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唐朝,千年縈繞。詩歌的浸潤,胡風的影響,音樂歌舞的盛行,書法藝術(shù)的臻至極盛,民俗生活的豐富多彩,多種宗教形態(tài)的繁興,各種文明的輸出與輸入,在中華帝國的土地上生長成一個無比輝煌,無比強盛,無比光榮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盛世。八表九極,神韻悠揚,令人無限神往。 由隋唐到五代,中華帝國從如日中天的盛世滑向極度衰弱的末世:反叛、殺戮、饑荒、瘟疫、欺騙、背叛、汗與血浸透了歷史的書卷;靵y之中,無數(shù)雙貪婪的眼睛凱覦著雕有九條金龍的無上寶座。亂哄哄你方戰(zhàn)罷我登場之際,中華帝國的實際統(tǒng)治疆域極度萎縮,對燕云十六州的割棄,更為數(shù)百年后中原帝國的浩劫埋下了最大的一個伏筆。 唐承隋制而發(fā)揚光大,至五代卻亂之,本書深刻揭示了中華文明由盛而衰的內(nèi)在邏輯。 作者簡介: 赫連勃勃大王(梅毅),男,天津人,現(xiàn)居深圳。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研究生畢業(yè)后,從事金融工作十余載,致力于資本市場研究工作。業(yè)余時間內(nèi),著有《生命的傷口》、《赫爾辛基的逃亡》、《表層》等多部中篇小說,并有“偽青春三步曲”《南方的日光機場》 目錄: 總序言 自序言:黃金時代的凋零——隋唐的極盛與五代的極衰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隋文帝楊堅隱忍弘博、沉獨刻薄的一生 樣貌怪異的“奇”男了——楊怪的“蟄龍”歲月 猙獰畢現(xiàn)的大丞相——楊堅“輔政”的過程 混壹南北的大功—隋文帝滅陳的大業(yè) 文治武功四方賓服——隋文帝的功績 精明不到黃泉界——楊堅晚平最大的失誤:廢嫡與立儲 寒鴉飛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隋煬帝楊廣的功業(yè)與可悲下場 罪在當時功用千秋——大運河的開鑿 南證林邑北過突厥——好大喜功的雄心帝王 三證高麗盜賊蜂起——隋朝滅亡的前奏 江都變起死于匹夫——隋煬帝的最后歲月 時來天地皆同力——李淵唐朝的建立 倜儻豁達任情真率——太原起義前的李淵總序言 自序言:黃金時代的凋零——隋唐的極盛與五代的極衰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隋文帝楊堅隱忍弘博、沉獨刻薄的一生 樣貌怪異的“奇”男了——楊怪的“蟄龍”歲月 猙獰畢現(xiàn)的大丞相——楊堅“輔政”的過程 混壹南北的大功—隋文帝滅陳的大業(yè) 文治武功四方賓服——隋文帝的功績 精明不到黃泉界——楊堅晚平最大的失誤:廢嫡與立儲 寒鴉飛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隋煬帝楊廣的功業(yè)與可悲下場 罪在當時功用千秋——大運河的開鑿 南證林邑北過突厥——好大喜功的雄心帝王 三證高麗盜賊蜂起——隋朝滅亡的前奏 江都變起死于匹夫——隋煬帝的最后歲月 時來天地皆同力——李淵唐朝的建立 倜儻豁達任情真率——太原起義前的李淵 反經(jīng)合義炒盡機權(quán)——太原起義后的李淵 拾取天下治端拱而治——李淵唐朝的建立 英雄亂世爭從龍——光輝大唐的開國功臣元勛們 貴戚豪族英冠人杰——長孫無忌 