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金拱向東


作者:[美]詹姆斯·華生主編     整理日期:2017-02-18 10:59:51


  本書描述了麥當勞在東亞五大城市:臺北、香港、北京、東京、首爾,如何融入當?shù)匚幕某晒涷。在跨國經營的背后,麥當勞其實十分重視文化差異這件事。麥當勞董事長詹姆士·坎特洛普曾說過,麥當勞的目標是“盡可能成為當?shù)匚幕囊徊糠帧,除了在各地積極舉辦各種社區(qū)活動外,當日本人覺得正餐一定要吃飯才吃得飽,又想吃燒烤的料理時,東京的麥當勞就從善如流,開始賣咖哩飯和照燒豬肉堡。在香港人的認知中,笑臉迎人必有詐,麥當勞就調整當?shù)貑T工教育訓練的方式,不去強調麥當勞一貫的微笑式服務?傊湲攧跁鶕(jù)不同的市場環(huán)境在經營方式上做調整。

作者簡介
  詹姆斯·華生,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晚清帝國和現(xiàn)代中國的喪葬儀禮》(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海外移民與中國家族世系》、(Emigration and the Chinese Lineage)等書。

目錄:
  前言__1
  導言__10
  第一章 麥當勞在北京:美國文化的本土化
  作為美國象征的漢堡__52
  慢下來的快餐:適應與在地化__65
  消費主義的興起與麥當勞的成功__78
  結論:全球—本土聯(lián)結下的金色拱門__84
  第二章 麥當勞在香港:消費主義、飲食
  變遷與兒童文化的興起
  跨國主義與快餐產業(yè)__91
  外出就餐:一部消費社會史__92
  觀念分類:小吃vs 正餐__96
  從異國風味到日常飲食:麥當勞的本土化__97
  公共衛(wèi)生與潔凈__101
  笑意味著什么?友善與公共服務__102
  消費者的自我約束? __104
  候餐和紙巾大戰(zhàn)__106
  抗爭、環(huán)境保護和慈善事業(yè)__108
  作為消費者的兒童__111
  “麥當勞叔叔”和生日聚會的發(fā)明__114
  作為青年中心的麥當勞__116
  結論:麥當勞是誰的文化? __118
  第三章 麥當勞在臺北:漢堡、檳榔和身份認同
  臺灣的飲食與文化簡史__121
  麥當勞與臺灣本地意識的崛起__124
  檳榔__125
  麥當勞在臺灣:第一個十年__128
  麥當勞和臺灣的青年文化__131
  作為庇護所的麥當勞:家以外的家__133
  等待孩子的老祖母__135
  躲避婆婆的媳婦__136
  作為廟會集市的麥當勞__136
  空間與時間:麥當勞里的生活方式__138
  麥當勞與學校午餐__139
  結論:全球化與本土化__142
  第四章 麥當勞在首爾:
  飲食選擇、身份認同與民族主義
  韓國麥當勞的發(fā)展簡史__148
  “本土”的麥當勞__150
  麥當勞及其競爭者__151
  創(chuàng)造麥當勞的市場__153
  性別、空間和快餐的意義__155
  消費、抗爭和海外輸入__159
  大米與漢堡之爭__162
  韓國飲食中的共享文化與個人主義__164
  結論__166
  第五章 麥當勞在日本:改變中的行為與禮儀
  麥當勞在日本__171
  作為小吃的麥當勞__172
  麥當勞為什么被視為小吃? __175
  食物和共餐__178
  被建構的美國文化__182
  貓肉漢堡奇談__183
  麥當勞和餐桌禮儀的改變__185
  全球文化與本土文化__189
  附錄 作為政治標靶的麥當勞:
  20世紀的全球化與反全球化
  全球性的反全球化運動__193
  作為政治標靶的麥當勞__196
  為什么是麥當勞? __199
  肥胖政治學__201
  家庭革命:銀發(fā)族的挑戰(zhàn)__205
  結論:作為政治象征的麥當勞__207
  注釋__210
  索引__238
  譯后記__253





上一本:國家與生活機遇 下一本:蘋果背後的生與死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金拱向東的作者是[美]詹姆斯·華生主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