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統(tǒng)御天下長達半個世紀之久,這令她成為中國歷史天空中一顆永不凋落的明星。這個在男權社會指點江山的女人,一生毀譽參半。她給大唐歷史抹上了一道獨特的色彩,而她自己的傳奇人生就像無字碑后隱藏的秘密一樣,千百年來吸引人們不斷去探索和了解。與中國其他皇帝不同,武則天的私密生活被頻頻曝光,這或許會影響后人對她一生功過的評價,卻不妨礙我們讀到一段精彩的歷史。本書以通俗的語言敘述了武則天在位期間,唐朝曲折跌宕的命運。歷史不是粉飾,是消失的真相,但你不可不知。 作者簡介: 丁敏翔,筆名東江月明,畢業(yè)于廈門大學,獲得歷史人類學專業(yè)碩士學位,長于寫作,嗜讀歷史。曾多次參與歷史類書籍的撰寫,如《希利爾講世界史》等。 目錄: 第一章政壇奇葩,至尊紅顏武媚娘 在波譎云詭的宮廷里,她用異于常人的鎮(zhèn)定和智慧,為自己創(chuàng)造接近君王的機會。出家感業(yè)寺,她憑著堅忍的意志和高深的手腕籌謀著一個彌天大計。就在眾人都以為武媚娘將在寺廟了此殘生時,卻不曾想,三年后,她就被唐高宗接入宮中奉為昭儀,后又立為皇后。 她是如何在男權社會里委曲求全,利用時勢來改寫自己的命運?又是如何巧妙地向命運妥協(xié),最終走向權力的巔峰,讓權力成為她生命中的永恒主題? “妻管嚴”也可以是明君 武家有女初長成 “武媚”乳名引發(fā)的血案 從尼姑到皇后 離婚需要高深的政治手腕 李治“出軌”,引發(fā)帝后較量 雙懸日月照乾坤 換太子,如摘瓜 第二章武周王朝,一手遮天扭轉乾坤 女人當政在男權的社會里被視為“大逆不道”“違天之舉”,因此李唐宗室對王座上的武則天心有不服。為了讓天下人接受武氏的皇族地位和女性帝王的合法性,武則天大開殺第一章政壇奇葩,至尊紅顏武媚娘 在波譎云詭的宮廷里,她用異于常人的鎮(zhèn)定和智慧,為自己創(chuàng)造接近君王的機會。出家感業(yè)寺,她憑著堅忍的意志和高深的手腕籌謀著一個彌天大計。就在眾人都以為武媚娘將在寺廟了此殘生時,卻不曾想,三年后,她就被唐高宗接入宮中奉為昭儀,后又立為皇后。 她是如何在男權社會里委曲求全,利用時勢來改寫自己的命運?又是如何巧妙地向命運妥協(xié),最終走向權力的巔峰,讓權力成為她生命中的永恒主題? “妻管嚴”也可以是明君 武家有女初長成 “武媚”乳名引發(fā)的血案 從尼姑到皇后 離婚需要高深的政治手腕 李治“出軌”,引發(fā)帝后較量 雙懸日月照乾坤 換太子,如摘瓜 第二章武周王朝,一手遮天扭轉乾坤 女人當政在男權的社會里被視為“大逆不道”“違天之舉”,因此李唐宗室對王座上的武則天心有不服。為了讓天下人接受武氏的皇族地位和女性帝王的合法性,武則天大開殺戒,清除異己,用狠厲的心術和剛烈的手段,演繹了一段歷史大戲…… 下崗再就業(yè)的唐中宗 沒有存在感的唐睿宗 徐敬業(yè)劍指長安 武則天打了寒戰(zhàn):朝中反黨 刀鋒所指,李室飄零 最早的郵政信箱 女人當家,酷吏如何用 想要威望就得有明堂 后宮被消費的男人 第三章風華絕代,日月當空金輪垂照 從14歲入宮到82歲去世,武則天一生幾乎都在宮中度過。在爾虞我詐的宮廷里,她從一個單純的少女逐漸蛻變成手段狠辣的女皇,除了依仗自己的英明強干與果斷決策外,還離不開其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政治神話。修建明堂、天授圣圖、炮制歌謠、宣揚佛教……當李唐宗室還在尋找扳倒她的方法時,武則天早已在權力的巔峰站穩(wěn)了腳跟。 “天授圣圖”,登基需要合法性 如何對待士族與科舉 人才:不計門第,不避仇怨,不分性別 真神探狄仁杰 東都勢起,皇帝搬家 武則天禮佛 第四章李武之爭,風云大唐誰主沉浮 登上權力中心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相反,那里離萬丈懸崖只有一步之遙。為了保住自己不惜一切換來的地位,武則天積極籠絡各方人才為己所用。而當政權鞏固、一切風平浪靜時,女皇則從政治舞臺上謝幕,讓李唐皇室重新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到底是什么,讓這個曾經(jīng)迷戀權力的女人在晚年放棄了自己眼中的“絕對幸!?