宗室名王獨稱軍功——河間王李孝恭 賢輔謀深遭逢明生——萊公杜如晦 智者盡言青史美臣——鄭公魏征 命世之才善建嘉謀——梁公房玄齡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士廉 奪槊陷陣智勇雙全——鄂公尉遲敬德 南平吳會北定沙漠——宋公蕭瑀 骨鯁大儒直言不隱——宋公蕭瑀 臨危不慎真正將軍——褒公段志玄 開國猛將入京首功——夔公劉弘基 隋室貴臣唐朝義夫——蔣公屈突通 參預(yù)謀略秦府能臣——鄖國公殷開山 駙馬英雄臨危不懼——譙公柴紹 太原從龍晚節(jié)不終——邳公長孫順德 出身寒賤外恭內(nèi)詭——鄖公張亮 摧兇克敵恃寵矜功——陳公侯君集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張公謹 驍勇虎臣義氣將軍——盧公程知節(jié) 德行淳備良諫純臣——永興公虞世南 高祖舊臣舉義殊功——渝公劉政會 忠純不貳心存唐朝——莒公唐儉 國家長城義名天下——英公李勣 馬槊英雄勇武絕倫——胡公秦叔寶 諂諛求榮篡逆奸雄——王世充 仁德蓋世天命不及——竇建德 一時人雄命亡突厥——劉武周 鄉(xiāng)里潑皮稱王一方——劉黑闥 義結(jié)金蘭富貴成隙——杜伏威與輔公柘 食人惡魔亂世狂賊——朱粲 千年滅倭第一戰(zhàn)——唐高宗龍朔三年白江之役 半島也三國——高麗、百濟、新羅與唐朝的關(guān)系 倭奴自送死——百濟的“復(fù)國”活動 嗜血的婦人——女皇武則天的殺戮一生 茅廬初出——武才人與太宗、高宗的父子“情緣” “二圣”在朝——唐高宗時代的其正“皇帝” 變唐為周——真正過了“皇帝癮”的女性第一人 高壽遺禍——武則天的晚豐 天潢貴胄橫空出世——李隆基光艷絕倫的青年時代 倒霉一輩子的綠帽皇帝——唐中宗李顯 仁懦遲疑的過渡帝王——唐睿宗 英武明決的盛世帝王——唐玄宗 九重城闕煙塵生——“安史之亂”前后的大唐帝國將軍們 時兮命兮自折棟梁——倒霉透頂?shù)母呦芍、封常清、哥舒翰三大?br> 臨危救難再構(gòu)國家——唐朝中興大將李光弼、郭子儀、顏果卿、張巡 力挽狂瀾殊死報唐——中興大將之李光弼 完名高節(jié)福祿壽全——中興大將之郭子儀 生死度外求仁得仁——“安史之亂”中的忠烈義士顏杲卿 見危致命萬世丈夫——“安史之亂”中的忠烈將軍張巡 善始無終反噬國家——“安史之亂”中的另類大將仆固懷恩 負恩逆胡罪大惡極——“安史之亂”的惡首之一安祿山 惡貫滿盈叛逆本性——“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二史思明 亂世真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大戲的上演 跳梁弄亂第一人——田承嗣 太監(jiān)壞事蔥大禍——李寶臣的“玩寇”之舉 既成事實的割據(jù)——藩鎮(zhèn)的成型 被部將狼狽驅(qū)逐的“忠臣” 不合時宜的冒動——唐德宗的“削藩” 自以為是的舉措一以藩治藩 唐軍忽然而就的“勝利”——王武俊的起事 賞罰不均造惡果——王武俊、朱滔的節(jié)夕卜生枝 群雄拒唐的紛亂——“四王”加一李 腹心幾潰的大難——京城涇原軍士的叛亂 “隱龍”破囚而出——朱的上臺 板蕩識忠臣——奉天保衛(wèi)戰(zhàn) 否極泰來的好消息——王武俊、朱滔的暗中分裂 魚死網(wǎng)破的決斗——血戰(zhàn)奉天城 并非突然的變故——李懷光因怨欲叛 難兄難弟“窩里反”——藩鎮(zhèn)之間的猜忌 怨多成叛——魏博田悅的被殺及其余波 