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海角旗影:臺灣五十年代的紅色革命與白色恐怖


作者:胡平     整理日期:2014-08-19 13:04:35

   《海角旗影(臺灣五十年代的紅色革命與白色恐怖)》(作者胡平)以蔣氏集團退居臺灣以后仍執(zhí)行的頑固權威體制為歷史背景,以三代“臺灣共產黨”活動的興衰流變?yōu)橹骶,通過蔡孝干案、光明報案、陳澤民案等,勾勒出20世紀50年代島內紛繁詭異的社會生態(tài):島內外各種國際勢力博弈變幻,海峽兩岸國共對立,島內各階層政治力量暗流涌動,國民黨集團內部派系傾軋……直白冷血的歷史事件背后,交織著復雜的人性善惡美丑。
     《海角旗影(臺灣五十年代的紅色革命與白色恐怖)》在還原歷史的過程中,還對“臺灣共產黨”的歷史淵源、人員活動及歷史流變等進行了較為客觀的闡述,具有相當的稀缺價值。
  作者簡介:
     胡平,學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世紀九十年代后,頗為自覺地將自己的生存方式與寫作方式定位于一種“游走”狀態(tài)。已出版著作30余種,約600萬字。其中,《世界大串聯(lián)》、《中國的眸子》、《在人的另一片世界》、《子午線上的大鳥》等作品,曾獲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文學獎、《中國作家》雜志報告文學獎,臺灣《中國時報》報告文學首獎等多次。近年來,《一百個理由》被《中華讀書報》評為2005年非虛構類十大好書之一!肚閳笕毡尽繁弧秮喼拗芸吩u為2008年全球華人十大好書,名列第三,并獲第四屆徐遲文學獎。
  目錄:
  一誰動了“臺共”的奶酪11950年,春節(jié),或元旦2老“臺共”與新“臺共”3“老鄭怎樣了?”4“老鄭”的再次出現(xiàn)5保密局又有薪水可發(fā)了二冰火兩重天6在草山,有落草為寇的味道7不得不低下孤傲的腦袋8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9全球反共戰(zhàn)略布局的一環(huán)三不由得懷念起古代來10吳石、朱楓案之大陸版11吳石、朱楓案之臺灣版12吳石、朱楓案之谷正文說13“老鄭”逃脫14憑將一掬丹心在四整個臺灣陷入沉默15孝子忠臣的雙重角色16“匪諜就在你身邊!”17沉默,是將大地吸干五“不能讓他活下去了”18幾乎每天都在抓人19殘忍是目的,也是手段20“做”案,如做文章六“革命”,恍若一場大夢21“老鄭”再度被捕22高一頭轉到低一頭23一次“民主生活會”七蒼青山巒深處24“臺灣人民武裝保衛(wèi)隊”25“共產黨人者是否真實”26苗栗山區(qū)里的紅星27最后幾個自首者八大悲劇落幕后的一出小品28堅貞者,變節(jié)者,自首者29“叛徒”問題的再思索30第三代臺灣共產黨九恐怖末期的血腥記號31木瓜橙黃得透亮32有血腥味的弦歌33陳文成之死十輪椅上的佝僂身影34荒煙蔓草之下35拆骨斷腕之旅36一片肅穆、悲壯的雪野主要參考文獻附錄臺灣之白色恐怖部分相關案件   1928年4月,臺灣共產黨“一大”,在上海租界一家照相館的二樓召開。在只有九人參加的此次會議上,推選林木順、林日高、莊春火、洪朝宗、蔡孝干(在這里“干”同“乾”,故此名有時也被寫成“蘩孝乾”)等五人為常任中央委員,翁澤生、謝阿女(即謝雪紅)為候補委員。其組黨綱領有三大主張:臺灣民主、臺灣革命和臺灣獨立。
     “一大”決定,由林木順具體負責書記處和組織工作。洪朝宗負責農民運動,莊春火負責青年工作,蔡孝干負責宣傳鼓動工作,林日高等人負責臺灣的黨務工作,謝雪紅等人擔任東京特別支部和聯(lián)絡員工作,翁澤生任駐上海辦事處和駐中共聯(lián)絡員。按照共產國際當時的規(guī)定,只有成員超過100人的共產主義團體才能成為獨立的政黨。由于“臺共”創(chuàng)建初期黨員人數不足,此時只能作為“日本共產黨的一個民族支部”開展活動。對此,翁澤生、蔡孝干持反對意見,希望“臺共”能由中國共產黨進行直接領導。但在共產國際的強力壓制下,只好勉強表示服從。
     “臺共”成立后,一方面借臺灣文化協(xié)會,與知識界發(fā)生聯(lián)系;一方面借臺灣農民組合,對農村進行滲透。
     然而,比起當年“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國民黨來,日本法西斯政府的軍事機器強大得多,社會統(tǒng)治也嚴密得多。1929年,臺灣中南部農村在“臺灣農民組合”的發(fā)動下,發(fā)起小規(guī)模暴動,日本警方乃有第一次“臺共大檢肅”案,計逮捕“臺共”59人,38人被起訴,有12人被判刑。
     1931年,日本警方又進行第二次“臺共大檢肅”,計捕獲107人,均以違反治安罪,判處重刑。經過兩次檢肅后,“臺共”重要分子,或則坐牢(如謝雪紅),或則逃返大陸(如蔡孝干),或則潛伏,已無力展開活動!熬乓话耸伦儭焙,日本警方對臺灣更作全面性的嚴厲控制,“臺共”遂一蹶不振,終作鳥獸散。
