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張愛玲新傳:始終沒有感受團圓的一生


作者:張俊杰     整理日期:2015-11-04 16:06:14

她被稱為20世紀中國的*傳奇、*絢爛、*孤寂、*真實的女人,在濃重的沒落貴族氣息中裹挾著強烈的自由意識,歷經(jīng)繁華后歸于沉寂,其傾城往事永遠令人沉醉。
  她有絢爛驚世的成名過往,有癡心不悔的愛情經(jīng)歷,有十里洋場的上海歲月,有華麗凄冷的香港故事,直到*后品嘗離群索居的人生遲暮。人生不過如此,經(jīng)歷了一切,就對得起一輩子的年華。
  本書簡介:
  張愛玲是個傳奇,無論是她的身份背景,或者說是她的奇裝異服,*傳奇的也當(dāng)屬她的創(chuàng)作才華了。逃離父親的魔掌后,張愛玲輾轉(zhuǎn)去了香港求學(xué),三年的香港生活為張愛玲今后的寫作道路可謂是鋪上了紅地毯。學(xué)業(yè)未滿她就又重返上海這座孤島,成為了東方明珠。
  大抵名人的愛情都是坎坷艱辛的,不是遭遇愛人的不忠背叛,就是飽受貧窮的折磨。張愛玲的兩段愛情便將以上兩者全涵蓋了。在與胡蘭成的“傾城之戀”中,屢遭背叛卻不知;與賴雅的愛情,雖然跨越了年齡與國界,做到了“執(zhí)子之手”,卻被貧窮現(xiàn)實逼得經(jīng)常分隔兩地……而張愛玲仍舊堅強地陪伴著賴雅走過了人生的最后時刻,這份情義最珍貴。
  作者簡介:
  張俊杰資深評論家,長期關(guān)注中國歷史、文化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策劃、編著過多部圖書作品。代表作《關(guān)系網(wǎng)》《看中國》《朱棣最有謀》等數(shù)十部暢銷書。
  目錄:
  **章世家之女,看似風(fēng)光無限的童年
  縱觀張愛玲的成長史,不難看出,她在成年后所做的一切努力,大都是為了徹底掙脫自己的家庭背景,
  以及家庭背景帶來的所有消極和陰影。因此,她從很早就立志做一名有自由思想的新時代女性,而不是
  舊社會的后裔。
  1.降臨沒落貴族家庭的天使
  2.天津,張愛玲印象中的第一個家
  3.父親出軌,母親赴歐留學(xué)
  4.重返故土,到底是上海人
  5.短暫幸福之后家真正破碎
  6.十歲才入讀新式學(xué)堂
  7.童年是什么
  第二章就讀圣瑪利亞女校,寫作天賦露端倪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愛玲漸漸地長大,這個青青樹下的灰姑娘,開啟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年華。
  就讀圣瑪利亞女校,是張愛玲文學(xué)傳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寫作天賦初露端倪的她,遇到了良師益友,
  那肆意流淌的文學(xué)夢就這樣開始了。**章世家之女,看似風(fēng)光無限的童年
  縱觀張愛玲的成長史,不難看出,她在成年后所做的一切努力,大都是為了徹底掙脫自己的家庭背景,
  以及家庭背景帶來的所有消極和陰影。因此,她從很早就立志做一名有自由思想的新時代女性,而不是
  舊社會的后裔。
  1.降臨沒落貴族家庭的天使
  2.天津,張愛玲印象中的第一個家
  3.父親出軌,母親赴歐留學(xué)
  4.重返故土,到底是上海人
  5.短暫幸福之后家真正破碎
  6.十歲才入讀新式學(xué)堂
  7.童年是什么
  第二章就讀圣瑪利亞女校,寫作天賦露端倪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愛玲漸漸地長大,這個青青樹下的灰姑娘,開啟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年華。
  就讀圣瑪利亞女校,是張愛玲文學(xué)傳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寫作天賦初露端倪的她,遇到了良師益友,
  那肆意流淌的文學(xué)夢就這樣開始了。
  1.并不愉快的中學(xué)生活
  2.文學(xué)路上第一位老師汪宏聲
  3.肆意流淌的文學(xué)夢
  4.后母是一片揮之不去的陰云
  5.就這樣畢業(yè)了
  第三章憤而反抗,逃離舊家庭的束縛
  人的少年時代,正當(dāng)其時的感覺,是有無數(shù)的情感潮水。只有在多年以后回首時,才能看得清,那潮底
  下的礁石是何等獰厲。
  年輕時的張愛玲,生活在陰暗分裂的家庭,為了逃離家庭的束縛,尋求自由的人生,她經(jīng)歷了什么?又
  是什么成就了之后的她?
