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王陽明的仕途“心經(jīng)”


作者:鐵凡宛     整理日期:2015-11-08 19:11:11

孫中山曾說:日本的舊文明皆有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杰,沉醉于中國哲學(xué)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立德做人,立功做事,立言成就大學(xué)問。他,一身集此三不朽,成就了中國歷***杰出的一代哲學(xué)大師
  
本書簡介:
  王陽明立言,立的是心學(xué),立的是興邦興族之言。他突破了朱熹的理學(xué)理論,心學(xué)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一代代后人由此展開救國興邦實踐,努力實現(xiàn)民族復(fù)興的中國夢。
  王陽明立功,立的是軍功政績,救國家民族于危難,挽狂瀾于即倒。在軍事上,他打法詭異,從來不與敵人正面交鋒,而是聲東擊西,經(jīng)常打得敵人暈頭轉(zhuǎn)向。先后打敗了多處令朝廷頭疼的山賊盜匪,22天就平叛了預(yù)謀8年之久的寧王造翻,創(chuàng)造了軍事奇跡;在行政工作上,他以非凡的執(zhí)政能力享譽士林。曾先后在南北兩京的刑部、兵部、都察院等重要部門任職,又以南贛巡撫的身份派駐地方。
  王陽明立德,立的是自己的道德風范,努力感染他人,推動人人向善。為官期間,王陽明廉潔奉公、恪盡職守、體恤百姓,因功受封,成為一代名臣。王陽明主張官員勤政,“大抵天下之不治,皆由有司之失職”;施仁政,“以不忍人之心,而行不忍人之政”。
  從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到維新派主要人物梁啟超,國學(xué)大師胡適、再到早年的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人陳獨秀,革命先驅(qū)孫中山,他們對王陽明先生,均十分敬佩。梁啟超先生著有《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著名教育學(xué)家陶行知因受“知行合一”學(xué)說影響,毅然改名陶行知,郭沫若先生也是王陽明的崇拜者,著有《偉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陽明》和《王陽明禮贊》等文。
  作者簡介:
  鐵凡宛,長期在沿海某省的基層一線工作,曾在縣級崗位上擔任多年領(lǐng)導(dǎo)職務(wù),現(xiàn)為某市大型國有企業(yè)黨委副書記、副總裁。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過社科著作多部,發(fā)表過中長篇小說共兩百余萬字。
  目錄:
  第一部分初入官場,緣何跌得這般狠/001
  初入官場,王陽明年少氣盛,信心滿滿,自認為世代為官,科班出身,憑著真才實學(xué),一定能踏出一條金光大道。然而宦海深不見底,仕途兇險莫測,第一次亮相就卷入了大是大非,跌進了無底深淵。
  1.初生牛犢傷不起/002
  2.姜當然是老的辣/017
  3.怎樣讓領(lǐng)導(dǎo)開心/025
  第二部分噩夢醒來,方知做官要比讀書難/039
  往往要到遭遇挫折之后,年輕干部才會發(fā)出源自內(nèi)心的喟嘆:在單位里想要混得好,想要往上爬,竟然比讀書時考滿分還要難。這個時候,他才幡然醒悟:如果照書本上所說的那樣去做事,在官場里,只會處處碰壁,時時撞頭。
  1.心中之“理”/040
  2.如何對付小人陰謀/049
  3.書外之“道”/059
  第三部分重出江湖,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083第一部分初入官場,緣何跌得這般狠/001
  初入官場,王陽明年少氣盛,信心滿滿,自認為世代為官,科班出身,憑著真才實學(xué),一定能踏出一條金光大道。然而宦海深不見底,仕途兇險莫測,第一次亮相就卷入了大是大非,跌進了無底深淵。
  1.初生牛犢傷不起/002
  2.姜當然是老的辣/017
  3.怎樣讓領(lǐng)導(dǎo)開心/025
  第二部分噩夢醒來,方知做官要比讀書難/039
  往往要到遭遇挫折之后,年輕干部才會發(fā)出源自內(nèi)心的喟嘆:在單位里想要混得好,想要往上爬,竟然比讀書時考滿分還要難。這個時候,他才幡然醒悟:如果照書本上所說的那樣去做事,在官場里,只會處處碰壁,時時撞頭。
  1.心中之“理”/040
  2.如何對付小人陰謀/049
  3.書外之“道”/059
  第三部分重出江湖,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083