反目成仇的“朋友”——王武俊對朱滔的進攻 重造社稷立奇功——李晟收復(fù)長安 偽龍日——朱此的最后結(jié)局 昔日忠臣的窮途路——李懷光下場 夕陽無限好——元和君臣的削藩大計 元和天子初發(fā)威——平定西川 師出鎮(zhèn)海又一功——擒斬李鑄 群狼俯首甘稱臣——河北成德、魏博二鎮(zhèn)的“歸順” 平滅彰義立奇功——李雪夜入蔡州 端取淄青十二州——李師道的最后下場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元和天子的“暴崩”結(jié)局 不光榮的“革命”——“甘露之變”后的晚唐政治 置易帝王掌中輕——中晚唐的宦官亂政 血雨腥風意悠悠——“甘露之變”后幾位詩人的反應(yīng) 乘時運智也立功——李德裕的“會昌之政” 矯枉過正行“滅佛”——武宗君臣興道毀佛始末 我花開后百花殺——黃巢之亂 少年帝王手中的老大帝國——唐僖宗的荒嬉與時政的糜爛 鹽販子縱橫天下的“長征”——黃巢勢力的作大與唐朝內(nèi)部勢力的內(nèi)斗 唐僖宗重走玄宗路——長安的陷落以及黃巢的“盛極而衰” 四海滔滔的鼎沸局面——黃巢滅亡前后的混亂局勢 賤民朱三也天子——唐朝的滅亡及五代“季世”的肇始 謀而少斷躁終至禍——無力回天的唐昭宗 陰狠猜忌亂倫滅性——賤民為帝的梁太祖 認得胡兒做“父皇”——“漢奸”石敬瑭的悲喜劇 殘?zhí)莆宕膽騽⌒詺v史 亂世播遷中的石敬瑭 割送燕云十六州的恥辱及后果 “兒皇帝”崩后的身后事 相矣諸人的悲喜劇下場 血火總破溫柔鄉(xiāng)——前蜀末帝王衍與后蜀末帝孟昶 前蜀末帝王衍 后蜀末帝孟昶 有國有家皆是夢為龍為虎亦成空——五代后周兩代帝王的經(jīng)營 五代后漢的混亂局面與郭威的上臺 郭威代漢為周的迅捷過程 后周王朝的新氣象 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的西進與南征 跋:虛無歷史中的珍寶——刻骨的回憶和目眩神迷的愛情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隋文帝楊堅隱忍弘博、沉猜刻薄的一生 乍看本文題目,肯定不少人會立刻聯(lián)想起中國當代“先鋒”小說一個偽命題式的開場白:“我就是那個叫馬原的漢人”,很有故弄玄虛之感。 當然,“大師”總有道理,就像魯迅之文——“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比绻F(xiàn)在有哪個小學生寫下如此文字,必會被老師揪著耳朵痛罵:“你有病吧,這么百無聊賴、心不在焉!”但出于大師之筆,贅文廢話,自然也飄然物外,立意深遠,非常人所能及,成為小說修辭學津津樂道的“話題”。 至于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絕非是模仿“先鋒”小說家的故作深沉。宇文泰主掌西魏國事,大將楊忠(即后來隋文帝楊堅的老爸)出力甚多,東征西殺,血染戰(zhàn)袍,被魏恭帝“賜姓普六茹氏”,所以,大名鼎鼎的隋文帝楊堅,最早的名字就叫普六茹堅。 如此不倫不類的姓氏,還要追溯一下西魏的權(quán)臣、北周的開國主周文帝宇文泰(同曹操一樣,宇文泰是死后兒子稱帝被追封的皇帝)。 北魏孝文帝改胡姓為漢姓,鮮卑化的匈奴種宇文泰一反其道,在崇慕儒化之余,他為了在亂世保持軍隊的戰(zhàn)斗力,不得不對漢族兵將進行“胡化”。他模擬鮮卑最初的軍事部落組織,改漢姓為鮮卑姓。 