系統熱力學”后記 【69c】“高能碰撞中極限碎裂假說”后記 【70b】“統計力學中一些可精確求解的問題”后記 【70f】“高能強子一強子碰撞”后記 【71b】“關于相變和臨界現象的緒論”后記 【72c】“目前基本粒子物理學的幾個概念”后記 【73b】“30-1500GeV/c之間的質子-質子碰撞的不透明度”后記 【74c】“規(guī)范場的積分形式”后記 【75c】“不可積相因子的概念和規(guī)范場的整體表述”后記 【76a】“在極化核和極化強子里的強子物質流分布”后記 【76c】“無弦的狄拉克磁單極子:單極子諧和函數”后記 【76d】“無弦的狄拉克單極子:經典拉格朗日理論”后記 【76g】“訪問中國對中國科學家的意義”后記 【77e】“磁單極子、纖維叢和規(guī)范場”后記 【77h】“規(guī)范場理論的若干問題(Ⅱ)”后記 【77j】“紀念李昭輝專題會議上的講話”后記 【78e】“電子、磁單極子和光子之間的相互作用(I)”后記 【78k】“BPST贗粒子解的逐點SO4對稱”后記 【79b】“旋轉中子或者光學干涉儀里的相移”后記 【80a】“強子碰撞的幾何模型”后記 【80b】“愛因斯坦對理論物理的影響”后記 下編 【71d】“關于長城的演講稿”后記 【A71d】“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物理的印象”后記 【72d】“一個戴高樂式的行程”后記 【77g】“在四維歐幾里得空間中su(2)規(guī)范場的自對偶條件”后記 【78a】“把狄拉克磁單極推廣到su:規(guī)范場”后記 【79d】“愛因斯坦和物理學的未來”后記 【80d】“微觀時間反演不變性的破壞有可能會導致出現熵減少現象嗎?”后記 【82c】“約瑟夫·梅耶與統計力學”后記 【82e】“磁通量量子化:個人的回憶”后記 【82g】“分立對稱性P,T和C”后記 【83g】“規(guī)范場、電磁理論和玻姆-阿哈羅諾夫效應”后記 【85g】“電子自旋、強子和原子核”后記 【85j】“赫爾曼·韋爾對物理的貢獻”后記 【86c】“負1的平方根、復相位與埃爾文·薛定諤”后記 【87a】“施圖爾姆-劉維理論推廣到一類有狄拉克型能譜的常微分方程”后記 【87b】“趙忠堯與正負電子對之產生和湮滅”后記 【88b】“具有因子化s矩陣的一個一維N體費米子問題”后記 【88d】“在統計力學領域中的歷程”后記 【89c】“現代物理學和熱情的友誼”后記 【90b】“哈巴德模型中的SO。對稱性”后記 【90e】“對稱性與物理學”后記 【91e】“陳省身先生與我”后記 【92c】“關于理論物理發(fā)展的若干反思”后記 【93b】“鄧稼先”后記 【95b】“尤里安·施溫格”后記 【95d】“與拉爾斯·昂薩格的過往”后記 【97d】“碳60分子振動問題的精確解”后記 【97f】“父親和我”后記 【A99j】“驚聞米爾斯去世”后記 【01f】“恩里科·費米”后記 【01g】“沃納·海森伯”后記 【02c】“八旬杏滿清華園”后記 【02i】“量子化、對稱、相位因子:二十世紀理論物理學的三個主旋律”后記 【04c】“規(guī)范不變性和相互作用”后記 【05b】“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機遇與眼光”后記 【06b】“克萊因-仁科公式與量子電動力學”后記 【08d】“贗勢方法和在2,4和5維稀薄硬‘圓球’玻色氣體”后記 【09f】“在一維勢阱中具有δ函數相互作用的費米子的基態(tài)”后記 【10a】“在新加坡慶祝默里·蓋爾曼80歲生日大會上的演講”后記 【10e】“在一維諧振勢阱中粒子間具有排斥δ函數相互作用的自旋1/2費米子”后記 【10h】“有排斥8函數相互作用的一維w分量費米子和玻色子”后記 【11a】“量子數、陳氏級與菩薩”后記 【11b】“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后記 【12a】“費米的β衰變理論”后記 【12d】“拓撲學和物理學中的規(guī)范理論”后記 譯后記 人名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