  二次創(chuàng)業(yè),步子雖然走得慢了很多,但邁出的每一步都是那樣的堅實,腳印里有汗水,也盛滿了思想。對于王陽明來說,這路是用心走出來的,心有多遠,路就能走多遠。
  1.父母官是怎樣煉成的/084
  2.學(xué)者型干部機會更多/098
  3.揭掉潛伏者的隱身衣/116
  第四部分破山中賊易/127
  南贛汀漳邊區(qū),這片盜匪橫行,民不聊生的土地,許多前任栽在這里,仕途也因此涂抹上不光彩的紀錄。然而一介書生王陽明,卻憑著心中的勇毅和智慧,將悍匪們分頭擊破,一網(wǎng)打盡。
  1.直搗匪巢,書生彎弓射大雕/128
  2.循循善誘,筆墨神功勝刀槍/141
  3.連環(huán)巧計,心術(shù)可抵十萬兵/157
  第五部分破心中賊難/171
  山中賊與心中賊,哪個更可怕?山中賊,搶的是百姓的錢財,而心中賊,卻想端走皇帝的奶酪。
  1.王者與賊寇/172
  2.向左還是向右/184
  3.南昌!南昌!/196
  第六部分擒獲寧王,心學(xué)創(chuàng)下赫赫戰(zhàn)績/207
  心術(shù),從官場到戰(zhàn)場,演繹經(jīng)典的制勝法寶,是心學(xué)從理論到實踐的化身。一介書生王陽明,以“武功”展現(xiàn)蓋世才華。這是人生的高潮,也是心學(xué)造詣的又一巔峰。
  1.大戰(zhàn)鄱陽湖/208
  2.御駕親征/218
  3.致良知/228
  第七部分最后的輝煌,人生仕途永無憾/239
  王陽明渴望安靜地生活,遠離塵世的喧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他所追求的人生至高境界,然而這樣的日子過了不到五年,朝廷又想起他來,要讓他去做一些他并不想做的事情。
  1.樹欲靜而風不止/240
  2.戰(zhàn)爭與智慧/249
  3.此心光明/259
  第一部分初入官場,緣何跌得這般狠
  初入官場,王陽明年少氣盛,信心滿滿,自認為世代為官,科班出身,憑著真才實學(xué),一定能踏出一條金光大道。然而宦海深不見底,仕途兇險莫測,第一次亮相就卷入了大是大非,跌進了無底深淵
  1、初生牛犢傷不起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然而在官場里,吃虧的總是年輕人,年輕人率性而為,喜歡說真話,不善察顏觀色,不會明哲保身,更不愿腳踏兩只船……所有這些真性情,在官場卻全是“短板”,王陽明也不例外,表面上是遭人陷害,實際上是禍起于心
  暗無天日,前程渺茫。王陽明的心底一次次涌起這八個字。喜歡讀書的他,似乎從自己初涉官場的短暫生涯中,讀出了這八個字的注腳。
  隆冬臘月,在這黑漆漆的石屋里,伸手不見五指,聽不到屋角的滴水聲,估計水滴早已凍成冰溜子了。倒是風聲一陣緊似一陣,像催命的牛頭馬面發(fā)出怒吼一般。
  數(shù)九寒天,滴水成冰。明天一早,牢里一定會抬出許多凍得硬梆梆的尸體,在用來放風的后院里排成長長的一溜,今天閻王下達的指標一定能超額完成,所以這兩個小鬼如此這般興奮。王陽明腦海里跳過一個個蒙太奇。自從進了錦衣衛(wèi)的大牢,晚上比白天清醒得多。
  胡思亂想了一陣,王陽明的思緒又回到了“暗無天日”這個意境中,并且為自己的“前程渺!睋钠饋怼
  如果我的心能像外面的月亮一樣,看到外面的東西就好了。不,看到世上萬物隱然的一切,更好,最好。王陽明感慨萬千。
  屈指算來,在這石屋里已經(jīng)整整呆了一百天。一百天前,自己還是石屋外面的一個看客,不,一個朝服威嚴的年輕干部。級別雖然不算高,只是六品,也不帶“長”,但工作的單位都是萬眾仰止:兵部。若是放在今天,兵部——國防部大樓里走出來的年輕人,到地市一級軍分區(qū)去轉(zhuǎn)轉(zhuǎn),那些個兼任市委常委的司令員或政委,還不得親自跑到大門口來迎接?
  他的腦子快速轉(zhuǎn)動起來,像一部電影放映機,以倒敘的方式,將無數(shù)彩色和黑白的鏡頭,源源不斷地播映在心中那張遼闊無際的大銀幕上——
  時間:昨天。地點:錦衣衛(wèi)行刑室。
  今天是牢中所有犯人最難過的一關(guān),王陽明也不例外。他即將遭受的刑罰,有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名稱:“廷杖”,數(shù)量是三十,聽上去好像不多,但后果卻十分嚴重。之前無數(shù)受刑者,幾乎沒有人不皮開肉綻。有人被打殘,甚至被打死。所以,稱之為鬼門關(guān)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廷仗,刑具看上去極為普通,是一根毛竹,形狀和大小跟扁擔有幾分相似。但就是這個玩意,卻著實陰森可怖,能將人送到另一個世界。毛竹這玩意在江南十分普及,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能有它的蹤影,生活和工作用具中,處處都要用到它。江南一帶,有一樣?xùn)|西,在許多人童年記憶中刻下過很深的印痕,名叫“竹絲帚”,功用是體罰頑童。其實很簡單,也就是幾根竹絲捆扎在一起,然而看上去輕飄飄的很不起眼,打在皮上,卻能痛到骨里。竹子的硬度、韌性和耐磨性,似乎天生是用來做工具或者刑具的。
