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越軌:人為什么干“壞事”?


作者:梯爾,王海霞     整理日期:2014-07-20 23:59:22

死刑能夠遏制兇殺嗎?被父母虐待的兒童長大后會施虐嗎?年邁的老人更會受誰的虐待?冬季會比春季的自殺率高嗎?小偷喜歡找什么樣的人下手?我們?yōu)槭裁磿衅钚袨?如何理解偏差?br/>  這是一本關于偏差行為學的暢銷書,如今這次新版已是第10版了,同時它已被譯成18種語言出版。偏差行為是一個社會學和法學交叉研究的領域,本身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主題。這本書涉及面很廣,作者深入分析了大量、具體的偏差行為案例,分析了許多流行的勁爆話題以及最新被確認的越軌行為,例如自殺、家暴、強奸、同性戀、換妻、濫用麻醉品、網(wǎng)絡偏差行為等。作者用大量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推翻了人們普遍認可的許多關于偏差行為的假設。閱讀此書后,你將重新思考和評價傳統(tǒng)社會的成見和偏見。 
  作者簡介:
  [美]亞歷克斯梯爾(AlexThio),長期以來擔任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社會學教授。梯爾教授出生于馬來西亞檳榔嶼的一個華僑家庭,自小受到多種文化的熏陶,學會多門外語。他早年在美國密蘇里州的中央衛(wèi)理公會大學攻讀社會學專業(yè)。然后,他以學士身份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研究社會學,并且在從事研究工作和擔任教學助理時取得博士學位。梯爾教授主要講授偏差行為、社會學導論、社會問題學和犯罪學等課程,尤其對于偏差行為有深入的研究。
  目錄:
  觀點和理論
  第一章什么是偏差行為
  一、互相對立的界定
  二、關于偏差和犯罪
  第二章實證主義理論
  一、失范—壓力理論
  二、社會學習理論
  三、社會控制理論
  第三章建構主義理論
  一、標簽理論
  二、現(xiàn)象學理論
  三、沖突理論
  人與人之間的暴力
  第四章身體暴力
  一、故意傷害和惡意傷害觀點和理論
  第一章什么是偏差行為
  一、互相對立的界定
  二、關于偏差和犯罪
  第二章實證主義理論
  一、失范—壓力理論
  二、社會學習理論
  三、社會控制理論
  第三章建構主義理論
  一、標簽理論
  二、現(xiàn)象學理論
  三、沖突理論
  人與人之間的暴力
  第四章身體暴力
  一、故意傷害和惡意傷害
  二、誰最有可能殺人?
  三、殺人模式
  四、殺人特點
  五、大屠殺和連環(huán)殺人
  六、連環(huán)殺手的社會特征
  七、環(huán)球視野:兇殺
  八、校園暴力
  九、跟蹤
  十、仇殺
  十一、種族屠殺
  十二、恐怖主義:“911”襲擊
  十三、死刑能遏制兇殺嗎?
  第五章強奸
  一、強奸的類型
  二、強奸的后果
  三、強奸文化
  四、環(huán)球視野:戰(zhàn)時強奸
  五、男人為什么強奸女人?
  六、被強奸的男性
  第六章家庭暴力
  一、對于家庭暴力的誤解
  二、家庭暴力的程度
  三、婚內(nèi)強奸
  四、毆打妻子
  五、虐待兒童
  六、虐待老人
  七、家庭施虐者的社會特征
  八、環(huán)球視野:家庭暴力
  九、社會對家庭暴力的反應
  自我毀滅的偏差行為
  第七章自殺
  一、各種自殺經(jīng)歷
  二、誰最可能自殺?
  三、自殺式爆炸者
  四、哪些情境誘發(fā)自殺?
  五、環(huán)球視野:自殺
  六、社會對自殺的反應
  第八章精神錯亂
  一、關于精神病流行的觀點
  二、精神錯亂的種類
  三、什么在影響精神錯亂?
  四、環(huán)球視野:精神錯亂
  五、社會對精神錯亂的反應
  多重生活方式
  第九章異性戀偏差行為
  一、青少年性行為
  二、婚外性行為
  三、換妻
  ……
  物質(zhì)的使用和濫用
  不平等引發(fā)的偏差行為
  網(wǎng)絡空間——未開發(fā)的領域誤解:搶劫是一種暴力犯罪,因為它包括暴力,或?qū)κ芎φ咭员┝ο嗤{等。
  事實:搶劫既是財產(chǎn)犯罪又是暴力犯罪。說它是財產(chǎn)犯罪是因為它非法掠奪受害者的財產(chǎn);說它是暴力犯罪是因為它對受害者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
  誤解:大多數(shù)劫匪犯案時都會持槍,因為他們喜歡享受受害者面對武力時表現(xiàn)出的懦弱所帶來的刺激。
  事實:大多數(shù)劫匪,無論帶不帶武器,都主要是對錢感興趣。就像臭名昭著的威利薩頓(WillieSutton)。當問他為什么要搶銀行時,他回答道:“因為那里有很多錢。”
  誤解:徒手劫匪要比持槍劫匪危險性小。
  事實:徒手劫匪往往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劫匪會認為受害者看見劫匪沒有武器,很有可能會選擇反抗。
