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與《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中信,2015)并稱尼爾•波斯曼的“媒介批評三部曲”,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檢討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文化、制度的負面影響。 作者認為,技術和人的關系是亦敵亦友的關系,他之所以揭示技術的陰暗面,是為了避免技術對文化造成傷害。文化有三種形態(tài):在工具使用文化階段,技術服務、從屬于社會和文化;在技術統(tǒng)治文化階段,技術向文化發(fā)起攻擊,并試圖取而代之,但難以撼動文化;在技術壟斷文化階段,技術使信息泛濫成災,使傳統(tǒng)世界觀消失得無影無蹤,技術壟斷就是極權主義的技術統(tǒng)治。 本書揭示了技術壟斷階段各種“軟”技術的欺騙作用,撻伐所謂社會“科學”,譴責唯科學主義;辨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之異同,并為傳統(tǒng)符號的耗竭扼腕痛惜;號召人們以強烈的道德關懷和博愛之心抵抗技術壟斷,堅決反對文化向技術投降。 ---------------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本書與《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中信,2015)并稱尼爾•波斯曼的“媒介批評三部曲”,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檢討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文化、制度的負面影響。 作者認為,技術和人的關系是亦敵亦友的關系,他之所以揭示技術的陰暗面,是為了避免技術對文化造成傷害。文化有三種形態(tài):在工具使用文化階段,技術服務、從屬于社會和文化;在技術統(tǒng)治文化階段,技術向文化發(fā)起攻擊,并試圖取而代之,但難以撼動文化;在技術壟斷文化階段,技術使信息泛濫成災,使傳統(tǒng)世界觀消失得無影無蹤,技術壟斷就是極權主義的技術統(tǒng)治。 本書揭示了技術壟斷階段各種“軟”技術的欺騙作用,撻伐所謂社會“科學”,譴責唯科學主義;辨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之異同,并為傳統(tǒng)符號的耗竭扼腕痛惜;號召人們以強烈的道德關懷和博愛之心抵抗技術壟斷,堅決反對文化向技術投降。 ---------------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 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huán)境的全球互動》[美]約翰•R. 麥克尼爾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6《*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7《守夜人的鐘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戰(zhàn)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 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11《一萬年的爆發(fā):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里•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12《審問歐洲:二戰(zhàn)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響和文化沖擊》[美] 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 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 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zhàn)爭、革命以及現(xiàn)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上下冊)》(平裝)[美]戴維•伍頓 19《內戰(zhàn),觀念中的歷史》[美] 大衛(wèi)•阿米蒂奇 20《第五次開始》[美]羅伯特•L. 凱利 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平裝 精裝)[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22《黑暗大陸:20世紀的歐洲》[英]馬克•馬佐爾 23《現(xiàn)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建構一個理想世界》[荷]魯特格爾•布雷格曼 24《民粹主義大爆炸:經濟大衰退如何改變美國和歐洲政治》[美]約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訂版)》(平裝 精裝)[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權力與文化:日美戰(zhàn)爭1941—1945》[美]入江昭 27《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歷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28《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美]尼爾•波斯曼 29《從丹藥到槍炮:世界史上的中國軍事格局》[美]歐陽泰 30《起源:萬物大歷史》[美]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 31《為什么不平等至關重要》[美]托馬斯•斯坎倫 32《認知工具:文化進化心理學》[美]塞西莉亞•海斯 33《簡明大歷史》[美]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美]威廉•麥克尼爾 主編 34《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美]托馬斯•M.尼科爾斯 35《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荷]弗雷德•斯皮爾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勖溃菟沟俜•平克 37《歷史性的制式》。鄯ǎ莞ダ仕魍•阿赫托戈 38《希羅多德的鏡子》。鄯ǎ莞ダ仕魍•阿赫托戈 39《出發(fā)去希臘》。鄯ǎ莞ダ仕魍•阿赫托戈 40《燈塔工的休息室》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后續(xù)新品,敬請關注…… 本書與《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中信,2015)并稱尼爾?波斯曼的“媒介批評三部曲”,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檢討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文化、制度的負面影響。作者認為,技術和人的關系是亦敵亦友的關系,他之所以揭示技術的陰暗面,是為了避免技術對文化造成傷害。文化有三種形態(tài):在工具使用文化階段,技術服務、從屬于社會和文化;在技術統(tǒng)治文化階段,技術向文化發(fā)起攻擊,并試圖取而代之,但難以撼動文化;在技術壟斷文化階段,技術使信息泛濫成災,使傳統(tǒng)世界觀消失得無影無蹤,技術壟斷就是極權主義的技術統(tǒng)治。本書揭示了技術壟斷階段各種“軟”技術的欺騙作用,撻伐所謂社會“科學”,譴責唯科學主義;辨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之異同,并為傳統(tǒng)符號的耗竭扼腕痛惜;號召人們以強烈的道德關懷和博愛之心抵抗技術壟斷,堅決反對文化向技術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