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關(guān)系


作者:鄒范平     整理日期:2014-12-04 14:10:47

  朝堂之上,君貴臣輕——歷史長河上空的君臣關(guān)系宛如一條拋物線,在康乾盛世達(dá)到制高點。中國古代這最后一個盛世,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帝王,成就了清帝國的世界地位。雖同為盛世帝王,三者卻各有不同。康熙崇尚理學(xué),能與臣以師友相處;雍正澄清吏治,重用能臣酷吏;乾隆縱容貪官和紳,引發(fā)官場的生死角逐。無論是痛恨臣子結(jié)黨,“兔死狗烹”,還是大興文字獄,實質(zhì)都是對極權(quán)的向往。君與臣的博弈,隨著極權(quán)的膨脹而愈加劇烈,康乾盛世歷時一百多年,縮微了極權(quán)政治生態(tài)下的得失成敗!犊涤呵⑹乐械木缄P(guān)系》以“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為標(biāo)尺,據(jù)翔實史料,盡述三朝的權(quán)力藝術(shù),揭示盛世朝堂的存亡法則。
  作者簡介:
  鄒范平,1954年生于北京,籍貫江西豐城,曾任教于北京某高校,曾出版《君臣道》《新發(fā)現(xiàn)的魯迅》等專著多部。
  目錄:
  目錄:
  
  上篇:帝王與師友處——康熙帝的寬仁
  放棄滿洲家法,確立君權(quán)一攬
  虛君攝政是儒家之本旨
  鰲拜輔政成為亂政
  剪除鰲拜恢復(fù)君權(quán)一攬
  第一帝師熊賜履
  南書房師友
  以漢治漢,乃異種稱王之道
  不使?jié)h將全面倒向吳三桂
  非鄭氏叛將不能收復(fù)臺灣
  君臣以義合
  目錄:
  上篇:帝王與師友處——康熙帝的寬仁放棄滿洲家法,確立君權(quán)一攬?zhí)摼龜z政是儒家之本旨鰲拜輔政成為亂政剪除鰲拜恢復(fù)君權(quán)一攬第一帝師熊賜履南書房師友以漢治漢,乃異種稱王之道不使?jié)h將全面倒向吳三桂非鄭氏叛將不能收復(fù)臺灣君臣以義合于成龍以道事君康熙帝對湯斌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保護清官張伯行君臣治河與朋黨之爭康熙帝的法家治術(shù)整肅帝師索額圖由每功臣變?yōu)榈谝蛔锶颂厥舛值木缄P(guān)系中篇:霸者與臣處——雍正帝的苛察即位之謀戴鐸獻(xiàn)“戒急用忍”之策以兒才華,博取父皇的歡心奪位成功確立秘密建儲制度惡犬不可不烹年羹堯之自裁隆科多之圈禁澄清吏治,重用能臣模范疆吏田文鏡壓抑李紱及科舉士人追查志虧空,怡親王大搞抄家諾敏、高成齡首倡養(yǎng)廉銀制度岳鐘琪彈劾貪官污吏寵臣李衛(wèi)以密斬制度威懾地方大員給事中并入御史臺鄂爾泰于難以措手之地顯才干張廷玉制定機處章程神道設(shè)教以整治貪官不臣之民與文字獄汪景祺與錢名世之獻(xiàn)查嗣庭之獄陸生柟之獄謝濟世之獄曾靜、呂留良之獄下篇:亡國與奴處——乾隆帝的專橫初政尚寬為何篡改即位時間和地點?物極必反,殊途同歸鄂爾泰、張廷玉的命運好大喜功,遙控軍機傅恒、岳鐘琪初定大小金川阿桂再次平定大小金川既重賢臣,也寵奸相佞劉統(tǒng)勛、劉墉父子皆賢于敏中的忠心與“小聰明”和珅是乾隆帝的知己文化與文字獄紀(jì)曉嵐與《四庫全書》胡中藻之文字獄乾隆帝制霸道結(jié)語  即位之謀
  雍正有一閑章曰“為君不易”,除了字面的意思外,其揮之不去的權(quán)力合法性困擾也隱約可見。據(jù)說,“雍正”暗喻“雍親王正當(dāng)?shù)梦弧钡囊馑。莫非是借此糾其不正?二百年來,人們對于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始終有疑義。無非是兩種意見,一是合法繼承;一是陰謀篡位,而后者幾乎為人們所公認(rèn)。兩者都是根據(jù)現(xiàn)存的史料推論得出的?上妨弦驯徽莆赵捳Z權(quán)者刪削篡改得殘缺不全,人們已經(jīng)很難據(jù)以得出準(zhǔn)確的結(jié)論了。主觀猜測的成分非常多,甚至對于文義的理解都在“大膽假設(shè)”的前提之下被歪曲了。比如,雍正說:“我圣祖仁皇帝為宗廟社稷計,慎選于諸子中,命朕纘承統(tǒng)緒,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倉猝之間,一言而定大計……”有人解讀這句話,說既然是“慎選于諸子中”,怎么又“倉猝之間,一言而定大計”?認(rèn)為是自相矛盾。而如果你認(rèn)為雍正是合法即位,就不覺得這句話有矛盾。這也是人的主觀性影響認(rèn)識的有效性的哲學(xué)問題。從政治角度講,雍正即位,劍拔弩張,其合法性必有疑問。一切權(quán)力的合法性都是人類社會永恒的困擾,因此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將永遠(yuǎn)被后人質(zhì)疑,這是唯一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
  戴鐸獻(xiàn)“戒急用忍”之策
  康熙五十七年(1718),西北戰(zhàn)事發(fā)生?滴跆貙⒇酚韶愖釉郊壥谟柰蹙簦琣并任命為撫遠(yuǎn)大將軍,出征西北。出發(fā)之前康熙親自前往祭堂行祭告禮,登太和殿向胤授大將軍敕印。胤乘馬出天安門,諸王及二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都到德勝門軍營送行。康熙允許胤“用正黃旗旗纛,照依王纛式樣”。胤的稱呼——“大將軍、王”,也頗耐人尋味,在軍中以及所上奏章和皇帝的諭旨都這樣稱呼他。