  王陽明小時候也嘗過這種竹絲帚的滋味。不過,今天的刑具,比竹絲帚厲害多了,它不是竹絲拼扎成的,而是一根竹扁擔……這在南方農(nóng)村,只有打架斗毆的時候才能派上用場。
  廷仗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反正到了明朝,到了王陽明那個時代,其使用已經(jīng)爐火純青,抵達了歷史的巔峰。
  廷杖在使用過程中很有講究,稱之為“藝術(shù)性”一點也不為過。如果用“巧力”,用這根“竹扁擔”打一個紙包的假人,噼里啪啦,聲音聽上去很響,但打完幾十下之后,那張紙還是完好如初,還是可以在上面潑墨揮毫;如果用“狠力”,一陣悶響之后,那個用皮革包著磚頭的假人,外面看上去也是完好如初,但解開包裹,里面的磚頭卻已經(jīng)碎成了粉末。
  至于在行刑過程中究竟是用“巧力”還是用“狠力”,這個不是那個拿“扁擔”的行刑者說了算,而是“一切行動聽指揮”。這個行使指揮權(quán)的,往往是那些皮膚白凈,沒有胡子,一口娘娘腔的“公公”。
  王陽明清楚地記得,自己的屁股挨“竹扁擔”之前,趴在地上,眼睛余光瞥見那個監(jiān)刑的“公公”的兩條短腿,他的兩只腳呈現(xiàn)明顯的內(nèi)八字,這種十足的女人姿勢,讓王陽明差點笑出聲來。
  然而王陽明有所不知,正是這種可笑的太監(jiān)姿勢,救了他一條命,讓他那“知行合一”的心學(xué)世代傳承,遠播海外。
  在錦衣衛(wèi)的行刑室里,無論是內(nèi)八字和外八字,都是一種暗號。能夠讀懂暗號,或者說破譯密碼的,只有那些手持“竹扁擔”的行刑者。
  外八字的意思是,往狠里打,就是打出把磚頭變成粉末的效果。內(nèi)八字的意思呢,往輕里打,聲勢當然要大,皮膚上的毛細血管當然要破,流些血,乍一看,也是皮開肉綻的效果。但這種傷,養(yǎng)上一陣子就結(jié)痂痊愈了。
  王陽明受刑的那天,監(jiān)刑的“公公”擺足了內(nèi)八字,所以他雖然受了一些皮肉之苦,但一點也沒有傷到骨頭和內(nèi)臟。大半個月后,就恢復(fù)如初了。
  生死悠關(guān)的時刻,是老爸親自出手,救了兒子一命。
  老爸名叫王華,當年如果王陽明大喊一聲:“我爸是王華!”其效果一定不會比“我爸是李剛”差。
  王華,時任禮部右侍郎。禮部,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外交部+教育部,右侍郎,相當于排名第二的副部長。這個還不算最牛的,王華身上的最大亮點是:狀元!在古代的讀書人眼中,這才是真正值得驕傲的巔峰。
  王陽明不知道王華是通過一條怎樣的隱秘的渠道,買通了關(guān)節(jié),反正靠了老爸,在關(guān)鍵時刻沒有被“狠打”。
  能考上狀元,那一定是絕頂聰明之人,所以在護犢子的行動上,王華很注意把握分寸。他知道,一旦做過了頭,對自己,對孩子,都不好,一切皆有度。所以盡管后來那個炙手可熱的大太監(jiān)劉瑾劉公公多次拉攏他,暗示他只要誠心悔過,做個表率,就一定放過他兒子。不光是既往不咎,而且還給父子兩人都加官進爵。王華不為所動,并非他真的清高過人,剛正不阿,而是目光很長遠,預(yù)感很精準,憑著狀元的腦瓜子,他認定,這個劉瑾,作惡多端,人神共憤,將來必遭報應(yīng)。至于現(xiàn)在嘛,雖然如日中天,趨之若鶩,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統(tǒng)統(tǒng)報銷,包括他本人以及爪牙。所以他寧可現(xiàn)在讓自己和兒子都苦點,眼光放長遠點,將來就不會吃苦頭。
  這個為官做人的道理,換句話說叫做:叫吃小虧,賺大便宜。眼前嘗點小苦,免得將來受大苦,甚至永遠不得翻身。
  果然,若干年后,劉瑾徹底報銷,追隨他的那些雞犬,也一同落入了十八層地獄。而狀元出身的王華及其兒子王陽明,卻因為早先與其保持距離,劃清界線,不但沒有受到牽連,反而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終其一生都享有不趨炎附勢、不同流合污的官場美名。
  何謂智者?智者,遠見卓識,能看到十年后的事情!智者,運籌帷幄,能巧妙化風險為無形!
  概言之,能看到十年后的是智者,能看到百年后的是偉人,能看到千年后的是圣人。
  再看看股市上的廣告語:長期投資吧!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你一定會收獲意外的驚喜!
  王華,正是官場上一位聰明絕頂?shù)耐顿Y者。逢低吸納,人拋我買,然后耐心地等待著機會。為自己,更為他的寶貝兒子!