當然,宇文泰的“胡化”并非本質(zhì)上的“反動”,西魏(北周)境內(nèi)胡漢關(guān)系并不像北齊那樣水火不容(鮮卑人欺凌漢人),而是相互間比較融洽。 楊堅(普六茹堅)不僅最初姓氏奇怪,小名也怪,叫什么“那羅延”,其鮮卑原意“金剛不壞”,源于梵語。楊堅十三歲前在寺廟長大,小名由撫養(yǎng)他的女尼智仙所取。 樣貌怪異的“奇”男子——楊堅的“蟄龍”歲月 《隋書·文帝紀》中,有這樣的記載:“皇妣呂氏……生高祖(楊堅)于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皇妣嘗抱高祖,忽見頭上角出,遍體鱗起;叔篑,墜高祖于地……(楊堅)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紋在手日‘王’……”——這些鬼話不用詳釋,肯定是史家為顯示帝王神奇而做的荒誕不經(jīng)的“編排”,猶如號稱楊堅是漢朝太尉楊震第N代孫一樣,純屬胡說八道。 楊堅六世祖楊元壽,不過是北魏武川鎮(zhèn)軍戶,“又紅又!闭f得上,貴族血緣丁點也沒有。而且,大腦門上五條肉柱子貫人頭頂,棱棱角角,恰似動畫片中的東海龍王,如果以玩樂的眼光看電視看電影,可能覺得這種“尊容”好玩,真人長成這種樣子,讓人不嚇死也得膩歪死! 觀唐初閻立本所繪《歷代帝王圖》,楊堅的相貌莊重、威嚴,畫家筆下肯定有“溢美”。但畫家所處時代,乃隋亡不久,楊堅的樣子應(yīng)該有五六成可信,也不見他大腦瓜子上有五根肉柱棱起。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楊堅此人相貌堂堂,定有讓人過目不忘之處。他性格沉深嚴重,不好與人狎昵,屬于不怒自威那種人物。 由于其父楊忠有大功于國,楊堅十五歲就獲封成紀縣公,十六歲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 當時,宇文泰見到老戰(zhàn)友這位風華正茂的兒子,不禁大相嘆異:“此兒風骨,不似代地北人。” 講起北周,還要簡述一下西魏的歷史。 北魏孝武帝被高歡所逼,逃至宇文泰處,也稱魏,至此,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魏,宇文泰所掌握的魏,史稱西魏。 孝武帝至長安后不久,即與權(quán)臣宇文泰發(fā)生齟齬,被毒酒毒死,時年二十五。 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后,立孝文帝孫子元寶炬為皇帝,是為西魏文帝。文帝在位十七年,安死于宮,時年四十五。雖身為皇帝,元寶炬完全是個幌子,大權(quán)盡在宇文泰之手。正因為他聽話,所以一直讓他在帝座上待著。 文帝死,宇文泰立太子元欽為帝,是為西魏廢帝。元欽只當了三年皇帝,便被宇文泰廢掉,轉(zhuǎn)立文帝第四子元廓為帝,是為西魏恭帝。恭帝也只當了三年擺設(shè),公元556年,字文泰病死后,其堂侄宇文護擁立字文泰第三子宇文覺建立周朝,史稱北周。西魏恭帝不久就被毒死。 三十余年中,西魏的皇帝雖姓元,其實真正的皇帝是宇文泰。 宇文泰不僅大大增擴了西魏的國土,最重要的貢獻還在于他于公元535年建立了府兵制,并仿鮮卑舊制,將所統(tǒng)兵馬分為八部,各設(shè)“柱國大將軍”,稱為“八柱國”,府兵是職業(yè)軍人,專門編為軍籍,只作軍事用途,不從事屯墾生產(chǎn)。(周武帝時,府兵制又走向“兵農(nóng)合一”。) 宇文護擁立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覺為帝后,皇族此次改姓宇文了。