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開精裝,線裝書局出版,2006年11月1版1印 ★常耀華,古文字專家,出版學術論著6種,譯著2種,論文百余篇,代表論著《殷墟甲骨非王卜辭研究》《書譜講疏》《重論YH251、330卜辭》《YH251、330卜辭研究》等 ★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撰寫序言,他在1950年代提出的非王ト辭一詞一直沿用至今 ★收錄近現(xiàn)代著名考古學家石璋如的兩篇專業(yè)論文,極具參考價值 友情提示:本書因年版久遠,品相自然舊,白色封面不耐臟,介意的讀者請慎拍非王ト辭一詞是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在1957年的《評陳夢家殷虛卜辭述)》和1958年的《帝乙時代的非王ト辭》兩篇小文里提出來的。YH127坑的子組ト辭及一些有ト辭,還有YH251、330等坑的ト辭,都不是王ト辭,故稱作非王ト辭。 非王ト辭之説得到不少學者批評討論。持不同見解的論作,從種種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極有裨于探索的深入。當時非王辭的材料有限,特別是子組及所謂午組等與典型的王卜辭賓組同出YH127一坑,容易模糊其非王ト辭的性質。及至1993年花園莊東地H3ト甲發(fā)現(xiàn),數量大而性質純一,大家的看法就容易統(tǒng)一了。 各種非王ト辭中反復出現(xiàn)的“子”,迄今仍是學者關注的核心問題。有些論作認為花東ト的“子”是王子,或論證為太子孝己,但其他卜辭、銘文的“子”能不能同樣講,還暠要通盤考慮,才能達到學者們同意的效果。 甲骨學在釀和發(fā)展了一個世紀之后,當前正在續(xù)前進和別的學科一様,這種前進必然會導致一些帶根本性的觀念的變革。今天看來,殷墟甲骨ト辭比過去想像的要復雜得多,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卜辭更多地暸解商代歷史和文化。 《殷墟甲骨非王卜辭研究》這部書的性質是非常專業(yè)的,然而透過書中論述,我們卻可更清晰地看見商代歷史景的若干鮮活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