  1.后母引發(fā)的父母決裂
  2.被父親囚禁的黑暗日子
  3.尋求遺失多年的母愛而未得
  4.前來投靠的弟弟被母親拒絕
  第四章陰錯陽差進入港大,幸得人生摯友
  與其說是陰錯陽差地進入香港大學(xué)讀書,倒不如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張愛玲在港大的經(jīng)歷,是豐富的
  、耐人尋味的。香港給了她一切新的開始,讓她重新燃起了對于生活的渴望。在香港的所見所聞,更是
  增長了她的見識。更為重要的是,在港大的那段歲月里,她收獲了生命中最珍貴的友誼。
  1.為學(xué)習(xí)放棄小說的大學(xué)生活
  2.那些異于常人的同學(xué)
  3.與摯友炎櫻的相遇
  4.經(jīng)歷香港的戰(zhàn)亂歲月
  第五章重返上海,成名要趁早
  張愛玲是個傳奇,無論是她的身份背景,或者說是她的奇裝異服,最傳奇的也當(dāng)屬她的創(chuàng)作才華了。逃
  離父親的魔掌后,張愛玲輾轉(zhuǎn)去了香港求學(xué),三年的香港生活為張愛玲今后的寫作道路可謂是鋪上了紅
  地毯。學(xué)業(yè)未滿她就又重返上海這座孤島,成為了東方明珠。
  1.入讀圣約翰大學(xué)中文系
  2.用英文寫作小試牛刀
  3.震驚文壇的“兩爐香”
  4.愛著奇裝異服的個性女子
  5.文人未必都相輕
  6.越走越順利的文學(xué)之路
  第六章所遇非良人,愛讓她低到塵埃里
  張愛玲在最美的年紀里遇到了一個男子,他飽讀詩書,富有才華;他彬彬有禮,溫潤如玉。遇到他的時
  候,恰巧也是張愛玲聲名如日中天的時候,而才子佳人的搭配卻不過是浮華的一場夢。他是胡蘭成,這
  個讓張愛玲用盡一生去愛的人。
  遇到胡蘭成,仿佛張愛玲之前的孤寂都只為等著他出現(xiàn),可命運弄人,低到塵埃里的她終究還是回到了
  孤身一人。
  1.緣起于《封鎖》
  2.若人生只如初見
  3.再相遇已是芳心暗許
  4.那場不被人祝福的傾城之戀
  5.私定終生,唯愿歲月靜好
  6.她的愛情,于他不過是一場游戲
  7.揮淚斬情思,至此兩不欠
  第七章洗盡鉛華,民國奇女子重出江湖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張愛玲的袍子上終究還是爬上了“蚤子”,再華美的歲月也不
  過是曾經(jīng),再美好的愛情也只留在了張愛玲的心里。
  胡蘭成逃亡遠方,一邊躲藏,一邊風(fēng)流。可張愛玲不能,張愛玲只有一支筆,只有用滿腹的文學(xué)來證明
  自己。重出江湖,再一次為自己而活,投身于電影圈中,《不了情》《太太萬歲》讓張愛玲鳳凰涅槃。
  洗盡鉛華,生命中不再有胡蘭成這個人,有的只是寫不停的創(chuàng)作了。
  1.那段被圍攻的歲月
  2.涉足影視業(yè),專心電影劇本寫作
  3.愛情,終究是觸不可及的奢侈品
  4.再次騰飛,張愛玲的華麗轉(zhuǎn)身
  第八章離開故鄉(xiāng),輾轉(zhuǎn)欲筑香港夢
  “世人原諒?fù)吒衲氖杩,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世人終究是不肯原諒張愛玲的,張愛玲失去了容身
  之所。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可張愛玲卻沒有辦法繼續(xù)留下去。她再度回到香港,這個曾生活過的城市,成就過白
  流蘇與范柳原的傾城之戀的地方,也是誘惑過并讓葛薇龍紙醉金迷的地方。而如今,香港又要成為張愛
  玲筑夢的城市了,讓張愛玲再次拿起筆來逃離塵世的喧囂。
  1.終究不是屬于自己的時代
  2.重歸香港,卻四處碰壁
  3.天無絕人之路
  4.香港給了張愛玲第二次生命
  5.英文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
  第九章遠赴美國,開啟新生活
  張愛玲決定離開中國,離開這個令人傷心的地方,她決定前往美國。美國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