  誤解:所有的搶劫幾乎都發(fā)生在室內(nèi),而且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銀行。
  事實:銀行搶劫案相對較少,大概只占入室搶劫的5%。
  誤解:大多數(shù)盜車賊是青少年,他們偷車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偷車兜風”——把車開上一會兒就遺棄掉。
  事實:“偷車兜風”只在19世紀60—70年代風靡一時。今天,大多數(shù)盜車賊只想盡快把車賣掉,獲得可觀的利潤。
  誤解:大多數(shù)入室行竊都發(fā)生在夜晚,在受害者熟睡之后。
  事實:大多數(shù)入室行竊都發(fā)生在白天沒人的時候,因為房主出去工作、學習、購物或是度表了。
  誤解:巨型犬能在一定程度上防盜,而小狗卻不能。
  事實:大多數(shù)竊賊都會遠離那些養(yǎng)狗的房子。就算是小狗也能有效防盜,就像一個竊賊說的:“小狗會叫得很兇,而鄰居聽見了就會過來看看,是什么讓它這么興奮!”
  誤解:入店行竊大都是一種女性犯罪,因為女性更經(jīng)常逛街。
  事實:絕大多數(shù)入店行竊的是男性。
  誤解:黑手黨現(xiàn)在還和30年前一樣有影響有勢力。
  事實:黑手黨已經(jīng)部分失去了對黑社會的主導地位,事實上,所有的黑手黨頭目都已經(jīng)被送進了監(jiān)獄。
  誤解:如果美國在打擊有組織犯罪方面相當成功的話,那其他國家,如意大利、日本、俄羅斯也一樣能做到。
  事實:這些國家打擊有組織犯罪更加艱難,因為犯罪組織的勢力和影響已經(jīng)深深滲透到商界、政界和文化界等傳統(tǒng)領域中去了。
  三.入室行竊
  與其他財產(chǎn)犯罪相比,入室行竊案件降幅最大。然而,每年入室行竊造成的損失仍超過40億美元,大約是汽車盜竊的3倍。
  1行竊手法
  入室盜竊犯作案時更理性,也更謹慎。所以,大多數(shù)入室行竊都發(fā)生在白天沒人的時候,因為房主出去工作、學習、購物或是度假了。作案最多的時段為上午9~11點和下午1~3點,這是人們最有可能外出的時間。與人們公認的正相反,盜竊并非發(fā)生在夜間,因為夜晚破門而入會引發(fā)與房主的正面交鋒。不過也有例外,一些小竊賊會悄悄溜進房間,而不會驚醒房主。進入噪聲很大的空調(diào)房更為容易,就像竊賊所說的那樣:“如果你睡著了,聽不見空調(diào)的聲音,那你也聽不見我進你家的聲音!”其他一些盜竊案發(fā)生在夜間,是因為房主外出度假了。
  為了確保他們要進去的房子沒有人,大多數(shù)竊賊都掌握了一套技巧。最常見的是裝成挨家挨戶上門的推銷員,他們敲門或按門鈴,準備推銷零售商品。類似的伎倆還有敲門詢問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名字,或附近的一個地址(“史密斯先生在家嗎?”)。如果沒有人應答,他們很快就會破門而入。但是謹慎的竊賊會往門里塞一張卡片。如果第二天卡片還在那里,就表明家里人確實已經(jīng)外出了。另外一種常見的伎倆,是通過郵箱獲得房主的名字,查找電話號碼,然后不停地打電話,如果無人應答,那么房子里肯定沒人。
  當確定房子里沒有人之后,大多數(shù)竊賊仍然想確定屋里是否裝有防盜報警器,如果有,他們就會離開。他們甚至在經(jīng)過一棟房子時,僅僅根據(jù)一個信號或窗戶貼紙就知道,這棟房子有沒有報警系統(tǒng)。他們可不想跟那些有防范意識的房主打交道。正如一個竊賊所說:“為什么要冒險?有很多房子都沒有報警器。也許他們會虛張聲勢,也許不會!惫肥橇硗庖环N有效的威懾物。大多數(shù)竊賊都會遠離那些養(yǎng)狗的房子。就算是小狗也能有效防盜,就像一個竊賊說的:“小狗會叫得很兇,而鄰居聽見了就會過來看看,是什么讓它這么興奮!我可不喜歡愛叫的小狗。”
  2入室行竊的原因
  像其他財產(chǎn)類犯罪一樣,入室行竊也可以從不正當?shù)膭訖C和機會來解釋,但具體的行竊動機和機會與其他經(jīng)濟偏差行為有所不同。
  在盜竊案中,最主要的動機是獲得一筆錢來滿足奢侈的需要,尤其是維持一種“刺激生活”、吸毒或酗酒的需要。竊賊的這些需要來自街頭文化,他們把聚會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目標。
  入室行竊的機會大多源自于常說的監(jiān)管不力,有力的監(jiān)管能阻止他人犯罪。家庭成員只要在家就可以防范入室行竊者,但是當夫婦去工作、孩子去上學時,家里就沒人監(jiān)管了。而且,由于缺乏社區(qū)聯(lián)動,鄰居們相互之間缺乏照應,大大降低了社區(qū)的防盜監(jiān)管能力!





上一本:美國與新聞界 下一本:符號與象征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越軌:人為什么干“壞事”?的作者是梯爾,王海霞,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