  從這些跡象可以看出胤是有可能被立為儲君的。一是讓他在西北建功立業(yè),并且手握重兵,有實力可以依靠。二是遠(yuǎn)離京城是非之地,要知道,自古以來有多少人都是仿照“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在外而安”這一條古例行事,最終避禍得福登上王位的。不過,畢竟遠(yuǎn)在萬里之外是無法繼承皇位的,當(dāng)年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在外,不能即位反而被殺,也是歷史的教訓(xùn)。康熙對他似乎是有所期望的,而且很可能是第一人選。從后來沒有把他調(diào)回京城這一點看,康熙又放棄了他;蛘呖滴跽J(rèn)為胤是胤禩一黨,把他派往西北,可以拆散他們。有人考證,康熙曾打算在70歲生日時禪位于胤。確實康熙曾經(jīng)說過,希望像宋高宗那樣安度晚年。宋高宗晚年退位做了太上皇。這些都是猜測,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康熙一直處在矛盾之中。
  當(dāng)時能與胤爭奪儲君位置的人,正是他的一母同胞,四阿哥胤禛。胤禛的生母烏雅氏,是護軍參領(lǐng)威武之女,出身并非顯貴。她生有二子,四子胤禛和十四子胤。胤原名胤禎,與禛字同音,后改為允。
  胤禛將謀奪儲位的想法付諸實踐,大概是在太子第二次被廢黜以后。這之前,戴鐸曾勸他戒急用忍?滴跷迨,太子再度被廢之后,戴鐸又寫給雍正一封信,建議他應(yīng)該如何營求儲位。首先,戴鐸勸他加入爭奪儲位的角逐:“當(dāng)此君臣利害之關(guān),終身榮辱之際,奴才雖一言而死,亦可少報我主子知遇于萬一也!笨磥恚诖麒I寫此封信之前,他還沒有奪嫡的具體計劃,不然戴鐸的信中也不至于說“一言而死”云云。戴鐸為之分析形勢,陳述數(shù)條建言:
  “處庸眾之父子易,處英明之父子難,處孤寡之手足易,處眾多之手足難。何也?處英明之父子也,不顯露己長,恐其棄置而不用,過分顯露己長,恐其見疑而不用,此所以為難。處眾多之手足也,彼此愛好各異,必有所爭,爭則必有勝負(fù),此其所以為難。我主子天性仁孝,在皇上面前毫無瑕疵,諸王阿哥之中,要大度包容,不可以一時之小忿,而忘終身之大害!本褪钦f,要想方設(shè)法取得康熙的好感,同時又不要得罪了兄弟們。
    “至于皇帝左右之人,俱求主子破格優(yōu)待也。他們一言之譽,雖不能立時得福報,但他們一言之讒,卻可能成為伏禍之根。主子一向敬老尊賢,名聲很好,以后更應(yīng)刻意留心,逢人小心應(yīng)付,素為皇上之親信者,自不必論,即使是漢官太監(jiān)之流,主子也應(yīng)于見面之時,溫語褒獎數(shù)句,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賜,而他們已感激無地。主子賢明之聲譽,日久日盛,日盛日彰,臣民之公眾輿論自然擁戴主子!币\絡(luò)人心,與百官相好,博取正面輿論。
  “至于各部各處之閑事,似不必多與聞也。”就是說,不要去招惹是非,蹚渾水,以免誤了謀權(quán)篡位的大事。
  “本門之人,尋事出力者甚多。殊不知,天下之事,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益必有一損,受利受益者未必以為承恩,受害受損者則以為怨恨。古人云:不貪女子玉帛,天下可以反掌而定。主子以四海為家,豈在謀些須小利乎?至于本門之人,豈無一二才智之士?但玉在櫝中,珠沉海底,即有微細(xì)之長,何由表現(xiàn)?懇求主子加意栽培,于尚未知者,親自試其才能,于已知之者,恩上加恩,以使本門中人,由微而顯,由小而大,以致在外為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在朝為內(nèi)閣、六部、九卿,雖未必人人如此,然而若能有幾個人才脫穎而出,未嘗不可形成東南半壁之勢!本褪钦f,要大力培植雍府人才,多多謀取朝內(nèi)外的顯要職務(wù),為奪權(quán)篡位擴充實力。
  戴鐸最后提醒胤禛說:“當(dāng)此緊要之時,誠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則稍微懈怠,被他人捷足先登,恐遭所害,此事勢難中立!本褪钦f,你不想當(dāng)皇帝,到時候別人做了皇帝,可容不得你保持中立。
  這封信,詳細(xì)地陳述了胤禛集團為爭取儲位應(yīng)采取的策略。胤禛對戴鐸的告誡十分重視,稱為“金玉之言”。從此以后更加謹(jǐn)慎小心,竭力揣摩康熙的心思,盡量討得康熙信任。同時,暗中擴張勢力。
  戴鐸不久由福建知府升為道員,他寫信來說,奴才在五夷山遇見一位道人,行蹤甚為古怪,與之談?wù)摚Z言甚奇。胤禛對此大感興趣,命他繼續(xù)訪問,細(xì)細(xì)回報。戴鐸又來信說:奴才暗暗默祝,將主子之事問他,以卜主子前程。他說乃是一個“萬”字,奴才聞之不勝欣悅。胤禛就更欣喜了。
  不久,戴鐸轉(zhuǎn)任四川布政使。其兄戴錦由胤禛向吏部活動,而出任河南開歸道?滴跷迨,戴鐸又向胤禛提出謀求退路的主張,他認(rèn)為臺灣遠(yuǎn)處海洋之中,沃土千里,而臺灣道兼管錢糧,我應(yīng)該謀調(diào)這個職務(wù),替主子屯聚訓(xùn)練,也可以為將來之退計。難道他們設(shè)想會發(fā)生內(nèi)戰(zhàn),軍事割據(jù)?
