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宗慶后,白手起家,打造出飲料界的航母——娃哈哈。二十幾年來馳騁商場,每一場戰(zhàn)役都精心準備,全力迎戰(zhàn),為輝煌而戰(zhàn),為榮譽而生。翻開本書,體會別樣人生,看一個傳奇實業(yè)家70年來的人生哲學與經營思想。 本書簡介: 論平凡,他在偏僻的農村生活十幾年;論魄力,他年過四十才開始踏上創(chuàng)業(yè)的征途;論精明,他以杭州為根據地,向全國市場邁進,不失時機地兼并杭州罐頭廠,完成了“小魚吃大魚”的企業(yè)擴張;論霸道,集團上上下下,他大事小情一人總攬;論勤勉,一年365天,他出差的時間可以達到200多天,幾十年如一日,比員工來得早,走得晚;論成功,他屢上《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他就是宗慶后,白手起家的他憑著不服輸的韌勁打造出飲料界的航母——娃哈哈。成功的路,沒有捷徑,一不留神就會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宗慶后也走過這樣的路程。本書便是針對他一路征程的全方位解讀和剖析。 作者簡介: 吳玲,河北滄州人,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大學歷史系。視寫文碼字為畢生樂趣,樂于探索文字中的奧義,對碼字情有獨鐘。在校期間擔任院報編輯,以此為開端,確定了人生軌跡。目前從事文案策劃工作,曾為雜志撰寫多篇文章。為人可文靜,可歡脫,落筆成書,詩情畫意有之,嬉笑怒罵有之,篤信文字即人生,寫盡悲歡離合。目前已出版《幽蘭雖香不經風——董小宛傳》 目錄: 序/001 1年輕時代,苦大于甜/001 苦難磨韌性/001 人窮志不窮/004 下鄉(xiāng)歷練/008 壓不垮的脊梁/011 書籍,精神食糧/015 2不甘沉浮的英雄夢/020 8年蹉跎路/020 初涉營養(yǎng)液/025 名稱:“娃哈哈”/028 萬事開頭難/032 誰才是老大/035 3筑建商業(yè)王國/039序/001 1年輕時代,苦大于甜/001 苦難磨韌性/001 人窮志不窮/004 下鄉(xiāng)歷練/008 壓不垮的脊梁/011 書籍,精神食糧/015 2不甘沉浮的英雄夢/020 8年蹉跎路/020 初涉營養(yǎng)液/025 名稱:“娃哈哈”/028 萬事開頭難/032 誰才是老大/035 3筑建商業(yè)王國/039 廣告帶來開門紅/039 連戰(zhàn)連捷/045 廣東虎口奪食/050 打破套路奪人心/056 驕傲的煩惱/060 兼并杭州罐頭廠/065 4在危機中崛起/071 誠信經營/071 無需忍的挑釁/076 沉默未必是金/081 好漢不吃啞巴虧/086 5神來之筆拓江河/091 與經銷商榮辱與共/091 編織聯銷體網絡/095 第一個分身/101 反擊價格戰(zhàn)/105 贏在推陳出新/108 6巔峰對決,誰與爭鋒/114 非常精神,非常可樂/114 快人一步,搶占商機/120 振臂高呼,號令群雄/125 強敵環(huán)伺/131 暴風雨的前奏/135 7拼上性命斗達能/141 學“法”到用“法”/141 先發(fā)制人/146 不是嚇大的/151 以退為進/158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164 8理不清的是非/170 到底誰在偽造?/170 國籍之謎/175 偷稅達人?/180 綠卡風波/185 人老,中國心不老/190 大愛無疆/193 9崎嶇多元化之路/199 奶粉艱難路/199 路在腳下,志在前方/204 挺進童裝市場/208 隔行如隔山/212 入酒業(yè)突圍/218 商業(yè)地產風云/223 兒童教育,敢想敢做/227 10這個領導不太冷/232 在娃哈哈有個家/232 “吝嗇”的有錢人/236 有人情味的“獨裁者”/240 慈善大家/246 接班人問題/250 敢于發(fā)聲/255年輕時代,苦大于甜 在成為家喻戶曉的商業(yè)巨賈之前,宗慶后還只是個一窮二白的小伙子,蹬三輪車賣貨,吃饅頭咸菜,拮據著過日子,受盡冷眼和嘲笑。