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是為那些已經在使用或者計劃使用已故的海因茲·科胡特(HeinzKohut)關于自體心理學的概念的專業(yè)人士,如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工作者,提供一些洞察和指導。通過對理論與實踐的整合,《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作者懷特、韋納從自己的治療經驗中提供個案素材,向人們展示如何將自體心理學運用到各類來訪者身上,其結果不僅使人受益,而且令人振奮,有時還充滿著驚喜。 編輯推薦 《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最好的經典自體心理學的入門著作之一。精神分析初學者開始接觸自體心理學時,如果上來就閱讀自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科胡特的著作,如《自體的分析》、《自體的重建》、《精神分析治愈之道》等等,會感到十分吃力?坪乇救嗽诮浀渚穹治鲆约白晕倚睦韺W中都有深厚造詣,而當時他所處的時代需要他向傳統(tǒng)精神分析學者給出自體心理學的答復回應,所以初學者很容易因其著作中呈現(xiàn)出的多種精神分析觀點與自體心理學觀點的交錯而迷惑,無法直接輕松理解和把握自體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實操框架。而《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則幫助初學者跨越了這一學習的鴻溝。兩位作者懷特、韋納是跟隨科胡特多年的嫡傳弟子,結合自己豐富的臨床精神分析治療和案例督導經驗,用清晰的條理有力地闡述了自體心理學。 名人推薦 為什么稱本書為“真正的”心理咨詢寶典呢?因為在閱讀它時,我總能從靈魂深處爆發(fā)出一種共鳴。在觀賞作者對理論的細致解讀與案例的生動描述時,時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人生不同階段中的一些內心體驗的片段被赤裸裸地剖析、袒露了,似乎自己的內心從來沒有被別人這樣深刻地理解、觸摸過,除了一種醍醐灌頂?shù)氖鏁持猓袑ψ泽w心理學模式下共情方式的欣賞與贊嘆。傳說中貼近體驗的共情,原本是如此的感人、誘人,讓人在一瞥之間已然欲罷不能。 ——吉莉 作者簡介 懷特(White M.T.)博士(1915—),是自體心理學研究會的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該會一直為心理咨詢師提供自體心理學培訓和督導。她也是美國心理治療和心理分析委員會的督導教師,同時是APA自體心理學分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她在紐約市私人執(zhí)業(yè),曾發(fā)表過多篇精神分析及自體心理學論文。 韋納(Weiner M.B.)博士(1925—),是福特漢姆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院的兼職教授,并且在紐約市私人執(zhí)業(yè)。她曾發(fā)表過大量論文,出版過的圖書被翻譯為多國語言。
目錄: 導論 意識的開端 愛或者不愛自體 自我的功能與自體 對于有反應的環(huán)境的需要 社會因素與自體 嚴重疾病的希望 共情vs應激和免疫系統(tǒng) 克服差異的壁壘 第一章自體心理學基本概念概覽 哭求認可 自體破碎 原發(fā)性自戀中沒有“我一你” 夸大性自體 理想化的父母影像 鏡映需要 共情需要 自體客體 負面治療反應 攻擊性是一種分解產物 案例簡述 對于釋義沒有明確的反應 自體心理學模式的一些困難 第二章自體心理學視角下的攻擊性 對不同調的攻擊 心理治療的自體客體模型 攻擊性如何消失 健康的肯定 科學顯示并不存在攻擊驅力 治療環(huán)境 案例簡述 往俄狄浦斯式釋義的拉力 夸大的護士 病人變得閃爍其詞 嚇人的飛行之旅 無助之痛 孿生關系 一次關鍵的面談 第三章共情與自體客體 有影響力的觀察者 共情還是不共情 滿足 外科醫(yī)生還是熱情的醫(yī)生 給病人什么 共情與內化 成熟的道德如何干擾共情 案例簡述 童年期殘疾的創(chuàng)傷 道德成熟的治療師vs自負 共情與診斷 病人想去哪里? 案例簡述 替補治療師的危險 病人對發(fā)展受阻的恐懼 對不敏感說壞娜??br /> 充當繼母角色的治療師 作為滿足感來源的治療師 第四章夸大性自體:暴怒或成就的源泉 自戀性暴怒:對于完全控制的需要 夸大性:保證vs無助 對贊譽的需要 自我感覺良好的權利 軀體化的可怕之處 對自體的暴怒 因生理上的不完美而產生的自體一暴怒 父母對疾病的憤怒 病人對治療師的暴怒 案例簡述 鏡映失敗與失去事業(yè) 縱向分裂 將治療師內化 處理自戀性暴怒 夸大的神 第五章理想化 母親與父親都可以被理想化 案例簡述 性潛伏期的亂倫 進一步的幻滅 有限制的契約 孩子和迷失的少婦 感受比原因更重要 共情和理想化 咄咄逼人的病人 共情的力量 對信任別人的恐懼 性等同于關心 對病人童年可怕的重復 病人的空間在哪里? 把雜亂的空間收拾整齊 病人得到了她的空間 對依賴的擔憂 觸及病人對她兒子的感受 對需要兒子的防御 開始接納病人的感受 羅薩莉兒子的重要性 被理想化了的治療師 治療師與病人之間的流動:尋找那失去的偶像 睡眠障礙與缺乏安慰 如何發(fā)展出自我安慰 自我功能與發(fā)展 轉換性內化 創(chuàng)造力與理想化 第六章核心自體的第三個機會:通過孿生獲得三極自體 上位自體 孿生的喜悅 案例簡述之一 因為死亡而失去孿生 信任的壁壘 案例簡述之二 病人的夢 補償結構的出現(xiàn) 核心自體的孿生補償結構 第七章代際連續(xù)性vs懲罰性內疚 一個令人驚奇的提議 案例簡述 一次鏡映移情 病人感到自己被傾聽了 對無助感的共情 嚇人的抱負 對于全能的需要 關懷的恐龍 治療師和妻子的反應 對自戀性暴怒的恐懼 治療師早該知道 權威人物和自尊 來自父親的夸大 釋放閉鎖在夸大性自體中的能量 失敗的同調 一個完美主義但是很有愛的目標 內化治療師 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第八章創(chuàng)傷狀態(tài):過多、過少或是錯誤的反應 案例簡述:我怎么可能做了這件事? 病人感到自己面臨危險、沒人保護 持續(xù)地失態(tài) 案例簡述:在迎賓列隊的盡頭 自體狀態(tài)的夢 案例簡述 脆弱的核心自體 拯救核心自體 負面的治療反應 第九章特殊人群 治療虐待兒童的人 案例簡述 施虐的母親沒有得到過真正的鏡映 脆弱的自我價值感導致施虐 對于共情性回應的需要 表達攻擊性,是增強自體反映的需要 治療老年人 案例簡述之一 案例簡述之二 團體和老年人 介紹老年人加入團體 作為多重自體客體的團體 結案 晚年:一個轉型的年齡階段 第十章心理治療的歡樂 治療師做些什么? 人性化 關聯(lián)我們的歡樂 情感是自體的核心 情感是內在的聯(lián)接 案例簡述 來自一位心理治療師的生活:貓女神的陰影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