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堪成歷史,歷史上盡有許多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故事,許許多多風(fēng)云人物也有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漢高祖劉邦,早年生活艱辛,無奈只能“裸婚”;明太祖朱元璋憎恨貪官,逢貪必殺,最后只能一聲嘆息“怎么就殺不盡呢”;武昌起義爆發(fā)時,革命導(dǎo)師孫中山為了籌措革命經(jīng)費,正在餐廳打工;晚年的錢穆被逼搬家,目的居然是要將錢穆的居所建成錢穆紀念館……歷史不忍細讀,細讀品味歷史,細微處有故事。 作者簡介: 王恩山 畢業(yè)于吉林大學(xué)中文系,知名媒體人。 目錄: 政聲 武略 文景 學(xué)林□劉邦“裸婚” 劉邦起初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相當于現(xiàn)在的村長,薪水微薄,囊中羞澀,生活窘迫,但他腦筋卻十分靈活。一次,縣里的大戶呂公過生日,劉邦也趕去祝壽,但是因為沒錢買禮物,只能報了個假禮單混了進去。事情敗露后,呂公本來想看看是哪個無賴敢做出這等事,結(jié)果卻和劉邦一見如故。這次劉邦不但白吃了一頓大餐,而且呂公還不顧老伴的阻攔,執(zhí)意把待字閨中的女兒呂雉嫁給劉邦,呂雉就是后來鼎鼎大名的呂后。 □孫權(quán)的酒風(fēng) 古人喝酒不像今日,為人稍稍滑溜一些,一杯酒完全可以徐徐飲到終局。他們一飲須盡一杯,一人飲完,接著下一人,眾人遍飲,稱為一巡。 三國時孫權(quán)舉行宴會,這時,他已做了20來年的君主,還親自為群臣斟酒。虞翻假裝喝醉了倒在地上,但等孫權(quán)走過去后,他又坐了起來。結(jié)果惹得孫權(quán)大怒,手持利劍要結(jié)果了他。要不是大司農(nóng)劉基勸諫,這位易學(xué)大師就會因此喪命了。 □梁武帝生活儉樸,官場腐敗橫生 梁武帝生活儉樸,不容他人對其清廉形象懷疑和質(zhì)詢,甚至反感有人揭露官場上的種種腐敗。一次,大臣賀琛上書梁武帝揭露官吏貪污腐敗,梁武帝便質(zhì)問道:“你說‘守宰貪殘,皆由滋味過度’,矛頭指向朝廷,我可沒有此事,我餐餐吃的是蔬菜,除了參加公宴,決不私自公款吃喝。我已經(jīng)多年不與女人同屋睡覺了,我的居處不過一床之地,從來不讓雕飾之物入宮。我不喜歡喝酒,也不愛聽音樂,朝中沒搞過什么娛樂活動,這一點大臣們也都知道。我經(jīng)常一天只吃一餐飯,工作不分晝夜,以前我的腰腹超過十圍,自從當上皇帝后已瘦削到二尺多一點……”賀琛受到駁斥,不好再說什么,只得叩頭謝罪。 但梁武帝的清廉形象卻無法有效阻止官場貪污奢侈風(fēng)氣的蔓延,因為他對自己的親族格外寬容。梁武帝六弟臨川王蕭宏的王府后面有一百多間倉庫,存錢3億,布、絹、絲、綿、漆、蜜以及各種財物無法計算。有人揭發(fā)蕭宏私藏武器,梁武帝連忙親自去查看,發(fā)現(xiàn)都是錢物,沒有武器,便十分高興地對蕭宏說:“阿六,汝生計大可!”接著還與蕭宏一起吃飯,談心,直到深夜才回宮。 □梁武帝的生財之“道” 梁武帝晚年沉溺于佛教,要大修寺廟,大臣們?nèi)浩鸱磳。當時的一個佞臣左光祿大夫朱異獻了一計,要他借出家再還俗來勒索大臣。于是,他就提出要到同泰寺“舍身”。可剛做了4天和尚,朱異就以國事難離為名,帶領(lǐng)眾臣迎皇帝還俗。而按當時的規(guī)矩,還俗要出一筆錢“贖身”,地位越高身價也越高;实郛斄撕蜕,自然比一般人要高得多。群臣無奈,只得咬牙給他捐了一億錢的“還俗費”。這錢名曰捐給寺院,實際由梁武帝來掌握。梁武帝用這筆錢,裝模作樣地重修了幾座寺廟,還給自己的嬪妃們分發(fā)了豐厚的脂粉錢,剩下的都裝進了小金庫。只可憐了那些平素廉潔的官員,被皇帝“敲竹杠”,有的官員干脆辭官不干了。據(jù)史書記載,梁武帝共進行了4次戲劇性的“舍身”事件,短的只有4天,最長的也不過37天,最后都由群臣用錢將他贖出,而且還都是在群臣齊集同泰寺東門或鳳莊門再三叩請的情況下,他才回宮執(zhí)政。 □宋太祖打人顯出流氓品性 宋太祖趙匡胤有一回在御花園用彈弓打鳥,內(nèi)侍來報,說御史張靄有要事奏報,宋太祖趕緊放下彈弓,換好衣服出來。但見了面,張靄答道:“我雖然沒有什么要緊事,但總比打鳥重要一些!彼翁嬉娝爸S自己,登時勃然大怒,順手奪過身邊侍衛(wèi)的長斧,打掉了張靄的兩顆牙齒。張靄若無其事地把牙齒撿起來,收到懷里。宋太祖見了更是忿怒,厲聲喝問:“你撿牙齒收起來,難道還想去告我嗎?”張靄答道:“我雖然告不了你,但是史宋太祖趙匡胤官會把今天發(fā)生的一切都記下來!彼翁嬉宦牐瑩淖约菏B(tài)失儀的行為會被史官寫得很不堪,就厚賞了張靄,算是間接地道了歉。 □包公勸酒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34歲的王安石和36歲的司馬光被任命為群牧判官,倆人的頂頭上司群牧使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有一天,群牧司衙門里的牡丹花盛開了,群牧使包拯置辦酒席請同僚們來賞花。王安石和司馬光同桌而坐,兩人平素都不喜歡飲酒。但因為是包公勸酒,司馬光礙于情面,勉強喝了幾杯。當包公敬到王安石面前時,無論他好說歹說,勸了半天,王安石硬是一口不喝,弄得包公幾乎下不來臺。司馬光把這事記錄在自己的文章中,對王安石的倔頭倔腦大發(fā)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