  時間:一百天前。地點:兵部主事辦公室。
  一個年輕人趴在辦公桌上奮筆疾書,天很熱,屋里沒有空調(diào),再加穿著寬厚的官服,寫著寫著,他的后背被汗水洇濕了一大塊。終于寫完了,年輕人將筆一丟,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端起紫砂壺一通牛飲。這個窄面細目,身材修長的年輕人,因為下頜上那一部濃密的虬髯,看上去顯得老成持重,與三十出頭的實際年齡不太相符。
  他,就是兵部主事王陽明。
  這個“主事”,聽上去還不錯,品級也有六品。但在京城里,卻算不上什么大官,在他呆著的兵部——國防部里,說好聽點是個處長,差了點說就相當于一個高級辦事員。但是,對于考中進士不久的他來說,這可是個十分重要的崗位。有多少進士,現(xiàn)在還在七品甚至從七品的崗位上,而他已經(jīng)高居六品,用“前途無量”四個字來形容他,一點都不過分。
  其實在進士這一起跑線上,王陽明并沒有占什么優(yōu)勢,比起當年高中狀元的老爸,甚至可以說落后了一大截?纯赐蹶柮鞯摹俺煽儓蟾鎲巍,28歲那年,第三次進京趕考,終于榜上有名,“賜二甲進士出身第七人,觀政工部!币患字挥腥,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二甲共七名,他是排在最末尾的。
  “觀政工部”,也就是在工部“觀政”,其實是實習鍛煉的意思。就在去年冬天,大明朝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戰(zhàn)將。長期駐守在陜甘寧邊關(guān)地帶的將領(lǐng)、咸寧伯(加封少保,兼太子太傅)王越病故,卒于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等尸體運回老家安頓好,已經(jīng)過了大半年。皇上下令要讓這位將領(lǐng)風光大葬,尤其要把墳?zāi)菇ê茫谑,這年秋天,在工部當實習生的王陽明,被皇帝派去督造咸寧伯王越的墳?zāi)。愛好軍事的王陽明,嘗試運用軍事管理的方法督造工程,把工程建設(shè)管理得井井有條,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了這項重要的工程。
  那個時候,王陽明開始嶄露頭角。這項工程任務(wù)很重,為了趕工期,更為了保質(zhì)量,他沒日沒夜地苦,長期駐守在工地上,跟著干活的民工吃一樣的飯,睡同一個草棚。但堪稱神奇的是,在如此緊張的工作中,王陽明竟然還能擠出時間,在當?shù)氐幕鶎又羞M行了全面深入的調(diào)研,掌握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梳理歸納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當年,他給皇帝寫了奏折,內(nèi)容涵蓋了西北邊疆防備等八件大事,件件都是一針見血,受到皇上的器重;貋碇螅皇谟栊滩吭颇锨謇羲局魇。期間,曾被派往直隸、淮安等地審理決斷一些疑難案件和大要案。
  然而就在事業(yè)開始蒸蒸日上的時候,他的身體跟他玩起了躲貓貓:肺病突然發(fā)作了,一陣陣咳嗽,痰中還有血絲,整晚整晚地失眠,人瘦下去一大圈。幸好經(jīng)多位名醫(yī)診斷,一致認為不是癆病,但若是發(fā)展下去,很難保證不往這個絕癥上演變。王陽明當機立斷,暫停事業(yè),休生養(yǎng)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決不能為了牟取暴利而蝕光老本。王陽明遞交了回老家紹興余姚(當時的余姚隸屬于紹興府)養(yǎng)病的請假報告,獲得了批準。在老家,王陽明一邊養(yǎng)邊一邊做學(xué)問,重新做起圣人夢。讓人建了一建屋子,取名為“陽明洞天”,自稱陽明子。在陽明洞里,他開始學(xué)習古人的“導(dǎo)引”養(yǎng)生術(shù),并努力予以發(fā)展!饵S帝內(nèi)經(jīng)》中總結(jié)導(dǎo)引療法的適應(yīng)癥有“痿、厥、寒、熱”和“息積”,提到以燙藥、導(dǎo)引配合治療。東漢名醫(y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強調(diào)以“導(dǎo)引、吐納、針灸、膏摩”治療四肢“重滯”癥。在保留了華佗的一些佚文《中藏經(jīng)》中也指出:“導(dǎo)引可逐客邪于關(guān)節(jié)”……王陽明覺得自己的肺病也是“息積”所致,所以要筑室導(dǎo)引。
  靜坐導(dǎo)引了兩年,身體略有恢復(fù)。但并沒有因此成圣,學(xué)問上也沒有特別的長進。他對自己并不滿意,于是摒棄不用。
  33歲那年,基本康復(fù)的王陽明回到京城,被皇上派往山東做秋季山東鄉(xiāng)式的主考官。到了九月,又改為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
  34歲那年,王陽明結(jié)識了39歲的哲學(xué)家湛若水。湛若水是廣東增城人,剛剛考中進士,雖然出道比王陽明還晚,但這并不表明他學(xué)問差,相反,他的學(xué)問和人格,頗令王陽明敬佩。
  湛若水早年喪父,從小由母親帶大。27歲中舉,原本接著就要進京考進士。但是,29歲往江門就學(xué)于陳獻章(號白沙),居然當場燒掉了進京趕考的“路引”(準考證)以表學(xué)習決心。從此潛心研究心性理學(xué),數(shù)年間學(xué)業(yè)大進,創(chuàng)立了“隨處體認天理”的學(xué)說。弘治十三年(1500年)其師陳白沙去世,若水為之服喪3年。在當?shù)毓賳T和親友的苦苦勸說下,他才北上考試。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不久擔任翰林院編修。
  湛若水步入仕途后,有機會在京城宣揚其自身的理學(xué)觀點。當時與王陽明、呂柟、王崇等人經(jīng)常在一起論道,跟隨他們要求做弟子的人很多。
  于是,王陽明和湛若水分別開門授徒。兩人教的都是心學(xué),但王陽明的心學(xué)是“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而湛若水的心學(xué)觀點是“隨處體認天理”,自稱“陽明與吾言心不同,陽明所謂心,指方寸而言,吾之謂心者,體萬物而不遺產(chǎn)也”。
  因為兩人在京城的名聲越來越大,被稱為“王湛之學(xué)”。
