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權力場


作者:霍存福     整理日期:2017-02-18 20:52:13


  《權力場》作者與您共同穿越數千年中國古代社會的權力文化,以正面、積極的態(tài)度挖掘古人對待權力和運用權力的智慧,向您展示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傳統(tǒng)中飽含靈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一面!

作者簡介
  霍存福,男,1958年生于河北省康?h。1977年考入吉林大學法律系,1981年考取同系研究生,先后獲法學學士、碩士學位,1985年留校任教,1999年獲法學博士學位,F(xiàn)任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長春市政協(xié)委員。研究方向為法律史、法律文化。

目錄:
  皇帝篇
  第一章 躬親庶務型與委任責成型
  第一節(jié) 一個奇特的理論現(xiàn)象
  一、儒家派的委任責成論
  二、道家派的委任責成論
  三、法家派的委任責成論
  四、雜家派的委任責成論
  第二節(jié) 躬親庶務型
  一、勤于政務與事必躬親
  二、事必躬親的實質及其受壓抑的歷史
  三、事必躬親被崇大的歷史及其與理論傳統(tǒng)的斗爭
  四、事必躬親與皇帝主權
  第三節(jié) 委任責成型
  一、委任責成論的不斷提起
  二、委任責成的核心
  三、委任責成的延長
  第四節(jié) 躬親庶務與委任責成的循環(huán)
  一、循環(huán)現(xiàn)象及其原因
  二、循環(huán)現(xiàn)象與類型本身的矛盾
  第二章 操術任使型與推誠委任型
  第一節(jié) 權術一一權力方法和權力手段被發(fā)現(xiàn)和被
  肯定的歷史
  一、術的定義、功能及特征
  二、術的內容
  三、術的分類分析
  第二節(jié) 操術任使型
  一、操術任使的理論
  二、操術任使的實際
  第三節(jié) 推誠委任型
  一、推誠委任與權術理論的關系
  二、推誠委任的實踐表現(xiàn)
  三、一場爭論所反映的問題之難度
  宰相篇
  第三章 宰相的地位、職分和權力
  第一節(jié) 宰相的地位
  一、功能性比喻之一
  二、功能性比喻之二
  第二節(jié) 宰相的職分
  一、佐天子理陰陽
  二、總理朝政,事無不統(tǒng)
  第三節(jié) 宰相的權力
  一、用人權
  二、謀議權
  三、署敕權
  第四章 為相之道
  第一節(jié) 輔佐君主之道
  一、相道之一一一宰相不“舍職而阿主”
  二、相道之二一一宰相“不與入主爭權柄”
  三、相道之三一一宰相之道貴“順”
  第二節(jié) 總領百官之道
  一、相道之四一一“宰相不親小事”
  二、相道之五一一“宰相之職不可分”
  三、相道之六一一宰相“職在選賢”
  第五章 相相關系
  第一節(jié) 權柄之爭與相相關系
  第二節(jié) 性格之異與相相關系
  第三節(jié) 能力之差與相相關系
  第四節(jié) 委任程度與相相關系
  官吏篇
  第六章 長吏躬親型與委務僚佐型
  第一節(jié) 官署的工作程式
  一、基本工作程序
  二、程序之變
  三、判署地位問題
  第二節(jié) 長吏躬親型
  一、重長傾向所反映的問題
  二、長吏躬親的形態(tài)與心態(tài)
  三、長吏躬親的障礙與躬親的幾個含義
  第三節(jié) 委務僚佐型
  一、委務僚佐的范圍與形態(tài)
  二、委務僚佐時的權力分解
  三、委務僚佐的必要條件
  第七章 溫和感化型與嚴厲督責型
  第一節(jié) 權力的主題
  一、“三不欺”的漫長實踐與概括
  二、“三不欺”的普遍理論價值
  三、“三不欺”的普遍推開或運用
  四、“三不欺”治術模式之常與變
  第二節(jié) 溫和感化型
  一、推功攬罪法
  二、不罰示恩法
  三、薄罰示辱法
  四、推善調解法第三節(jié) 嚴厲督責型
  一、杖罰由慣例到制度的發(fā)展
  二、督責的基礎
  三、督責的保障一一杖罰及其運用
  第八章 拘執(zhí)法吏型與弘通儒吏型
  第一節(jié) 拘執(zhí)法吏型
  一、法吏的原型及其性格
  二、法吏之一變一一酷吏
  三、法吏之再變一一俗吏
  第二節(jié) 清靜無為型
  一、黃老之清靜無為
  第三節(jié) 弘通儒吏型
  一一、儒生與法吏的結合一一儒吏
  二、儒吏之弘通結語
  參考文獻
  再版后記
  三版跋
  四版贅語
  五版跋
  原編者導言(劉楊) 詞匯索引人名索引





上一本:比較政治分析 下一本:美國總統(tǒng)制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權力場的作者是霍存福,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