宇文覺雖然才十五六歲年紀,但本性剛果,想干掉飛揚跋扈的堂兄宇文護。宇文護先下手為強,廢掉宇文覺后,把這位不聽話的孩子弄死。其后,他擁立宇文泰長子宇文毓為帝,是為北周明帝。干壞事一干起來就收不住手,不久,宇文護嫌這位“寬明仁厚”的堂弟太“聰明”,就派人在食物中下毒,再把這位堂弟皇帝送上西天。挑來挑去,宇文護把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推上帝位。 北周武帝宇文邕,可稱是神武過人,沉毅有智,莫測高深。當皇帝十九年間,他先是韜光養(yǎng)晦,族滅權(quán)臣宇文護。而后親掌萬機,平滅北齊高氏。 這位勇武皇帝,一直崇尚節(jié)儉,平時身穿布袍,寢布被,全身上下沒有金銀寶玉裝飾,同時對于那些雕文刻鏤的宮室,錦繡衣物,全都一概禁止。前朝宮殿有恢弘華綺的裝飾,他嚴命撤毀,改為土階數(shù)尺,務(wù)為儉樸。 在開土擴邊的戰(zhàn)爭中,這位周武帝勞謙接下,自強不息,打仗時步行山谷危澗,履涉勤苦,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周武帝自己卻甘之如飴。行軍時見有兵士光腳走路,周武帝甚至脫下自己的靴子給小兵穿上。與敵對陣之時,他皆親冒矢石,一馬當先,多次差點以帝王之尊身陷死陣。破北齊以后,他降服突厥,進攻南朝,從當時周朝的氣勢來看,一兩年時間內(nèi),天下一統(tǒng)很快就要成為事實。 然而,天妒英才,不假予年,宇文邕北伐路上忽遇暴疾,死在兵車之上,終年才三十六歲。遺詔,太子宇文赟襲統(tǒng)大寶。 恰恰是這位不到二十歲的兒子,史書上所稱的“周天元”、周宣帝,襲位后兩年多時間,把武帝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好河山折騰得煙霧四罩,民不聊生,言所難言! 周宣帝宇文赟做皇帝兩年多,估計是游戲過度,縱酒荒淫,加上寒熱不節(jié),在回宮游玩后不久就重病不起,幾天后,這位荒唐加荒誕的帝王撒手西歸,亡年二十二歲。 宮內(nèi)上下一片混亂之際,又是一朝孤兒寡母惶惶不知所以。 年僅八歲的皇長子宇文衍雖然為帝,但只是一個擺設(shè)。宇文贊的寵臣鄭譯矯詔,以楊堅入朝輔政。此時的天元皇后楊氏,高興自己父親掌握權(quán)柄,以免他姓權(quán)臣或皇族中野心大的人篡位。 從前,在周武帝時,聘楊堅長女楊麗華為太子妃,所以楊堅一下子就能從貴臣榮升為“國戚”。當時的武帝五弟齊王宇文憲就對皇帝哥哥講:“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此人終非久居人下之輩,請早除為上!敝芪涞蹖ψ约哼@位親家翁多有回護,表示說:“看他的相貌,作上將可以了,沒有什么特異!辈痪,武帝親近大臣王軌密奏:“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 周武帝很不高興,沉吟久之,無可奈何地表示:“假若天命有在,又能拿他怎樣!” 消息傳出,楊堅大懼,深自晦匿,他一改平素滿臉戾氣,韜光養(yǎng)晦,開始畢恭畢敬裝懦夫。 周宣帝即位,馬上下詔封楊堅這位國丈為大司馬,拜上柱國。每次出外巡幸,都派他留守京城或者擔當護衛(wèi)軍統(tǒng)領(lǐng)?梢,剛當皇帝之時,小伙子對老丈人可謂信任到家。 身為國丈,楊堅有陣子還真冒出一腔忠勇,想當個響當當?shù)摹爸页肌,勸諫女婿廢除已經(jīng)實施的惡法《刑經(jīng)圣制》。