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蔡東藩中華史:前漢史


作者:蔡東藩     整理日期:2014-08-19 12:20:01

《蔡東藩中華史》即《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風(fēng)靡海內(nèi)外的一套通俗歷史巨著,以小說形式再現(xiàn)了上起秦始皇、下訖民國2166年波瀾壯闊的中華文明歷史。文筆通俗,點評機(jī)智,從著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鮮活的歷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是一部具有廿四史規(guī)模的龐大卷帙之作。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到達(dá)陜北后曾致電李克農(nóng):“請購整個《中國歷朝通俗演義》兩部。”足見著述具有極強(qiáng)的史學(xué)價值、文化價值、珍藏價值、饋贈價值。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字椿壽,號東藩,生活在國事維艱、風(fēng)雨飄搖的清末民初。自民國5年(1916年)開始,他用10年的時間,以一已之所學(xué)訴之史筆,借中國歷史上救亡圖存的事跡,用通俗演義之事法宣傳教育,最終完成此巨著,他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目錄:
  第一回移花接木計獻(xiàn)美姬用李代桃歡承淫后
  第二回誅假父納言迎母稱皇帝立法愚民
  第三回封泰岱下山避雨過湘江中渡驚風(fēng)
  第四回誤椎擊逃生遇異士見圖讖遣將造長城
  第五回信佞臣盡毀詩書筑阿房大興土木
  第六回坑深谷諸儒斃命得原璧暴主驚心
  第七回尋生路徐市墾荒從逆謀李斯矯詔
  第八回葬始皇驪山成巨冢戮宗室獄構(gòu)奇冤
  第九回充屯長中途施詭計殺將尉大澤揭叛旗
  第十回違諫議陳勝稱王善招撫武臣獨立
  第十一回降真龍光韜泅水?dāng)卮笊咭棺哓S鄉(xiāng)
  第十二回戕縣令劉邦發(fā)跡殺郡守項梁舉兵
  第十三回說燕將廝卒救王入趙宮叛臣弒主
  第十四回失兵機(jī)陳王斃命免子禍嬰母垂言
  第十五回從范增訪立楚王孫信趙高冤殺李丞相第一回 移花接木計獻(xiàn)美姬 用李代桃歡承淫后
  第二回 誅假父納言迎母 稱皇帝立法愚民
  第三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過湘江中渡驚風(fēng)
  第四回 誤椎擊逃生遇異士 見圖讖遣將造長城
  第五回 信佞臣盡毀詩書 筑阿房大興土木
  第六回 坑深谷諸儒斃命 得原璧暴主驚心
  第七回 尋生路徐市墾荒 從逆謀李斯矯詔
  第八回 葬始皇驪山成巨冢 戮宗室獄構(gòu)奇冤
  第九回 充屯長中途施詭計 殺將尉大澤揭叛旗
  第十回 違諫議陳勝稱王 善招撫武臣獨立
  第十一回 降真龍光韜泅水 斬大蛇夜走豐鄉(xiāng)
  第十二回 戕縣令劉邦發(fā)跡 殺郡守項梁舉兵
  第十三回 說燕將廝卒救王 入趙宮叛臣弒主
  第十四回 失兵機(jī)陳王斃命 免子禍嬰母垂言
  第十五回 從范增訪立楚王孫 信趙高冤殺李丞相
  第十六回 駐定陶項梁敗死 屯安陽宋義喪生
  第十七回 破釜沉舟奮身殺敵 損兵折將畏罪乞降
  第十八回 智酈生獻(xiàn)謀取要邑 愚胡亥遇弒斃齋宮
  第十九回 誅逆閹難延秦祚 坑降卒直入函關(guān)
  第二十回 宴鴻門張樊保駕 焚秦宮關(guān)陜成墟
  第二十一回 燒棧道張良定謀 筑郊壇韓信拜將
  第二十二回 用秘計暗渡陳倉 受密囑陰弒義帝
  第二十三回 下河南陳平走謁 過洛陽董老獻(xiàn)謀
  第二十四回 脫楚厄幸遇戚姬 知漢興拼死陵母
  第二十五回 木罌渡軍計擒魏豹 背水列陣誘斬陳余
  第二十六回 隨何傳命招英布 張良借箸駁酈生
  第二十七回 縱反問范增致斃 甘替死紀(jì)信被焚
  第二十八回 入內(nèi)帳潛奪將軍印 救全城幸得舍人兒
