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類語言的比較可以揭示出系統(tǒng)性的變異規(guī)律。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共性的研究通過揭示這些規(guī)律來歸納并探索人類語言普遍性的制約條件。在這本基礎教材中,WilliamCroft(威廉·克羅夫特)綜合介紹了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共性研究中所使用的理論和方法。教材所討論的理論問題既有最基礎的(世界不同語言在什么基礎上可以進行語法比較),又有最抽象的(對語言共性的功能和歷史解釋的作用是什么),書中還為學生及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有關音系、形態(tài)、句法和語義共性的例子。第二版對第一版進行了全面的改寫和修訂,以反映十年來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共性研究領域的新進展。這些內容包括語義映射理論和句法論證等新方法,關于對特定類型的語言共性的更深入解釋問題的爭議的討論,以及語言類型學研究與生成語法理論研究的比較等等。 目錄: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導論 1.1類型學的定義和研究范圍 1.2類型學、語言共性和生成語法 1.3跨語言比較 1.4跨語言可比性問題 1.5跨語言研究的語言采樣 1.6語料來源 第二章類型學分類 2.1形態(tài)句法結構的跨語言有效描述 2.2什么被分類了 2.3形態(tài)類型學 第二版序言第一版序言第一章導論1.1類型學的定義和研究范圍1.2類型學、語言共性和生成語法1.3跨語言比較1.4跨語言可比性問題1.5跨語言研究的語言采樣1.6語料來源 第二章類型學分類2.1形態(tài)句法結構的跨語言有效描述2.2什么被分類了2.3形態(tài)類型學 第三章蘊涵共性和競爭中的諸個理據3.1可能存在的語言類型3.2非受限共性和蘊涵共性3.3競爭中的諸個理據3.4對語序和詞綴順序共性的更深層次的解釋3.5再論類型學、語言共性和生成語法3.6小結 第四章語法范疇:類型標記性、經濟性和象似性4.1類型標記性4.2經濟性和象似性4.3頻率以及對經濟性和象似性的深層解釋4.4詞序和音系中的類型不對稱4.5小結 第五章語法等級和語義映射模型5.1語法等級和蘊涵共性5.2生命度和有定性等級5.3等級和范疇的深層解釋:語義映射模型5.4概念空間、結構編碼和行為潛能5.5語法關系等級5.6小結附錄:語法范疇中的類型標記模式 第六章原型和類型模式的交互作用6.1范疇之間的交互作用6.2值的交互作用:類型學原型6.3語法關系6.4詞類6.5其他原型和標記顛倒6.6小結 第七章類型學中的句法論證和句法結構7.1類型學和句法論證7.2象似性,經濟性和句法結構7.3類型協(xié)作和交際理據7.4小結 第八章歷時類型學8.1共時類型學的動態(tài)化8.2從狀態(tài)到過程8.3語法化8.4由共時推導歷時8.5小結 第九章語言的類型學研究9.1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傳統(tǒng))和語言學理論9.2類型學家的思考方式9.3描寫、解釋和概括9.4類型學、索緒爾的二分法和進化模型 附錄參考文獻書中所引語言位置地圖譯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