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鴻宇編著的《英格瑞德·莫西斯(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校長)/世界大學女校長女子大學叢書》記錄了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校長英格瑞德·莫西斯的成長、任教、治學、辦學的個案,通過全球視野關(guān)注了大學女校長群體的教育共通性和文化差異,對于研究高等教育領(lǐng)域女性領(lǐng)導力的形成規(guī)律頗具理論價值。 作者簡介: 葉鴻宇,2010年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國際新聞專業(yè),獲得文學碩士學位。自2010年起在中國傳媒大學和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攻讀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她多次參加國際學術(shù)會議,并發(fā)表關(guān)于性別傳播、國際傳播、國際新聞與公共外交的研究論文數(shù)篇。她目前的學術(shù)研究興趣點為國際傳播和公共外交。 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童年印象邂逅意中人定居澳洲亦教亦學攻讀博士的日子勤奮與收獲嶄露頭角關(guān)注女性碩果累累堪培拉大學聯(lián)合國大學新英格蘭大學校長國際大學校長聯(lián)合會玻璃屋頂有多厚繼任校長再續(xù)輝煌感悟人生后記 英格瑞德是幸運的。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她所在的小城也逐漸恢復了原有的平靜。七歲的英格瑞德開始上小學了,她和哥哥、妹妹都就讀于同一所小學。應(yīng)該說,她和兄妹們從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在學習上都很自覺用功,但她是個非常有主見的孩子,遇事總有自己的想法,總想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做,在當時被認為有些叛逆。盡管如此,她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xiàn)都非常優(yōu)秀。 英格瑞德在家中著實有些自己的堅持。二戰(zhàn)結(jié)束時父親作為戰(zhàn)俘被關(guān)押,因此母親似乎將家中照顧弟弟妹妹的一些責任交給了大哥。后來父親回到家中,在父母出門時,哥哥便會自然地承擔起家長的角色。因為那時還小,英格瑞德倒也沒有太多的記憶,不過對于十幾歲的點點滴滴,她還是略有印象的。記得有一次,父親和母親外出幾天,留下兄妹四個在家中,大哥便是“家長”。那幾天因為哥哥既不允許大家在夜晚出門,也不允許他們和其他的伙伴們一起到處玩耍,小英格瑞德對此頗為不滿。有時哥哥嚴肅地對鬧著出門的大家提出批評,小英格瑞德會嘟起嘴、扭過頭、雙手背到身后表達自己的反對。那時的她喜歡自己的事由自己決定,不喜歡什么都由哥哥或者父母說了算,她覺得無論是誰要讓她做什么,都需要給出讓她信服的理由。因為堅持自己的見解,她被家里人認為是十足的叛逆。記憶中父親是非常博學的,知道很多故事、諺語、兒歌、童謠,父親常說這樣一句拉丁俗語:“QuodlicetIovi,nonlicetbovi”,字面的意思是說很多事情上帝能夠做而牛卻不能做。英格瑞德開玩笑地表示:因為父母就是“上帝”,可以做決定,而孩子們是“!,所以不能做決定。在英格瑞德眼中,那個時代的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與現(xiàn)在不同,那時的孩子們和父母并不是那么平起平坐的,對父母更多的是充滿尊重。孩子們被教導要有禮貌、要自律,在公共場所如在地鐵或者汽車上先給老人開門讓座,行握手禮,見到大人們要行屈膝禮,是女孩兒需要手拉小裙子、膝蓋微屈,以表示尊重。對于那個時代的禮儀,英格瑞德還是認可的,只是對于不給出理由的命令式要求不愿意接受,也會因此對哥哥的要求總有著小小的反抗。 英格瑞德的性格形成或許與父母的開放式教育有關(guān)。父母更多地對孩子們的意愿表示尊重,并給她們提供了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在讀書問題上,英格瑞德的父母給兒子和女兒們同樣的機會;在選擇專業(yè)上,英格瑞德的父母更是鼓勵兒女們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讀書,將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yè)。由于父母親包括父母的朋友們對待兒女的培養(yǎng)是一視同仁的,因此在英格瑞德成長的氛圍中沒有性別歧視,她幼小的心靈充滿了對平等的認知,也為她將來的人生和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礎(chǔ)。 在當時的德國,對學習階段有這樣的規(guī)定:一個孩子讀到小學4年級后就要參加一個考試,最出色的學生會去文法學校(中學)讀書,接受9年制的專業(yè)知識學習,然后進入大學繼續(xù)深造;而那些不愿意選擇文法學;蛘卟荒苋サ暮⒆觽兙托枰x擇究竟是進入5年制的技術(shù)學習如廚師,還是6年制的職業(yè)學習如文秘,這些沒有進入文法學校的學生畢業(yè)后便會直接開始工作,做的主要是不需要高等學歷的工作,例如理發(fā)師、店員等,最主流的形式便是學徒制,此外還有工作培訓。 P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