  在那里她也許能夠獲得新生。是啊,只要不在這片傷心的土地上駐足,到哪都可以找到新生活。
  1.遠渡重洋,竟然遇到舊相識
  2.與胡適先生的會面
  3.旅居美國文藝營
  4.相遇在麥克道威爾
  5.惺惺相惜的第二次婚姻
  6.平凡中的幸福日子
  7.婚后再次迎來創(chuàng)作高峰
  8.母親遺留的“寶藏”
  第十章相濡以沫,伴丈夫走過最后的時光
  大抵名人的愛情都是坎坷艱辛的,不是遭遇愛人的不忠背叛,就是飽受貧窮的折磨。張愛玲的兩段愛情
  便將以上兩者全涵蓋了。在與胡蘭成的“傾城之戀”中,屢遭背叛卻不知;與賴雅的愛情,雖然跨越了
  年齡與國界,做到了“執(zhí)子之手”,卻被貧窮現(xiàn)實逼得經(jīng)常分隔兩地……而張愛玲仍舊堅強地陪伴著賴
  雅走過了人生的最后時刻,這份情義最珍貴。
  1.為了文學(xué)夢想再度回國
  2.東方之行宣告失敗
  3.重返美國,與賴雅久別重逢
  4.健康情況每日愈下的丈夫
  5.弱女子獨自撐起整個家庭重擔(dān)
  6.他終是走了,帶走張愛玲最后的溫暖
  第十一章一座“孤島”,只為寫作而生
  自1955年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后,張愛玲一直過著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從1966年到1994年近30年
  間,她給友人寫過84封親筆信,后人只能從這些信中大致了解到她在美國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情況。貫穿張愛
  玲書信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就是經(jīng)濟的困窘。雖然如此,這一時期也成為張愛玲的另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期。
  《海上花注譯》就是在這里完成的,《紅樓夢魘》與《惘然記》出版于這段時間,《小團圓》的創(chuàng)作也
  在此期間進行著。
  1.加州離群索居的生活
  2.幽居洛杉磯,筆耕不輟
  3.與姑姑重新取得聯(lián)系
  4.國內(nèi)文壇掀起張氏風(fēng)潮
  5.不希望被人打擾的晚年生活
  6.一代才女香消玉殞
  附錄
  附錄1張愛玲年表
  附錄2張愛玲經(jīng)典語錄
  前言前言
  2009年,張愛玲的遺作,帶有紀傳體色彩的小說《小團圓》出版,這部真實、細膩、熱烈的作品一經(jīng)問世就得到了強烈的關(guān)注,在華人世界又重新刮起了一股“張愛玲風(fēng)潮”。人們從這部小說中能看到張愛玲一生的愛恨情仇,而她本身也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顯然,張愛玲的家庭背景,對她此后的人生與創(chuàng)作均至關(guān)重要。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綸,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而父親后來成了位遺老氏的人物,張愛玲作品中濃重的沒落貴族氣息大都來源于此。父親的狂暴,家庭的不幸,又使得她深深體會到人生陰暗與悲哀的一面。而母親和姑姑的獨立自主,又使她由此感受了一種自由意識。
  事實上,張愛玲的文學(xué)才能很早就表現(xiàn)出來了,F(xiàn)在保存下來的她中學(xué)時代的幾篇散文和短篇小說習(xí)作,可以略見她后來成就的端倪。而她十九歲時寫的《我的天才夢》中前言