  王陽明的心學(xué)是在陸九淵宋明理學(xué)基礎(chǔ)上進一步發(fā)展而成的。陸主張“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說。斷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薄罢J為治學(xué)的方法,主要是“發(fā)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學(xué)茍知本,六經(jīng)皆我注腳”!蓖蹶柮鲃t繼承宋代陸九淵強調(diào)“心即是理”,由于心即理,因此人欲與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認為的那樣對立。
  當然,王陽明此時宣揚的心學(xué),還屬于初創(chuàng)階段。隨著他的人生一步步進入坎坷,他在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完善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就在王陽明的人生逐漸走向輝煌之際,一片烏云他向的頭頂飄來。
  這年的五月,大明弘治皇帝朱祐樘去世,史稱明孝宗。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曾是弘治皇帝的老師,時任禮部右侍郎,兼任日講官(負責皇帝敷陳經(jīng)史、回答皇帝咨詢、兼記皇帝言行的官員)。在王華的教導(dǎo)以及王恕、劉大夏等重臣的輔佐下,明朝再度出現(xiàn)中興盛世,史稱“弘治中興”。然因病早逝,享年36歲。
  繼位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是個非常奇怪的君主,他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多荒謬不經(jīng),為世人所詬病。最糟糕的是,他重用太監(jiān)劉瑾,排擠忠直之臣,國事日下,頗受朝廷上下非議。
  身為國師的狀元父親,也常在家里憤憤不平,大罵劉瑾禍國,給王陽明心頭點燃了一把正義之火。
  想想自己,作為京城里名聲日著的心學(xué)大師,未來的圣人,怎能容忍劉瑾這樣的太監(jiān)在朝廷胡作非為呢?既然是大師,就要拿出大師的手段,依靠自己的文章,向皇上進言,請求皇上懲罰劉瑾,還朝廷一股凜然正氣。
  王陽明審視著自己剛剛一氣哈成的文章,目光中有幾分得意,幾分自戀。這是一份奏折,顧名思義,其讀者當然是君臨天下的皇上。正是因為如此,王陽明在醞釀與寫作的過程中,才會心潮澎湃,氣血翻涌。一想到真龍?zhí)熳蛹磳㈤喿x自己的文字,王陽明感覺自己心跳加速,那怦怦的聲音回蕩在耳邊,回蕩在整個房間里。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王陽明感覺連自己也說不明道不清,心中五味雜陳。其中,有一絲絲火藥味。
  是的,這篇文章,很可能是一顆炸彈,點燃引線之后,會炸出怎樣的效果?他隱隱有些不安。
  文章出爐之前,朝廷里其實已經(jīng)亂成了一鍋粥,甚至可以用無數(shù)顆“炸彈”爆炸之后,炸出滿地的血肉碎片來形容。連空氣中也飄滿了血腥味。已經(jīng)有二十多個大臣屁股上挨了廷杖,而且監(jiān)刑太監(jiān)的站姿都是像卓別林那種標準的“外八字”,不光“用“狠力”,往死里打,而且還對這種沿襲了數(shù)百年的刑罰進行了一次全面革新,規(guī)定受刑人必須脫掉褲子,光著屁股挨揍。這可真讓人吃不消,原先廷杖的時候,受刑人總是千方百計穿得厚實再厚實些,多套上幾條褲子,屁股上還加塞幾層布片皮革或者棉絮,起到減震緩沖的作用。現(xiàn)在不行了,“竹扁擔”那張熱臉直接貼在了一個勁哆嗦的冷屁股上。
  這項改革是劉瑾一手創(chuàng)意策劃的,他的目的是讓那些不聽話的大臣閉上嘴巴。短短幾天時間,十多個被殘,好幾個被打死,他們大多是領(lǐng)導(dǎo)干部,其中不乏副部級、正廳級。冤死者中,竟然還有兩個是言官——被當場打死的叫戴銑,三天后死在獄中的叫蔣欽。本來,就他們的職業(yè)而言,理應(yīng)享有豁免權(quán),不應(yīng)因為“出言不遜”而被罰廷杖。言官,就是高級參議,工作職責是向皇帝進諫,忠言逆耳,言官就算是說錯了話,也是情有可原的。但當時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個超有個性的昏君,以自由與玩樂為人生最大追求,根本不把江山社稷放在心上,朝中大事全都交給太監(jiān)頭子劉瑾打理。而這個劉瑾,更是前無古人的奸佞(“后無來者”倒算不上,嚴嵩、魏忠仁比他還要壞),卑鄙無恥,兇惡貪婪,這一君一臣,一主一仆這么一搭配,明王朝便一下子迎來了最黑暗的時代。
  王陽明用心思考,拼命格物明理,也想不明白:一個太監(jiān),一個身體上少了一樣至關(guān)重要的物件的家伙,為何會如此貪婪,他要那么多錢干什么?他這輩子不可能有兒孫,自己就算能活到道家吹噓的“仙齡”,也花不了他家里那座“金山”的一個角吧。劉瑾最終被繩之以法,凌遲處死之后,從他家中抄出來的那座“金山”,讓皇帝本人也目瞪口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金銀財寶的總價值竟達6375萬兩銀子,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幣,大約是255億元。這個數(shù)字有多大?可以拿出另一個數(shù)字作比較,正德帝朱厚照在世時,皇宮里一年的開銷是400萬兩銀子,也就是說,劉瑾家里的錢,不計算利息,也夠他當上十五六年皇帝了。況且他已經(jīng)去勢,根本不需要三宮六妃,也不需要服侍女人的男人——太監(jiān)。所以,開銷要省得多,應(yīng)該夠他一輩子當“皇帝”用的。然而,一直到被活剮之前,劉瑾從未停止過搜刮。
  劉瑾的貪婪到了怎樣一種程度?舉兩個例子。王陽明有一個同事,叫周鑰,職務(wù)是兵科給事中,從七品,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縣)處級。級別雖然不高,但因為是負責督察的,又在國防部工作,所以到基層去辦事,下面的那些縣長甚至市長一定會熱情接待。然而,他奉命到淮安去辦事,不料卻死在了旅途上,死得有些蹊蹺。不是出了車禍,也不是在飯桌上喝死,更不是路遇強盜因公殉職,死因是自殺!一個樂觀開朗,頗有前途的年輕人,為何自尋短見?