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這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天天熬過來的,F在回望過去,仍是記憶猶新,雖然苦大于甜,他卻一直認為這是值得的。苦難磨韌性1945年11月16日,在漫長無止境的時間軸上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但是,對于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東大街一戶普通民房里的宗家來說,卻是血脈延續(xù)、香火相傳的日子。這一天,宗慶后出生了,父親為其取的名字,寄托著殷切厚重的期望,盼望他能夠有一番作為,也不枉他是抗金名將宗澤的后代,更不枉他來人世間走這一遭。20世紀50年代,中國從劇痛中掙扎著站了起來,新中國的號角響徹九州大地,祖國的大好河山重整旗鼓,百廢待興。在這個屬于華夏兒女展望美好未來的新紀元,由于“出身”的問題,宗家卻在承受著難言的壓力。宗慶后的祖父曾在張作霖手下出任財政部長,負責東北三省的財務和稅賦,并擔任過河南省的代理省長,可謂權傾一時,顯赫一方。他的父親宗啟騄曾在汪偽政權下做過當地郵政局的一名職員。這樣的家庭成分,在當時被定位成“舊官僚”,是群眾重點抨擊的對象,因此一家人雖然處在新時代,謀生卻變得格外困難。宗慶后出生時,這個家庭就已經貧困不堪,父親始終未能找到工作,全家人靠著母親微薄的收入維系生計。時過境遷,當宗慶后回憶起當年的窘境時,他說:“沒別的印象,就是有上頓沒下頓,有下頓沒上頓,很苦!”為了找工作而四處碰壁的宗啟騄,承受著來自生活的壓力,苦尋無果后,希望破滅。1949年,心灰意冷的宗啟騄夫婦決定離開江蘇宿遷市,舉家搬到宗慶后祖父的安葬地——浙江杭州市。一家人輾轉異地實在是無奈之舉,然而,嶄新的環(huán)境并沒有帶來嶄新的希望。父親宗啟騄畢業(yè)于中國大學化學系,接受過高等教育,稱得上是高級知識分子,懷揣著一身學問和滿心抱負的他,在來到杭州的第二天,就被現實狠狠扇了一巴掌。由于曾經的工作經歷,當地竟然沒有單位愿意接收他?沼胁艑W,卻無用武之地,堂堂七尺男兒,卻沒有養(yǎng)家糊口的能力。妻兒還在等待著他的好消息,期待著他來改善惡劣的生活條件,甩開貧窮帶來的陰影,只是愿望終歸是美好的,他不得不垂頭喪氣地回了家,內心的洶涌澎湃,不知道該怎么平復。他害怕看到妻兒失望落寞的表情,這讓他更加焦慮不安。 不多久,宗啟騄到農村去接受改造教育。他的離開如一道驚天霹靂,擊中了這個本就脆弱不堪的家庭。主心骨沒了,頂梁柱沒了,生活更是寸步難行。 年紀尚小的宗慶后,并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為什么會受到這樣的對待,他只知道,生活一日難上一日。家中,宗慶后是第一個孩子,隨后母親又陸續(xù)生下幾個兒子,父親的勞改生活使得這個家瀕臨破碎,好在還有母親,她接過了生活的全部重擔。當時,母親正在工商聯辦的一所私立學校教書,薪酬微薄,勉強糊口度日,每一分都要細細盤算,盡量節(jié)儉。她白天要在學校里工作十二個小時,處理各種事務,不敢有絲毫懈怠。待一天工作結束后,再匆匆趕回家里,還要繼續(xù)操持家務,照顧幾個孩子,事無大小,一律都需要她來打理。忙里忙外,屋前屋后,都是她操勞的身影,沒有人可以依靠,她只能自己變堅強。難能可貴的是,生活的困頓乏味并沒有將她的熱情撲滅。她也從未有過婦人們不滿時的牢騷、抱怨,她沒有怨天尤人,苦苦追問命運,指責上蒼的不公平,相反,她平靜、樂觀地接受了這一切,努力過活,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學校之間,平衡著生活與工作,坦然應對命運的不友好。母親的淡定豁達無形之中影響著宗慶后的一生,沒有什么慷慨陳詞,也沒有什么深奧的大道理,唯一展現在他面前的是母親的不易,以及她的不屈服。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的能力,母親在極其緊迫的時間里,除了生活和工作,還要讀書和學習,盡一切努力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勝任教師的崗位。