     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派出生在彰化縣花壇鄉(xiāng)的臺籍干部蔡孝干為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書記。蔡孝干(1908—1982),臺灣省彰化縣花壇鄉(xiāng)人,曾用名蔡干、蔡前、楊明山。1922年,畢業(yè)于日辦彰化公學,早年參加日據時期的左傾團體——臺灣文化協(xié)會,后前往大陸,人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就讀。其間,受瞿秋白、任弼時等人的思想影響,參加了進步青年組織——上海臺灣青年會,組建新的旅滬臺灣同鄉(xiāng)會。1926年7月,返臺宣傳革命,組織臺灣文化協(xié)會左翼,并任機關報顧問和撰稿人。
     又參與臺灣共產黨的成立,被推舉為中央委員、常任委員兼宣傳鼓動部長。1931年,經廈門到漳州,在石碼中學、龍溪女中任教。1932年4月,林彪率紅東路軍進占漳州,蔡孝干經地下黨李文堂引薦去江西,到達中央蘇區(qū)“首都”——瑞金,由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安排進入紅軍政治部,使用化名“蔡干”開展工作;6月中旬,在汀州曾受到中共蘇區(qū)中央局書記周恩來召見,并與老師任弼時重逢。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創(chuàng)建,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據說,毛澤東那時很看重他,因為蔡通曉日文,曾翻譯多篇日文版馬列主義書刊給毛閱讀。此后,隨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抵延安,是唯一參與長征的臺灣人。(另有一說,參加長征的臺灣人,還有一位張志忠)蔡孝千的回憶錄里,記述了他隨葉劍英指揮的中央縱隊長征的情況,他目睹了紅軍慘烈的渡湘江戰(zhàn)役:“傷員一抬一抬地被送到后面去……紅五師已經頑抗了整整兩天,中央縱隊還在渡江。到這個時候為止,紅五師已經有一個師參謀長、兩個團長、一個團政委相繼陣亡了,另有兩個團長和一個團政委受傷了,連、營級干部的傷亡更多……”長征途中,他與中共老一代革命家培養(yǎng)出深厚感情,為其日后被提名為臺灣地下黨最高領導埋下伏筆。
     抗戰(zhàn)爆發(fā)后,蔡孝干到八路軍總部工作,1938年上半年至次年,任八路軍總部野戰(zhàn)政治部部長兼敵工部部長,負責管理日俘和對敵宣傳;1945年4月至6月,列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臺灣光復。中共中央于延安成立“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指定蔡孝干為負責人。1945年9月,蔡孝干由延安出發(fā),間道潛行三個月,年底至蘇北解放區(qū)的江蘇淮安,領受華東局書記張鼎丞、組織部長曾山等人指示,并洽商來臺干部,進行各項學習。1946年4月,原籍臺灣的張志忠率領首批干部由上海搭船,秘密進人基隆、臺北開始活動。蔡孝干則遲至7月進入臺灣;8月,蔡孝干邀請前“日本共產黨臺灣民族支部”部分領導成員謝雪紅、陳福星、簡吉、廖瑞發(fā)、張明顯等人,在臺北市永樂町迪化街的林梁材家中開會,宣布中共中央指示,正式成立中共華東局“臺灣省工作委員會”,簡稱“省工委”。由此,可稱新“臺共”。
     這些臺籍干部,長年在大陸參與中共革命,和家鄉(xiāng)早有隔閡,對于臺灣在日本殖民近代化下的社會狀況多有疏離!笆」の背跗,還只能聯(lián)系舊“臺共”一般成員,因舊“臺共”同時牽扯于共產國際、日共和中共,其“路線斗爭”復雜,對于舊“臺共”中央委員以上成員,需經中共中央審核后方能恢復組織關系。這便使得新“臺共”多有掣肘,其活動在原宗族親屬中拓展關系外,重點在吸收大學里具有高漲的反日情緒卻無中國革命經驗的知識精英。在一般社會群眾中,黨的力量仍然薄弱,當時新“臺共”黨員僅五十人左右,最多不超過一百人。1947年,席卷全島的“二二八事件”中,“省工委”幾乎沒有作為,既喪失判斷能力,又缺乏應變能力。只有個別成員如謝雪紅、楊克煌、張志忠等人,積極參與其中,在臺中發(fā)動了武裝起義,但隨著國軍整編2l師等部隊登臺后的高壓態(tài)勢。起義隨即曇花一現(xiàn),謝、楊兩人便由高雄匆匆去了廈門……P3-5 





上一本:一本書揭秘王朝更替 下一本:1492:世界的開端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海角旗影:臺灣五十年代的紅色革命與白色恐怖的作者是胡平,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