  2009年,張愛玲的遺作,帶有紀傳體色彩的小說《小團圓》出版,這部真實、細膩、熱烈的作品一經(jīng)問世就得到了強烈的關(guān)注,在華人世界又重新刮起了一股“張愛玲風(fēng)潮”。人們從這部小說中能看到張愛玲一生的愛恨情仇,而她本身也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顯然,張愛玲的家庭背景,對她此后的人生與創(chuàng)作均至關(guān)重要。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綸,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而父親后來成了位遺老氏的人物,張愛玲作品中濃重的沒落貴族氣息大都來源于此。父親的狂暴,家庭的不幸,又使得她深深體會到人生陰暗與悲哀的一面。而母親和姑姑的獨立自主,又使她由此感受了一種自由意識。
  事實上,張愛玲的文學(xué)才能很早就表現(xiàn)出來了,F(xiàn)在保存下來的她中學(xué)時代的幾篇散文和短篇小說習(xí)作,可以略見她后來成就的端倪。而她十九歲時寫的《我的天才夢》中深刻的自省意識,說明她已經(jīng)完全成熟了。其中的名句是:“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墒俏乙惶觳荒芸朔@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幾乎可以概括她的一生。
  對于張愛玲的中文水準,迄今為止仍然是個謎!段业奶觳艍簟匪憩F(xiàn)的成熟,以及后來《傳奇》《流言》等的突出成就,毫無疑問表明她是運用漢語的大師。然而二十二歲報考圣約翰大學(xué)時,她卻因國文不及格而未被錄取。幸而這樣,她沒有得到這個前往英國的機會,在淪陷的上海才有可能誕生一位二十世紀中國的重要作家。張愛玲在成為中文作者之前是一位英文作者:她用英文為《泰晤士報》和《二十世紀》寫過不少文章,以后又都自行翻譯為中文發(fā)表,構(gòu)成散文集《流言》的重要篇章。
  多年來,張愛玲因其小說和散文的成就,而獲得了大量的“張迷”,包括讀者和后來的一些小說、散文作家,特別是女性作家。模仿學(xué)習(xí)張愛玲者不無有成就者,但迄今還沒有一個人能超過她。她有一句話,對于晚輩的影響可能要更大,也更確實:“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么痛快!边@句話至少對張愛玲自己來說是沒錯的,她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一共只有兩年,如果不“趁早”,中國文學(xué)史上恐怕就沒有這么一個人了。
  在張愛玲的生命歷程中,身邊有兩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一個是她的姑姑,一個是她的錫蘭朋友炎櫻。她分別為她們寫過語錄。姑姑的特立獨行,炎櫻的天真浪漫,與張愛玲自己的性格有種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矛盾關(guān)系。
  張愛玲的作品與時代的關(guān)系,較之她的前輩、同輩和后輩筆下要疏遠得多;然而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生涯的榮枯興衰,受到她所處時代的影響最大!皶r代是倉促的,已經(jīng)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首先就破壞了張愛玲。短短兩年的繁華過去,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困頓下來,雖然她仍有少量佳作問世,但是總的來說,中國文學(xué)史上再也沒有一個屬于張愛玲的時代了。
  在晚年的最后歲月,除了一本由若干照片和似乎過分簡潔的說明文字組成的《對照記》以及少數(shù)散文之外,張愛玲沒有做多少事情!秾φ沼洝分袥]有胡蘭成和她后來的美國丈夫賴雅的位置,說明張愛玲寧肯大家和她一起把她的感情生活徹底遺忘。她的時間花在不斷搬家上,而不斷搬家的原因是她皮膚過敏,她總疑心有不知名的小蟲子咬嚙她,這讓我們想起了幾十年前她說過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難道真是讖語不成。