這一切,要從武則天登基說起。 兒子與侄子的抉擇 把太子還給李唐 武后的心愿:李武永續(xù) 男寵政治 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神龍政變 從皇帝歸位皇后 長安月下紅袖香 第五章狼煙四起,一代女皇君臨天下 武則天的性格里兼具女人的柔媚和男人的剛毅,對內,她誅殺異己,信用酷吏;對外,她征戰(zhàn)四方,平定叛亂,不僅為初唐奠定了安定繁榮的局面,也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作為一介女流,一位獨一無二的女皇,武則天的政治生命里充斥著太多謎一般的不可思議。 西征突厥,輕敵的下場很悲慘 戰(zhàn)火滔天白江口 高原狼煙起 東路契丹樹反旗 第六章韋氏之亂,畫虎不成反類犬 俏媚的容顏、順應時勢的智慧以及登頂權力的機緣都是武則天的政治資本。模仿著女皇的成功之路,中宗皇后韋氏也逐步開始了自己的稱帝計劃。但韋后終究不是武則天,她只看到了女皇表面的風光,卻不知道那是經(jīng)過長達數(shù)十年的積累才一朝爆發(fā)的。鎮(zhèn)定、隱忍、膽識,這些都是韋后所不具備的品質,因此,等待韋氏的將是無情的命運。 李顯歸來,又是一個窩囊廢 韋后的心思 安樂公主不安樂 韋氏弒子,為大臣報仇 與母親一起毒死父皇 香消玉殞大明宮 第七章唐隆政變,山雨欲來風滿樓 作為沒落皇子,李隆基從小便胸懷大志,復興李唐是他最光榮的夢想。殘酷的宮廷生活和跌宕的政治生命,使他養(yǎng)成了堅毅的性格和執(zhí)著的心性。歷經(jīng)九年的皇室變亂,唐玄宗終于穩(wěn)定局勢,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權。在這場刀光劍影的宮廷斗爭結束后,大唐將迎來怎樣的未來?歷史,已悄悄拉開帷幕…… 李隆基與安樂的對決 太平公主權傾朝野 公主也能“鎮(zhèn)國” 給姑姑的賜死令 參考文獻 “妻管嚴”也可以是明君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8年),掃平天下,開創(chuàng)了貞觀盛世的一代明君,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病逝,廟號為太宗。他的第九個兒子,也是他與長孫皇后所生的第三個嫡子李治,繼位登基稱帝,史稱唐高宗。 談及唐朝歷史上幾位偉大的皇帝,首先映入人們腦海中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則天以及后來的唐玄宗李隆基。的確,這三位帝王將唐朝帶入了盛世,猶如三股強大的推力,讓歷史中的唐朝展露了最輝煌的篇章。然而,對于李治這個處于尷尬位置的皇帝,歷史卻時常給予他一些或偏頗或吝嗇的批評與贊譽。 先不論李治本身的才華與政治頭腦如何,單是在父親李世民豐功偉績的映襯下,他的政績就注定了難以超越前人。更何況,在李治身邊輔佐的,還有一個不世出的政治天才武則天。也許正是夾雜在李世民與武則天這兩位盛世君主的中間,才讓才能相對不及的李治顯得更加平凡。更有甚者,在男尊女卑觀念的驅使下,后人對女皇帝武則天給予了“大逆不道”的評價,也就連帶著對武則天的丈夫李治進行了不公的評論。 其實,對于女皇武則天,唐人還是給予了公允的贊許和評價。然而,隨著國家的政權在歷史的推動下再次回到男人的手中,五代十國后的史料多記錄了對武則天執(zhí)政的詆毀,李治當然也難逃嘲貶。唐高宗李治也因為封武則天為皇后而被后人戴上了“昏懦”的帽子。 那么,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真實的李治又是怎樣一個君主呢?果真如后人所認為的那樣是一個昏君嗎?其實,如何看待李治,關鍵在于如何給皇帝的功績做一個正確的評判和歸納。固然,一個開辟江山的君王往往能夠受到后人更多的推崇,因為江山的打拼需要極大的智慧與才干。