少年老成的宗慶后,不忍心看著母親一個人硬撐,一向沉默寡言的他,默默下定決心,盡己所能,為母親分擔一些家務,讓母親輕松一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并不是一句空話,這是為生活所困的孩子們,必須面對的事情。即便年紀小,宗慶后仍以大哥的身份照顧著弟弟們,盡量讓母親少些擔憂和麻煩。畢竟他還只是個年紀不大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想要父母更多的關心和陪伴,只是母親已是分身乏術,連休息的時間都少得可憐,能夠全身心放在他身上的精力就少之又少了。 母親的不易全部落在宗慶后的眼中,小小男子漢握緊拳頭,讓自己試著去解決力所能及的小事,學會獨立,學著從依靠母親到依靠自己,再到讓母親依靠自己。 不屈不撓的品質,便是在這個時候深深埋進了宗慶后的心里,跟隨他“闖蕩江湖”。不得不說,在布滿荊棘的人生路上,他對抗苦難、挫折的堅持和無畏,不是無端產生的,而是從小就開始了積聚。人窮志不窮人可以窮,志卻不能短。毫無疑問,宗慶后的家庭可以用貧困潦倒來形容,陷入貧困的泥潭,許多事情會讓人感到低落,但貧窮卻不能成為墮落的理由,那只是無能的表現。在這一點上,宗慶后的母親可以說是極其嚴厲的,她對幾個孩子的管教,容不得半點馬虎和遷就。小時候,宗慶后看護著年幼的弟弟在家門外玩耍,正巧看到鄰居家的孩子在吃糖果。對于尚且擔憂衣食的宗家來說,糖果簡直是奢侈品,家里收支勉強平衡,實在沒有多余的錢去給孩子們買零食解饞,連看一眼都是奢望。弟弟就站在吃著糖果的小孩旁邊,目不轉睛地盯著人家,天真的眼光中,流露出無限的渴望,他是特別想要擁有一顆糖果的吧。宗慶后知道弟弟是在羨慕人家,小孩子最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想法,可他作為哥哥,不能任由弟弟這般模樣。他拉起弟弟往家走,弟弟卻說什么也不肯聽話,他的眼中被糖果填滿了,舍不得離開。當母親出來找他們時,將這一幕瞧在眼中,她心中縱然心疼,依舊把他們帶回家,一通訓斥,嚴禁再有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對于身為哥哥的宗慶后,母親自然是更加嚴厲地批評教育,并鄭重叮囑他,要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為弟弟們做出表率,更要及時管好弟弟們的言行,不要再出現這種“丟人”的情況。母親的話一字一句刻在了宗慶后的心上,讓他深刻體會到,這不僅僅是對待一件小事的態(tài)度,更是做人的原則底線。貧窮是可以逆轉的苦難,一時的貧窮不代表一輩子貧窮,有志氣的人,不會任憑暫時的坎坷而放棄奮力一搏。雖然家境拮據,但是母親卻是個深明大義的女人,她知道,對于窮困,以知識贏得命運轉機,是一條光明的出路。因此,當宗慶后達到入學的年齡時,她用教師獨到的眼光考量了幾所學校,最后選定了杭州師范附屬小學。這是在杭州遠近聞名的學校,校風嚴謹,教學正規(guī),許多家長慕名而來。美中不足的是,距離宗慶后的家比較遠,這就意味著他要比別人多走很多路,需要吃些額外的苦頭。學習氛圍濃厚的校園里,瑯瑯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在這里,宗慶后如魚得水,這是他渴望已久的天地。他熱愛學習,渴望接受書香的陶冶,并愿意為之付出努力。即便是離家再遠,即便是家境再貧寒,于他而言,都不成問題,因為可以安心地讀書學習,就是最大的幸運。自幼,宗慶后就是有想法的人,他知道學習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更不會因為自身較差的家庭條件而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他與其他任何一個人都是平等的,甚至懷著更遠大的志向。生活的點滴和母親的教導,幫助宗慶后形成了良好的自制力,他懂得何時該沉下心,何時該昂起頭。