  胤禛黨人在朝廷內(nèi)外大多單任一般性職務(wù),然而有兩個關(guān)鍵性職務(wù)卻被兩位死黨掌握了。雍府中的一位關(guān)鍵人物是年羹堯,其妹為胤禛側(cè)福晉,他于康熙四十八年出任四川巡撫,不久晉升四川總督,他又自請擔(dān)任川陜總督,被朝廷批準(zhǔn)。年羹堯曾在給胤禛信中露骨地說:“今日之不負(fù)皇上,即異日不負(fù)王爺!边@話說得太明顯了,受到胤禛的申斥。胤禛并非不想當(dāng)皇帝,而是怕做得太露骨了,可能招禍。
  胤禛集團中的另一重要人物是隆科多,他是奪位的導(dǎo)演者。隆科多(?—1728),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他是佟國維之子,康熙生母孝康
  章皇后的侄子,康熙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佟氏先為漢軍旗人,清制滿漢不通婚,但與漢軍旗人是可以通婚的,康熙乃將其家族抬旗改為滿洲旗人,姓改稱佟佳氏。隆科多任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tǒng)領(lǐng),很受康熙信任。他也被胤禛爭取過來,在胤禛繼承皇位時起到了最大作用。胤禛之深謀遠(yuǎn)慮非比尋常。
   胤禛著意搜羅人才,他曾企圖結(jié)交內(nèi)務(wù)府員外郎鄂爾泰,遭到鄂爾泰的拒絕。他命門下人馬爾齊哈聯(lián)系禮部侍郎蔡珽,召他來見。蔡珽以“身為學(xué)士不便往來王府”為由,不受召,以后他又命雍邸一位重要人物年羹堯代表自己往請蔡珽,蔡珽仍不受招,康熙六十一年,蔡就任四川巡撫,到熱河陛辭,胤禛也在熱河,他終于通過年羹堯的兒子年熙召見了蔡珽,將其爭取過來。蔡珽又將左副都御史李紱介紹給雍正。李紱是理學(xué)家,道德文章俱佳,在當(dāng)時的文壇上是很著名的。胤禛集團還有魏經(jīng)國、沈廷正、博爾多等人。
    為了麻痹外人,胤禛故意裝出不問世事的樣子,他本來就崇信佛教,雍王府旁邊即為柏林寺,是京城著名的密宗道場,他與章嘉呼土克圖喇嘛等僧人頻繁往來,講論佛法,又在西山修建大覺寺,自稱“天下第一閑人”。他把古人出世的文章摘錄輯成《悅心集》一書,宣傳消極出世的思想,表面上過著清心寡欲的恬淡生活,處處忍耐,以欺蔽世人。
  胤禛謀求儲位,有兩個特殊的條件:首先,他搞謀奪儲位的活動起步較晚,使他可以吸取兄弟們失敗的教訓(xùn),活動就更隱蔽、更狡猾了,康熙一直對他比較放心?滴跬春弈承┗首涌瘫」讯,在晚年歲月中與胤禛關(guān)系最和睦,除了他常常表現(xiàn)出仁孝之外,還利用兒子弘歷來為自己增加籌碼。
    弘歷本為胤禛的第五子,古代醫(yī)學(xué)不發(fā)達(dá),無疫苗可用,故皇子也常常夭折。弘歷上面三個哥哥,死了兩個,他就成了第二子。大哥弘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jǐn)”頗令人失望,只有弘歷聰明伶俐,勤奮好學(xué),年齡11歲,不大不小,正合適。
  以兒子的才華,博取父皇的歡心
  太子與諸皇子的權(quán)位之爭,使康熙的精神和身體上都受到了極大的損傷。第一次廢黜太子,他失眠六日,大病一場。為了建儲之事,十幾年來,他“心思用盡,容顏清減”,身體一直不好,乃至于右手有時不能寫字,他堅持以左手批紅,也不令人代筆,以防有人借批紅之際擅權(quán)亂政。他活得非常累,為了散心,常住暢春園,或往熱河避暑山莊休養(yǎng)。胤禛和胤祉經(jīng)常請康熙到他們在京西和熱河的花園游玩,使康熙在暮年歲月中,又享受了一番天倫之樂。六十年夏季,胤禛陪侍康熙到熱河避暑,弘歷也跟隨前往。
  一天,胤禛陪同康熙散步至山莊觀蓮所下,把11歲的弘歷叫來陪伴?滴鯁柡霘v正在讀哪一部書,弘歷回答,在讀《論語》。胤禛也有意無意地問弘歷記熟了沒有?滴趺痴b幾篇,弘歷走出來站在眾人面前,從容不迫地背了起來,居然一字不落,康熙及左右隨從都大為驚異,齊聲夸獎。多年來聚集在康熙心頭的烏云,忽然被一陣清風(fēng)吹開。這些年他心中的苦惱之事,純粹由兒子們爭位而起,因此能夠慰藉他心靈的,也只有骨肉親情。他立刻就喜歡上這個孫子,這日顯得特別開心。
