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重返江南:中國電影中的江南影像


作者:趙健飛     整理日期:2014-08-31 11:53:08

在百花齊放的中國電影中,存在著一脈獨具特色的江南題材電影——江南影像。它根植于江南文化,將水鄉(xiāng)特有的風土、人情、歷史和現(xiàn)狀細膩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呈現(xiàn)出統(tǒng)一的詩情審美風格。本書將從民國時期、十七年與文革、新時期之后三個歷史階段入手,通過對不同時期電影文本的分析、敘事空間的剖析、不同影片的比較、類似影片的特征概括,探尋江南影像的主要特性以及與社會、歷史的復雜關聯(lián)。
  作者簡介:
  趙建飛,女,出生于1978年,浙江余姚人。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讀于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畢業(yè)后到浙江傳媒學院任教。2005年到上海戲劇學院讀在職博士,2011年畢業(yè)。2013年到利茲大學做訪問學者。本人本科學習中文,碩士攻讀美學與藝術理論,而后進入電影研究。目前的研究興趣為電影文化與地方認同。
  目錄:
  導論
  第一章江南,不變的田園幻象(1930~1949)
  第一節(jié)最初的田園幻象:《野玫瑰》《小玩意》
  第二節(jié)自然江南的詩性審美:《春蠶》《船家女》
  第三節(jié)溫柔敦厚的江南倫理:《慈母曲》《小城之春》
  第二章十七年和“文革”電影中的政治江南(1949~1979)
  第一節(jié)政治空間的逐步替代:《太平春》《枯木逢春》
  第二節(jié)詩性審美的潛流:《林家鋪子》《早春二月》《祝!
  第三節(jié)詩性審美風格與政治空間的縫合:《柳堡的故事》
  《舞臺姐妹》
  第三章最憶舊江南(1979~2010)
  第一節(jié)市井江南的尷尬處境:《清水灣,淡水灣》導論
  第一章江南,不變的田園幻象(1930~1949)
  第一節(jié)最初的田園幻象:《野玫瑰》《小玩意》
  第二節(jié)自然江南的詩性審美:《春蠶》《船家女》
  第三節(jié)溫柔敦厚的江南倫理:《慈母曲》《小城之春》
  第二章十七年和“文革”電影中的政治江南(1949~1979)
  第一節(jié)政治空間的逐步替代:《太平春》《枯木逢春》
  第二節(jié)詩性審美的潛流:《林家鋪子》《早春二月》《祝!
  第三節(jié)詩性審美風格與政治空間的縫合:《柳堡的故事》
  《舞臺姐妹》
  第三章最憶舊江南(1979~2010)
  第一節(jié)市井江南的尷尬處境:《清水灣,淡水灣》
  《小小得月樓》
  第二節(jié)懷舊江南與后現(xiàn)代認知圖繪:《風月》《畫魂》等
  第三節(jié)難以重返的江南:新舊版《春蠶》比較
  第四章江南影像的形式風格
  第一節(jié)南北影像的風格差異
  第二節(jié)江南影像的視覺符號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上一本:中國人類學評論 下一本:不是塵埃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重返江南:中國電影中的江南影像的作者是趙健飛,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