他的勤奮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致公認的,他的穩(wěn)重和踏實也贏得了大家的擁護,經過一番投票,他被同學們推選為學生干部。小小年紀,就能夠得到如此認可,顯示出了宗慶后的性格優(yōu)勢,不驕不躁,穩(wěn)扎穩(wěn)打,有著超越同齡孩子的眼界和智慧。二年級結束后,他轉入另一所學校。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面孔,并沒有讓他膽怯,反而鍛煉了他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是金子走到哪里都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他又被新同學推選為少先隊中隊長,這是孩子們心目中頗有威望的小領導者。每逢他人贊不絕口地夸獎時,他從未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他感恩于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信任,也感謝這份沉甸甸的信賴,因而總是一絲不茍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讓支持自己的人失望。有一次,學校特意將解放軍邀請到校園里,為學生們作輔導報告。作為少先隊中隊長的宗慶后,自然而然地接起了主持人的工作。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印象中,宗慶后一直是最不善言辭的人,做事積極主動,卻一向少言寡語,屬于做得多說得少的類型。大家喜愛他,卻擔心他能否勝任主持人的工作。周遭的同學們都替他捏著一把汗,他自是心知肚明,卻沒有解釋太多。按照他的性格,自然不會草率地答應不能完成的事情;氐郊遥汩_始著手準備,不放過任何細枝末節(jié),力求做到最好。經過一夜的悉心準備,第二天,宗慶后帶著滿滿的自信和些許緊張來到解放軍部隊。此次前來的目的是代表學校向解放軍做出誠懇的邀請。他拿出學校的介紹函,等待部隊首長的接見。 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解放軍訓練時的勇猛無畏,那是保衛(wèi)祖國的信念。他們的口號喊得格外響亮,動作格外到位,男人的剛強不屈在他心中激起了強烈的共鳴。他忘我地注視著不遠處的解放軍戰(zhàn)士們,覺得一舉一動都是那么氣勢磅礴。 慢慢地,初來時的緊張消退了,只剩下滿滿的欽佩和尊敬。他眼中閃爍著光芒,他知道,內心深處一定有什么東西被點亮了。 部隊首長對眼前這個落落大方的小同學印象頗好,連連稱贊:“不錯,真是后生可畏,咱們倆的職位一樣,都是隊長呢!”長輩的一席話,激勵了宗慶后昂揚的斗志。經過這次軍隊之行,信念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成為他畢生追求的信仰。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小學畢業(yè)后,他升入杭州市第五中學,成為一名初中學生,開始接觸更廣闊的世界。也正是這個時候,他徹底迷上了閱讀,常常手不釋卷,讀得津津有味。由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于1933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一度成為他的掌中寶。書中的金玉良言成為他汲取的養(yǎng)分。他從一頁頁紙張上,獲取了登高遠眺的機會。他不相信命運的安排,他只相信自己才是最強的主宰。他受夢想驅使,向命運挑戰(zhàn),同苦難決斗,勢必要為人生討個說法。人的性格大多是后天形成的。幾十年后統(tǒng)領娃哈哈的宗慶后,是一言九鼎的“國王”。他的霸氣和決然,是幼年時就已經萌芽的火苗。在日積月累的生活里,越來越多的經歷加深了他本身的性格。他的固執(zhí)倔強催促著他前進,決不能庸俗地度過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