不過也有“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的說法,可見,如何將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很好地守護和鞏固,也是一名君王顯示其才能的主要渠道。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唐高祖為大唐王朝開辟了一片天地,在他死后,穩(wěn)固江山的重任就落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身上。在后人眼里,李治所要完成的事情看似簡單,然而,所謂的“守成”卻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成的。這除了要求君王自身的人品素質修養(yǎng)極高之外,還要求君王對于治理國家有著一定的才能和手段。而這兩點重要的因素,李治都具備了。 李治沒有其父李世民的野心勃勃,也沒有其妻武則天的雄心壯志,他有的只是一顆忠善淡泊的寧和之心,如此安于現(xiàn)狀的心態(tài)也讓李治擁有了與他的父親和妻子不同的胸懷。換句話說,正是李治寬廣的胸懷讓他成為了“安守”大業(yè)最為適合的人選。其實李治寬闊的胸襟從他剛繼位不久就已經(jīng)初見端倪。 在他剛當上皇帝的第八個月,也正值安葬駕崩的父親之時,河東地區(qū)發(fā)生了強烈的地震,5000余人死于此次災難。當年也正值全國各地自然災害頻繁的時期,旱地久旱而不雨,水澇災害也久不停息。面對國家和百姓遭受如此深重的災難,李治并沒有選擇退縮,而是承擔起了一個帝王應有的責任。李治言:“朕初登大位,因政教不明,遂使晉州之地屢屢發(fā)生地震,這都是由朕賞罰失中、政道乖方所致。卿等宜各進封事,極言得失,以匡不逮。”可見,唐太宗李治本是一個心系百姓的仁君。 開闊的心胸給了李治一個優(yōu)秀君王面對困難應有的姿態(tài)和作為,而父親李世民帶給他的正面影響也為李治在治國方面積累了經(jīng)驗。直言進諫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所營造的治國風氣,對于此,李治深感在心,他繼承皇位后,仍然將父親留下的傳統(tǒng)進行了下去,朝廷上下面折直諫蔚然成風。不光是納諫,在舉賢方面,李治的重視程度也不亞于其父李世民。李治登基不久后就發(fā)布了第一道求賢詔令,對于久隱的有才之士給予厚重的禮遇,甚至下了很大工夫要請絕意仕途的百歲名醫(yī)孫思邈出山。 舉賢納諫是唐高宗李治即位后獲得聲望的途徑之一,而對平民百姓真正切實的關懷則是他深得民心的最重要作為。更重要的是,李治不僅對自身嚴加要求,奉守克己為民的思想,而且他如此的言行對群臣的影響和要求也更為深遠。相比于歷史上君王施善于民眾的“作秀”之舉,李治對百姓的關心來得更為實際,也因此更得百姓的擁護。 例如,總章二年七月(公元669年),四川遭遇了罕見的大旱,百姓流離失所,得知此事后,李治迅速派遣官員前去安撫救助。面對災害給予百姓的壓力,李治切實的施善之舉多不勝數(shù),可謂一心為民。而李治的聰明之處在于,用自身的行為給滿朝文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最終使人民得到了實惠。 李治自身的德行當然離不開他深厚的學識,他在學習上的勤奮是顯而易見的,他的書法作品爐火純青,其碑文拓本早已是后人臨摹學習的對象。煉制長生不老丹藥一直是歷史上諸多帝王心中強烈的愿望,李治也不例外。不過相較于那些癡迷于靈丹妙藥而一味迷信的帝王,李治則更加理智,而他的理智也正源于他深厚的學識。相傳唐太宗就曾讓一位自稱懂得長生不老術的人煉制丹藥,而最終卻不得成功。唐高宗李治即位后,這位煉丹人再次聲稱自己能煉丹。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李治卻對其進行了嚴加駁斥,并且認為長生不老本是假說。 李治還是一位勤勉的皇帝,他曾經(jīng)這樣表達過自己對待朝政之事的態(tài)度:“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猶恐擁滯眾務!