  這是康熙第一次對弘歷的才能有了深刻的印象。過了一年,春暖花開之時,胤禛請康熙游圓明園。當(dāng)時康熙正住在附近的暢春園,那時圓明園只是胤禛當(dāng)皇子時的賜園,叫“和碩雍親王園”,規(guī)模不是很大。圓明園成為占地廣大豪奢無比的名園,是在乾隆時期。那幾年康熙每次游覽頤和園,胤禛都請康熙駕臨圓明園,設(shè)宴演劇,使康熙寂寞孤苦的心懷得以排遣,他常常對嬪妃們夸獎皇四子的孝敬?滴跤螆@,弘歷朝夕相伴,康熙對弘歷格外歡喜,撫愛備至。胤禛說:“讓弘歷隨侍父皇讀書如何?”康熙馬上就同意了,胤禛巧妙地利用了父皇的愛孫之情,把兒子安排在皇帝身邊,做得不露痕跡?滴趺鼘炒簣@內(nèi)的“澹寧堂”賜給弘歷,同時又將自己在圓明園寢殿旁的牡丹臺,設(shè)為弘歷起居讀書之所,這里后來又稱作“鏤月云開”,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胤禛恰到好處地利用了康熙苦惱的情緒及老年人愛孫的心理,把弘歷推到康熙身邊。這種讓孫子顯示才能的方式,比自己直接顯示才能的方式更高明。曲線奪儲的策略比較容易奏效。這一切都做得那樣自然,水到渠成,天衣無縫。
    這年夏天,弘歷又扈從康熙到避暑山莊,時時伴隨康熙身邊,備受寵愛?滴跤謱⑷粘E喿嗾、引見官吏的“萬壑松風(fēng)”殿旁的三間小殿“鑒始齋”,賜給弘歷作為讀書之所。
    有時康熙瀏覽經(jīng)史,見弘歷站在身旁,則親授章句,為他講解文義。寫字之時,見弘歷從旁竊觀,便問道:“你也喜歡我的書法嗎?”弘歷點頭微笑,于是弘歷不斷地得到康熙所賜書法,或長幅,或橫幅,或詩扇。之后,弘歷就拿去給父親欣賞,“寶而藏之”?滴踅右姵迹霘v則敬立座側(cè),傳膳用餐時,弘歷常常倚靠在康熙膝前,一同進餐,“特被寵愛,迥異他人”。
    一次,康熙乘御舟至晴碧亭畔。弘歷正在湖邊玩,他聽到康熙叫他,急忙從假山石上跑過來?滴跤众s快叫他不要跑,不要摔跤?滴鯋蹞嶂霘v的肩頭指著湖畔茂盛的荷花問他,還記得周敦頤的名篇嗎?弘歷一字不落地將《愛蓮說》背誦出來?滴跤謫査梦恼碌纳钜鈫?弘歷滔滔不絕,解說融徹,康熙龍顏大悅。在康熙最后的歲月里,含飴弄孫是為最樂。
    在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前的大門門壁上,刻有乾隆一首詩。他在詩及自注中記述了自己12歲時,常在康熙面前表演箭法,并以箭法優(yōu)秀而受到康熙的垂愛的事實。一次他隨侍康熙在校場閱射。弘歷連中五箭,康熙很高興,褒獎有加,賜黃馬褂。一次在圍場打獵,侍衛(wèi)們射傷一熊,眾人上前觀看,弘歷剛上馬,大熊忽然立起,弘歷不慌不忙,搭弓射箭,康熙舉槍將熊打死。事后大家入帳休息,康熙對溫惠皇太妃說:“弘歷之命真是貴重,將來福報必在我之上!庇纱丝梢,康熙已在有意地培養(yǎng)弘歷做皇帝了,否則無法解釋“將來福報必在我之上”這句話,如果它不是雍正后來捏造的話。胤禛請康熙到他在承德的賜園“獅子園”用膳,弘歷也隨同前往,康熙指著弘歷說:“可帶其生母來見。”當(dāng)時他仔細(xì)看了看胤禛的福晉鈕祜祿氏,不住地點頭說:“這真是有福之人!”這話是什么意思呢?古人一向很迷信命相,宿命論的意識根深蒂固,認(rèn)為富貴之人必有福相,而且某個人的福、祿、壽,往往與其父母的命相有關(guān)系。弘歷的生母原是雍王府的侍女,后被收為侍妾,在雍王府地位很低下?滴醮藭r特命召見弘歷的生母,已屬破格,似有深意,恐怕不是隨便看看吧。在祖孫三代翁媳同堂的和睦氣氛之中,康熙又給胤禛親書“五福堂”匾額,以后胤禛將它懸掛于雍王府后室。何謂“五!?即長壽、大富、端正、尊貴、聰明。這五福是人生福報之極點,古人認(rèn)為,在中國歷史上只有乾隆所得“五福”最為完滿。很可能康熙在那以后,最終決定將帝位傳給胤禛。后來乾隆在講到此事時說:“仰窺皇祖的恩意,似乎已知我是異日可付托之人,因此要一看圣母佛相!
