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中的首次訪談》不會告訴你所有問題的“答案”,相反,它將會為你提供許多問題,為你描述什么情景適合你去問這些問題。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這些問題你都要挨個去問來訪者。其中的一些問題應該是你在訪談之后去問自己的,也有一些問題是你要與你的督導進行討論的,還有一些問題也許是你永遠都沒有機會去問的。本書的意義僅僅在于,讓你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夠從書中找到這些問題。 本書的寫作意義:第一,它能夠幫助你抵制那種想要做出不成熟假設的沖動;第二,它會幫助你抵擋那些在等待和無知中產(chǎn)生的無助感和沮喪感;第三,它會指導你如何去探索面前坐著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第四,它將引導你進行不同類型的訪談并且向你提供一些相應的標準化評估工具;第五,它會指出你需要知道些什么,如何才能知道這些,以及下一步應該知道些什么。所有這些都將幫助你掌握建立和撰寫文檔的能力,從而讓你、你的督導、和你的治療團隊能夠通過這份文檔來回答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對于這樣的一個獨特的來訪者,究竟怎么做才是真正具有治療意義的? 作者簡介 Susan Lukas,美國Hunter學院社工學位畢業(yè),其后在紐約州的Nyack市從業(yè)。于2008年去世。她的本部著作出版后20年間,常年排行美國亞馬遜心理健康專業(yè)圖書暢銷榜前列。
目錄: 引言:關于本書的“如何”與“為何” 第一章 如何與成人進行首次訪談 第二章 觀察、傾聽、感覺:精神狀態(tài)檢查 第三章 如何思考來訪者的健康狀況:疾病史 第四章 如何與家庭進行首次訪談 第五章 如何與兒童進行首次訪談 第六章 如何采集成長史 第七章 如何與伴侶進行首次訪談 第八章 如何判定來訪者是否會傷害你或他人 第九章 如何判定來訪者是否會傷害自己 第十章 如何判定來訪者是否有物質濫用的問題 第十一章 如何評估兒童被忽視、虐待和性虐待的問題 第十二章 什么是心理測驗,你又會在何時用到它 第十三章 如何撰寫評估報告 第十四章 下面的路該怎么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