  周鑰是乘船回京的,那天,天蒙蒙亮的時候,隨行的一個仆人被尿憋醒。昨晚沾主子的光,在當?shù)卣母鎰e宴上,喝了不少酒。睡眼朦朧地往船舷邊走去時,他腳下一軟,被重重絆了一跤,跌倒在一樣軟綿綿的物件上,一摸,摸到一個毛茸茸的玩意,圓咕隆咚的,憑著手感判斷,是一個腦袋瓜,不知哪個家伙也喝高了,竟然醉倒在了甲板上。這個仆人心地有些善良,推了一把那個醉鬼,想提醒他一聲,還是回船艙去睡,不然會著涼的。推了幾把,不見動靜,一摸,那人手冰冰涼的?磥磉@江風果然厲害,一定得馬上叫醒他!仆又推了那人幾把,見還是沒有反應(yīng),只好苦笑一聲,翻身坐起,雙手往那人身下抄去,想來一個“公主抱”,將那人運回船艙。然而在那人的身體和甲板接觸的部位,他摸到了一把滑膩膩、水漉漉的玩意。猜想著這家伙有可能酒后大小便失禁,心里泛上一陣惡心,昨晚填塞在肚子里,尚未消化的那些雞鴨魚肉,便一個勁地往喉嚨口涌。然而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并且聞到糞尿的惡臭,倒是有一種甜膩膩的腥味直往鼻腔里灌。也許是江上飄來的魚腥味,他不經(jīng)意地低頭一瞥,卻嚇了一大跳,躺在地上的,竟然是自己的主子——周鑰大人!
  這還得了!這時天空閃過幾道鮮紅的曙色,那是旭日躍出江面前投向人間的光芒。仆人看到周大人身下那攤液體也是紅色的,起初以為是旭日將它染紅,然而細看,周大人蒼白脖頸上,有一道長長的傷痕。那傷痕中,還有紅色的“泉水”在汨汨流淌。
  一聲凄厲的慘叫驚醒了船上所有人的夢。聲音當然是仆人發(fā)出的,因為周大人再也吐不出片言只語。此時,他的靈魂已經(jīng)緩緩離開身體,向著空中飄去。雖然大家七手八腳進行搶救,讓他茍延殘喘了一會兒,但最終沒能助他說出臨終遺言。升天之前,周大人尚存一絲知覺,用手沾著自己的鮮血,在甲板上斷斷續(xù)續(xù)地寫下五個歪歪扭扭的血字:“趙知府誤我”。
  為什么是“誤我”而非“害我”?這個趙知府,名叫趙俊,是周鑰的好朋友。知府官級四品,相當于現(xiàn)在地級市的市長,相比周鑰,要高出好幾個級別,但一個是京官,一個是地方官,所以趙大哥還是很巴結(jié)周小弟的。每次趙市長進京辦事,都請周阿辦吃飯,不光吃飯,還送上禮品。每次周阿辦到淮安出差,趙市長都隆重招待,不光吃香的喝辣的,晚上還有特殊安排。都說朝中無人莫做官,在趙大哥眼里,這個周小弟雖然暫時還派不上用場,但作為一條人脈儲備著,說不定今后哪天發(fā)達了,就能幫幫上大忙。
  然而在接風宴上,趙大哥感覺到,周小弟有點悶悶不樂,就連告訴他晚上去一個好地方玩,他也是隨口哦了幾聲,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莫非是旅途太勞累?趙大哥正捉摸著要不要安排幾個美女直接去賓館上門服務(wù),周小弟將嘴巴湊到他耳朵邊,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請求。
  說是小小的要求,卻讓趙市長心底里十分為難。雖然為難,卻又不便拒絕,只好敷衍著連說三個“好”字。
  周小弟的請求是:借1000兩銀子。
  索賄?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嚴格的定義是:“轉(zhuǎn)賄”。
  這筆錢,即便是索賄成功,來自國防部的周阿辦自己也落不到一分錢的好處,它將全部孝敬給當時官場的頂級人物——太監(jiān)頭子劉瑾。那個時候,劉瑾已經(jīng)猖狂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稱之為“代理皇帝”一點也不為過。朱厚照正在“豹房”里玩得不亦樂乎,把國家大事全權(quán)委托給了這個不男不女的家伙。