  當(dāng)時,康熙常常在西山一帶筵宴游玩,先后共十一次到胤禛的花園,祖孫三代,同享天倫之樂。
  因愛孫而傳帝位于其父之事,明朝曾有過。成祖朱棣先立了皇長子朱高熾為太子,但又嫌他柔弱,常想以漢王朱高熙替換,可他又喜愛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認(rèn)為他的性格剛強果斷與自己很相像。后來他命朝臣議立太子,大臣們主張立朱高熾為太子,他不同意。大學(xué)士解晉說,皇上有一個好圣孫,難道忘記了嗎?此話打動了明成祖,最終同意立朱高熾為太子。
  很明顯,胤禛也是企圖通過兒子弘歷來打動康熙的心,他確實是做得相當(dāng)成功。到此,人們不難看出,胤禛謀奪儲位的計劃已近于完成了。
  從當(dāng)初康熙對胤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他可能是打算立胤為儲君的,也許是由于他對弘歷的喜愛,使他改變了主意,又決定立胤禛為儲君了?滴趿辏滴趺 回京述職,胤禟就說:“父皇明是不讓十四阿哥成功,恐怕成功之后難于安頓他!笨滴醮蟾啪驮诖藭r改了主意。后人因此感到迷惑,認(rèn)為胤禛是篡位而得皇位的。公平而論,胤禛不是篡位,而是謀位成功?滴跫热痪土栴}考慮了多年,怎么到臨終卻又沒個明確的交代?歷代英主往往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失敗,總是因為他們不懂教育皇子之法,除了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外,別無他法。
  奪位成功
    胤禛越來越受到父皇的信任和重視?滴跬砟牦w力不支,祭天、祈谷、祈雨三大禮就由胤禛代行。清朝,三大祀往往都是由皇帝親自主持。尤其是康熙,十分重視大祀,他曾說:“天壇大祭,朕必親往行禮,方展誠心”,“自即位以來,凡大祀皆恭親行禮。”輕易不使人代替,F(xiàn)在由胤禛來代替,表明了他對胤禛重視的程度。六十年,他派遣胤禛前往盛京三大祖陵告祭,回京后又祭祀太廟;六十一年胤禛又再次代康熙行大祀典禮。誰是康熙心目中的儲君,由此也稍微可以看出一些跡象。也許康熙是想以此挽回當(dāng)年為胤隆重送行的影響。
  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忽然病逝于暢春園。前幾天,他因為往南苑獵場行圍,著涼后患了感冒,不知為什么會死?當(dāng)時守衛(wèi)暢春園的是掌握京師衛(wèi)戍大權(quán)的隆科多,時人懷疑,是不是他與胤禛相勾結(jié)害死了康熙?民間一直有這種傳說。雍正七年(1729),發(fā)生了曾靜案。曾靜在其著作《知新錄》中指責(zé)雍正犯了“謀父”、“逼母”、“弒兄”、“屠弟”等十大罪惡。所謂“謀父”,是說雍正用一碗人參湯毒死了康熙。雍正為了洗刷自己,將當(dāng)時的情況描述為這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當(dāng)時皇考身體不爽,朕請求侍奉左右,皇考以南郊大典,應(yīng)于齋所虔誠齋戒為重,朕遵旨于齋所至齋。十三日,皇考招朕回暢春園,朕未回之前,皇考命誠親王允祉、淳親王允佑、阿其那(允禩)、塞思黑(允禟)、怡親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諭曰:“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承繼大統(tǒng),著繼承朕即皇帝位!薄半揆Y至?xí)炒簣@問安,皇考告之以病情嚴(yán)重。朕含淚勸慰,當(dāng)天夜里皇上即歸天了。朕哀慟號哭,痛不欲生。隆科多乃宣讀皇考遺詔,朕聞之驚慟,昏仆于地。誠親王等向朕叩首,勸朕節(jié)哀,朕才振作起來,開始辦理大事。(《大義覺迷錄》)
  當(dāng)時朝鮮使臣金演回國后,有一段不同于此的報告:康熙在暢春園病劇,自知不起,召閣老馬齊至病榻前說:“第四子胤禛最賢,我死后立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辈⒁宰龌实鄄灰滓约爸螄教煜碌闹匾览碛(xùn)誡胤禛,然后解脫其頭頸間所掛念珠,對胤禛說:“此乃先帝臨終時遺贈之物,現(xiàn)在我把它贈給你,你要好好保存!庇终f:“廢太子皇長子性情不順,依前拘囚,豐其衣食以終其身。廢太子第三子朕所鐘愛,其特封為親王!毖杂櫠。這段記載與清朝的官方記載或野史都不同。正史固不足信,野史描述此事,則明顯為演義之筆,更不能令人信服。國內(nèi)所存史料雖不能支持這個說法,但朝鮮使臣的報告也未必?zé)o所根據(jù)。但是,朝鮮專使也說:“雍正即位,或云出于矯旨!
    這里還需補上一筆,交代馬齊的復(fù)出。當(dāng)初馬齊因操縱群臣擁立胤禩為太子,被革職。不久佟國維病逝,使得朝中滿漢官員之間失去平衡,大小事都由漢臣做主,滿臣中竟無與漢臣相抗衡者。康熙乃重新起用馬齊為武英殿大學(xué)士、內(nèi)務(wù)府總管,以壯大滿臣的勢力?梢姰(dāng)時馬齊是朝中頗具威望的人物,他被重新起用后,不再支持胤禩,但何時轉(zhuǎn)而支持胤禛的則不清楚。難道他真的只是臨危受命,秉公辦事嗎?