由此,惹起小伙子好大不高興。 當時,周宣帝立四美人為皇后,各家爭寵,相互毀譖,都想把楊麗華從正皇后的位子上搬下來自己坐上去。為此,謠言四起,宣帝的美人及其家屬紛紛進言說楊堅有“不臣之心”,激得周宣帝多次對楊皇后高罵:“朕一定要族滅你們楊家!” 當然,捕風捉影的事也當不得真,說歸說,周宣帝并沒有真想把老丈人干掉。最危險的一次,是周宣帝喝得稍高,忽然想起楊堅有“反嫌”,派人召楊堅人宮,對左右衛(wèi)士講:“如果楊堅入宮后神色驚惶,馬上就殺掉他! 畢竟見過大場面,楊堅入宮后,行禮趨拜,一如平日。他神色自若,裝得逼真,周宣帝只能不了了之。 猙獰畢現(xiàn)的大丞相——楊堅“輔政”的過程 周宣帝撒手西歸,按理講,再怎么輪也輪不到楊堅這個外戚老丈人入宮“輔政”。引狼人室的關(guān)鍵的人物,正是周宣帝宇文小伙的兩個寵臣劉昉和鄭譯。 劉昉生性輕狡,周宣帝在東宮當太子時,他就已經(jīng)在其身邊“侍讀”。宣帝即位后,劉肪因為會說話,大得皇帝歡心,出入宮掖,寵貫一時,得授大都督,又遷小御正。由此,可想見劉昉的玩樂彈唱功夫肯定不簡單,他能使周宣帝白天黑夜不能離開自己。 周宣帝彌留之際,只宣召劉昉和御正中大夫顏之儀人內(nèi)宮,準備托付后事。兩人趨至床前,小伙子已經(jīng)說不出話,不停地翻白眼倒氣。劉昉為自身計,眼見周宣帝的兒子周靜帝宇文闡(初名為衍)是個七八歲的小孩子,不足以當自己日后富貴榮華的大托兒,就與鄭譯密謀,準備把楊堅推出前臺。 鄭譯也是人精。此人的爺爺、父親都做過北魏、西魏太常、司空一級的大官,典型的高干子弟。鄭譯本人,頗有學識,兼知音律,善騎射,可以講是文武全才的壞人。他也是周宣帝東宮舊人,曾任太子宮尹,因常常與當時當太子的宇文小伙歡歌狎飲,曾被周武帝除名為民。 周宣帝自己登上皇位,自然馬上把這位鬼鬼老友召回宮中,頓時超拜他為開府、內(nèi)史下大夫、封歸昌縣公,委以朝政。 一次,鄭譯擅自把修建皇宮的奇異木材偷運回家,自修府第,為人告發(fā),周宣帝一怒之下又把他削職為民。小人心氣相通,劉昉多次為鄭譯求情,宇文小伙子也少不了這位陪吃陪喝陪玩的老哥們,不久就把他召回,顧待如初,委以內(nèi)廷重任。 鄭譯和楊堅關(guān)系也不一般,兩人曾經(jīng)是同學,古人迷信,他見楊堅相貌非俗,一直傾心相結(jié)。楊堅知道女婿周宣帝對自己漸有疑忌誅除之心后,不停送錢送物拼老命巴結(jié)鄭譯,并在皇宮的胡同中相求道:“您知道我一直想出藩外任,希望您給我留個心,有機會能讓皇上派我出京! 楊堅想出京,無外乎是想逃離京城政治旋渦避禍。正好趕上周宣帝要出兵南伐陳國,讓鄭譯主管此事。見機會來臨,鄭譯就推薦楊堅為元帥,準備隨自己一道前去平定江東。周宣帝當然言聽計從,下詔以楊堅為揚州總管,準備興兵。恰巧,詔下不久,周宣帝病重,楊堅便稱自己忽然得了腿病,留在京城伺察形勢。 劉昉、鄭譯眼見周宣帝快咽氣,密謀之后,宣楊堅入宮,把讓他輔政的事情說出來。 楊堅老奸巨猾,也是患得患失之輩,忙擺手“固辭”,稱不敢當。劉防也急了,激言道:“公若為,速為之;不為,我自為也!” 此時的楊堅,還沒能從女婿周宣帝殘暴的陰影下走出。入宮前,楊堅遇見算命的術(shù)士來和,還心驚肉跳地問:“我這一趟有災(zāi)嗎?”可以想見這位半大老頭內(nèi)心的驚惶不安。 思來想去,利大于弊,楊堅就答應(yīng)劉、鄭二人,自稱受詔,居中侍疾。當天,周宣帝就一命歸天。于是,劉昉、鄭譯矯詔,任命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即代理全國陸?湛偹玖。 