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1921年的民初十年,帝制終結,共和初始,革命黨、保皇黨、北洋軍閥、西方列強,爭相粉墨登場,將共和與專制、國家獨立與列強干涉間的激烈角逐、反復爭奪,展現(xiàn)得叫人驚心動魄,堪稱一部中華民族的心靈史。《紐約時報》將目光緊緊追隨著這個老舊帝國,客觀記錄了它告別帝制走向共和的艱難轉身,為其做了一份很有價值的第三方記錄。其中有對歷史的還原,也有對百年后中國的預言!豆埠褪(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1911-1921)》(作者鄭曦原)分為政治篇與社會篇兩冊。《共和十年(社會篇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1911-1921)》為其中“社會篇”。《共和十年(社會篇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1911-1921)》收錄第四篇西風東漸-第七篇民生世相內(nèi)容。 作者簡介 鄭曦原,196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內(nèi)江市。先后就學于蘭州大學、外交學院、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和美國杜克大學公共政策管理學院。曾為新華社《經(jīng)濟世界》雜志特約撰稿人,參與策劃CCTV多期電視節(jié)目,著有《中國遠古文化》、《通向未來之路:與吉登斯對話》(與李方惠合著)。為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1984屆選調(diào)生,曾志愿到地處秦嶺深處的隴南鄉(xiāng)村工作3年。熱心社會公益和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是中國天然彩色棉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1992年底,進入中國外交部,曾在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工作3年,現(xiàn)供職于外交部政策研究司。
|