    胤禛即位后任命馬齊、隆科多、胤禩、胤祥四人為總理事務(wù)大臣,他贊賞馬齊“任大學(xué)士二十余年,甚屬敬謹(jǐn)寬厚,先帝出巡,每嘗隨從,殊為出力,此番改元大事,又公同善為辦理,黽勉勤勞,著賞給一等輕車都尉世職!笨梢娫谟赫次坏年P(guān)鍵時刻,馬齊是支持者之一。雍正又令馬齊為《康熙實錄》的總裁官,馬齊一定在銷毀康熙朝對雍正不利的各種材料方面,為雍正出了不少力。弘歷被秘密立為皇儲,雍正指定馬的侄女為弘歷福晉。弘歷繼位以后,富察氏一門榮耀至極,傅恒、?蛋驳榷脊僦链髮W(xué)士,深受皇帝倚重與優(yōu)待,可視為對馬齊當(dāng)初擁立功勞的獎賞。
  可以肯定地說,隆科多是確保胤禛繼位的關(guān)鍵人物。不僅在于他是唯一得到康熙遺詔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掌握北京的衛(wèi)戍兵權(quán)?滴跛篮,他關(guān)閉了京城九門,隔斷了胤禩、胤禟等人與外界的聯(lián)系。保護雍正處理善后事宜,對胤禩、胤禟等人的不滿和可能的反抗,起到了威懾和壓制作用。胤禩曾被眾臣推舉為太子,朝野都頗有影響力,覬覦皇位久矣,現(xiàn)在眼睜睜地看著胤禛以非正常的手段繼位,心里懊惱,倚柱發(fā)呆,叫他做事,不理不睬。胤禟則行動反常,態(tài)度倨傲。但是他們都沒有采取什么實際的反抗行動,因為暢春園已在隆科多的控制之中,他們處在被變相軟禁的狀態(tài)中。當(dāng)年康熙在世的時候,他們尚且能大肆活動,今日也可以興風(fēng)作浪,之所以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也實在是因為赤手空拳無能為力了。他們一黨的武裝力量主要是八旗軍隊,事前毫無準(zhǔn)備。
  與在京城中被控制的皇子們相反,當(dāng)時胤是自由身,且手握重兵,可惜他無法行動,因為他的駐軍之所,正在川陜總督年羹堯的轄地之西,他如果要舉兵東進,年羹堯是不可逾越的障礙。當(dāng)然,胤也許并沒有舉兵反抗的打算。但是,年羹堯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他起碼能起到巨大的威懾作用。雍正命大將軍王胤立即馳驛來京。封胤手下的都統(tǒng)延信為貝子,并命他馳驛赴甘州,然后又發(fā)一道密諭給延信,說:“你抵達(dá)之后,將大將軍王所有奏折、所有朱批諭旨及他的家信全部收繳封固后奏送。如果大將軍王要親自帶來,你從速開列緣由,在他家信等帶至京城前密奏。你若手軟疏怠,使他得以檢閱奏文后,并不全部交來,朕就生你的氣了。如在路上遇見大將軍王,勿將此諭稍有泄露!庇赫@然是害怕康熙曾經(jīng)給大將軍王胤的朱批中有傳位于胤 的暗示。他說:“皇父諸旨,今若不收,不肖之徒有皇父諭旨,妄行指稱,為生事證據(jù)!币驗椋赫]有得到康熙的真遺詔,只是由隆科多口含天憲傳達(dá)遺囑,當(dāng)然沒有充分的合法性。因此他很害怕胤手中康熙的朱批有對他不利的文字。
  戴鐸此時正在四川布政使任上,他向巡撫蔡珽表示,如果胤敢于起兵反抗,四川應(yīng)出兵丁錢糧支持雍正。蔡珽則向雍正上疏,提出優(yōu)待八旗、從西北撤軍等建議,以便穩(wěn)定人心。
  胤禛做了皇帝,就下令其他皇子名字中的“胤”字一律改為“允”字,以避其諱。
  當(dāng)時就有傳說,雍正是矯旨篡位,因為康熙沒有正式詔書留下來,對此問題這里不做分析。僅從君臣關(guān)系的角度分析,雍正是高明的,為了爭得儲位,他和他的屬下做了極其周密的謀劃和多方面的活動。他與諸位阿哥謀位的方式不同,他不是去爭取,而是“逃避”,他把做皇帝稱為“大苦之事”,把自己打扮成“富貴閑人”,這是他高過諸阿哥之處。在常人的觀念中,凡事都是爭取才能得到。這種直截了當(dāng)?shù)姆绞皆谟行┣闆r下行得通,但不是在一切情況下都行得通。往往有這種情況,某些東西你越是去爭取越是得不到,所謂適得其反。
  雍正學(xué)佛、與僧侶往還,制造出世假象。章嘉喇嘛、迦陵性音、弘素等人常與他談?wù)摲鸱,恐怕謀位之事,也能從僧人那里得到一些以忍讓求進取或“感應(yīng)道交”一類的“開示”吧,可惜這些事情沒有留下記錄。從胤禛做了皇帝把文覺禪師安置在宮中,“倚之如左右手”,軍國大計常與他商量這一點來看,在他謀取儲位這件事上,僧人必然也會與他談?wù)撌篱g法。
  雍正利用弘歷博取父皇歡心的做法也很巧妙。不能把他的孝心視為純粹的陰謀,真正的孝心還是能打動人心的,康熙也不是那么好欺騙的?滴跬春尢硬恍,對其不仁則能容忍,對胤禩的仁義非常反感,甚可怪也。難道有這樣的理學(xué)家嗎?
  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歷史記錄的缺失?滴踉谖61年,時間久,所處理的軍國大事亦多,《清圣祖實錄》至少應(yīng)在1000卷以上(乾隆朝實錄為1500卷)。在清代各朝實錄中,每年所占的篇幅以康熙最少,每年只5卷,順治朝每年8卷,雍正朝每年10.32卷,乾隆朝每年25卷。這說明在后來纂修《清圣祖實錄》時有些記載被大大刪除了,必是將于雍正不利的記載銷毀,皇子們爭嫡之謎也就被永遠(yuǎn)地掩蓋了。
   確立秘密建儲制度
  雍正元年(1723)正月,雍正前往天壇舉行祭天典禮,是他登基后第一次祭天。祭天歸來,回到宮中養(yǎng)心殿休息,雍正命人將弘歷召來,將帶回的一小塊祭肉賜給弘歷吃,而沒有賜給他的哥哥弘時。多年以后,弘歷做了皇帝,回憶起這件事,認(rèn)為其中定有深意,想必是父皇在第一次祭天時就已將建嗣之事默告于天,然后賜胙肉于他。雍正封弘歷為“寶親王”,暗含有將授予其大寶(玉璽)的意思。然而,這一切都只是弘歷做了皇帝以后人們的分析,當(dāng)時并沒有明顯的跡象。
  雍正即位不到一年,就對中國歷史上封建皇帝生前預(yù)立太子的制度進行了改革。他鑒于康熙立太子失敗的教訓(xùn),也吸收康熙晚年不立太子的經(jīng)驗,結(jié)合滿洲的歷史傳統(tǒng),廢除了公開建儲的制度,明確建立了秘密立嗣法。一般都說是雍正創(chuàng)設(shè)了秘密立儲法,并不盡然,康熙晚年不明立太子的做法本身就是秘密建儲法的開端,只因他忽然病逝,功虧一簣,反受其咎。
    公開預(yù)立太子制度源于儒教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從血統(tǒng)來說皇帝嫡長子是法定大宗,其他諸子皆為小宗。諸弟對嫡長子在親屬關(guān)系上是兄弟,從政治上說則是君臣關(guān)系,不容有所僭越。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度之核心,即皇位理所當(dāng)然要由皇后所生的長子繼任,如果長子夭折,則立長孫,如果沒有長孫,再由嫡次子按順序繼承。只有在皇后無子的情況下,才可能考慮立嬪妃所出的長子為太子,如果皇帝不曾生育,則依照族內(nèi)親疏順序選立皇儲。
  在君主專制時代,國家興衰都在君主掌握之中,因此如何選擇君主就是頭等重要的大事。宗法制度是儒家文化中的糟粕,有著嚴(yán)重缺陷,究其本意是為了保持社會穩(wěn)定,希望以血緣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來確;饰唤惶鏁r能夠和平而有條不紊地進行。然而一切事情都有所謂的悖論。往往由于嫡長子本人的品性不良,使得和平交替的正面價值被它的負(fù)面價值大大地抵消了。因為“龍子龍孫”生長于禁宮之內(nèi),長成于閹宦婦人之手,自幼嬌生慣養(yǎng),所以“童昏狂暴,接踵繼出”,a他們對國計民生一無所知,怎么能治理國家?