  第二十九回 貪功得禍酈生就烹 數(shù)罪陳言漢王中箭
  第三十回 斬龍且出奇制勝 劃鴻溝接眷修和
  第三十一回 大將奇謀鏖兵垓下 美人慘別走死江濱
  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漢主稱尊 就驛舍田橫自剄
  第三十三回 勸移都婁敬獻(xiàn)議 偽出游韓信受擒
  第三十四回 序侯封優(yōu)待蕭丞相 定朝儀功出叔孫通
  第三十五回 謀弒父射死單于 求脫圍賂遺番后
  第三十六回 宴深宮奉觴祝父壽 系詔獄拼死白王冤
  第三十七回 議廢立周昌爭儲 討亂賊陳稀敗走
  第三十八回 悍呂后毒計戮功臣 智陸生善言招蠻酋
  第三十九回 討淮南箭傷御駕 過沛中宴會鄉(xiāng)親
  第四十回 保儲君四皓與宴 留遺囑高祖升遐
  第四十一回 折雄狐片言杜禍 看人彘少主驚心
  第四十二回 媚公主覡顏拜母 戲太后嫂語求妻
  第四十三回 審食其遇救謝恩人 呂娥妁挾權(quán)立少帝
  第四十四回 易幼主諸呂加封 得悍婦兩王枉死
  第四十五回 聽陸生交歡將相 連齊兵合拒權(quán)奸
  第四十六回 奪禁軍捕誅諸呂 迎代王廢死故君
  ……就是齊王田市本由齊將田榮擁立,田榮前不愿從項氏攻秦,為羽所憎(見第十六回)。故羽徙封田市,改封田都、田安,獨將田榮擱起不提。全是私心用事。榮秉性倔強(qiáng),不服羽命,竟羈留田市,拒絕田都,待田都將到臨淄,竟發(fā)兵邀擊中途,把都?xì),都逃往彭城。田市聞田都敗卻,恐他向羽求救,復(fù)來攻齊,因此潛身脫走、馳詣膠東。偏田榮恨他私逃,自領(lǐng)兵追殺田市,榮亦太覺猖狂。再西向襲擊濟(jì)北,刺死田安,便自稱齊王,并有三齊。是時彭越尚在巨野(彭越見前文),有眾萬人,無所歸屬,田榮給與將軍印綬,使他略奪梁地,越遂為榮效力,攻下數(shù)城。
  趙將陳余自去職閑游后,羈居南皮,仍然留意外務(wù),常欲出山。陳余事見前文,但余既歸隱,何必再尋煩惱。他本與張耳齊名,項羽封耳為常山王,卻有人進(jìn)說項羽,請封陳余。羽因余未嘗從軍,但封他南皮附近的三縣。余怒說道:“余與張耳,功業(yè)相同,今耳封常山王,余乃只得三縣地方,充個邑侯,豈非不公!我要這三縣地何用呢?”當(dāng)下使黨徒張同夏說,往見田榮道:“項羽專懷私意,不顧公道,所有部將盡封善地,獨將舊王徙封,使居僻境,如此不公,何人肯服?今大王崛起三齊,首先拒羽,威聲遠(yuǎn)震,東海歸心。趙地與齊相近,素為鄰國,現(xiàn)趙王被徙至代,也覺不平,臣余本趙舊將,愿大王撥兵相助,往攻常山,若得將常山攻破,仍迎趙王還國,當(dāng)世為齊藩,永不背德!”田榮聽了,立即應(yīng)允,因派兵往助陳余。陳余盡發(fā)三縣士卒,會同齊兵,星夜馳擊常山。張耳未曾預(yù)防,倉猝拒敵,竟被殺敗,向西遁走。陳余遂迎趙王歇還國,遣還齊兵。趙王號余為成安君,兼封代王。余因趙王初定,不便遽離,仍然留輔趙王,但命夏說為代相,令往守代,事且慢表。
  且說漢王劉邦到了南鄭,休兵養(yǎng)士,安息了一兩月,獨將士皆思東歸,不樂西居。漢王部下有一韓故襄王庶孫,單名為信(此與淮陰侯韓信異人同名),曾從漢王入武關(guān),輾轉(zhuǎn)至南鄭,為漢屬將。因見人心思?xì)w,自己亦生歸志,乃入見漢王道:“項王分封諸將,均在近地,獨使大王西居南鄭,這與遷謫何異?況軍吏士卒皆山東人,日夜望歸,大王何不乘鋒東向,與爭天下?若待海內(nèi)已定,人心皆寧,恐不可復(fù)用,只好老死此地了。”漢王道:“我亦未嘗不憶念家鄉(xiāng),但一時不能東還,如何是好!”正議論間,忽有軍吏入報,丞相蕭何今日出走,不知去向。漢王大驚道:“我正思與他商議,奈何逃去!莫非另有他事么?”說著,即派人往追蕭何。一連二日,未見蕭何回來,急得漢王坐立不安,如失左右兩手。
  ……





上一本:蔡東藩中華史:后漢史 下一本:1949大撤退:首次揭秘蔣介石有組織有計劃撤退到臺灣詳情內(nèi)幕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蔡東藩中華史:前漢史的作者是蔡東藩,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