  不過,張愛玲的生命的確是“華美”的,無論先前的顯赫,還是后來的寂寞。時至今日,有關(guān)張愛玲的故事、傳說,以及她的文字,都是人們爭相品評、研讀的對象。民國文壇是一個耀眼的時代,而張愛玲是璀璨光芒中一顆閃耀的恒星。
  震驚文壇的“兩爐香”
  如果說英文寫作只是張愛玲闖入文壇的牛刀小試,那么也已經(jīng)足夠吸引人們的目光。真正驚艷四座的,當(dāng)屬“兩爐香”了。
  故事發(fā)生在1943年乍暖還寒的初春,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如同伯樂一般給了張愛玲在文壇無限馳騁的天地。這個人就是周瘦娟,《紫羅蘭》主編,“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周瘦鵑深愛著一位女子,她有一個英文名字violet(紫羅蘭)。用異乎尋常來表達周瘦鵑對紫羅蘭的喜愛并不過分,并且這種愛伴隨其一生,他甚至把創(chuàng)辦的刊物也命名為《紫羅蘭》。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他為抒發(fā)內(nèi)心苦悶寫出了大量所謂哀情、悲情小說,在某種程度上周瘦娟與張愛玲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上的共鳴。
  故事發(fā)生的經(jīng)過也是極其簡單的,那是再普通不過的一日,經(jīng)親戚園藝家黃岳淵先生介紹,張愛玲帶著她的“兩爐香”—《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叩響了《紫羅蘭》主編周瘦鵑的家門。僅僅是看了一眼題目,周瘦娟就已經(jīng)被這別出心裁的題目吸引了,他收下了張愛玲的作品,并在當(dāng)天晚上就細細讀了起來!罢埬鷮こ黾覀鞯拿咕G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zhàn)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保ā冻料阈迹旱谝粻t香》)讀畢更是贊嘆連連,拍案叫絕。字里行間無不展現(xiàn)了張愛玲的文學(xué)天賦,讓周瘦娟對這個女子刮目相看,也讓他這愛花之人更想要把張愛玲這朵驚艷之花展現(xiàn)給眾人。于是,周瘦娟將張愛玲的“兩爐香”點燃在了幾經(jīng)周轉(zhuǎn)后終于復(fù)刊的《紫羅蘭》上。他相信,這“香煙裊裊”自會引來聞香而來之人。
  他在編輯例言里寫道:“一壁讀,一壁擊節(jié),覺得它的風(fēng)格很像英國名作家SomersetMaugham(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一些《紅樓夢》的影響,不管別人讀了以為如何,而我卻是‘深喜之’。”(《周瘦鵑文集》)
  復(fù)刊之后,周瘦娟在第一期就刊登了《沉香屑:第*爐香》,接著第二期又刊登了《沉香屑:第二爐香》。他在第一期的編輯例言《寫在紫羅蘭前頭》寫道:“如今我鄭重地發(fā)表了《沉香屑》,讀者共同來欣賞張女士一種特殊情調(diào)的作品,而對于當(dāng)年所謂上等華人那種驕奢淫逸的生活,也可得到一個深刻的印象!保ā吨苁甍N文集》)
  自此,張愛玲這個名字也在上海灘橫空出世,年僅22歲的她就收獲了無數(shù)的贊譽與喝彩,如同罌粟花一般盛開在淪陷區(qū)的文學(xué)土壤之上,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女作家。她傳奇的一生也從這1943年開始了。
  《沉香屑:第*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這兩部故事的發(fā)生都是以香港為背景的,香港對于張愛玲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港大學(xué)的三年張愛玲雖然為了學(xué)業(yè)而停滯了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但這并不代表張愛玲什么都沒有做,相反的,她用三年的時間來收集、醞釀并沉淀自己的寫作素材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