  清初思想家唐甄批評儒家的宗法制度說:“帝王之家,富貴尊榮,天生習(xí)性驕縱恣意,豈能成為賢人!一個朝代十多世中能有兩三個賢君,不能說不多。其余不是殘暴即是昏暗,不是昏暗就是乖僻,不是乖僻就是懦弱,懦弱之君使國家隱藏動亂,乖僻之君引發(fā)國家動亂,昏暗之君招致國家動亂,殘暴之君激發(fā)國家動亂!眀總之,宗法制度是國家動亂的一大根源。
  “宗”,從“宀”,從“示”,“宀”是屋宇,“示”是神主,是宗廟和尊的意思,表明終身、世襲與不可變易是順理成章的。漢族宗法制度,雖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然歷朝歷代都有破壞者。如朱元璋因太子朱標(biāo)早死,乃立朱標(biāo)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繼承帝位,史稱建文皇帝,不久即被皇叔朱棣奪去帝位。雖是皇家內(nèi)部的爭奪,但也是“以臣易君”的弒君行為,是宗法制度所不容的“亂臣賊子”。宗法制度所受到的沖擊和破壞,多是消極的,積極的很少。皇子們?yōu)橹\奪儲位而相互傾軋;皇后妃子們?yōu)闋帄Z“母由子貴”的機會而攪亂皇帝的視聽,宮中和朝中各種政治勢力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鬧出了許多宮廷政變。
  明君治國,昏君亂國。國家元首的產(chǎn)生形式永遠(yuǎn)是國家政治的核心問題。部落族群時代是選賢與能,這是儒家思想的基礎(chǔ);國家產(chǎn)生之后,專制隨之產(chǎn)生,這是法家思想的基礎(chǔ)。選賢與能異化為宗法制度是社會停滯落后的根源所在,而重農(nóng)抑商、八股取士、輕視科技等原因倒在其次。
  由于嫡長繼承制弊大于利,漢族統(tǒng)治者也常常不遵守嫡長繼承制,儲君不是由皇帝指定,就是由權(quán)臣擁立,全是非程序化的獨斷專行,往往演出逼宮篡位的悲劇,談不上正面有益的經(jīng)驗,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則有過一些成功的經(jīng)驗。遼、金、元三個朝代都是實行王公會議推定繼承人的辦法,比較成功。然而,漢人對此方法的優(yōu)越性卻視而不見,反而斥之為“以臣選君”,認(rèn)為是野蠻民族的做法。
  按照滿洲的慣例,皇帝生前是不立太子的,皇帝去世后,由諸王大臣共同推舉新君繼位,如皇太極和順治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繼位的,順治在世時,康熙也并非太子,而是順治臨死前在皇太后的示意下指定繼位的。福臨死時只有24歲,還沒有來得及考慮這個問題,他共有八個兒子,本打算立次子福全為太子,被孝莊皇太后否定,乃另選三子玄燁。他征求洋人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認(rèn)為玄燁已出過水痘,不至于夭折。因為這個理由,玄燁就做了皇帝。雖是偶然性,但也可說是天意眷顧大清。
  可惜,康熙吸收漢儒文化后放棄了滿洲傳統(tǒng),也許是接受了乃父的教訓(xùn),他于康熙十四年,自己年僅22歲時就按照漢人立嫡長子的制度,冊立了不到兩歲的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太子長大成人之后,開始利用自己的地位在朝中培植勢力。許多大臣出于將來利益的考慮,靠攏趨奉皇太子,結(jié)成了太子黨。他們的勢力不斷擴大以至威脅到了皇帝本人的安全。太子黨的核心人物是索額圖,三十三年,禮部制定祭祀奉先殿的儀注,在索額圖的授意下尚書薩穆哈將太子的拜褥與皇帝的拜褥都放在欄內(nèi),康熙為此十分不快,說:“太子與皇帝應(yīng)有區(qū)別,不可違禮!泵鼘⑻拥陌萑煲浦翙谕。事后薩穆哈請求將此事明確記錄入檔,其實不必他請求,此事也會記入《起居注》,他唯恐史官不記,日后太子登基會提起舊事,治他的罪。康熙由此感到太子黨人的威脅,于是開始整治太子黨,先對索額圖下手,將其逮捕誅殺,兩次廢除太子,最終將預(yù)立太子制度取消。
  康熙是清朝唯一公開冊立嗣君的皇帝,這又是他平生最無能為力的難題。他統(tǒng)治中國的最后十幾年,因為廢立太子之事,搞得心力交瘁,許多本來應(yīng)辦之事都耽誤了。如面對西北地方勢力分裂國家的危機,朝廷不能及時處理,處于被動地位,他曾嘆息說:“我老了,要是年輕,這事早就成功了!痹谒砟,吏治廢弛,國庫空虛,太子趁他老邁加緊奪權(quán),廢黜太子之后,諸皇子又各立門戶,結(jié)黨蓄勢,明爭暗斗,潛伏了政治危機。這是預(yù)立太子的弊病,是雍正需要認(rèn)真吸取教訓(xùn)之處。
  有了康熙朝預(yù)立太子而朝政愈亂的教訓(xùn),雍正決定不再按漢人的宗法制度辦事了。雍正元年,他下詔宣布:大清朝的皇位繼承,自此以后改用“密建皇儲”之法。所謂“密建皇儲”,即是由在位皇帝從皇子中物色一人做繼承人,被選之人不論長幼