  劉瑾當政,不為名,只圖利。斂財?shù)姆绞轿寤ò碎T,別出心裁,窺一斑而見全豹。當時官場潛規(guī)則中有這么一條:中央部委局辦的所有干部,無論級別高低,去基層考察調(diào)研,回來之后,除了匯報工作,還要向劉公公奉上一份厚禮。否則的話,哼哼,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有實例有證。某部的兩個阿辦,奉命到基層調(diào)研民生問題。因為去的地方比較窮,實在是搜刮不到民脂民膏(好地方一般是領(lǐng)導(dǎo)親自帶隊調(diào)研),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了一些土特產(chǎn),裝在籮筐里,送到了劉公公府上。看到這樣的土貨,劉公公勃然大怒,認定這兩個小屁孩是在糊弄自己,于是決定殺一儆百。劉公公的想法是,不在乎那點錢,但不能壞了規(guī)矩。第二天,那兩個倒霉的阿辦被抓進牢里,理由是調(diào)研報告數(shù)據(jù)摻假,上綱上線便是工作作風有問題。兩人被處以枷刑。這種刑罰,在明代以前早已有之,只是到了劉公公手上,進行了改革創(chuàng)新,枷的重量從幾十斤增加到一百五十斤。試想一下,一百五十斤的重物箍在脖子上,就算是武松再世,也走不到滄州。事實驗證,那些犯了錯誤的國家干部,戴上之后,沒有人熬過三天的。那時正是三伏時節(jié),赤日炎炎似火燒,兩個可憐的阿辦當天就差點掛了,幸虧傍晚時分下了一場大雨,又有親朋好友幫忙去劉公公府上補送了禮金,才逃過一劫,揀回了小命。從此之后,中央部委局辦的干部下基層,沒有人敢兩袖清風地回來。
  周鑰,這個國防部的年輕人,當時向知府“大哥”趙俊借錢,為的就是回去好交賬。
  然而趙市長卻沒辦法向他交賬。不是“大哥”不顧兄弟情義,實在是市長的錢袋子捉襟見肘;窗膊凰愀坏膊凰愀F,1000兩銀子,相當于40萬人民幣,一個市長,總是有點辦法的。但下基層調(diào)研的領(lǐng)導(dǎo)干部實在是太多了,時近年底,地皮被刮了一次又一次,刮到了骨頭縫里,一點油水也沒有了。這年頭,地主家也沒多少余糧啊!眼看著自己進京述職的日期越來越近,總得留個鍋底吧。
  趙市長迫不得已陽奉陰違,給自己留了點后手,卻把自己的好兄弟送上了絕路。
  那天晚上,酒醒之后,在回京的船上,周鑰檢查了一遍趙大哥送的禮物,發(fā)現(xiàn)除了一些淮安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并沒有那筆救命的銀子,頓時像遭了雷劈一般,渾身閃過強烈的電流,感覺自己已經(jīng)體無完膚,一顆心更是裂成了無數(shù)碎片。沒有銀子,回去就是死。一想到等待著自己的是那面重達150斤的可怕大枷,一想到那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周鑰決定自我了斷,來個爽快的。
  黑暗中,他摸索到甲板上,耳邊除了風聲就是鼾聲。一輪明月高懸在天際,然而這月亮,怎么看怎么像劉公公那張陰森森的臉。此時周鑰已經(jīng)萬念俱毀,他抽出一把刀子,這是一把短短的彎刀,刀柄上鑲嵌著紅藍寶石,因為在國防部工作,又是一個軍品迷,周鑰收藏了許多利器,這是其中最愛的一樣,常常帶在身邊,一有空就拿出來把玩。這把彎刀是一個戍邊的將軍送給他的,原主人據(jù)說是一個蒙古貴族,在一次邊境交鋒中被明軍斬殺后繳獲。
  回過頭去再說說王陽明揮汗寫就的這份奏折。在他逝世之后,他的弟子為他整理生前遺作時,奏折的底稿還在,龍飛鳳舞的墨跡,精美絕倫的文字,弟子們嘆為觀止之后,發(fā)現(xiàn)因為是寫給皇上的奏折,只有正文,沒有題目,于是根據(jù)文章的中心思想,補了一個:“乞侑言官去權(quán)奸以章圣德疏”。意思是:懇請皇上弘揚圣德,寬恕言官,罷黜奸臣。
  不知是哪個弟子加的題目,根本是“題不對文”。王老師當年寫這篇文章時,形勢十分嚴峻,背景非常復(fù)雜,他費盡心機,絞盡腦汁,方方面面的兇險都考慮到了,各種避禍的招數(shù)都拿出來了,整篇文章中,根本沒有“去權(quán)奸”這種敏感的,容易讓人對號入座的詞匯。當時劉瑾當政,宦官集團一手遮天,京城里朝中上下早已是萬馬齊喑,遠在留都南京的言官們不甘屈服,自不量力地發(fā)動一輪自殺式進攻,然而最終以卵擊石,全軍覆沒。領(lǐng)軍人戴銑、蔣欽被劉公公“送”走了,讓他們到另一個世界去慷慨陳辭。言官之一的蔣欽死得最為悲壯。他一共被打了三次廷杖。第一次受刑之后,他在家里躺了兩天,第三天掙扎著起身,倔強地甩開家人的攙扶,歪歪扭扭地站在書桌前,又開始給皇帝寫信。信中語氣激烈,指名道姓稱劉公公為“閹人”、“奸佞”,還牛哄哄地跟皇帝耗上了:“皇上您如果相信老臣,就把劉瑾宰了,如果不相信我,就賜我死吧!