崩钍烂褡载懹^十三年(公元639年)十月起就開始實行三日一臨朝的制度。而李治繼位后則要求實行一日一朝,直到顯慶二年(公元657年)五月,才有大臣稱國泰民安無須每日臨朝,李治這才將一日一朝的制度改為隔日臨朝。由此可見,在勤于政事這方面,就連留名千古的李世民也難以與李治相比。 李治勤勉的治國之心給唐朝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單從有記載的人口上來看,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全國上下共有人口360萬余戶,而到了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則增至380萬戶。事實上,官方記錄的人口數(shù)量遠遠低于實際的人口數(shù)量。經(jīng)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離不開一套全面系統(tǒng)的法律行政體系,而這套完整的法律體系也是在李治的帶領下逐漸完成的。其中,《永徽律令》經(jīng)過全面的制定與修改,已經(jīng)成為當時唐代影響最大的法典之一,而稍后的《唐律疏義》也是唐代刑法的典范。 經(jīng)濟發(fā)達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文化教育的質量。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對科舉制度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實際上,李治對科舉制度的變革目的并不在于顛覆和更換朝內的政治力量,而在于對科舉制度本身的一大變革和完善?婆e制在唐太宗時期的考試科目僅有法律和書法,而唐高宗李治則又新增了一門數(shù)學。李治還將科舉考試的“明經(jīng)”和“進士”做了明確的劃分,并且首次舉行了殿試,是國家選拔高端人才的重大改革。 李治在位時期的作為還有很大一部分體現(xiàn)在對邊陲的安定上。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東突厥余部頭領車鼻可汗被唐將軍高侃所擒,唐高宗因采取羈縻政策,故將其釋放,并封為左武衛(wèi)將軍。第二年,西突厥再次叛亂,且勢頭猛進,李治為平定此次叛亂,派出了強大的兵力,8萬大軍前往阿史那賀魯征戰(zhàn)。由于西突厥兵力的強大,唐軍起先并無優(yōu)勝,甚至一度大敗。直至永徽七年(公元656年),唐軍才大獲全勝,一舉平定了西突厥的叛亂。東西突厥平定后,李治分別在其領地范圍內設立了都督府,將原本統(tǒng)一的部落分而治之,分散了突厥勢力,以此防治突厥勢力的集結和再度叛亂。 除了對突厥的進犯進行干預和整治之外,李治面臨的外患還有來自朝鮮半島三個小國家的侵擾,它們分別是高麗、新羅和百濟。除了新羅與大唐交好之外,高麗視大唐為敵人,而百濟也在敵對與和平之間徘徊。由于高麗的支持,百濟還時常對新羅進行侵犯,為了抵御外侵,新羅不得不求救于大唐。李治遂命唐軍將百濟拿下,其后又一舉將高麗吞并為大唐的領土,完成了其父親李世民在位時未完成的政事和心愿。 唐高宗李治在位時間共有34年,前六年年號為永徽,故將他在位的一段國泰民安時期稱為“永徽之治”,全國上下頗有貞觀遺風之象。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如果說李世民的開天辟地之功和武則天的推陳出新之才都是歷史的必然,那么唐高宗李治對于國家的維護和穩(wěn)定也是歷史所趨。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李治的種種安定之舉,那么就沒有后來的武則天,也就沒有高度發(fā)達的大唐盛世?梢,無論從哪個方面講,李治的統(tǒng)治都繼承和發(fā)展了貞觀之治,鞏固了其父李世民的功績,為唐朝走向巔峰與輝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