  嫡庶,只要他的品行才能堪當(dāng)大任,就可入選。但并不公開,還須繼續(xù)考察,必要時可以更換。選定皇儲之事完全由皇帝一人操作,大臣們不得建言推舉,也不許用有任何暗示性的言行來影響皇帝。
  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召集總理事務(wù)王大臣、滿漢文武大臣、九卿于乾清宮西暖閣,宣布新的立儲之法。他說:“當(dāng)年圣祖因二阿哥之事,身心憂悴之狀,難以描述。如今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周密詳慎,現(xiàn)在不可舉行。然而圣祖既將大事托付于朕,朕身為宗社之主,不得不預(yù)先籌劃。現(xiàn)在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于匣內(nèi),置之于乾清宮正中,世祖章(順治)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后,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朕另備一份密旨,隨身攜帶,以作勘對之用。諸王大臣都應(yīng)知悉,也許這個繼嗣文書收藏數(shù)十年也不一定!崩^嗣文書上所定的儲君是誰,除了皇帝之外,誰都不知道。要等到在位皇帝臨死之前或駕崩之后,才將密旨公布,儲君立即登位,一切嫡庶兄弟盡列臣工之位,如有抗旨不遵者,應(yīng)予嚴(yán)厲制裁。雍正問:“大家有什么意見?可以明言!甭】贫嘧喾Q:“皇上圣慮周詳,為國家大計發(fā)布明旨,臣下惟當(dāng)謹(jǐn)遵圣旨,此乃天經(jīng)地義之事,豈有異議?”雍正表示滿意,然后令眾臣退出,但是留下了總理事務(wù)王大臣(輔政大臣)數(shù)人,當(dāng)面將圣旨裝入錦匣密封,藏于“正大光明”匾之后。
  密建儲君,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從乾隆至嘉慶,再至道光、咸豐,一百余年來執(zhí)行密建制,沒有出現(xiàn)漢人皇權(quán)交替時常有的那些弊病。既無兄弟奪位之舉,也沒有昏君登基之事。把清朝皇帝與明朝皇帝作一番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明朝皇帝遠(yuǎn)遠(yuǎn)不及清朝皇帝。撇開才干不談,僅就品性而論,明王朝除了前期的幾位皇帝比較明白事理之外,中后期的皇帝大多冥頑不靈,昏庸殘暴。中國歷史上,少有王朝能像清朝這樣,出現(xiàn)如此眾多的頭腦清楚又工作勤奮的帝王。
  究其原因,不立太子是關(guān)鍵因素。清王朝只在康熙朝立過太子,最后還是廢掉了。秘密建儲,使皇子們地位一律平等,不論長幼或嫡庶,都只能以品行和才干的優(yōu)異來贏得皇儲的資格。這就避免了皇長子以天然的儲君自居,因為沒有競爭,而不求進取,或因其不可替代,而眼睜睜看著國家的命運,交到一個頑劣愚癡之人手中的可悲局面。同時也避免了產(chǎn)生太子黨,從而威脅皇帝地位的局面。
  漢人遵循宗法制度,是出于穩(wěn)定高于一切的考慮——要求穩(wěn)定是儒家文化的一大特征。但是以不公正來求穩(wěn)定,這種穩(wěn)定又是很黑暗,很可悲的。歷史早已證明,宗法制度不能起到穩(wěn)定的作用,反而是動亂的禍根。密建儲君之法,吸收了滿族“以臣選君”辦法中不以嫡長子為唯一的候選人的合理因素,迫使皇子只能以自己的人格和才干爭取候選。諸皇子為了日后能登大位,必須好好做人,不能搞其他的名堂。雖然皇子們也不可避免弄一些小花樣,小機智,但必竟是偽善(人能偽善便有是非之心,否則禽獸不如),絕不會有皇子乖戾白癡,或昏聵狂暴,而無可“選擇”之事。
  乾隆受儒家文化影響,對乃父密建儲君之法不太滿意,認(rèn)為這只是權(quán)宜之計,以后還要回到儒家宗法制度的老路上去。不過他并沒有實際做這件事,他只是提前遜位,做了太上皇而已。
  密立太子,收到了立國本以固人心的政治效果,同時避免明立東宮,可能出現(xiàn)的儲君與皇帝爭權(quán),儲貳驕縱或諸皇子爭儲位等弊病。以人品學(xué)識為資本來競爭權(quán)力,在封建社會是很理性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尚賢”的文化傳統(tǒng)。在封建時代,還沒有其他更高明的“選君”辦法,因此雍正創(chuàng)建“密建儲君”之法,在中國政治制度史上可算做相當(dāng)進步的一項改革。





上一本:明清之際西學(xué)東漸與中國社會 下一本:古代器物溯源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關(guān)系的作者是鄒范平,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