  《沉香屑:第*爐香》中的葛薇龍,這個來自上海的女中學(xué)生,因香港戰(zhàn)亂以及家境貧窮,無處可投,不得不違拗地向生活腐落的富孀姑母求助?梢哉f葛薇龍是尖銳矛盾沖突中的典型代表。
  當(dāng)她踏入姑母的華艷的豪宅的那一刻被“依稀還見的那黃地紅邊的窗欞,綠玻璃窗里映著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蓋著綠色的琉璃瓦”所震驚的時候,便注定了她最后的沉淪與迷失。還未諳熟世事的她,已經(jīng)慢慢卷入這種半封建式豪奢腐化的生活氛圍。
  姑媽本已經(jīng)與葛薇龍父親老死不相往來,她顯然知道對方來投奔此處的原由不過是為了錢。但是,姑媽仍舊把她留下來住,答應(yīng)負責(zé)她一切生活費學(xué)費,每天用汽車接送她上學(xué)。單純的葛薇龍怎會想到,這只不過是年老珠黃的姑媽“如意算盤”的開始而已。
  葛薇龍單純愛美而又世俗,自然難以拒絕這個富有的姑媽所給予的一切,她選擇逐漸沉迷在奢靡之中,從戴上姑媽的金鐲子那一刻起,也便將自己禁錮在這貪欲的牢籠之中無法自拔并自甘墮落,姑媽也只不過是利用她的年輕來吸引男人罷了。
  與此同時,不幸的是她還是忍不住愛上了一個放蕩不羈的紈绔子弟喬琪,還一心想著“要離開這兒,只能找一個闊人,嫁了他!彼詾檫@是愛,其實不過是她貪戀榮華富貴的借口罷了。她已經(jīng)無法擺脫眼前的困局,只有繼續(xù)選擇留下來,把自己的大好青春賣給梁太太和喬琪。小說到此戛然而止,留給讀者的只有讀后的警醒與恍然大悟,以及時代中任性的噩夢。
  張愛玲的“第一爐香”在文壇上燃起,讓我們聞到卻是她燃燒在其中的對于病態(tài)任性的深刻剖析。隨后,《沉香屑:第二爐香》這部作品于1943年6月與讀者見面。在故事的開頭,由克荔門婷和“我”展開了一場對話,張愛玲在文中把自己扮演成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就像是她在香港聽到的一個傳奇故事。
  羅杰40歲了,婚姻上一直高不成低不就,偶然間他遇到了一個單純的女孩愫細,并愛上了她。但是想不到,他愛上的這個女孩一家都是瘋的,瘋在心里,一般人察覺不了。愫細的母親是個寡婦,她為了保持她們的“純潔的思想”而把她們與性知識進行隔離,使她們對于“性”一無所知。在她母親的世界里只有保持純潔才是正確的女子該做的事。
  因為無知,所以出嫁后的大姐靡麗笙面對丈夫的生理需求,誤以為是丑惡的勾當(dāng)。顯然,母親對女兒的溺愛也起到了很大的負面作用。離婚之后,前夫逃到外地之后仍然沒有逃脫變態(tài)的惡名,最終選擇了自殺。
  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二女兒愫細身上。因為不懂性知識,她竟然選擇在新婚之夜出逃。結(jié)果,許多不明真相的人誤以為其丈夫羅杰是一個魯莽的色情狂,最后導(dǎo)致他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遭遇了各種麻煩。終于,在受到別人諷刺之后羅杰也選擇了自殺,走上了佛蘭克丁貝一樣的道路。而愫細也成功地完成了母親對她的轉(zhuǎn)型,成為“純潔”的繼承者。
  張愛玲的“兩爐香”,給《紫羅蘭》帶來了生機,并震驚文壇。此后,世人見識了這個奇女子非凡的文學(xué)才能,紛紛留意這個才華橫溢的上海姑娘。而張愛玲從此名聲鵲起,她也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詮釋了自己“出名要趁早”的主張。
  ……





上一本:明朝十六帝 下一本:富蘭克林·羅斯福自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張愛玲新傳:始終沒有感受團圓的一生的作者是張俊杰,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