  當然不會“賜死”。此時天下第一玩主朱厚照正在“豹房”里臨幸異域美女,哪有閑心來對付來信來訪?所有的事情全都委托給了劉公公。劉公公下達的指令是:“賜杖”。于是蔣欽那血肉模糊的屁股又挨了三十大棍,還被關(guān)進了錦衣衛(wèi)那深不見底的大牢。這回他再也站不起來了。腿不能動但手還在動,心,一顆忠貞無比的心,更是沒有停止過繹動。蔣欽在黑牢里繼續(xù)寫信,躺著寫。他換了一種筆法,想要感動皇帝。他在信中說:“皇上啊,難道您到現(xiàn)在還沒有看出誰忠誰奸嗎?我蔣欽已經(jīng)被打得皮開肉綻,筋斷骨碎,估計這輩子再也不能走路了。我家里還有72歲的老父親,我已經(jīng)打定主意,忠孝不能兩全,一定要把劉瑾扳倒,還人間一個清白!”
  回答這封上訪信(現(xiàn)在叫重復(fù)信訪)的,依然是:廷杖。
  三次廷杖,在明朝乃至中國歷史上,蔣欽創(chuàng)造了一個記錄,用他那不屈的生命。
  蔣欽永垂不朽了,年輕的王陽明血脈賁張,決定接過先輩用鮮血染紅的旗幟,向著邪惡發(fā)起進攻。不過,他的進攻是有理智的,是智取,而非強攻。他知道,面對劉瑾的碉堡和“機槍陣地”,手持大刀長矛的自己,決不能像蔣欽那樣光著膀子嗷嗷叫著往前沖。
  所以在寫給皇帝的奏折中,他絕口不提什么“去權(quán)奸”,而是先批評了一通戴銑、蔣欽之流,說他們用詞不當,觸犯了皇上,然后筆鋒一轉(zhuǎn),十分婉轉(zhuǎn)地替他們說了幾句公道話:他們是言官,就事論事地提出意見建議,為皇上您提供決策參考,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如果他們沉默寡言,反倒是失職了。所以我覺得,如果他們說得不對,你聽過就算了,不必往心里去。如果他們說得有點道理,您適當表揚一下,必定能提升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聽說前段時間您派錦衣衛(wèi)到南京去逮捕他們,還打他們屁股,我覺得這樣不太好,把言官們都嚇得噤若寒蟬,今后您到基層去調(diào)研,老百姓還敢說真話嗎?
  在信中,王陽明還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意思是把南京的言官逮捕后押送到北京,千里迢迢,路上萬一出點差錯,有個閃失,怎樣向他們的家屬交代?表面上是考慮細節(jié),目的是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初入江湖的王陽明機關(guān)算盡,覺得這種大迂回的戰(zhàn)術(shù),即便不能感動皇帝,壓制劉瑾,至少也能確保自己全身而退。
  然而他想得太美,自我感覺太好,因為年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劉公公是何許人也?在官場里混了幾十年,在最高領(lǐng)導(dǎo)那里如魚得水,說好聽點,老江湖,說難聽點,老甲魚,說更難聽點,老流氓?吹揭粋自作聰明的小年輕在那里蹦蹦跳跳,馬上掉轉(zhuǎn)槍口,一通掃射,將他打得渾身上下全是篩子眼。
  小子,跟爺爺玩,你還嫩著呢!
  這份飄著墨香,寫得一筆龍飛鳳舞好字的奏折,當天遞交進宮,當天就落到了“代理皇帝”劉瑾手中。劉公公辦事效率很高,當天就揮筆批示,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拿下。
  鋃鐺入獄的時候,王陽明腸子都悔青了;仡欁约核5哪切┬÷斆,像極了孫悟空的筋斗云,再怎么折騰,也跳不出如來的掌心。唉!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然而在官場里,吃虧的總是年輕人,年輕人率性而為,喜歡說真話,不善察顏觀色,不會明哲保身,更不愿腳踏兩只船……所有這些真性情,在官場卻全是“短板”,王陽明覺得,自己雖然小心翼翼,但還是吃了經(jīng)驗不足的虧。表面上是遭人陷害,實際上是禍起于心。寫這份奏折的初衷,他從未告訴過別人,甚至是自己的父親。事發(fā)之后,朝廷上下議論紛紛,不少人在嘴上雖然不敢支持這個年輕人,心里卻是贊聲一片。王陽明的行為,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絲火光,雖然瞬間就被一陣狂風撲滅,但讓人們感受到了正義和良知。
  只有王陽明自己明白,這樣做,并非完全出于公心,在正義與良知中,還摻雜著一點小小的私欲,準確地說,是一種虛榮心。放在今天,就好比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干部,總想有所作為,所有展示,在領(lǐng)導(dǎo)面前表現(xiàn)表現(xiàn);实凼亲罡哳I(lǐng)導(dǎo),那時的王陽明,從考中進士參加工作到寫信給皇帝的那天,工齡還不到六年,一直呆在中央部委局辦的大機關(guān)里,從未得到過到基層任職、獨當一面的機會。他一直在有意無意地尋找一條捷徑,最好是獲得最高領(lǐng)導(dǎo)的青睞,那樣的話,一定會事半功倍……機會終于來了,寫信的前一個晚上,他反復(fù)權(quán)衡利弊,精心設(shè)計方案,自以為萬無一失,哪曉得第一次登臺亮相,便惹出禍來,跌落深淵。
  





上一本:曾國藩家書·家訓(xùn):看先賢如何齊家 下一本:羅斯福大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王陽明的仕途“心經(jīng)”的作者是鐵凡宛,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