幾個內(nèi)臣草詔,唯獨顏之儀不簽字,厲聲言道:“主上升遐(帝死為“升遐”),嗣子(靜帝)沖幼,宮中大任,宜委宗室。趙王(宇文招,宇文泰之子)年紀最長,論親論德,應(yīng)受輔政重任。你們備受朝恩,應(yīng)思盡忠報國,奈何今日以國家神器,授以外姓他人!” 劉昉、鄭譯知道顏之儀人太倔直,不能夠說服,索性“代替”他簽署。詔下,宮廷諸衛(wèi)禁兵認敕不認人,馬上歸統(tǒng)楊堅節(jié)度。 一直心傾楊堅的御正下大夫李德林聽說劉、鄭二人要安排楊堅做大冢宰(類似人大委員長),鄭譯自己做大司馬(國防部長),劉防想當小冢宰(類似現(xiàn)在的司法部長),連忙跑去見楊堅,出主意說:“楊公您應(yīng)該作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最高軍事首長),否則,無以號令大眾。” 楊堅深以為然。周宣帝大殯結(jié)束,詔旨一下,連劉昉、鄭譯都有些傻眼:鄭譯為丞相府長史、劉防為司馬。這二人本來想與楊堅平起平坐,現(xiàn)在倒成了人家的僚屬。 不過,楊堅待二人甚厚,賞賜巨萬,封劉防為黃國公,鄭譯為沛國公,出入都可以派甲士自衛(wèi),朝野傾矚一時。時稱二人為“劉昉牽前,鄭譯推后”,皆是楊堅成事的紅人。 周靜帝即位后,其叔父漢王宇文贊以皇叔之尊人居禁中,常與楊堅同帳列坐,聽覽政事。 劉防覺得這個宗室礙眼,就送上幾個絕色美女,趁機對宇文贊說:“大王您乃先帝之弟,眾望所歸。少帝幼沖,豈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擾,您不如先回私第,等候佳音。待事寧之后,我們肯定會迎您入宮做天子,此乃萬全之計! 宇文贊只是個十五六歲的好色少年,性識庸下,覺得劉昉好人好語,馬上攜美女、屬官出宮,回王府等著天上掉大餡餅。 由此,劉防、鄭譯二人自恃有大功于楊堅,得意揚揚,驕色橫溢。此外,二人還有一個共性:貪財溺利。富商大賈,朝夕盈門,賣官鬻爵。 楊堅本人,并無大功于國,又是最讓人起“聯(lián)想”的外戚,忽然大權(quán)在握,幼主在朝,外間自然不服。 但楊堅總是先人一步。周宣帝剛死,楊堅已經(jīng)矯詔征在外擁強兵坐重鎮(zhèn)的宗室五王(趙、陳、越、代、滕五王,皆為宇文泰之子,是靜帝叔祖輩)入京朝見。五王入見,才知道周宣帝已死,無奈之下,只得各返他們在京城的王府,伺機行事。 但是,五王入籠,外間擁兵的周朝貴臣紛紛起兵,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有相州總管尉遲迥、青州總管尉遲勤、鄖州總管司馬消難(此人是小皇帝周靜帝的老丈人)以及益州總管王謙。數(shù)十萬大軍,此起彼伏,四處響應(yīng)。 危急時刻,楊堅驚懼攻心,天天忘寢與食,想派心腹劉防與鄭譯出外監(jiān)軍平叛。但劉昉推說自己從未為將,鄭譯以母老為辭,皆推托不行,楊堅心中大為惱怒。 情急之下,府司錄高穎自告奮勇,李德林堅持崗位,楊堅大喜,定下心神,派遣韋孝寬、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等名將到各處策劃、征討。 外間紛起,在京師的周室諸王也不閑著。憤惋之余,趙王宇文招就想設(shè)“鴻門宴”,伺機殺掉楊堅。 一日,宇文招邀請楊堅到他的王府喝酒。楊堅當時因外亂未平,還不想和諸王翻臉,又怕被對方毒死,就自己帶酒入趙王府。大家心陰面和,一起歡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