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全面研究古代漢語詞匯的學術專著。它以古漢語詞匯的特殊性為出發(fā)點,以現(xiàn)代詞匯學理論為指導,從縱橫兩個方面對我國豐富的古代漢語書面語進行綜合研究,探討古漢語詞匯與文字學、音韻學、修辭學、語法學的關系,特別是與訓話學的關系,總結古漢語詞匯的詞義、結構等演變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及演進途徑,為建立古代漢語詞匯學體系進行了探索。 目錄: 1.緒論 1.1為什么要建立古代漢語詞匯學 1.2古代漢語詞匯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1.3古代漢語詞匯學的研究方法 2.單音詞 2.1字和詞 2.2單音詞概說 2.3單音詞的特點 3.復音詞 3.1復音詞的分類 3.2并列復音詞 3.3主從復音詞 3.4聯(lián)綿字 3.5重言詞 3.6復音詞的形成與發(fā)展1.緒論 1.1 為什么要建立古代漢語詞匯學 1.2 古代漢語詞匯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1.3 古代漢語詞匯學的研究方法 2.單音詞 2.1 字和詞 2.2 單音詞概說 2.3 單音詞的特點 3.復音詞 3.1 復音詞的分類 3.2 并列復音詞 3.3 主從復音詞 3.4 聯(lián)綿字 3.5 重言詞 3.6 復音詞的形成與發(fā)展 4.詞義 4.1 本義 4.2 引申義 4.3 古義與今義 5.詞義的演變 5.1 詞義演變的原因 5.2 詞義演變的各種情況 6.同義詞 6.1 同義詞的確定 6.2 詞義的演變是同義詞形成的主要原因 6.3 同義詞形成的其他原因 6.4 同義詞的運用 6.5 同義詞的辨析 7.反義詞 7.1 反義詞的分類 7.2 反義詞的特點 7.3 反義詞的運用 7.4 反訓詞 8.同音詞、同形詞和多音詞 8.1 同音詞 8.2 同形詞和多音詞 9.因聲求義 9.1 聲訓 9.2 右文說和亦聲字 9.3 音近義通 10.通假字 10.1 假借概說 10.2 “本無其字”的假借 10.3 “本有其字”的假借 10.4 通假字的確定 11.同源字 11.1 同源字的性質 11.2 同源字的確定 11.3 研究同源字的意義 12.古今字 12.1 古今字概說 12.2 古今字的產(chǎn)生 12.3 古今字與通假字、同源字、異體字的關系 12.4 應該正確認識古今字 13.古書材料及訓詁學研究成果的運用 13.1 關于原始材料的運用 13.2 《爾雅》與《說文》 13.3 古書的注疏 13.4 訓詁學研究成果的運用 14.古漢語詞匯研究與字詞典的編纂 14.1 傳統(tǒng)訓詁學與字詞典的關系 14.2 古漢語字詞典的釋義原則 14.3 古漢語字詞典義項的確立和分合 后記 重印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